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书名的隐喻
风月宝鉴2017-02-08阅读原文1评

第一回中,通过空空道人与石头的一段对话,引出了本书的几个名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书中原文是这样的:“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为。东鲁孔梅溪则题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为何一部书要取这么多名字,而且还要全部都列出来呢?

大家知道,书名是用来点明主旨的。而这部巨著的主旨却是不能轻易道明的。又要隐晦,又怕读者解不出这其中之味,作者实在两难。故取了一大堆的书名,希望有朝一日,此书可以遇到能通灵的有缘人。

1、先从第一个书名《石头记》讲起:

(这里主要引用九峰真人等前辈的观点,基本形成通说。)

这里的“石头”,首先是指那一块幻化成美玉的“蠢物”,就从这个“蠢物”说起吧:

蠢物本是上古的仙物,因无才补天,闲来无事,要跟随神瑛侍者下界历劫,所以来到荣国府。它一出生,就是被含在口中的,口中玉是个国字。

古代国字有很多种写法:“國”通常指代疆土,国土。而“国”通常指皇权,这个“国”字从宋朝开始就有了,天平天国的钱币上都刻的是这个“国”字。

那么这块代表皇权的石头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国玺。

何以见得?大家还记得蠢物上面的八个字么?“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而历史上那块“美玉无瑕”的何氏璧,被打造为传国玉玺之后,刻上的又是八个什么字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是真正的宝玉啊,多少人做梦都想得到它?

所以《石头记》的意思,就是本书描写了一段争权夺位,夺取皇权的故事。另外南京城又名石头城,是明朝的第二个都城,这里非常巧妙地将这段争权夺位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一个勾勒。

另外一层含义,需要从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说起。

贾宝玉有两个非常奇怪的特点:

1、爱红。

宝玉爱红,自称绛洞花王,怡红公子,住在怡红院。“绛”就是红色,他就是天天在个红色的洞里打滚的家伙。

整天就要吃胭脂,而且与贪图色欲有明显的不同。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宝玉吃丫头们嘴上的胭脂,就跟爱吃某种零食一样正常,喜欢调配胭脂,配的时候也不忘了多吃几口。

胭脂是什么?胭脂就是印泥啊。

谁最爱吃印泥呢?自然就是印。

一个大男人,爱红色爱到这个程度是很少见的,作者有意将宝玉塑造成这样,并非没有深意啊。

2、不爱读书。

这里有个典故:

顺治时一个叫吴兆骞(字季子)的举子,科举时交了白卷,清政府认为他是有意羞辱满清,就将他重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宁古塔。

在这次株连甚广的科举案中,满人用杀戮的方式立威。早管不得什么冤枉二字了!

吴梅村曾写《悲歌赠吴季子》一诗,其中两句是:

“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宝玉如果只是一块石头,那么皇帝让他干嘛他就得干嘛,是不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的,但他显然不是这样的。他老爸逼他读书,宝钗、湘云、袭人都曾劝他读书,他就是不愿读,而且极其反感这些“为他好”的人。但其实他本人满腹经纶,在大观园大显才气,连贾政都挺骄傲的,这就说明他不是真的不读书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红楼梦主要描写的是明亡清兴的这段历史,也就是争夺宝玉,争夺皇权的历史。

清人掌握政权后,希望明朝的遗民,尤其是读书人能够“识时务”,用所学之识为清政府服务,摆在读书人面前的就是两条路:要么仕清,要么丢命。所以说,读书有什么好?不要读!

宝玉不爱读书,其实是表达了作者以及与作者同样的这群前明学者不愿仕清的立场。

所以说,贾宝玉也是宝玉,也是石头,他就是玉玺,就是皇权。但他和蠢物还是有区别的,他代表了汉人的精神,代表了民心,是有精神有思想的皇权。

《石头记》记载的就是宝玉这块石头,在明末这个历史背景下被争夺的故事。

2、第二个书名:《情僧录》

书中的“情”,首先还是感情的意思。另外从秦可卿及秦钟姐弟俩的名字推出,通说认为“情”影射秦统一六国以来的汉民族。所以这里的感情已经远远超越了儿女情长,而是国破家亡,民族绝灭,怀念故国又不忍看同胞尸骨成山的悲怆之情。

再看“僧”,红楼中的僧是非常特殊的。满清行“剃发易服”令时,出家人,包括僧与道,均可以保留汉人的衣着不变,故很多遗老遗少均以出家为掩护逃避无妄之灾。故这里的“情僧”有作者自谦自嘲的意味,表达避世苟活的无奈。

另外“情僧”即为“空空道人”,书中原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里表达作者想要超脱看空,却又为红尘中诸多伤感之事泪流不尽,难忍心中悲痛,再经由这些悲痛,悟出超然于当时当世的普遍真理。故《情僧录》书名表达此书系苟活避世的汉人所写,写这世间荣华富贵一朝夷为乱葬岗,写那公子红妆顷刻化为累累白骨,此为“色”,即世间诸“色相”。再写这一切带来的痛心疾首,此为“情”。“情”再入“色”,则将这世间一切诸象悟成了“空”。这正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个书名从情感出发,寄托了作者怀念故国的哀思。

3、第三个书名:《风月宝鉴》

(这里主要引用九峰真人、V哥等前辈的观点,基本形成通说。)

风月宝鉴的故事其实不长, 但看上去荒诞不经:

贾瑞欲勾引凤姐不可得,反而被凤姐捉弄,害得大病,

跛足道人送他一面镜子,让他照镜子的反面,并且一再提醒:“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背面是什么?可怕的骷髅。正面是什么?淫乱的美女。贾瑞不照背面照正面,纵情淫欲,竟然精尽而亡!

