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基础知识讲练:定语后置句

一、知识梳理

1.定语后置是指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而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词之后的语法现象。

2.指出下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第二组: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三组: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第四组:

(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第五组:

(9)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二、问题探究

1.“……之……者”的句式都表示定语后置吗?

(11)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彭端淑《为学》)

(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者,”的句式中,煞尾的“者”字都表示定语后置吗?

(13)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刘开《问说》)

(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第一组:

(1)—(2)中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之(而)+定语+者”,这种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定语表示的是中心词中的某一有特点的部分。

(1)中“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的倒置,“千里”是限制“马”的定语。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2)中“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的倒置,“铿然有声”是限制“石”的定语。能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

第二组:

(3)—(4)中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定语+者”。这种定语和中心词之间一般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定语表示的是中心词中的某一有特点的部分。

(3)中“宾客知其事者”即“知其事之宾客”的倒置,“知其事”是限制“宾客”的定语。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4)“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可使报秦”是限制“人”的定语。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第三组:

(5)—(6)中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

(5)“庙堂之高”即“高之庙堂”的倒置,“江湖之远”即“远之江湖”的倒置。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国君。

(6)“爪牙之利”即“利之爪牙”的倒置,“筋骨之强”即“强之筋骨”的倒置。为强调定语“利”“强”,靠助词“之”把定语倒置在中心词“爪牙”和“筋骨”之后。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第四组:

(7)—(8)中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而+定语+者”。

(7)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的倒置,“能不易其志”是限制“缙绅”的定语。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8)中“穷民而无告者”即“无告之穷民”的倒置,“无告”是限制“穷民”的定语。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啊。

第五组:

(9)—(10)定语后置的格式是“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9)“人五”即“五人”的倒置,“窗八”即“八窗”倒置,后置定语分别是数词“五”“八”。统计整个小船,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小窗。

(10)“白璧一双”即“一双白璧”的倒置,“玉斗一双”即“一双玉斗”倒置,后置定语都是数词“一双”。我带来一对白玉璧,想要敬献给项王;带来一对玉斗,想要赠与亚父。

二、问题探究

1.“……之……者”的句式都表示定语后置吗?

(11)是“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的定语后置句,“僧之富者”即“富之僧”的倒置。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12)“……之……者”格式中的“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是“……的原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者,”的句式中,煞尾的“者”字都表示定语后置吗?

(13)中“者”是“……的人”。“贤于己者”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即“于己贤者”。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

(14)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客有吹洞箫者”是“中心词+定语+者”格式的定语后置句,即“有吹洞箫之客”。有个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能力检测

1.下列各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D.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指出下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蒲松龄《促织》)

(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屈原《涉江》)

(3)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4年高考重庆卷)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3分)

(2)(2015年高考重庆卷)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5分)

(3)(2014年高考湖南卷)缙绅之交于(徐)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参考答案:

1.设计意图:检测易混知识点,“……之……者……”句式中并不都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B项(A项中“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是定语后置,即“精技击之谢庄少年”。B项“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是“……的原因”,可不译。C项中“疆土之新辟者”是定语后置,即“新辟之疆土”。D项“僧之富者”是定语后置,即“富之僧”。)

2.指出下列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并准确翻译全句。

(1)“少年好事者”即“好事之少年”的倒装。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2)“长铗之陆离”即“陆离之长铗”的倒装,“切云之崔嵬”即“崔嵬之切云”的倒装。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3)“人马冻死者”即“冻死之人马”。当时正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

(4)“山溪之险”即“险之山溪”的倒装,“兵戈之利”即“利之兵戈”的倒装。巩固国防不靠险要的山河,震慑天下不靠锐利的武器。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即“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的倒装。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百姓,可得上等奖赏。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到达乡里,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评分标准] “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是定语后置句,“甫(刚刚)”,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评分标准]“方之良”“言之善”均为定语后置,即“良之方”“善之言”;“远(不把……当作……)”“师(把……当作……)”都是意动用法;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3)与徐孟祥交好的官员,写诗来歌咏他的雪屋,叫我来为他的雪屋作记。

[评分标准]“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免遗忘)于带,借代官员)”“缙绅之交于(徐)孟祥者(定语后置句)”“征(叫,要)”,每译对一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1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考点释疑|快速区分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的标志是什么
文言文知识体系
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句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