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孙丑章句上》
userphoto

2023.04.30 浙江

关注

《孟子》·第一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gōngsūnchǒuwènyuēdāngguǎnzhòngyànzhīgōng

  • mèngyuēchéngrénzhīguǎnzhòngyànérhuòwèncéng西yuē''shúxiáncéng西rányuē''xiānzhīsuǒwèiyuē''ránguǎnzhòngshúxiáncéng西rányuèyuē''ěrzēngguǎnzhòngguǎnzhòngjūnzhuānxíngguózhèngjiǔgōnglièbēiěrzēngshì

  • yuēguǎnzhòngcéng西zhīsuǒwèiérwèiyuànzhī

  • yuēguǎnzhòngjūnyànjūnxiǎnguǎnzhòngyànyóuwèi

  • yuēwángyóufǎnshǒu

  • yuēruòshìzhīhuòshènqiěwénwángzhībǎiniánérhòubēngyóuwèiqiàtiānxiàwángzhōugōngzhīránhòuxíngjīnyánwángruòránwénwáng

  • yuēwénwángdāngyóutāngzhìdīngxiánshèngzhījūnliùzuòtiānxiàguīyīnjiǔjiǔnánbiàndīngcháozhūhóuyǒutiānxiàyóuyùnzhīzhǎngzhòuzhīdīngwèijiǔjiāliúfēngshànzhèngyóuyǒucúnzhěyòuyǒuwēiwēizhòngwánggànjiāojiēxiánrénxiāngxiàngzhījiǔérhòushīzhīchǐfēiyǒumínfēichénránérwénwángyóufāngbǎishìnánrényǒuyányuē''suīyǒuzhìhuìchéngshìsuīyǒudàishíjīnshíránxiàhòuyīnzhōuzhīshèngwèiyǒuguòqiānzhěéryǒumínggǒufèixiāngwénérjìngéryǒumíngǎimíngǎixíngrénzhèngérwángzhīnéngqiěwángzhězhīzuòwèiyǒushūshízhěmínzhīqiáocuìnüèzhèngwèiyǒushènshízhězhěwèishízhěwèiyǐnkǒngyuē''zhīliúxíngzhìyóuérchuánmìngdāngjīnzhīshíwànchéngzhīguóxíngrénzhèngmínzhīyuèzhīyóujiědàoxuánshìbànzhīréngōngbèizhīwéishíwèirán

注释

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齐国人。

2当路:当权,当政。

3许:兴盛、复兴。

4曾西:名曾申,字子西,鲁国人,孔子学生曾参的儿子。

5吾子:对友人的花色品种称,相当于“吾兄”、“老兄”之类。

6蹵然:不安的样子。

7先子:指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

8艴然:恼怒的样子。

9曾:副词,竟然、居然。

10为:同“谓”,认为。

11由:同“犹”,好像。

12百年而后崩:相传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百年是泛指寿命很长。

13周公:名姬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助成王定乱,安定天下成为鲁国的始祖。14作:在这里为量词,相当于现代口语“起”。

15相与:双音副词,“共同”的意思。

16辅相:双音动词,辅助。

17鎡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18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译文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来吗?”  孟子说:“你可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个更有才能?”曾西不安他说:'子路可是我祖父所敬畏的人啊,我怎么能和他相比呢?,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竟拿管仲来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齐桓公那样信任不疑,行使国家政权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少,你怎么竟拿他来和我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跟他相比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相比吗?“  孟子说:“以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您这样一说,弟子我就更力口疑惑不解了。以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死,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才统一天下。现在您说用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  孟子说:“我们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呢?由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久就难以变动,武丁使诸侯们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武丁的勋臣世家、良好习俗、传统风尚、慈善政治都还有遗存,又有微于、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一批贤臣共同辅佐,所以能统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权。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纣王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是非常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国土有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国土不需要新开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团聚,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从来没有隔过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压榨,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孔子说:'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

《孟子》·第二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gōngsūnchǒuwènyuējiāzhīqīngxiānghángdàoyānsuīyóuwángdòngxīnfǒu