贾瑞的祖父错怪镜子,要把它烧了,镜子竟然哭了,说:“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试想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却非要保留这一段莫名其妙的文字,甚至红楼这本书都曾经以《风月宝鉴》命名,这是为何?

还有,如果要毁一面镜子,通常都是要用砸的啊?这个怎么要用烧的?

自小就知道一段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差点被烧掉的风月宝鉴是什么?是历史啊!也就是《风月宝鉴》这本书!

红楼就是宝鉴,就是历史,历史总是那么残酷,令人不忍直视。

正面尽是纵情淫色,反面却是累累白骨。

如果不看反面只看正面,就要被表面的情色故事迷惑,陷入死角,只有谨遵作者的咛嘱,看到那如山的白骨,才能真正以史为鉴,不再让这段血腥的历史重演,也才能读懂这本书,读懂作者的深意。

那么,这究竟是哪一段历史呢?“清风”与“明月”,去掉容易惹祸的“明”、“清”二字,不就剩下“风月”了吗?

红楼四大家族,分别是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 这正是明亡清兴的那段血泪史啊……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这个书名点出本书写的是明清历史。

4、第四个书名:《金陵十二钗》

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引他到“薄命司”:“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 。'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这里应与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对照相看: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据网友水墨考证:“闺阁又美称为‘金闺’。‘金闺’也是‘金马门’的代指,‘金马门’本是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处。‘金闺’在后来作品中有代指朝廷之意。而‘金’在《石头记》多处有特别的寓意,故作者用‘闺阁’来隐喻‘朝廷’,未用‘金闺’代指。

故‘闺阁女子’又隐喻‘为朝廷服务的学士文人’。”这里笔者认为不仅包括学士文人,实则包括所有“朝廷中人”。

以上这段文字点明了,本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以人写史,以家喻国。其中的人物,均为那段历史背景下的重要历史人物,且严格区分等级。如警幻所说:“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所谓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历史事件均由历史人物完成,历史永远离不开历史人物的支撑。历史之所以真实,是由于其中承载了太多人性的伟大与脆弱。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处于不同的历史地位,其造成的历史影响是天差地别的。故若要真实还原历史,则必须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红楼梦》中设大小人物200多人,每个人物都立体而又丰满,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有办坏事的,坏人亦有完美的面具和深层的诱因。作者不厌其烦,通过多重影射的方式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从中我们看到人无完人,看到性格决定命运甚至国运;我们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何排列组合,各司其职,将一个国,一个家,一步步推向灭亡,推向灾难,推向白骨如山……

如果没有那些炼丹的,没有那些淫乱的,没有那些偏信奸臣的,没有那些不理国事的,没有那些性格古怪的皇帝……

如果没有没有那些胆小怕事,几头迎奉,各自为政,自私自利的大臣……

还有那些含冤的,被陷害错杀的良将……

如果没有流寇,如果没有叛军,如果没有金人……

如果没有吴三桂,甚至哪怕如果没有陈圆圆……

所有这些,哪一人,哪一事,能不写出来?

《金陵十二钗》并不止十二人,而是这段历史中千千万万个注定悲剧的历史人物,作者将他们每十二人为一组,由高到低分出地位,列出等级,排出影响。故笔者在寻找主要人物历史原型的时候,是严格按照人物的历史地位来把握的。例如《正册》人物原型,基本都是皇家血脉,或者实际的执政者,亦或是其影射的对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副册》次之,应为对国家政策有参与权及对国家命运有某方面影响力的一层人物。而《又副册》人物在书中主要为一些家奴,放到历史地位中,即与一些文臣武将相对应。

金陵即南京,石头城,这里与第一个名字《石头记》相对应,点明历史背景为明末清初。十二钗则强调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可以说,解开这些人物,即解开了《红楼梦》之迷。

此书名点出本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5、第五个书名:《红楼梦》

这里要与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一节结合看,并与湘云在诗社起的号“枕霞旧友”一道解释:

之后的讲座将会讲到,史湘云这个人物的设置,除了可以找到一个历史原型与之对应以外,她更重要的地位是影射历史。也正因为其影射的历史,故将其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第三十八回贾母与薛姨妈等游大观园,来到藕香榭,提起旧事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 。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后来,众姐妹做诗,因湘云没有号,探春道:“你也该起个号。”湘云笑道:“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宝钗笑道:“方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这个水亭叫`枕霞阁 ,难道不是你的。如今虽没了,你到底是旧主人。”众人都道有理,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是以,湘云取号“枕霞旧友”。

芍药是一种很鲜艳的花,霞亦为斑斓之色,视觉上均以红色为主体,各自缤纷。

故醉眠芍药裀即是“枕霞”,亦即为“红楼梦”,意思均为“历史沉睡于红色之上(历经了一场噩梦)”。

这里的“红色”有三层影射:

1、红即是朱,明史(包括南明史)即“朱楼梦”——朱明王朝一梦。

2、红色是华夏之色,花亦代表中华儿女,三千年华夏史,恍如一梦矣!

3、红色即血色,贾母于枕霞阁撞破额头,都说“活不得了”,这是鲜血写就的历史,醉卧血泊之中,以万千尸骨为枕,这改朝换代的历史,这场可怕可悲又痛彻心扉的噩梦是筑建在华夏儿女的累累白骨之上的,这该是怎样的心痛与触目惊心?!要怎样才能“好”呢?必须让这沉睡的历史,麻木的人们警醒才是啊!

这个书名最为触目惊心,点出红楼梦是一部由鲜血写就的血泪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正名
2014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名著《红楼梦》阅读试题解析
脂砚斋对《红楼梦》有什么意义
《红楼梦》为何不见红楼只见梦
《红楼梦》为什么有那么多书名?每个书名背后都大有深意
对《红楼梦》诸多书名的简略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