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
渔宜生稻渔资讯:前   言稻渔综合种养是当前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之一。在很多内陆省份,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渔)业增效和农(渔)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下,依托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相关稻渔综合种养主产省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对2018年度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编制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供业界人士参考使用。
一、产业规模
我国曾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早在汉唐时期,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并有文字记载,但直至解放前我国稻田养鱼基本上都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稻田养鱼产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先后经历了恢复发展、技术体系建立、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新一轮高效发展五个发展阶段。特别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经过新一轮高效发展,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稻渔综合种养,种养面积、产量快速攀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18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稳步提高,养殖面积首次突破3000万亩,产量突破230万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
图1 1982-2018年我国稻田养鱼/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和水产品产量
(一)种养面积据统计,2018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报告的省份共27个,北京、甘肃、西藏、青海4个省份未见统计。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3200万亩,其中当年投入生产的有3042.39万亩,生产面积同比增长8.66%。养殖面积前10的省份依次为湖北、四川、湖南、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江西、辽宁、黑龙江(见图2)。其中湖北、四川、湖南、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江西8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00万亩,江西省种养面积首次超过100万亩。湖北(589.75万亩)、四川(468.34万亩)、湖南(450.22万亩)3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由2017年的46.4%小幅上升到49.58%。
图2  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排名前10的省份及其模式构成(二)水产品产量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233.33万吨,同比增长19.81%。水产品产量前10的省份依次为湖北、四川、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辽宁、贵州(见图3)。其中湖北、四川、湖南、江苏、安徽、浙江6省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超过10万吨,湖北(69.07万吨)、四川(38.34万吨)、湖南(29.80万吨)3省产量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58.81%)。
图3  2018年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前10的省(市)及其模式构成二、主要模式发展情况近年来,各地在养殖品种、技术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因地制宜形成了稻虾、稻鱼(主要为鲤鲫鱼,下同)、稻蟹、稻鳅、稻鳖等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主导种养模式。从五大主要种养模式实施的面积分布来看,稻虾面积约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一半(49.67%),其次为稻鱼(42.10%),稻蟹、稻鳅、稻鳖及其他模式的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4.97%、1.57%、1%和0.69%。从水产品产量上看,稻虾产量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产量的62.31%,其余依次为稻鱼29.42%,稻鳅2.96%、稻蟹1.83%、稻鳖0.77%和其他2.71%(图4)。
图4  2018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施面积、水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一)稻虾种养模式稻虾种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省份,目前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也是我国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方式。2018年,稻虾种养面积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湖北(48.96%)、湖南(18.68%)、安徽(13.98%)、江苏(7.07%)、江西(5.57%),5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虾种养总面积的94.26%;稻虾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依次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5省产量占全国稻虾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96.28%。产业规模方面,湖北省应用面积最大,2018年全省稻虾种养面积达到571万亩,新增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1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4家,全省小龙虾一产产值达到324.96亿元。经济效益方面,据推测,全国稻虾种养比单产稻米综合效益普遍提升50%以上。以湖北省为例,“虾稻生态种养”模式可使稻田综合效益提高80%以上。2018年湖北省“虾稻生态种养”模式小龙虾平均亩产量约120千克;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亩均效益约3000元,较水稻单作提高2500元左右。
(二)稻鱼种养模式
稻田养鱼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稻鱼种养也是我国山区、梯田地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应用模式。2018年,稻鱼种养面积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为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广西,5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鱼种养总面积的80.65%;稻鱼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依次为四川、湖南、云南、贵州、江西,5省产量占全国稻鱼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93.21%。产业规模方面,四川省应用面积最大,2018年四川省稻鱼种养分布在除甘孜州和阿坝州外的19个市州,面积约为436.3万亩,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3.16%;水产品产量34.15万吨,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89.07%。经济效益方面,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景宁县等地为例,推广水稻以单季稻为主,部分为再生稻,放养鱼的品种为瓯江彩鲤(田鱼)等,单季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割;田鱼则4月下旬至6月上旬投放鱼苗,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捕大留小续养。单季稻水稻亩产可达550公斤,产鱼75公斤,亩净利润3000元以上。(三)稻蟹种养模式稻蟹种养在东北地区发展较快,尤其是以辽宁省盘锦市为主要代表,形成了“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并辐射带动了我国北方地区稻蟹种养新技术的发展。2018年,稻蟹种养面积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为辽宁、吉林、江苏、天津、黑龙江,5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蟹种养总面积的88.08%;稻蟹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依次为辽宁、江苏、吉林、山东、天津,5省产量占全国稻蟹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89.88%。产业规模方面,辽宁省应用面积最大,2018年全省稻蟹养殖面积达到61.8万亩,同比增加了27.14%;水产品产量约2万吨,占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量的近四成。经济效益方面,以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殖成蟹为例,6月初,稻田插秧后投放蟹种,亩投放500只左右,9月初开始起捕。主要技术特点是不实施稻田工程,不改变水稻耕作模式。养殖平均亩产成蟹20公斤,亩增效益600-1000元。(四)稻鳅种养模式2018年,稻鳅种养面积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四川、辽宁、湖北、吉林、云南,5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鳅种养总面积的85.57%;稻鳅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依次为四川、辽宁、云南、湖北、安徽,5省产量占全国稻鳅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89.89%。