  • mèngyuēfǒushídòngxīn

  • yuēruòshìguòmèngyuǎn

  • yuēshìnángàoxiāndòngxīn

  • yuēdòngxīnyǒudào

  • yuēyǒuběigōngyǒuzhīyǎngyǒngnáotáoháocuòrénruòzhīshìcháoshòukuānshòuwànchéngzhījūnshìwànchéngzhījūnruòyánzhūhóuèshēngzhìfǎnzhīmèngshīshězhīsuǒyǎngyǒngyuē''shìshèngyóushèngliàngérhòujìnshèngérhòuhuìshìwèisānjūnzhěshěnéngwèishèngzāinéngérmèngshīshěcéngběigōngyǒuxiàèrzhīyǒngwèizhīshúxiánránérmèngshīshěshǒuyuēzhěcéngwèixiāngyuē''hǎoyǒngchángwényǒngfǎnérsuōsuīkuānzhuìyānfǎnérsuōsuīqiānwànrénwǎngmèngshīshězhīshǒuyòucéngzhīshǒuyuē

  • yuēgǎnwènzhīdòngxīngàozhīdòngxīnwén

  • gàoyuē''yánqiúxīnxīnqiúxīnqiúyánqiúxīnzhìzhīshuàizhīchōngzhìzhìyānyānyuē''chízhìbào

  • yuē''zhìzhìyānyānyòuyuē''chízhìbàozhě

  • yuēzhìdòngdòngzhìjīnjuézhězhěshìérfǎndòngxīn

  • gǎnwènècháng

  • yuēzhīyánshànyǎnghàoránzhī

  • gǎnwènwèihàoránzhī

  • yuēnányánwèizhìzhìgāngzhíyǎngérhàisāitiānzhījiānwèipèidàoshìněishìsuǒshēngzhěfēiérzhīxíngyǒuqiànxīnněiyuēgàowèichángzhīwàizhīyǒushìyānérzhèngxīnwàngzhùzhǎngruòsòngrénránsòngrényǒumǐnmiáozhīchángérzhīzhěmángmángránguīwèirényuē''jīnbìngzhùmiáochángérwǎngshìzhīmiáogǎotiānxiàzhīzhùmiáozhǎngzhěguǎwéiérshězhīzhěyúnmiáozhězhùzhīzhǎngzhěmiáozhěfēiéryòuhàizhī

  • wèizhīyán

  • yuēzhīsuǒyínzhīsuǒxiànxiézhīsuǒdùnzhīsuǒqióngshēngxīnhàizhèngzhènghàishìshèngréncóngyán

  • zǎigòngshànwéishuōrǎnniúmǐnyányuānshànyánxìngkǒngjiānzhīyuē''mìngnéngránshèng

  • yuēèshìyánzhěgòngwènkǒngyuē''shèngkǒngyuē''shèngnéngxuéyànérjiàojuàngòngyuē''xuéyànzhìjiàojuànrénrénqiězhìshèngshèngkǒngshìyán

  • zhěqièwénzhīxiàyóuzhāngjiēyǒushèngrénzhīrǎnniúmǐnyányuānérwēigǎnwènsuǒān

  • yuēshěshì

  • yuēyǐn

  • yuētóngdàofēijūnshìfēimínshǐ使zhìjìnluàntuì退shìfēijūnshǐ使fēimínzhìjìnluànjìnyǐnshìshìzhǐzhǐjiǔjiǔkǒngjiēshèngrénwèinéngyǒuxíngyānnǎisuǒyuànxuékǒng

  • yǐnkǒngruòshìbān

  • yuēfǒuyǒushēngmínláiwèiyǒukǒng

  • yuērányǒutóng

  • yuēyǒubǎizhīérjūnzhījiēnéngcháozhūhóuyǒutiānxiàxíngshāértiānxiàjiēwèishìtóng

  • yuēgǎnwènsuǒ

  • yuēzǎigòngyǒuruòzhìzhīshèngrénzhìēsuǒhǎozǎiyuē''guānxiányáoshùnyuǎngòngyuē''jiànérzhīzhèngwénérzhīyóubǎishìzhīhòuděngbǎishìzhīwángzhīnéngwéishēngmínláiwèiyǒuyǒuruòyuē''wéimínzāilínzhīzǒushòufènghuángzhīfēiniǎotàishānzhīqiūdiéhǎizhīxínglǎolèishèngrénzhīmínlèichūlèicuìshēngmínláiwèiyǒushèngkǒng

