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我们只是比较走运——看赫拉利和布莱森如何谈人类史

其实,我们只是比较走运

——看赫拉利和布莱森如何谈人类史


云也退



Youtube上看到一位荷兰生物学家弗朗茨·德瓦尔的演讲视频。德瓦尔供职于亚特兰大的艾默里大学,专长是研究灵长类的行为和心理,他介绍了他的团队做的一个实验:把两只僧帽猴放在一起,中间有挡板,从而能互相看到却够不着。两只猴子受训,捡起手边的小石子,送出笼子,就可以得到奖励——黄瓜。然后,笼子外的人变招,给一只猴子喂葡萄,另一只仍喂黄瓜,后一只猴子见状,吼了几声,从伸爪抓食物的小孔里捡起黄瓜,愤怒地朝外边的人身上扔去。


老外观众都是很奔放的,黄瓜刚扔出去他们便哄堂大笑,然后是一片掌声伴着喝彩。


从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脾性,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正如小狗取报纸,猴子碎核桃,鹦鹉识单词和颜色,我们所喜闻乐见的动物绝活,也都是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标准,我们自己的能力。那些观众觉得好笑的,在我看来,恐怕还仅是相似而已,在这相似之中,人依然是度量其他动物的尺子——是猴子像我们,而不是反过来,我们像猴子。


德瓦尔会反过来看,他是受过人类学训练的生物学家;在《人类简史》中引用了这一实验的尤瓦尔·赫拉利也会反过来看。你可以问他,人类凭什么总是要想到自己同猴子的亲缘?他又凭什么一再强调黑猩猩不比人类逊色?莫非君不见,让一只黑猩猩活上百岁,他也学不会怎样开汽车,怎样连接无线上网,怎样发电子邮件?赫拉利的回答是:论集体,人和动物相差甚远,但论个体,我们真的没有甩开灵长目多大一段距离。



时下科普很热,《人类简史》是一本超级科普畅销书,自从2012年出了希伯来文第一版,它和它的作者的知名度就迅速扩张到以色列以外的全球各国。才读第一章“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我便找来另一本科普名作,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对读。果然,布莱森也特举了黑猩猩的名字,也是强调同而不是异:“作为生物,我们在99.99999%的历史时期和非洲黑猩猩有着共同的家谱。有关史前的非洲黑猩猩,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可是不管它们的情况是怎样的,都和我们的祖先别无二致。”


博物学家以特有的谦卑,代表愚民大众向我们的先祖,以及被他们渐渐甩下的远亲们致礼。他们的证据,说出来似也无甚高论,赫拉利说,我们的身体和黑猩猩很像很像,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官,也都很相似。人类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观察一个人类家庭,你会发现他们同一群黑猩猩有很多相似点,都会嫉妒,怀私,外御其侮,都有阶级意识和家长制,等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登月,我们分裂原子,而猿猴们却只能关在实验室里和动物园里?赫拉利接着说,因为我们是唯一能灵活地展开大规模合作的动物——只有“智人”,即homo sapiens,人属中的一个科(《万物简史》里揶揄说,homo sapiens乃我们腆着脸自诩的一个人科)能做到这一点。猩猩、猴子、狼之类也会合作,但只能在一个彼此都认识、都熟悉的环境下展开。一对一,十对十,人类未必能力胜黑猩猩,但一千对一千就不同了。你把十万个黑猩猩放到华尔街去,肯定一团乱,但你把十万个人放过去,他们就能举行宗教活动、交易和运动竞技。


人类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些的?因为人类能够想象。上帝、人权、金钱、国家、民族,都是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我们同陌生人合作,就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这些想象物,相信想象出来的故事,并且把它们传播出去,给更多的人。渐渐的,亿万人就都遵循同样的行为规则了。可是你能告诉一个黑猩猩说,你要好好的,多做善事,这样死后上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吗?它会相信吗?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个体人并无神力,人类强在集体力量上。所谓“认知革命”,有了他,各地素不相识的人便能信同一种想象出来的东西,遵守同一套规则:不管是货币、宗教、国家、民族,都是如此。我觉得,“想象”一词既戳破了某些天赋神话,又没有褫夺人类自命比其他物种高明的权利(因为的确高明嘛),赫拉利的解释模式,可谓是清通到位,左右逢源。


最优秀的头脑会具有同等层次的清醒。其实,关于“智人”这一人科,布莱森便曾暗示说,它也是一种想象。因为我们关于其他几个人科,如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爪哇人的可证信息,远远超过了“智人”,“智人”像是我们人类为了捍卫自身的独特性而虚构出来的一支,正仿佛犹太人为捍卫自己“上帝选民”的身份而创作了《旧约》一样。古人类学家能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智人起源于非洲,大致经过两次“走出非洲”,散布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而那时,地球上还生息着人类的其他几个支脉,它们都消失了,但专家们说:尽管尼安德特人之类已灭绝,他们曾在地球上生息的时间之长,却要令笑到最后的智人甘拜下风。


“我们不是万物的顶点”,布莱森引用了人类学家塔特萨尔的这句话,“我们生活在这儿,一切都并非必然”,但“部分出于人类的自负,我们往往将进化过程理解为实际上是人类产生的一个过程”。这种自负,按我的理解,切合了最常见的一个逻辑幻觉:前因后果——发生在前的为因,发生在后的为果,于是人类理所应当地登峰造极统治万物,其他灭绝了的都是为我们前行的铺路石。爽吧?



