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境由心造·李明|《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山水画创作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协办单位:  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

展览时间:  2017年6月28日--7月5日

展览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

2017年6月28日15:30举行开幕研讨会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

管苠棡  刘    罡   周石峰   张桐瑀   李    明

石    纲  李晓松   石    峰   王    平   李    岗

徐光聚







前  

张桐瑀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显露了出来,让身处其间的广大山水画家们不知所措,疑惑和彷徨笼罩在心头,往哪走向何处去一直是大家纷争的主题。

       传统的辉煌已成过去,中西结合的典范已很难影响现在,自我的救赎却形成了当今画坛标准缺失的纷乱,谁都很难说服谁谁也很难走的通,过程的喧嚣代替了目的的结果,画家鲜活的生命沦为过程的陪葬,我们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画家毫无惧色地投入到这难有所成的黑洞中。

        “八五新潮”其实是中国画一次觉醒的良机,应是一次批判后的扬弃,可我们只是得到了“绘画是形式与风格的寻找”,并以为这也许是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康庄大道。于是乎,许多许多的画家开始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试验,抽象的,观念的,实验的,特技的,立体的,都在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终于让画家们分散了探索的目标,大家都在狂奔着,却跑向了不同的方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已过去,许多不代表中国画发展方向的东西被隔在“河西”,成为后三十年的教训,然而,接着向前走,还是重新出发,又成为新的争论,这个问题在当下几乎是不可能讨论完的问题,直争到面红耳赤,大家还是爱怎么走就怎么走,中国画创作又“由形式风格的寻找”变为只要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就行的胡涂乱抹,岂不知感受是有文化层次和笔墨法度的,没有了文化认识与笔墨法度的感受也就和中国画没有了多大关系。

        以往的东西还没梳理清楚,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三十年来,中国画的过度普及使得中国画笔墨趣味趋于庸俗化,深入的学术探索还要避开这些俗套,此外,中国画中坚力量画法“不好不坏”的雷同,又迫使探索者另寻他路,现在又出现各省市较高水准画家扎堆进京的现象,创作上形成地区特色全面丧失、个人画风趋同的苗头,同时,艺术创作上的浮躁、浮夸、浮浅“三浮之风”也甚嚣尘上,这一切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难题。

        此次参展的画家们,正是背负着上述这许许多多难题与重担的一代,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写生与创作,学术与创新就成了我们绕不开的课题。好在他们还有时间去试错,也有机会去“重新收拾旧山河”,我们从他们的山水画学术探索中已看到了“梅花消息”,冬天总会过去,此时此刻,愿大家能抱团取暖,共同闯过这天寒地冻的季节,扛起中国画当代发展的重任,去迎接一个真正的艺术春天。(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画 家介 绍

李明

1966年生于郑州,祖籍河南唐河,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97中国画坛百杰,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美协山水画艺委会主任,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杂志社写意山水画研究委员会研究员。

 


作品欣赏

李明  悬泉隐翠屏 

146cm×113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李明  丝路古道

220cm×14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李明  岩前古民居

136.5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明  临江楼览胜图  

136.5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明  魏氏宅院

49.5cm×49.5cm  纸本墨笔  2017年

李明  陕州人家 

68cm×68cm  纸本墨笔  2017年

李明  西海栈道  

50cm×50cm  纸本墨笔  2017年

李明  碗城春雪 

68cm×68cm  纸本墨笔  2017年


名家评语


搜妙创真弘扬中原画风

——李明山水画赏析

 

文/王亚伟

 

        阅李明之画,非静心悟道不能会其神也。其画,多凸显中原太行之浩气、北邙之雄浑,线条恣意流畅,笔墨凝练厚重,气势苍劲磅礴,意境高古渊雅,中原画风见矣。

        天地之惊妙,造化之壮观,历来被山水画家所浓墨重彩描绘。中原公认是中国山水画的根源之地,历来大家辈出。唐宋美术的高峰就在古都洛阳与开封,李明曾在河大负笈多年,又遍历河南人文风光,故而深得中原丰厚的文化滋养。

