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中山《建国方略》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好大一棵树 田震 - 真的田震
好大一棵树 那英 - 一人一首成名曲3

把今天定为植树节除了因为气候适合,更是为了纪念中山先生而设定的。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以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林业建设。

1893年,中山先生在广东故居的书房中,亲自起草了著名的《上李鸿章书》,指出中国欲强大,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把“讲究树艺”大计付诸实施。先是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规划造林护林,还指示在南京开办第一农校,专门培养林业人才。

民国三年(1914年)十一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

1917年-1919年,中山先生所制订的《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的计划,提出测量各省荒废未耕之地,进行全面规划,“或宜种植,或宜放牧,或宜造林,或宜开矿”在今天看来就是“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矿则矿”。

2

 1915年,中山先生提议以每年的清明为我国的植树节,同年7月北洋政府正式规定清明节为中国的植树节。

3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4

1928年4月7日,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将最初定于4月5日清明节的植树节改定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

5

1979年,在邓小平的提议下,我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克罗地亚狂想曲 Maksim Mrvica - 心境界-完全精选

百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4大预言,如今前3个早已实现

孙中山 天下为公大道行

孙中山预言3个已成真,1个还需努力

植树节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这个叫孙中山的创业了好多次,每次都能融到资。。。

当总统也难!孙中山这些到处求人的信

孙中山:知之维艰,行之非艰

1899年12月,孙中山编制《支那现势地图》,首次提出修建一条自江宁至汉口、重庆、成都,“再向西经双流、新津、邛、名山、雅州、荥经、清溪、打箭炉、理塘、巴塘、出西藏”的铁路线,初步勾勒出川藏铁路的蓝图。

1912年下半年,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总统后,开始醉心于他的铁路计划。他曾对中国继任总统袁世凯说:“国家建设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十年内造筑铁路廿万里,望君能练成百万精兵。如此,中国可达到富强境地了。”随后,袁世凯任命孙中山负责督办中国铁路。 

此后的的六年里,中国先后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孙中山并没有太多时间来实现他修铁路的计划。直到1918年6月,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寓居中国上海,开始制定规模庞大的建国计划,最终形成体现他中国梦的《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其中,1917年完稿的《民权初步》事关“社会建设”,1918年底完稿的《孙文学说》事关国民“心理建设”,1919年2月完稿的《实业计划》则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讲三民主义时说:“兄弟著了一本书,叫《实业计划》。这本书的主张,是借用外资从事生利的事业。像开辟市场、兴办工厂、建筑铁路、修治运河、开发矿业。那些大生利的事业,都归公有,把各种新事业的利益都归于公家。” 

在这本书中,孙中山参照美国铁路系统,提出在中国修建中央、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高原六大铁路系统,组建遍布中国的铁路网,把沿海、内陆和边疆连接起来。川藏铁路就属于高原铁路系统的一支。 

此外还提到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修建三峡大坝,“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孙中山的这些计划被当时的外国记者视为“空想”。

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和混乱的政治局面,孙中山确实很难实现他的建设理想。他的《实业计划》的英文原名为“国际共同开发中国计划”。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孙中山主要想用这份计划书,借当时巴黎和会之机游说诸列强首脑。结果西方资本并不如孙中山所想,一厢情愿对中国进行商业开发,而是附带着许多政治条件,孙中山不肯受节制,双方自然难以合作。 

孙中山晚年回顾自己寄托列强的计划,曾感慨地说,“像这样专靠别人,不靠自己,不是望天打卦吗?” 

继承孙中山政治衣钵的中国国民党,在其当政时期,有了些“靠自己”的实力,也曾为实现孙中山《实业计划》努力。 

以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资源设想为例,1932年,中国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人查勘后提出报告,计划在长江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修建两座电站,但一拖就是十几年。1944年,美国专家向国民政府提交报告,建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水电厂和年产500万吨化肥的化肥厂。1947年,国共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全部停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高科技的建设路线,与《实业计划》中发展铁路、港口、钢铁、水泥、机器制造等重工业的主张一脉相承。孙中山和毛泽东都认为中国要想尽快走向世界前列,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当年《建国方略》最早提出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发达区域。现在,孙中山所设想的三个区域已经形成了三个庞大的港口群: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和孙中山当年的构想十分吻合。 

历史并没有给孙中山时间和机会...........