注释

(1)孟贲:(ben锛)卫国人,当时著名的勇士。

(2)告子: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他曾与墨子辩论政治问题,与孟子辩论人性问题。《墨子·公孟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告子》等篇保存了他的某些言论片断。后世对告子的了解,主要通过《孟子》书中有关告子言论的记载。

(3)北宫黝:齐国人,传说是一名刺客。

(4)挠:(nao劳)《国语·晋语》:“抑挠志以从君。”《战国策·魏策》:“秦王色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坚毅不挠。”这里用为屈服之意。不肤挠: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

(5)褐:(he贺)《·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褐,毛布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者衣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褐宽博:指穿粗布制的宽大衣服的人,实指卑贱之人。

(6)严:《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这里用为尊敬之意。

(7)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8)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少孔子四十四岁。

(9)子襄:曾子的学生。

(10)至:《易·井·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见则把臂入林,款礼颇至。”章炳麟《文始》:“《诗传》曰:'周,至也。’《说文》周训密,此尤今言周到,至亦有密意。”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1(1)暴:《礼记》:“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这里用为糟蹋、损害之意。

1(2)慊:(qian欠)《礼记·坊记》:“贵不慊于上。”《淮南子·齐俗》:“衣若县衰而意不慊。”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1(3)病:《老子·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礼记·乐记》:“对曰:'病不得其众也。’”郑玄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荀子·正论》:“王公则病不足于上。”《广韵·映韵》“病,忧也。”这里用为忧虑、担心之意。

1(4)诐:(bi币)《楚辞·刘向·离世》:“不从俗而诐行兮。”这里用为偏颇,不正之意。

1(5)宰我:孔子的学生,姓宰我,名予,字子我。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以“言语”著称。

1(6)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也作子赣,亦称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少孔子三十一岁。

1(7)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七岁。以德行著称。

1(8)闵子: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十五岁。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尤以孝行著称于世。

1(9)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

(20)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春秋末吴国人。少孔子四十五岁。与子夏、子张并为孔门晚期著名弟子。

2(1)子张:姓颛(zhuan)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省淮阳)人。

2(2)伯夷:殷朝末年殷诸侯国孤竹君的儿子。

2(3)伊尹:尹是官名。传说伊尹出身奴隶,生于伊水边,原为有莘之君的近身奴仆,听说商汤“贤德仁义”,而心向往之。商汤与有莘结亲,他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来到商汤手下,成为汤的“小臣”。他身为庖人(厨师),便乘机用“割烹”作比喻向商汤陈说,要他“伐夏救民”。据《韩非子·难言》载,伊尹曾对汤“七十说而不受”,可见耐心陈说之情形。后伊尹受汤的赏识,被任以国政,帮助商汤攻灭夏桀,并潜入夏王朝内部以“间夏”。在商汤被夏桀扣押后,伊尹等人又给桀送去大批珍宝,使汤得以释放。《管子·地数》称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他辅佐商汤先后灭掉葛、韦、顾、昆吾等方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伊尹被商汤尊为“阿衡”(相当于宰相)。商建国初,伊尹总结海内万邦存亡的教训,制订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汤去世后,他又历佐汤子外丙、中壬两王。中壬后,汤之孙太甲继位,商朝实权落到身居相位的伊尹手里。因太甲不理国政,破坏了商汤之法制德行,伊尹将他放逐,囚禁于桐,自摄行政当国。太甲居桐三年,悔过自新,伊尹还政于太甲。太甲死后,伊尹作《太甲训》三篇(今佚),并尊太甲为“中宗”。据说伊尹活了一百余岁,卒于沃丁时,沃丁以天子礼葬之。伊尹在商代受到诸王隆重的祭祀,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祭祀伊尹的卜辞,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2(4)有若:孔子晚年弟子。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三岁。

2(5)汙:(wu污)这里用为贪官污吏的污之意,亦用为卑劣之意。

2(6)尧:《论语·雍也》:“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这里用指为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2(7)舜: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2(8)垤:(die迭)《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方言》十一:“蚍蜉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这里用为小土堆之意。

