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专家评审!蚌埠未来城区将有这些变化

近日,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编制的《蚌埠市绿色交通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征询意见稿正式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上个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蚌埠市绿色交通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深圳、南京、合肥及我市相关领域的专家,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淮河水利委员会、市重点工程中心及各区人民政府等部门代表参会。会上,评审专家指出,《规划》紧扣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对蚌埠绿色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并建议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根据

专家组的意见对《规划》内容

进行了修改

并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和建议

01
绿色出行服务体系亟需发展完善

绿色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非绿色交通方式主要指公共交通除外的机动化交通,如私人小汽车、公务小汽车、出租车。

此项规划的范围是,与城市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北至宁洛高速,西至市区辖界——涂山风景区和天河风景区的东界,南至仁和集机场——南外环路和东、西芦山北麓,东至市区辖界——老山西麓和老山南侧的蚌五高速。规划的近期年限为2025年,远期年限2035年。

从城市机动化发展来看,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 25.13 万辆,相较于 2015 年,年均增长 14.3%。其中私家车拥有量 17.13万辆,同比增长 8.2%,近五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市区私家车保有量以 1.5-2 倍于 GDP 增速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心城区千人拥有机动车 202 辆,尚处于低拥有量、高增长率阶段。从蚌埠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分析,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人居收入的增加,进而导致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未来蚌埠中心城区仍将处于城市化与机动化高速发展阶段。

而城市常住人口人均出行次数为 2.55 次/日,其中有出行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2.89 次/日。而公交站点的设置现状是, 300m 公交站点覆盖率为 59.2%,大于国家规范规定的站点 300m 覆盖率要求;500m 站点覆盖率为 83.6%,较规范要求的 90%尚有较大差距。

换言之,如果任由这些数据膨胀,而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的短板却不能及时补上,未来市区的交通情况,会堵上加堵。因此,规划部门认为,打造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兼具蚌埠发展亮点和人文特色的绿色出行空间,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

02
分区管理,差异收费、限时、限号是大势所趋

《规划》认为,对整个城区进行绿色交通管理,不能“一刀切”,可以施行“分区制”。将我市中心城区分为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及措施,旨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规划设计部门解释,

I 类区是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区,停车严控区。鼓励通勤、商务、上学交通采用公共交通,提供与公共交通相配套的慢行环境,提供定制公交服务(包括校车、班车、旅游大巴等),对停车设施限制供应;

Ⅱ类区是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协调发展区,主要是Ⅰ类区以外的集中生活区;

 Ⅲ类区是小汽车宽松发展区,主要以外围工业区为主。

● I 类区是绿色交通管理政策的重点实施区域。

不仅在空间上分区管理,在时间上也要“分区”,要分阶段实施绿色交通管理政策。

第一阶段(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 22 万辆,近期实施):

持续扩大路内停车收费覆盖范围,研究出台《蚌埠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明确Ⅰ类、Ⅱ类、Ⅲ类分区、分类、分时段停车收费标准,体现差异化收费管理,鼓励在Ⅰ类区外围进行停车换乘。加快推动绿色新型公交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十字型”公交骨架,串联主要功能区和火车站、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制定鼓励绿色出行的政策和办法,实行公交和自行车优先的政策。

● 第二阶段(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 35 万辆,预计 2026 年开始实施):

对外地及本地车实行分区、分车种限行。Ⅰ类区工作日 07:00-19:00 禁止外地小汽车进入,本地车牌单双号限行,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号。进一步提高Ⅰ、Ⅱ类区停车收费标准,Ⅲ类区开始实施路内停车收费,强化价格机制对停车资源的高效配置,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 第三阶段(中心城区小汽车保有量达到 55 万辆,预计 2030 年左右开始实施):

实行机动车总量调控,按照机动车淘汰量等额或低增额发放牌照,限制小汽车的持续增长。新购小汽车差异化征收税费,促进新能源消费,小汽车购置税用于绿色交通的建设与管理。

03
打造慢行空间,激励绿色出行

根据规划设计部门提出的主要规划方案,绿色出行体系首要发展的就是绿色新型公交系统。轨道交通和绿色新型公交为骨架,多层次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共享汽车为补充,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以此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规划》提出,应重点推进东海大道与延安路绿色新型公交“十字”骨架线路建设,线路里程约 29km,设站 30 座,在东海大道与延安路口形成换乘。绿色新型公交系统采用“一廊多线、融合组网、走廊换乘”运营模式,廊道内既可开行新型公交自身制式的本线车、跨线车、支线车,也允许部分常规公交线路使用,最大化发挥系统运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为保障公交运行速度,廊道内给予公交独立路权,并局部实施立体化改造。

在绿色慢行系统规划中,自行车道规划被留足了空间。《规划》中规划自行车道 1756km,其中自行车廊道 247km,占比 14%,实现主要组团连通率达 100%,主要以贯通性主干路为主;自行车集散道 521km,占比 30%;自行车连通道 988km,占比 56%。

休闲绿道不仅为城市提升颜值,也在绿色出行体系中占有重要“戏份”。未来,“一带两廊、三线四环、三核心”(一带:沿淮河景观带;两廊:席家沟—天河绿廊、龙子湖—东西芦山绿廊;三线:水蚌线、军专线、新埠线三条废弃铁路沿线;四环:荆涂山绿道环、虎山—陶山—燕山绿道环、白石山绿道环和淮秀湖绿道环;三核心:老城慢行核、城南慢行核、高铁新城慢行核)的休闲绿道网络,要串联我市的主要河流、湖泊、山体以及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绿地等。

另外,结合“靓淮河”工程,我市规划了 3 处慢行专用桥,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结合高密度人流集散点、交通堵点、事故多发点,大型枢纽,中小学、商业中心、医院等,规划设计部门还规划出立体过街设施 105 处,纳入近期建设计划 32 处,包括过街地道 12 处、过街天桥 20 处。按照规划要求,新建过街天桥需加装遮阳、挡雨、无障碍设计附属设施,如自行车推行坡道、自动扶梯、直升电梯。


来源:蚌埠日报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市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研究
北京为何这么堵 “疏堵”还有什么招?-交通-北方网-新闻中心
放开汽车限购,是否会导致城市更拥堵
以海口为例中小城市如何进行城市更新之交通提升(二)
今年宁波将建成600个网点投放15000辆公共自行车
期刊精粹 | 【2017.2期】出行时耗约束下的大都市区空间尺度研究——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