《万物简史》敦促读者放下自负、回归谦卑的主要办法,是只给了人类不到1/10的篇幅,布莱森用之前的其他篇幅,由远即近,由大即小,讲述宇宙、银河、太阳、行星、地球、冰川、地壳、海洋、火山、夸克,讲述生命那极偶然极意外的起源。《人类简史》虽然专一地聚焦于人类,但也叙述了人类是如何引起“毁天灭地的大洪水”的,这洪水冲毁了森林植被,杀死了无数生物,奴役余下的生物为己用,此外,极有可能也消灭了人类自己的同源近亲——那些与“智人”同时存在的其他人科。想想看,这是一种多么迷人的罪行,有多少文学和思想人士为之陶醉!除掉其他种群的狂热从何而来?为什么在孪生成对的形式下,总有一个必须死掉呢?还有,为什么到处都必须消灭二元或多元的存在,去建立一个物种、一个种族、一个主体的垄断呢?


赫拉利竭尽所能,把人类如何一步步实现垄断写得深入浅出,这里涉及多场革命:认知、农业、工业、科学,而每一场革命都既是一次空前的进步,又伴生着巨大的生态灾难和伦理危机。是的,伦理危机,一度我觉得他要落下环保主义者通常都会落下的口舌:伪善和滥情。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他并不呼吁所有人都吃素,尽管他描写了新生的小鸡怎样被工业生产线日日屠杀,他也并不向人们强调农业的质朴厚道,甚至还说农业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让人昼夜劳苦,不如生活在采狩时代那么奔放——这个观点相当有名,对赫拉利影响甚大的贾雷德·戴蒙德,就是主力吹鼓手之一。


读过《人类简史》,你不会怀疑赫拉利是个达尔文进化论的信徒,然而,你又可以发现,他在进化论和达尔文主义之间划清了界线:达尔文主义是只问成败,不论苦乐的,只在乎从适者生存的竞赛里胜出,不在乎这个胜者是否感觉到了幸福,也不在乎他如何对待其他“进化失败”的物种,是驯养是猎杀,是关进动物园还是收作宠物。


伦理危机,于焉而生。《人类简史》所受的一大称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博爱:人类既垄断了进化链,便有责任增加万物的幸福感。


以前看过一本通俗小说,讲某人意外得知,世上存在一本记录耶稣真实行状的羊皮书,书中的耶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神力的木匠儿子;此人认为,将此书公之于众,就能一举颠覆基督教。这是幻想。同理,告诉众人人类和黑猩猩没什么区别,或是智人曾杀戮、灭绝自己的近亲,又或是“智人”概念纯属虚构,等等,便能让人学会收敛,削减物欲,学得谦卑——这也是幻想。


赫拉利摈却了幻想。技术制造了伦理灾难,但解决问题也只能靠技术本身:科学和工业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廉价的人造肉类。事实上,我们已在实验室里开发出肉类细胞,尽管目前它还很贵(第一个人造汉堡包要卖30万美元),但未来,宰牛杀鸡或有彻底成为往事的一日——这个结论想必可让各方(实业家、科学家、环保主义者、肉食者大众)皆大欢喜,只是悲悯心再也靠不住,难免让人五味杂陈。


“啊,我们真是好运!”布莱森叹道。得是多少因缘际会,才能让一支人族于茫茫寰宇里的一粒尘埃上繁衍至今。而说到将来,人类该怎样延续至千秋万代,永无尽头,他用了一个否定句:“仅有好运是远远不够的”。赫拉利则谨慎地放出一句危言:人已拥有近神之力,却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是对的;可惜的是,与其指望危言醒世,我们还真不如寄希望于好运眷顾。


号外:云也退在凤凰FM的主题谈书节目“公车上书”现已开播,每周一次,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蟹蟹


“公车上书”最新荐书:《禅定荒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简史 | 万物自有尺度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TED演讲
在《前哨》里听您提起对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持批评态度,但是现在很...
人类简史:人类就是动物,近亲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
"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国家、钱、人权、法律、正义,这些都只存在于人类的共同想象中” | 《十三邀第3季:人类简史赫拉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书笔记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