译文

公孙丑问:“先生您要是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能得到推行您的道路,虽然由此而成就霸道和王道,不异于古之霸王之君矣。象这样,您会动心吗?”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后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若是这样,先生比孟贲要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要早。”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决窍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看见可怕的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别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广庭大众下遭到鞭打一样,他不受制于贫贱的人,也不受制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君主看作如同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不尊敬诸侯,受到辱骂必然要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在失败的情况下还要看到胜利,如果估量敌方的强弱而后前进,思虑胜败后才交锋,就是害怕敌方的三军。我怎么能因为必胜才战斗?我只要无所畏惧就行了。’孟施舍象曾子,北宫黝象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道谁更好些,然而孟施舍却能遵守约定。从前曾子告诉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大的勇敢,反躬自问而觉理亏,虽然是平民,难道我不恐惧吗;反躬自问而觉理直,即使有千万人,我也前往。’孟施舍保持无所畏惧的态度,又不如曾子之遵守约定了。”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说来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说:'不懂得对方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不理解对方的心思,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气。’不理解对方的心思,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气,是可以的;不懂得对方的语言,就无法理解对方的心思,就不可以了。人的意志,乃是人的意气的主帅,人的意气,是充满人体内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那意志是周密而周到的,意气比起来就稍差一点。所以说:'保持自己的意志,不要糟蹋自己的意气。’”  公孙丑又问:“既然说:'那意志是周密而周到的,意气比起来就稍差一点。’又说:'保持自己的意志,不要糟蹋自己的意气。’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意志专一则会使意气转移,意气专一又会使意志摇摆,现在看那些倒行逆施、趋炎附势的人,正是因为意气用事,反而牵动他们的心。”  公孙丑又问:“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  孟子说:“我知道语言的作用,我善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很难说透,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上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如果不是,就会泄气。它是集聚最佳行为方式在心中所生起的,不是凭偶然的最佳行为方式所能获取的。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所以我说,告子不一定知道最佳的行为方式,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如果有事情必然要发生,先不要去纠正,心里面不要忘记它,不要去助长它。千万不要象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把禾苗拔高,累了一天回家,告诉家里人说:'今天我太担忧,所以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太少了。以为没有什么益处而放弃的人,就是不锄草松土的懒汉;帮助禾苗快速成长的人,就是拔苗助长的人;他们这样做,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伤害事情的发展。”  公孙丑又问:“什么叫做知道语言的作用呢?”  孟子说:“听了偏颇不正的言辞就知道其有所隐蔽,听了放荡的言辞就知道其有所沉溺,听了邪恶的言辞就知道其有所偏离,听了搪塞的言辞就知道其有所困穷。这是从心里产生,而危害到政务;如果萌发于政务,就会妨害事情的办理。如果再有圣人出现,也会同意我这个见解的。”  公孙丑又问:“宰我、子贡善于言辞,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规律的变化。孔子则兼而有之,可他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那末先生就是圣人了?”  孟子说:“唉呀,你这是什么话呢?从前子贡向孔子问道:'先生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那是我做不到的,我只是学而不厌烦,教育上不怠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上不厌烦,是智慧;教育上不怠倦,是爱民。既有爱又有智,先生就是圣人了。’那圣人,孔子都不敢自居,你的话说到哪儿去了?”  公孙丑又问:“从前我听说,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圣人的一部分,冉牛、闵子、颜渊则学得很具体,请问您属于哪一种?”  孟子说:“暂时不谈这些吧。”  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这两个人如何?”  孟子说:“他们不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人,不是他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的人民不使用,国家能治理他就上进,国家混乱他就退避,这就是伯夷。任何君主都侍奉,任何人民都使唤,国家能治理也上进,国家混乱亦上进,这就是伊尹。可以出仕就出仕,可以退避就退避,能长久干就长久干,能迅速果断就迅速果断,这就是孔子。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没有能做到他们那样;至于我所愿望的,则是向孔子学习。”  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吗?”  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孔子这样的人。”  公孙丑说:“那么,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吗?”  孟子说:“有。得到方圆百里的土地而统治之,他们都能使诸侯来朝见,而拥有天下;如果有一个行为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如果杀了一个无辜的人,而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这就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公孙丑又问:“请问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谋足以知道圣人,他们再卑劣也不至于阿谀奉承。宰我说:'依我来观察孔夫子,其贤能超过尧、舜远多了。’子贡说:'见其外表就知道其政务如何,听到其音乐就知道其君施政的规律,即使从百世之后来评价这百世中的君王,也没有一个人能违背孔夫子的观点。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孔子这样的人。’有若说:'难道只有民众有高下之分吗?麒麟比于走兽,凤凰比于飞鸟,泰山比于土堆,河海比于水塘,都是同类。圣人比于民众,也是同类。高出同类,超越群体,自有人类以来,没有谁比孔子更负有盛名的了。’”