产业规模方面,2018年,四川省稻鳅主要分布在内江、宜宾、乐山、资阳、成都等市州,面积约15万亩,水产品产量约2.85万吨,占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7.43%。辽宁省稻鳅种养面积8.4万亩,水产品产量1.7万吨。湖北省稻鳅种养面积4.46万亩。经济效益方面,以湖北省为例,据测算,2018年全省“稻鳅共作”模式泥鳅平均亩产量约110公斤;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药量平均减少40%以上;亩均效益约2500元,较水稻单作提高2000元左右。此外,湖北省将“稻鳅共作”与“虾稻连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亩产效益。浙江省稻鳅种养亩均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重庆市再生稻与泥鳅立体种养模式中稻亩产量可达600公斤、再生稻亩产量可达300公斤、泥鳅亩产量约60公斤,亩产值可达5500元以上,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五)稻鳖种养模式2018年,稻鳖种养面积排名前5的省份依次是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浙江,5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鳖种养总面积的91.79%;稻鳖种养水产品产量排名依次为安徽、湖北、四川、江西、内蒙古,5省产量占全国稻鳖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96.58%。产业规模方面,2018年,安徽省稻鳖共作模式8.26万亩,同比增长117.9%,主要分布在合肥地区。湖北省稻鳖种养面积7.32万亩,湖南省稻鳖种养面积2.53万亩。经济效益方面,以湖北省模式为例,据测算,2018年,全省稻鳖种养中华鳖平均亩产量约71千克,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40%以上,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较水稻单作提高4500元以上。以浙江省为例,其典型模式--德清稻鳖共作亩产水稻550公斤、商品鳖50公斤以上,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近年来,各地持续在品牌营销、产品加工、节庆活动、特色小镇/公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度逐步提升,产业链逐步完善。(一)品牌建设近年来,各地积极培育优质渔米品牌,引导扶持经营主体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把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理念融合到产品设计和品牌包装、营销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米、水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提升了产业品牌价值。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举办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评选出优质渔米产品金奖、银奖26个,成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品牌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见附件1、2)。除扶持经营主体的品牌建设,各地非常注重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其中以小龙虾品牌运营最为成功,“盱眙龙虾”“潜江龙虾”“南县小龙虾”等一大批小龙虾知名公共区域品牌成为金字招牌。(二)经营模式创新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将种养、餐饮、垂钓、农事体验融为一体,实现标准化种养、有机稻米/水产品加工、创意农业体验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于一体,助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川省形成了一批“农业共营制+稻渔综合种养”“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稻渔综合种养”等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经营模式。湖北省积极推广“华山模式”,公司通过合作社等组织对基地建设、生产、管理等实行统一机械施工、统一养殖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产品收购、统一产品品牌的“六统一”,实现了稻渔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三产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浙江省青田县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在全县推广稻鱼种养,统筹原种场、产业示范园、以稻田养鱼为主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形成了“一核多点”的产业发展模式。(三)节庆活动自古以来,我国以渔业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就很丰富。近年来,我国形形色色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节庆活动遍地开花,在传统节庆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活动中,各地将民俗文化、特色产品展出、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有机融入,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省盱眙县的“盱眙国际龙虾节”已连续成功举办19届。近年来,在开幕式、文艺演出、万人龙虾宴等经典节目基础上,植入更多时尚元素,研发推广龙虾衍生文化产品,让盱眙龙虾产业与时俱进,盱眙龙虾文化更加深入人心。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辽宁省盘锦市等地结合丰收节,举办“稻花鱼丰收节”“稻蟹家欢乐节”等节庆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关注。(四)龙头企业培育和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各地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将承包经营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以湖北省为例,莱克集团、潜江虾皇实业有限公司、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盛老汉家庭农场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纷纷涌现,在产业技术研究、加工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渔业、科普宣传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了稻渔产业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继2017年创建33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后,2018年,农业农村部继续开展创建工作,新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4个(见附件3)。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安徽省已累计创建22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四川省重点打造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东4个核心示范片区,创建26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示范区通过集成创新技术模式和经营机制,辐射带动周边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示范作用显著,成为各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方式。四、当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部分省份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占比不高,多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且连片规模少。由于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一是导致粗放式种养占主导,生产及管理成本高,缺乏规模效应。二是经营主体分散,难以在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对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等均构成制约,尤其是难以形成品牌,产品优质优价无从体现。此外,田块面积越小,稻田开挖沟凼面积越容易超出标准,偏离以渔促稻的发展原则。(二)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缺乏长远规划和支持由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涉及面广、部门多,各个部门在产业发展规划、项目资金安排、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难以形成合力,导致目前一些地方稻渔产业发展规划与乡村旅游等其他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度不高、适用性不强,跟不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在资金扶持方面,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但持续性资金投入不足,相对于稻渔综合种养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仍显不足。此外,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除田间工程建设外,路、水、电、仓储、交易市场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升改造。(三)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一是种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多样化的养殖对象和技术模式相比,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专门的水稻品种严重缺乏。水产苗种供应及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以小龙虾为例,目前稻小龙虾种养多采用稻田原位繁殖,自繁自育,造成个体小、抗病性差等问题。