但建国方略中提出的4大预言,如今前3个早已实现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小时候,常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所以他十分崇拜太平天国里的英雄人物,甚至自诩“洪秀全第二”。在孙中山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饱受列强欺辱,民不聊生。孙中山亲眼目睹国家饱受欺辱,民不聊生的情况,所以他果断放弃“学医”的理想,走上了一条推翻“封建专制”的革命道路。

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开始,虽然孙中山等人多次发动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虽然屡屡遭遇失败,但是孙中山仍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理想,最终在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大获成功,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虽然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国,但面对手握北洋新军,背靠列强,实力强大的袁世凯,最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得不选择“退位让贤”,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失去实权后的孙中山,并没有因此郁郁不得志,而是将自己心中的建国构想完善,编纂成《建国方略》一书。在书中,孙中山对百年后的中国,做出了许多的构想。

当《建国方略》编纂完成后,孙中山向外界公布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构想,但因此时北洋军阀各派系为争权夺利,征战不断,所以外国记者在得知孙中山的构想后,一致认为“孙中山的设想,完全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崛起了,并走上民族复兴之路。而孙中山在书中所提出的4大预言,前3个早已实现,最后1个也指日可待了。

预言一:中国未来将会建设16万公里的铁路,将沿海、内陆、边疆连在一起

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因此,在发展经济这个问题上,孙中山的主张是“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因此,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在《建国方略》一书中,他设想未来的中国建设了16万公里的铁路。

在当时的中国,全国的铁路总里程不过9000公里,所以当孙中山提出未来中国要建设“16万公里”的铁路时,外国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其中更有2.5万公里是高速铁路,高铁里程稳居全球第一。如果再加上现在在建的铁路,孙中山的这一预言早已现实。

预言二:在中国的北、中、南,各建一个像“纽约港”一样的世界级大港,并以“港口”为中心,发展出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落后,没有什么大型的港口,而今日之中国,在“世界十大最繁忙港口”的排名中,中国的港口就占据了7席。北方地区有“天津港”,华东地区有有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华南地区有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这些港口,无一不是世界级大港。而在这些世界级的港口旁边,今日中国早已发展出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个沿海经济发达的区域。

预言三:中国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利用外资发展实业

自古以来,凡是在强盛时期,中国都会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来和外界交流,比如: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因此,经历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孙中山,自然深知“开放包容”的重要性,并且在《建国方略》一书中,预言未来的中国,将会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利用外资发展事业。而如今的中国,正如孙中山所预言的那样,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利用外资发展实业。

预言四: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

在《建国方略》一书中,孙中山对未来的国民素质提出很高的设想,并且希望未来的中国人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虽然今天中国的国民个人素质,还未达到孙中山所说的高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越来越普及与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未来一定能达到孙中山所说的那样。

《建国方略序》全文如下: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

       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本可从此继进,实行革命党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建设宏模,则必能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也。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是以予为民国总统时之主张,反不若为革命领袖时之有效而见之施行矣。

        此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能鲜不足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呜呼!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是故当满清之世,予之主张革命也,犹能日起有功,进行不已;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吾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者,此也。可畏哉此敌!可恨哉此敌!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是吾党之建国计划,即受此心中之打击者也。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如是则以后之建设责任,非革命党所得而专也。迨夫民国成立之后,则建设之责任当为国民所共负矣,然七年以来,犹未睹建设事业之进行,而国事则日形纠纷,人民则日增痛苦。午夜思维,不胜痛心疾首!夫民国之建设事业,实不容一刻视为缓图者也。

         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回顾当年,予所耳提面命而传授于革命党员,而被河汉为理想空言者,至今观之,适为世界潮流之需要,而亦当为民国建设之资材也。乃拟笔之于书,名曰《建国方略》,以为国民所取法焉。然尚有躇踌审顾者,则恐今日国人社会心理,犹是七年前之党人社会心理也,依然有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大敌横梗于其中,则其以吾之计划为理想空言而见拒也,亦若是而已矣。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也。

        夫如是,乃能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

       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孙文自序于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17 运筹帷幄安国兴邦——《建国方略》
民国时期《孙总理实业计划图》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
[转载]转-孙中山《建国方略》与西方列强
《建国方略》的梦想与实现:孙中山的建国思想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有多强?内有很多大项目,包括建造三峡大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