《孟子》·第三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jiǎrénzhěyǒuguóxìngrénzhěwángwángdàitāngshíwénwángbǎirénzhěfēixīnshànrénzhězhōngxīnyuèérchéngshízhīkǒngshīyún''西dōngnánběizhīwèi

注释

(1)赡:《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这里用为供养、供给之意。

(2)七十子:七十个弟子,这里是说孔子的弟子有七十多人。

(3)思:《易·临·象》:“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诗·大雅·文王之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注:“思次若今市亭也……郑司农云:思,辞也;次,市中候楼也……玄谓思当为司字,声之误也。”《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名·释言语》:“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思,假借为司。”这里用为司法之意。

译文

注释1.赡:《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晋书·羊祜传》:“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这里用为供养、供给之意。2.七十子:七十个弟子,这里是说孔子的弟子有七十多人。3.思:《易·临·象》:“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诗·大雅·文王之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注:“思次若今市亭也……郑司农云:思,辞也;次,市中候楼也……玄谓思当为司字,声之误也。”《礼记·中庸》:“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名·释言语》:“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思,假借为司。”这里用为司法之意。

《孟子》·第四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rénróngrénjīnèérrénshìyóuèshī湿érxià

  • èzhīguìérzūnshìxiánzhězàiwèinéngzhězàizhíguójiāxiánxiáshìshímíngzhèngxíngsuīguówèizhīshīyún''dàitiānzhīwèiyīnchèsāngchóumóuyǒujīnxiàmínhuògǎnkǒngyuē''wèishīzhězhīdàonéngzhìguójiāshuígǎnzhī

  • jīnguójiāxiánxiáshìshíbāndàiáoshìqiúhuòhuòqiúzhīzhěshīyún''yǒngyánpèimìngqiúduōtàijiǎyuē''tiānzuònièyóuwéizuònièhuózhīwèi

注释

(1)辱:《老子·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唐韩愈《杂说四首》:“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里用为埋没之意。

(2)恶:《易·遁·象》:“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睡地虎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毋喜富,毋恶贫。”《广韵·暮韵》:“恶,憎恶也。”这里用为“讨厌、憎恶”之意。

(3)迨:(dai代)《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诗·小雅·伐木》:“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请迨其未毕隐(阵)而击之。”《荀子·解蔽》:“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这里用为趁、乘之意。

(4)彻:《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颜渊》:“盍彻乎!”《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贡,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这里用为税田十取一的周朝田税制度之意。

(5)绸缪:《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说文》:“绸,缪也。”《广雅》:“绸,缠也。”本义为紧密缠缚之意。后遂用“未雨绸缪”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之意。这里用为做好准备工作之意。

(6)牖:(you有)《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熏如篪。”毛传:“牖,道也。”孔颖达疏:“'牖’与'诱’古字通用,故以为道也。”《广雅·释诂三》:“牖,道也。”王念孙疏证:“道谓之牖,故道引亦谓之牖。”此通诱。这里用为“引导”之意。

(7)般:通“班”。《太玄·棿》:“建侯开国,涣爵般秩。”《墨子·尚贤中》:“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汉书·礼乐志》:“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这里用为颁布之意。

(8)敖:《书·益稷》:“无若丹朱敖,惟慢游是好。”《大学·九章》:“之其所敖惰而辟焉。”《礼记·曲礼上》:“敖不可畏,欲不可从。”《尔雅·释言》:“敖,傲也。”《广雅·释言》:“敖,妄也。”王念孙疏证:“亦作傲。”这里用为倨傲、骄傲之意。

