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锡娟:如何塑造语言形象


前言

  身为著名配音、朗诵艺术家,姚锡娟老师在声音塑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虽然是姚锡娟老师近20年前写的文章,迄今仍极为实用。重磅!




语言造型——塑造语言形象的重要手段
姚锡娟

  造型,在汉语词典中有几种解释:一曰“创造物体形象”。 二曰“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

  造型艺术则指的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等,也叫美术。”

姚锡娟演播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都德


  际上,许多年来,造型作为一门艺术早已跨越了美术的界限,应用到其他门类的艺术中去了。例如戏剧、舞蹈等美术家们,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千姿百态凝聚升华成一个定点, 用画笔、颜色、黏土等作工具,塑造出一个个美的静物。

  而舞蹈家、戏剧家们则用自己的形体表现生物的万种风情,他们在动中求静,形成有雕塑感的舞台形象。作为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使用不同的工具、手段和表现形式,但产生的仍然都是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


  我所要阐述的语言造型,一般运用在戏剧、影视配音和朗诵艺术中。

  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千姿百态,从广义讲,除形态外还包括声态、语态。从事语言表演艺术的专门家,具有变化声态、语态的能力,这种变化能力应称做语言造型能力,或者叫做语言的可塑性


  语言造型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形象,创造有美感、有美学价值的形象。语言造型通过声态、语态的变化创造不同的语言形象,是表演艺术上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与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语言造型来自生活。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极其丰富,决非千人一声、万人一调。丰富的声态、语态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个性、气质。语言造型从模仿生活开始,语言造型所产生的语言形象是艺术家们观察生活的结果。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摒除视觉触觉的感受,一定能以听觉从各个不同的语言特征中辨别出所熟识的朋友;也可以从那并不熟识的语言特征中,去想象某个人的风度、气质、地位。

  这足以说明三点:

  语言是有形象感的

  通过听觉能够获得语言形象

  语言的形象感来自人们的语言特征




  成一个人的语言特征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生理社会两大因素。


  生理因素,比较简单,主要指人天生的音色、音调、音量等等。

  这种生理因素大都与血缘有关,一个人往往会承继他家族的音色、音量、发音习惯、说话的速度、节奏。当然也会受之于这个家庭的文化影响。这种关系能使一个家庭的人具有相同的语言特征,甚至会造成我们听觉上的失误。例如我们一听到某一种腔调 就能断定这是哪家人在说话,但也容易把他们兄妹间老大误认成老二,女儿误认成母亲。


  社会因素,是指人的生活环境。其中主要指语言环境

  生活在不同的方言区,就会使人们带上不同的口音。生活在某个聚集区,如部队、铁路、工矿等地方,人们的口音又会别具一格。生活在一个小聚集区——工作单位,也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语言习惯。生活环境还包含着经济、文化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音量、音调、用词、谈吐速度……当然,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是形成个人语言特征的因素之一。


  以上所说的两大因素又是由许多小的因素构成的,诸如:音色、音量、口音、语调、速度、节奏、常用助词、常用词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

  多年来,我在话剧舞台、影视配音、文学作品朗诵和演播实践中,运用语言造型手段塑造人物语言形象,常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



1
以人物的生理年龄为依据
  根据自然规律,人的声音、语气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发生变化。我在塑造人物语言形象时,常常抓住人物年龄这一生理因素,作为刻划人物语言的依据。

  我的音色适合塑造少年和中青年妇女形象,音域较宽。鉴于这个有利条件,我要求自己在各个音区上都能运用自如。既能发本色的声音也能发非本色的声音,并且还要能变化出合乎各种年龄人物的语气语调。


  在话剧 《泪血樱花》中,我扮演女主人公樱枝。这是一位深情的日本妇女。年龄跨度有30多年,当大幕初拉时,樱枝还是个20出头的少妇。我的声调中音偏高,音色亮而甜美,语调娇柔,外似从容的节奏中时 而夹杂急促的变化,饱含着剧中人的幽忧之情。

