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巍:印学“创新”,何其难也
青藤艺术 2017-10-09

论语组印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原题《古玺创作之我见》

“印宗秦汉”之说历来为印人所共识,又汉印风靡天下,唐宋元明诸代渐而式微,以致于“古玺”一学,断代显现。晚清以降,出土文物增致,古文字研究一时风靡,且“印外求印”使流派印创作又攀高峰,加之有识之士雅玩古玺,拓宽视野,至黄士陵一代承前启后,后治此学者络绎不绝。笔者治印颇好“古玺”一道,于创作偶有会意,杂说纷纭,求教方家。

不知老之将至(左)论语组印之志于道(右)

古玺,先秦印章之称谓,为先秦政理推进产物。究其原始,无外乎作为权力机构和昭明信用的凭证。尔后,随商贸发展,古玺亦逐渐兼有货物通行及收受赋税之司能。先秦群雄,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争相割据,于古玺而言,无疑为一方沃土,其多元而长远发展悉如自然。然通观古代印学经史,真正意义于古玺识别乃清季之后。清吴式芬《双虞壶斋印谱》首推“古玺”排列卷首,始开古玺创作研究新篇章。近百年来,于古玺形制、文字及文字布列等,已有明晰的识断,辨识分类已然不是难事。

近年来,笔者的创作多以战国古玺风格示人,力求高古、浑穆、淳厚之风。然模刻仿创之余时时遗露瑕败诸态,引人思索。古玺创作用字的规范、形式技法的表现,刀趣、笔意的协调,章法构成的和谐,传承创新之合度,如此种种,枚举不尽。

慎独(左)、家居大吉(右)

初学篆刻,始先学篆,治印之法,首重篆法,古玺印创作亦复如是。其中一诘点,为古篆文字应用。自宋以来,古玺引人注目,往来者以专注古玺寥寥,皆因文字说文匮乏,不能随意杜撰。于此强求字法统一,大篆更难,平衡统一,实难哉。古玺印章,字法变法不尽相同,增划、减笔、借井、移位诸法层出,古玺入印文字取法之广,为主流派之极。笔者于字法遴选,力求形式元素对比,以达到中庸不俗。诚然,将文字印化,做到印面文字和谐,须通古说文,熟悉古玺类别、地域划分,不离书法根本。

战国古玺造型各异,印式多样。官玺粗犷雄强,私玺精巧奇逸,影响深远。技法技巧当借鉴古玺传承技法,旁涉甲骨文、古钱币,印陶、砖瓦、楚简、秦权,诏版、钟鼎、镜铭、碑碣、摩崖刻画等文字入印,不一而足,涉略广泛,取资范畴。

左起:论语组印之大德不逾闲、

论语组印之后生可畏、

论语组印之吾日三省吾身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入印文字方圆相济、斜正相生,章法建构,空灵奇交、形势随生,造就玺印一派天真,妙趣横生之趣味,此恰合传统审美趋向。《印法参同》有“但凡印内数字,浑如一家,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和,有行列之可观”之说。笔者以为,一印之内,字无多少,当风貌统一,秦则秦文,汉则汉风,切不可混杂斑驳。章法布局,首忌平板,宁拙毋巧,抑或巧中寓拙不失为高古取向。

当今古玺创作,愈发器重刀趣感受,线质追求,力度表现,痕迹自然流畅。古玺印虽多为青铜铸凿而成,然其线条雄强悠意,粗犷浑朴,精细之处又抚雅逸之趣。笔者于此,力求笔意流畅,刀法爽劲,尤重印作线条的准确表达,且富于变化,流露不同趣味美感,以呈印面静逸灵动之态,亦极富张力。赵氏在《钜鹿魏氏》印边跋语:“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诚然,透过刀锋看笔锋,刀笔互补,相映成趣,印面笔意墨趣弥漫,是为篆刻之上法。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连款)(左)、

白石清泉从所好(右)

印学“创新”,何其难也。之于刀法卖弄、字法夸张无度,实是“创新”误读。如何创新,并非刀法强烈夸张、字法变形怪诞,印面残破不堪。吴昌硕取法古封泥,并未“依样葫芦”,仿古封泥宽厚之泥边,留印文线质掩没锋迹,以“积墨”处和毛涩感使之朴厚,于边栏线条上作文章,故而断续虚实变化,耐人寻味。齐白石取法《天发神谶碑》,然其未在笔画形态作机械刻意仿取,乃见胆大细收,起笔处方切粗重,下垂出锋处尖刻形态,实乃一气呵成,得《天发神谶碑》之韵,而不囿于其中,又杂糅《汉祀三公山碑》势及《秦诏版》草篆风韵,天然雕饰,古今一人,是为智者所化。吴昌硕、齐白石篆刻创新思考,可鉴可窥,受益良多,反之,篆法章法,做作肆意,则全无意志可掬而言,专工乏趣放浪脱形,章病也。

左起:出水方知是白莲(连款)、

论语组印之行之以忠(连款)、

论语组印之戒之在得(连款)

当下印坛,印法纷呈,刺人眼目。修饰印面,增添视效无可非议,且不可在主张抒情写意之时,使篆刻创作的人文精神弱化模糊,做印法是继承刀法、篆法、章法之后又一个补充手段,非主流技法,故草率驱刀、无度变形、无理搭配,非篆刻主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回归本色,期许久矣。印人理应警醒,适度做印,强化外修,夯实内功,不失上上之法。魏锡曾在《吴让之印谱跋》中言:“若完白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为别帜。”首提“印从书出”之论,邓石如可谓“印从书出”典范,此“书”赋新意,以自家面目入印。将书法中的意趣、意味转而展现于篆刻上,不至于落入平板僵硬之地,长期修炼体悟,日益精进,于篆刻创新开拓便水到渠成。余以为此“书”更应为“学养”,重“学养”涵篆印,浙东印坛,孜孜不怠之追求。

立住方能行远,文字、格局、技巧皆为外化之音,锤炼本源,融入性情,通达学识,印外求印,卓然超群。

以上配图均系陈巍作品

艺术简介

陈巍1975年生,浙江绍兴人,别署语石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绍兴市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兰亭书会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宝典
。篆刻“使刀如笔”的关节:刀法
篆法章法与刀法篆刻讲堂十五
踏天磨刀 游神三代——璽印流風的當代意義 尹海龍
摶泥堂 [http://289891774.qzone.qq.com]
学篆刻的过程中需要如何读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