译文

孟子说:“爱民则荣耀,不爱民则会被埋没;如今憎恶埋没而又不爱民,就好象是憎恶潮湿又居住在地势低下的地方一样。如果憎恶埋没,不如尊重客观规律而且尊敬读书人,使贤能者在位,能干的人在职。在国家局势稳定时,趁此时机,修明政教法典。虽然邻有大国,也必然会畏惧。《诗经》上说:'乘着天还没有阴雨,按田税制度定出各家的田土,做好准备引导农户。有了这样的民众,谁敢来欺侮呢?’现今国家局势稳定,趁此时机,颁布享乐,且又怠慢国政,倨傲处世,是自找灾祸。无论是福是祸,无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上说:'长久地配合天命,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幸福。’《尚书·太甲》上说:'天降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做坏事,就逃脱不了灭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第五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zūnxiánshǐ使néngjùnjiézàiwèitiānxiàzhīshìjiēyuèéryuàncháoshìchánérzhēngérchántiānxiàzhīshāngjiēyuèéryuàncángshìguānérzhēngtiānxiàzhījiēyuèéryuànchūgēngzhězhùérshuìtiānxiàzhīnóngjiēyuèéryuàngēngchánzhītiānxiàzhīmínjiēyuèéryuànwèizhīméngxìnnéngxíngzhělínguózhīmínyǎngzhīruògōngshēngmínláiwèiyǒunéngzhětiānxiàtiānxiàzhětiānránérwángzhěwèizhīyǒu

注释

(1)廛:(chan蝉)《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孟子·滕文公上》:“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

(2)讥:《周礼·宫正》:“几(讥)其出入。”《礼记·王制》:“关执禁以讥。”《管子·国准》:“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孟子·梁惠王下》:“关讥而不征。”《广雅》:“讥,问也。”这里用为查问之意。

(3)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时期以二十五家为里。《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尚书大传》:“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管子·度地》:“百家为里。”《管子·小匡》:“择其贤民,使为里君。”《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户。”《论语·譔考文》:“古者七十二家为里。”《韩诗外传》:“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这里用为一区域地方之意。

(4)布:《左传·昭公十六年》:“敢私布之。”《国语·鲁语上》:“布币行礼。”《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山海经·海内经》:“禹鲧是始布土。”这里用为分布、分散之意。

(5)氓:《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管子·八观》:“氓家无积而衣服修。”《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说文》:“氓,民也。”古代称外来的百姓为氓,这里用为百姓之意。

(6)天吏: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之意。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才使用能干的人,英俊豪杰在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喜悦,就会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供职;在市场上,出租房屋而不征税,有法而不针对房屋,那么天下的商人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将货物屯藏在这样的市场;在关卡上,仅是查问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出入于这样的道路;从事农业的人,只须助耕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课以租税,那么天下的农民们都会喜悦,从而愿意耕种这样的土地;人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劳役税和额外的地税,那么天下的人都会高兴,愿意来做那里的百姓了。如果能做到这五点,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象对父母一样敬仰。而率领儿女们,攻打父母亲,自有人类以来,是没有人会这样做的。就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

《孟子》·第六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xiānwángyǒurěnrénzhīxīnyǒurěnrénzhīzhèngrěnrénzhīxīnxíngrěnrénzhīzhèngzhìtiānxiàyùnzhīzhǎngshàng

  • suǒwèi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zhějīnrénzhàjiànjiāngjǐngjiēyǒuchùyǐnzhīxīnfēisuǒnèijiāozhīfēisuǒyàoxiāngdǎngpéngyǒufēièshēngérrán

  • yóushìguānzhīyǐnzhīxīnfēirénxiūzhīxīnfēirénràngzhīxīnfēirénshìfēizhīxīnfēirényǐnzhīxīnrénzhīduānxiūzhīxīnzhīduānràngzhīxīnzhīduānshìfēizhīxīnzhìzhīduānrénzhīyǒushìduānyóuyǒuyǒushìduānérwèinéngzhězéizhěwèijūnnéngzhězéijūnzhě

  • fányǒuduānzhězhījiēkuòérchōngzhīruòhuǒzhīshǐránquánzhīshǐgǒunéngchōngzhībǎohǎigǒuchōngzhīshì

注释

1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2乍:突然、忽然。

3怵惕:惊惧。侧隐:哀痛,同情。

4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5要(ya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孟子》·第七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shǐrénrénhánrénzāishǐrénwéikǒngshāngrénhánrénwéikǒngshāngrénjiàngránshùshènkǒngyuē''rénwèiměichùrényānzhìréntiānzhīzūnjuérénzhīānzháizhīérrénshìzhìrénzhìrénrénérchǐwèiyóugōngrénérchǐwèigōngshǐrénérchǐwèishǐchǐzhīwèirénrénzhěshèshèzhězhèngérhòuérzhōngyuànshèngzhěfǎnqiúzhūér

