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词海拾贝(53) 晁补之生平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赋兼擅,少时即受到苏轼知赏,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慤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晁补之19岁时(《宋史》本传云时年17,误),从父官杭州,观览钱塘风物之盛丽,山川之秀异,于是写了《七述》一文。此时,大文学家苏轼正做杭州通判,喜欢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赋。晁补之以《七述》谒见苏轼,苏轼“读之叹曰:'吾可以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下引同)。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晁补之27岁时“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后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由李清臣荐堪馆阁,经考试后,升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后召还,为著作佐郎。

元祐末,绍圣初,宋王朝政局大变, 章悖当国,排斥元祐旧臣,晁补之亦受累离开京师出知齐州。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毫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

 

 蔡京等执政时,党论复起,元祐诸贤与司马光、苏轼等,被控为“奸党”,晁补之亦在其中,“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后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

崇宁五年(1106年),晁补之还家。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对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归隐乡里后,“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四年(1110年),“党籍”事消,他授知达州,未赴,改知泗州,至官无几,便卒于泗州官舍,年58岁。


晁补之生活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几帝期间,正值北宋王朝由盛渐衰之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朝内新旧党争,日益尖锐、激烈。王安石的变法,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加上自身的弱点,最后失败。

北宋王朝在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朝政的危机中,越陷越深。昏庸的宋帝及统治集团已无力、也不可能改变和摆脱这一衰败局面。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尽管晁补之有济世之志,但不能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他在任职期间,虽颇有政绩,但不被重用;相反,却一次次受排斥、被贬官。

晁补之联系他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的身世,愤怨抑郁的心情凝聚于笔端,抒之于词章之中。他这种情感,从其创作的许多诗词作品中都程度不同的流露出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他于元符二年(1099年),贬监信州酒税时写的《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晁补之一生嗜学不倦,文章名重一时。《宋史》本传云:“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辞》,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晁补之散文流畅,其政论、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并对空泛、迂腐、不切实际的议论,有所嘲讽。他除善文外,亦工诗词书画。其所作诗文凡70卷,名《鸡肋集》,另有收录晁补之词作的《晁氏琴趣外篇》6卷,此两种著作辑本,今均传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卷七十七
晁补之传《宋史》
苏门四学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八十八卷
【宋代词人秦观略记】
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