  第二幕开始,她已两鬓染霜,我的声调中音偏低,节奏略显缓慢,语调柔和、自信,少了一分娇弱添了一分沧桑。声态、语态的变化成为我完成这个人物年龄过渡的重要部分。




2
以人物的个性、气质为依据

  在文学作品朗诵中,也可以通过语言造型来大致区分人物。所以说“大致区分”,是因为由一个人朗诵文学作品,不可能把每个人物都演得逼真,但起码要让听者分得清。适度的语言造型能帮助朗诵者表现人物风貌、神韵

  例如在演播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面对着众多的人物,我经常采用对比法进行语言造型。宝玉黛玉初次会面时大约10岁左右,都是童声。宝黛的语言区别我立足于男女之分。在童声的基础上宝玉说 话比较干脆,比较冲,比较急促。黛玉则比较柔弱、纤细、缓慢。

  当宝钗与黛玉对话时,我又强调了她们的气质、个性差异。黛玉伶牙利齿,口不饶人;宝钗和言细语,含蓄世故。黛玉的声音细亮些,宝钗的声音虚暗些。又比如黛玉与晴雯气质相近,贾母与刘姥姥又都是年迈之人,她们在一起对话,我就以主仆相分。主子的语气正经、斯文些,仆人的语气随便、粗俗些。


姚锡娟·《红楼梦》节选


3
借用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塑造手段

  演播《红楼梦》,让我去表现贾政、薛蟠、焦大这些人物确是勉为其难。怎么办?我就借助戏曲中老生、丑 角的道白功夫。因为戏曲道白本身就带有程式,固有的程式能唤起听众的形象联想,这弥补了我塑造中的局限性。当然,这种借用要适度,不求逼真,但求有味



4
发挥想象,大胆创造

  童话、寓言等文艺作品的形象,往往需要用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在此类作品中,我总是充分发挥口、唇、齿、舌、喉、鼻的作用,不断调配组合,以发出符合形象要求的声音。至于作品中的形象应该发出什么声音,我又是根据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构思出来的。

  在一篇童话中表现过“蜗牛”的形象。蜗牛的语言造型出于我对蜗牛的直觉,它是一种满身粘液、行动缓慢的动物,于是我给予它浓重的鼻音和拖泥带水的腔调

  在童话诗 《死公主和七勇上》 中,我要表现10多个形象。除了人和动物外,还有太阳、月亮、长风、魔镜……我在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创造,给这些被拟人化了的自然物赋以人的个性。我在语调上把握住太阳的热情宽宏;月亮的娴静温柔;长风的游移多情;最叫我费劲的是那一面反复出现的魔镜,该用什么声音让它开口说话呢?我猛然想起了镜子玻璃的破碎声,这种富有质感的声音不正是它特有的吗?就这样作品中的魔镜以尖锐钝挫的声调开始说话了……


改编自:濮哥读美文.


姚锡娟

  著名戏剧家、电视艺术家。安徽歙县人,1941年8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至广州市羊城话剧团当演员。从艺四十余年,在《第十二夜》《家》《三代人》《年青的一代》《广州惊雷》《泪血樱花》等数十部话剧中担任主角。

  1981年涉足影视译配工作,几十年来为数十部国外影视片配音。1985年因译配《血疑》中大岛幸子一角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音演员奖和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1985年首次播讲古典长篇名著《红楼梦》,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文艺节目奖。此后还录制了《红楼梦精选》《屈原》《桃花扇》《项链》《白雪公主》和《杨开慧》等许多广播剧,获得诸多大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言造型
郑建初教授:配音是什么?
跨界谈 | 姚锡娟:朗诵艺术中的想象
配音总是不贴切,可以试试这样做!
《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诗词欣赏》(朗诵:姚锡娟)
(中国影人) 姚锡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