二是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现有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基本是建立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制约了技术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稻渔综合种养是一项涉及水产、种植、农机、农艺、农经、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技术融合的系统工程,通晓多领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推广有待加强目前种养技术水平和模式效益水平地区间差别较大,一些新发展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还处于探索试验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模式。尤其是当前,由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综合效益高,一些地方在地区发展能力与产业发展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简单复制、强行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出现种养环境不达标、稻米产量偏低、产品抽检不合格等情况。因此在关键技术的推广上,亟需向技术相对薄弱的新发展地区倾斜。此外,由于水产养殖效益通常高于水稻,受经济利益驱动,个别经营主体稻田开挖沟凼面积过大,偏离了以渔促稻的发展原则,需进一步加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等标准的宣贯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明确各种模式在稳粮、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指标,规范稻渔综合种养的行为,切实做到稻渔互促,持续健康发展。五、发展建议据统计,全国稻田面积中仅有5%正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仍有广袤的稻田待开拓利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代表模式之一,能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同时,通过积极发展“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有利于发挥稻渔综合种养“接二连三”的作用,加速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工流通体系的建立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建立产业基础。从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正处于政策环境向好、发展动力很足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一)做好产业规划及政策扶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等战略要求,在全面分析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确保产业有序发展,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三产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政策方面,一是各地应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相结合,打造示范典型,引领产业发展。二是充分认识稻渔综合种养在精准扶贫中的巨大潜力,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地方政府扶贫、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三是积极争取农业领域各项金融政策向稻渔综合种养倾斜,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品政策性保险、小额信贷,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提高抗风险能力。(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技术集成推广根据稻渔综合种养稳粮增效、节肥减药、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特点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生态机理、技术模式优化创新研究,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规范与标准体系。依托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由水产、种植、农机、农艺、农经、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技术协作组进行联合攻关,指导解决产业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生产和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效率、促进传统稻渔综合种养向高质量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转变的支撑和动力。建立“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和种养户种养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本地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和品种,大力培育高素质乡土人才,发挥乡土人才的“技术员”作用,及时解决种养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展社会化服务力量,创新技术服务模式,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为种养户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围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和示范,培育一批以掌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主的复合型人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视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整合稻渔综合种养生产资料供应、经营管理、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有效链接和延伸,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多元共赢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机制。坚持产业联动,鼓励渔米产品加工业、餐饮业发展,支持稻渔相关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体系、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稻渔文化开发休闲农业、举办节庆活动,促进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农户将承包经营土地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品牌化经营,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结合国家级、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典型示范基地,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四)强化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以市场为导向,发扬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特点,积极引导经营主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稻渔品牌创建,把稻渔“优质、生态、无农残”理念融合到品牌宣传、产品包装设计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强化源头、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地方政府打造水产品、优质稻米区域公共品牌,引导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同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在主流媒体、重要展会、重点市场开展强势宣传和多层次推介。大力发展稻渔产品电子商务,拓展产品营销网络,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知名度和综合效益。(五)推进标准建设,规范产业发展各地应在全面分析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推动主导技术模式升级,完善田间改造、水稻栽培、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绿色防控、土壤保护等重点技术环节,形成适宜各地的标准体系。持续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与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建立稻渔综合种养重大疫病监测预警及土壤、水质监测系统,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制订水产品、优质稻米品牌产品标准,推行区域公共品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区域公共品牌的共建共享机制,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附件1
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推介获奖企业名单
粳米组
金奖
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神农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淮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市春新生态家庭农场
上海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银奖
盐城市大丰区三元晓成家庭农场
南通通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满地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椒县银花家庭农场
安徽省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淮南市阅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籼米组
金奖
余姚市鼎绿生态农庄有限公司
