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荣根 秦涛 | 让现代人窥见更多中国古代法的胜景

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

(北京:孔学堂书局,2017年)

《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分册,是本丛书的引子,也是本丛书的论纲。关于“礼法”,正文将再详细展开。这里先谈谈书名中的另一个关键词——“之维”的“维”。

《广雅》云:“维,隅也。”隅,就是边边角角的意思。引申开来,“维”有空间上表示方向的意思。几何学、物理学和哲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维度”,说起来比较复杂,权且引一本有趣的科幻小说中的故事来说明。

19世纪,英国有位学者叫Abbott,写了一本科幻小说《平面国——一个多维的传奇故事》。书中说,有一个存在于二维世界(平面)的国家,该国公民也都长成平面图形,比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由于生活在同一个没有厚度的平面上,他们没有居高临下俯瞰的能力,所以互相之间看到的对方,要么是线段,要么是点。他们无法突破自己的维度,去看到更高维度的东西。

有一天,三维世界(立体)有一个球体来到这个平面国,他居高临下,和一个正方形打招呼。但是正方形只能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声音(因为平面国没有“上”的维度,所以正方形也无法感受到声音是从上面传来的),只能看到一条线段。球体不得已,说:“你向上看一眼吧,那样就能看到我了。”正方形问:“什么叫向‘上’看?你是指向前看吗?”

在平面国,只有前后左右的维度,没有上、下的维度。所以即便高维度的存在直接出现在他面前,正方形所看到的东西仍受制于自己的维度。他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东西,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之所以不惮繁冗,引述这样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维度”之于人的重要性。责人易,责己难。当我们嘲笑平面国的井蛙窥天、曲学多怪时,我们似乎更应当反思:

  • 在认识古老的中华法系的法体系与法历史时,我们是否也因自己的低维,局限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切割了整全的认识对象,得出了偏颇的研究结论?

  • 我们是否蔽于今而不知古,忽略了时间的维度,未能设身处地对古代的法予以同情的理解?

  • 我们是否蔽于洋而不知土,忽略了土生土长的古代法渗透到民族文化肌体的深度,未能对民间顽强存续的传统法予以应有的敬畏和尊重?

  • 我们是否蔽于刑而不知礼,忽略了礼法的维度,未能高屋建瓴对古代的法予以整全的观察?

从传说中的黄帝有衣裳之治、蚩尤作五虐之刑发端,验证以考古发现的史前大规模礼制建筑、礼仪器具与受刑的人骨,中国法律史已绵延四千多年。而作为现代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国法律史学,从清末至今也不过一百来年的历史。

李泽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概括中国近代化的过程,称“救亡压倒启蒙”。中国法律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有以西法贬抑古法,或以古法抗衡西法(实际上无从抗衡,而最终只能流于附会)的时代使命,所以自始就仓皇烙上了“救亡”之胎记,而无客观探讨之从容暇豫。

这是时势使然,无足深怪。但前贤留下的观察维度,我们却应当认真检讨,这是对前贤的负责,更是对历史的负责。

中国法律史学开山的两篇大文章,是1906年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当时,梁启超正因戊戌变法失败而避难日本。日本是近代中国移植大陆法系的中转站。恰在梁氏大作发表的前两年,浅井虎夫出版了《支那法制史》一书。在书中,浅井氏自陈“本书体裁参酌布鲁奈氏之德意志法制史,耶灵氏之罗马法制史,格利谟氏之著书”。其以欧陆法理学为维度,不待烦言而喻。

再看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自叙”提到的参考书目,除中国古籍外,另有七种“日本人所著书”,包括织田万《清国行政法》、广池千九郎《东洋法制史序论》、田能村梅士《世界最古之刑法》、穗积陈重《法典论》、奥田义人《法学通论》、梅谦次郎《民法原理》,以及当时尚无中译本的浅井虎夫《支那法制史》。

这些日人著作,无一例外信用大陆法理学。梁启超素以“治学速成,作文急就,又多剿袭西洋乃至东洋的成说以为己用”而著称, 所以他的两篇中国法律史开山之作自始便具有浓厚的欧陆法理学色彩。梁氏门生杨鸿烈,后来著成《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篇幅增巨,此一观察维度则因而不改,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主流。

20世纪50年代后,国內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一度中辍。在此期间,日本学者以其独具的眼光,提出“律令说”的新维度。这一维度,既以传统的“律令”语词取代了舶来的洋词,也对律令制的概念与历史作出了精心的建构与考证,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学界以来,备受青睐。

但实际上,律令绝非中国古代法的主要部分,更不是中华法系的全部;“律令说”也只是大陆法系“刑法典-行政法典”的换包装再上市,是日本学者“法典情结”的产物。

以“律令说”观察中国古代法,存在着诸多局限,且会衍生更多偏见。 

为此,我们不揣浅陋,尝试提出“礼法之维”。本书以“正名”、“故事”、“讨论”、“释疑”四部分,对这一维度进行阐释。

正名,开宗明义提出“礼法”的概念,展开礼法的三大子系统,解析礼法得以扎根的深厚社会土壤;

故事,从周公制礼到清末变法,将“礼法”生成、崩坏、重建、复兴、衰落的全部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

讨论,正本清源梳理“律令说”形成与传播的过程,探讨“律令说”的有效范围及其局限,提出中华法系是礼法法系;

释疑,对“成文法与非成文法”、“罪刑法定与非法定”、“人治与法治”、“情胜法与法胜情”、“诸法合体与民刑有分”五组“律令说”下难解的死结,观照以“礼法之维”,一一释疑解惑,怡然理顺。

当然,人无法开启“上帝视角”。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这一尝试是否会陷入新的维度局限。但如果我们的尝试能够让现代人窥见更多中国古代法的胜景,对于这册小书来讲,于愿足矣!

作者简介:俞荣根,中国当代著名法律史学家,西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儒家法思想通论》《礼法传统与中华法系》《道统与法统》《文化与法文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读书笔记
2016年司法考试法制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
《唐律疏议》简介
赵晶:师门问学锁忆
西夏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