注释

1矢人:造箭的人。

2函人,造销甲的人。

3巫:巫医,鹅生。匠:匠人,这里特指做棺材的木匠。

4术:这里指选择谋生之术,也就是选择职业。

5御:阻挡。

6由:同“犹”,好像。

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不如造销甲的人仁慈吗?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造销甲的人却唯恐箭伤害了人。医生和棺材匠之间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选择谋生职业不可以不谨慎。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迷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却不选择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配被别人驱使。被别人驱使而引以为耻,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做了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一样。如果真正引以为耻,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孟子》·第八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réngàozhīyǒuguòwénshànyánbàishùnyǒuyānshànréntóngshěcóngrénrénwéishàngēngjiàtáozhìwéifēirénzhězhūrénwéishànshìrénwéishànzhějūnzirénwéishàn

注释

1有:同“又”。

2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

3与人为善:与:偕同。

译文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活,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孟子》·第九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fēijūnshìfēiyǒuyǒuèrénzhīcháoèrényánèrénzhīcháoèrényáncháocháoguànzuòtàntuīèèzhīxīnxiāngrénguànzhèngwàngwàngránzhīruòjiāngměiyānshìzhūhóusuīyǒushànmìngérzhìzhěshòushòuzhěshìxièjiùliǔxiàhuìxiūjūnbēixiǎoguānjìnyǐnxiándàoéryuànèqióngérmǐnyuē''ěrwèiěrwèisuītǎnluǒchéngěryānnéngměizāiyóuyóuránzhīxiéérshīyānyuánérzhǐzhīérzhǐyuánérzhǐzhīérzhǐzhěshìxiè

  • mèngyuēàiliǔxiàhuìgōngàigōngjūnziyóu

注释

(1)涂炭:《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之意。

(2)浼:(mei美)《·邶风·新台》:“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这里用为沾染之意。

(3)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鲁国大夫。柳下是他住的地方,惠是他的谥号,故称柳下惠。

(4)汙:(wu污)这里用为贪官污吏的污之意。

(5)佚:(yi役)《书·盘庚上》:“惟予一人有佚罚。”《逸周书》:“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论衡》:“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本义是指散失,这里用指为隐逸的人之意。

(6)阨:(ai碍)《左传·昭公元年》:“彼徒我车,所遇又阨。”《庄子·列御寇》:“穷闾阨巷。”《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楚辞·屈原·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汉书·刑法志》:“其生民也陋阨。”这里用为困厄、困窘之意。

(7)袒裼裸裎: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这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这里用为袒臂露身之意。

(8)由由然:很随便的遵从别人。

(9)由:《诗·小雅·宾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高亨注:“由,从也。”《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孟子·梁惠王上》:“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荀子·成相》:“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这里用为遵从,遵照之意。

译文

孟子说:“伯夷这个人,不是他所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够格的朋友不交往,不在凶恶的人的朝廷里做官,不与凶恶的人谈话;如果在恶人的朝廷里做官,和恶人交谈,就好象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坐在污泥和炭灰等污浊的地方上一样。推想他厌恶恶人的心理,想象他与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衣冠不整,他就会愤愤然离开,好象他将会被沾染上一样。因此,诸侯中虽然有人用动听的言辞来聘请他,他却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是因为他瞧不起那些人。  “柳下惠并不觉得侍奉贪官污吏是耻辱,不会因官职小而觉得卑贱;他进职不隐藏自己的才干,必定要按自己的主张行事;被冷落遗忘而隐逸也不怨恨,处于困窘之境也不发愁。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有美女一丝不挂赤裸裸站在我身边,又怎么能迷惑沾染我呢?’所以他很随便的遵从与她站在一起而不会失去理智,即使拉着他让他留下他也留下。拉着他让他留下他也留下的原因,是因为他瞧不起那些人。”  孟子又说:“伯夷这个人狭隘,柳下惠有失庄严。狭隘和有失庄严,都是君子不该遵从和仿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字文》原文、注音、解释及参考资料(2)
中医药版《生僻字》视频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看拼音写汉字
喜迁莺·晓行拼音版
中国人的骄傲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上)
三字经注释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