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通过商业建筑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体会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注贯穿人类整个城市建设的历史。大量早期的城市建设带有很大的自发性,表现为一种围绕人在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展开的形态。广场与街巷、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产生呈现一种自然融合的状态。

这一点从著名的“诺利地图”(GiambattistaNolli ,1748)中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其具体特征为: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融为一体,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虚体系统,公共空间由建筑物的量体中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活动。

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形成模式。它的具体特点是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由于人类社会的需求,城市空间的发展呈现出主导意志下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一种具有明确规划格局的空间形态逐渐主导了整个城市的设计建造。

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形成模式。它的具体特点是表现出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

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使我们意识到“自下而上”的空间形态通常具有强烈的人本气质与城市空间趣味性,往往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别的城市的个性所在。但由于城市的高度发展,涵盖领域广大,“自上而下“的科学规划必不可少。这些对于能营造具有城市公共空间价值的商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是一种在“自上而下”的城市格局下追求“自下而上”的空间感受的过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较多,但与商业项目较为密切的主要涵盖街道空间、 城市广场、城市景观空间、重要节点地块。对此,从商业建筑的角度对以上各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街道空间——室内外商业街(区)
城市广场——商业化开放广场
城市景观空间——融合商业需求的景观空间
重要节点地块——城市地标化商业空间

室外商业街区

银泰成都西部新城综合体项目位于成都郫县,地上开发面积为54.8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公寓和住宅。

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营造了一个富于中式情调的室外商业街区。其街区的设计中讲求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融合、街道形态的地域性感受。在结合传统街区与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得出了一些心得。归纳起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有很好的地面通达性: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都具有很好的可达性,它将不会是简单地对于商业动线的强迫要求,是营造令人舒适的步行场所的基本要求。

  2. 起点和终点要有强烈吸引力——这样才能产生人流运动:

    除了对于动线基本的拉动要求的理解,其实更多是对于城市角度的需求,吸引力不单一是商业价值的拉动,更可以理解为优质景观、文化资源的带动,这样才能将商业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城市层面的公共空间的设计融为一体。

  3. 要有连续性——有连续、多样的商业设施围合,避免中断,围合要有宜人尺度:

    对于人本的理解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对于特定场所的定义,不同的城市、商业空间都需要定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可停留、可活动的场所要求。连续的商业设施将强化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更好地营造一种商业的气氛和价值。

  4. 尽可能达到网络性——不是孤立一条街,而是形成交错的街道网络:

    对于传统的城市空间而言,都不是孤立的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所以在设计中讲求一个梯级格局下的街区、广场系统很有必要,它能让人们在行进中有很大的乐趣感和好奇心。

    因此,对于街区的限定方式可以总结为划定物质边界、独特的街区个性和特色、功能和经济方面的关联性,这样的商业街区、街道设计才可能是真正具有自我存在的价值,反而使得商业价值依附于它,形成优质地段条件的商业可能。

商业化城市广场

壹方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开发面积88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大型购物中心、室外商业街、写字楼、公寓及住宅。

项目中主要关注点包涵对于室外商业中心广场的设计,营造一个面向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成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1. 设计视角的互换——从以实体定义空间的理解方式到空间包裹实体的城市空间思路:

    商业建筑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关注自持、可售的区域设计,应该更需要关注城市层面的室外空间的表达,积极创造良性发展的城市性公共空间。

  2. 商业化空间需要稳定的几何形式,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和视觉中心性:

    这是对于更好的突出城市主题和商业主题的需要,能使人们的关注点更加容易的集中于一个特定的目的。

  3. 包裹商业型广场的实体形态性质相近、肌理相近,符合人的认知需求:

    通过设计,我们理解到,同一类型的形态可以强化人的场所感受,所以在营造城市商业空间时,采用相似手法比较容易强化人的空间感受。

  4. 重视对营造商业氛围的虚体形态的有效规划:

    这些形态是指非建筑的一些部分、比如地面铺装产生的范围界定,景观、灯光对人的停留、视线的汇聚产生的积极作用。

景观商业空间

景观商业空间的设计实践主要案例是苏宁环球芜湖城市之光商业项目,本项目位于安徽芜湖市,其开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购物中心、滨水商业街、公寓。

在这个商业项目的设计中对于滨水的商业空间定义是主要的特点。项目强调滨水空间的城市公共开放性,商业界面的简化,通过创造一滨水商街、广场,将人与水的关系元素强化,使人们更愿意在水边停留。

  1. 理解滨水边界和边缘对于传达场所的重要意义:

    水是一种积极活跃的元素,滨水的资源具有稀缺的商业价值,也是宝贵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源。

  2. 对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和积极性的描述:

    围绕滨水区域设计的街道和广场强调其城市的公共利益,所以不会简单的利用商业设施将其完全包围,而是合理控制容量。

  3. 应该是一种线性结构的商业界面,引入景观巡游的概念:

    在设计中将原本的商业街设计弱化,更希望能让人游走在景观中去实现其商业价值,滨水空间是线性的,所以滨水商业动线也将是线性的。

  4. 对城市宝贵资源自然化的思想与生态性发展策略:

    城市公共滨水界面的设计主导应该是景观化的思路,所以围绕景观的自然属性、可持续要求都应该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尊重。

城市地标化类型

宁波银泰中心位于浙江宁波市核心区域,项目规划包含多个街区地块,其规划面积约地上43.7万平方米,作为城市核心区的项目包含商业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及住宅。


作为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着重对于城市性的公共广场、街道进行了详细规划,将商业层面与城市开放层面的空间叠合,在地下、地面和空中进行融合,形成立体化的城市生活场所。

宁波项目的设计体现出城市地标类型的商业设计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将动线系统视为创造城市商业新形式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与游动的重要性:

    在城市核心区的公共空间中更多的体现着一种穿行与流动的价值,商业动线的设计不再是过去一种封闭空间内的形态,所以需要从城市核心区的特点着手,对动态空间和城市形态的理解转化为动线设计的依据,将商业动线真正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

  2. 由于商业在城市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需要运用视觉景观秩序的理念分析其与城市的关系:

    在城市核心区的商业形态需要注意到它能给人何种视觉感受,它是城市核心区的公共空间的背景还是主角?不同的项目也许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它在参与塑造城市核心区域的公共空间的形态,所以需要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来理解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价值和结果。

总结

通过以上多个项目的设计、思考和体会,我们正密切关注着商业建筑设计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作用。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商业成为城市空间的主导要素之一的特点将会更加明显,将会体现出商业项目对街区价值整合、开放空间塑造、环境文脉结合等方面的意义。相信今后通过不断实践,我们对于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会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


撰稿人:伍涛

轮席主编:伍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城市设计教学案例
秘购物中心规划设计,如何打造公共空间个性化?
你们常说的生态城市,Sasaki早就玩透了?
如何进行商业街区的景观设计?
公园式街区商业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力十足?
城市溪流中心,有生命的世界级街区购物中心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