        作为秉承传统的现代画家,李明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曾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深感中原画风传承责任之重。特别是1997年他荣获“中国画坛百杰”之后,越发意识到中原国画和全国相比处于无序的散沙状态,迫切需要一面强有力的旗帜来引领中原国画的快速发展。故而多年来,他潜心研练,创意力行,以精妙造化之功,肇艺术自然之性,达中原山水之情,无论理论和画作,皆取得令人赞叹之成就。

        古人曾云:“连树人不知,独树众乃奇”,意为只有具备与人殊异的个性风格,才可获得令人称奇的成就。对于志在弘扬中原画风的画家来说,就意味着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范和理念,既要有感情内涵,又要有经得起推敲的画理个性。“出入传统,博采众长”,在这方面,李明主张笔墨艺术应在继承传统后寻求自我突破,既要师法自然,对传统水墨山水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善于把发展创新的审美思想融入创作之中,而在实践上,立足中原,深研五代北宋之山水画风,尽得南派清润空灵之韵、北派苍浑雄奇之风,采古今传统之华,取南北众家之长,从而形成独秀于南北之间的中原画风。

        观李明山水画,可以强烈感受到这种艺术传承张扬之华滋冲撞和精彩展现。

        其画,捕捉自然之情韵,多以现实的写生方式为主体,更多地强调具象与丰富。在其笔下,岩瀑迂回、峡谷曲折、深涧盘旋、树木丛生、烟岚升腾,皆作了生动、具体、精微的刻画,无论描绘太行山脉的奇绝雄险,气势磅礴的峡谷地貌,还是群峰峥嵘的北邙风光,他皆力求得景致之精气。历十数载艰辛锤炼,李明山水的笔法中流动着淋漓尽致的情感抒发,苍茫浑朴而不失清润秀雅,缜密凝重而不失灵动生气,彰显其典雅凝重质朴洒脱的画风已然形成。

        从创作技法看,李明山水画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形象朴实,具有神貌洽然、清新雅致的审美动感;若从审美角度研究,其作品又具有秀中藏拙、雄中寓秀的特征,画中青山迭翠,壮丽端庄之感扑面而来;无论是小画还是长卷,皆能尽抒中原无尽之景,极显河南太行诸山跌宕起伏的胜境,气魄恢宏,千变流转。他将传统的山水审美情韵,通过娴熟跳荡的笔墨技法,一一作了真情豪放的挥写,不断给世人以新的强烈的审美感受。这是一个物我两忘画家的精神世界的外化,更是一个志将笔墨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家的超然呈现。

        中原的,就是中国的;民族的,定是世界的。李明认为,经过陈天然、王威、方照华等大家以及他们这一代的积极努力,河南国画立足中原、走向全国,并真正拥有了一席之地。中原画风正在被全国美术界认可,中原画风这面大旗已真正竖立起来,中原国画必将屹立于中华艺术之林!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作为中原画风的践行者和组织者,李明自知手中旗帜之分量。俗子无法泥于古,超凡脱俗过前人,我们相信,渊雅灵动意在高远的李明,必将以散发着浓郁馨香的艺术成就,令世人领略中原画风之奇雅风采。




《中国书画》美术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13号楼B座1层(地铁六号线海淀五路居地铁站C口东南30米)

展览时间:9:00 - 17:00

《中国书画》书画院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成立于2013年,下设山水、人物、花鸟、工笔、书法五个创作研究委员会。
   艺术交流 |书画推荐

《中国书画》美术馆

《中国书画》美术馆是《中国书画》杂志社于2015年设立的展览机构,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

   活动策划书画展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象无形
【书画世界】乃随齐契 散怀尔艺
「中原问道」在继承中走向彼岸
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胡博 ——他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李明|现代写意山水画作品选
张大千画作欣赏 -------精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