广元市山清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桐庐昊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合肥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银奖
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六安市金安区东青生态家庭农场
老河口市渔家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忠县晨帆农机专业合作社
贵州满地金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江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盱眙大美清水龙虾生态养殖场
合肥巽风湖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蓝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附件2
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等奖
鄂州市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养殖合作社
秀洲区秀新生态农场
盱眙小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无为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二等奖
马鞍山农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宣城市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
浙江省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
高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天长市明伟家庭农场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陈凤生态农业合作社
附件3
2018年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名单
序号
省份
名称
建设单位
示范区面积(亩)
备注
1
辽 宁
辽宁省大洼县盘锦鼎翔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
5200
辽宁省台安县芳华米业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台安芳华米业加工有限公司
5000
2
吉 林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万亩良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前郭县万亩良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13650
吉林省东辽县金州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吉林省金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6000
3
黑龙江
黑龙江省北安市乌裕尔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黑河市北安市乌裕尔水产专业养殖合作社
130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稻米香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绥化市北林区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
22400
4
江 苏
江苏省东海县瑞沃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江苏瑞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170
江苏省盐都区七星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盐城市盐都七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4130
江苏省泗洪县环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泗洪县环宇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3208
5
安 徽
安徽省巢湖市高瑞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巢湖市高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700
安徽省肥东县润枝国家级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
合肥润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8530
安徽省全椒县银花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全椒县银花家庭农场
5200
安徽省宣城市念念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宣城市念念虾稻轮作专业合作社
4500
6
福 建
福建省政和县瑞圣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政和县瑞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234
山区
7
江 西
江西省余江县神农氏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江西神农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800
山区
江西省彭泽县中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彭泽县中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8126
江西省进贤县军山湖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江西军山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800
8
山 东
山东省东营市汇海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东营市汇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000
山东省鱼台县丰谷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鱼台县丰谷米业有限公司
5600
9
河 南
河南省潢川县华来时代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河南华来时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3834
10
湖 北
湖北省天门市四海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00
湖北省汉川市南河古渡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汉川市南河古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5680
湖北省龙感湖管理区洋湖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黄冈市龙感湖洋湖虾稻经济专业合作社
10028
湖北省公安县通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天门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362
11
湖 南
湖南省华容县天星洲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华容县天星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5620
12
广 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绿淼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630
山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维军生态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广西桂平维军生态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3569
13
四 川
四川省开江县稻法自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开江县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000
四川省宣汉县鸭池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2000
山区
四川省广元市万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广元市昭化区万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3020
14
云 南
云南省红河县红河中海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云南省红河县红河中海渔业有限公司
1600
山区
15
陕 西
陕西省旬阳县绿富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旬阳县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2391
山区
16
宁 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生瑞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宁夏生瑞米业有限公司
73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军华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银川市西夏区军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3000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涉及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有误,请及时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安县:以“蟹”为媒 打造全国最大县域淡水水产仓
水产火了!三大院士齐助阵, 2018年全国规模化水产健康养殖增效论坛隆重召开!
基金项目:中国稻鱼综合种养的发展与展望
增内力 强动力 迸活力 ——马山县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观察
国家级!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成立 打造世界一流农业“硅谷”
今年虾稻产业年销售额将突破60亿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