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獭祭鱼”诗人李商隐

         “獭祭鱼”诗人李商隐

         甘肃临夏国沣苗圃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李商隐(约799-858年)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父亲也曾做过小官。但在李商隐十岁时父亲早逝。此后的日子,叔叔成了他的启蒙老师,这位叔叔上过太学,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只是由于性情的原因,终身不仕,过着平淡的隐居生活。但是叔叔的古文水平非常好,在叔叔的教导下,聪明的李商隐已经成为写文章的高手。于是李商隐小小年纪一边跟着叔叔学习,一边替人抄写书籍,换取生活费用。

但由于李商隐生活在派系斗争激烈,权贵操弄权术把持政治的晚唐时期。势单力孤的李商隐很难有出头之日。唐宪宗元和十三和十四年(公元818-819),盛名在外的令狐楚镇守河阳,是李商隐的地方长官。令狐楚既是朝廷重臣,又是文坛宗主、骈文大家。还是牛党重要人物。于是弱冠之年的李商隐前去拜谒令狐楚。根据《新唐书·李商隐传》记载“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因为元和十四年河阳节度使令狐楚,入朝拜相,离开了河阳。由此可见,按照李商隐弱冠之年去拜见令狐楚算起,李商隐的出生时间应该在799年。许多地方对李商隐真实的出生年份误认为813年,把李商隐年龄减去了14岁,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照此少算14岁,李商隐6岁就拿着文章去拜见了令狐楚,24岁就已经中了进士,比令狐陶中进士时还要年轻11岁。不存在屡考不中的问题。同时代的李商隐和杜牧(公元803-约852年)人称“小李杜”,既然李商隐在前,当然年纪比杜牧要大。

令狐楚一向爱惜人才,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为了培养李商隐,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交友,还高兴地收留了他,并聘他为自己的幕僚,收为己用,为自己服务。还亲自给他们教授骈体文的写作技巧。期间李商隐在玉阳山修道,与一同修道的玉真公主的侍女发生关系,亵渎神殿冒犯公主被赶下山。

此后,李商隐虽然学识丰富,但是屡考都不中;而一同为学的35岁的令狐绹于大和四年(795-879),考中进士,也是从弘文馆校书郎起家,一路任左拾遗、右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湖州刺史等官职。大中四年(850)起,升任宰相13载。后又出任河中节度使,历任四镇节度使。入朝辅政,累拜司空,册封凉国公。出任凤翔节度使、太子太保,册封赵国公。可以说仕途非常顺利,一路高升。而李商隐不是始终原地踏步,蹉跎岁月;就是四处奔波做幕僚,原地转圈圈,毫无长进和建树。

令狐楚是人精,善于识人,用人,培养人。之前,令狐楚之所以不加以干预,在李商隐的仕途上一直没怎么关照,恐怕是与李商隐的傲气有关,就是有意磨一磨他的傲气。否则,一意孤行,大胆妄为,情商不高的李商隐肯定要在仕途上吃大亏,反过来害人害己。这一点在李商隐出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后连续与两任上司发生矛盾,逼迫在家休假多年,闭门思过就能看得出来。反观令狐绹在被人告御状之后,悄悄派卧底潜入政敌门下,抓到政敌受贿的把柄,一下子把政敌扳倒在地。

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已经因年老赋闲在家,在他和儿子令狐绹的帮助下,38的李商隐才考中进士,相比令狐绹也不算太晚。当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当年李商隐接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成为幕僚,并娶了王茂元女儿。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面试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许多人归罪于令狐绹的身上,此时的令狐陶职位不高,即使说了一句“此人不堪。”应该没有多大的话语权,没有效力。他们之间也没有仇恨,没必要阻止李商隐复试。倒是李商隐侵犯公主侍女的事,名震朝野,可能触及了那条红线,阻挡了李商隐的仕途之路。可能是在王茂元的努力运作下,才让李商隐得以恢复公务员考试的资格。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应吏部试书判拔萃科及格,得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官阶九品)。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令狐绹起初也是这个职位,相当于秘书工作,很有发展机会。不到一年被调为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到任不久,由于李商隐自视甚高,恃才傲物一意孤行,自作主张给死囚宽刑,因而与上司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商隐准备休假回家。可能在王茂元的运作下把上司调离。李商隐在继任县令的劝说下继续留任。但是没多久,又与新的上司发生矛盾。这次王茂元没有干预,不得已李商隐便主动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移居关中与妻子两厢厮守3年。仕途很不顺利,可见李商隐孤傲的性格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会昌二年(842年),他参加吏部书判甄拔考试,以书判拔萃,授秘书省正字。不久,因母亲逝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夫妻回河南共同生活。此间,他种田植树,凭吊古迹,读书赋诗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甚至过得有点清苦,但夫妻俩的生活过得比较滋润,成为他们婚姻中最美好的时光。

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虽然没有过多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升迁,但是裙带关系影响还是存在的。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他在朝中最可靠的依仗就此消失。此后几年,李党失势,令狐绹的牛党得势,牛李双方把李商隐都当成是蝙蝠一样的投机分子,心怀猜忌,都不愿接纳,令他无所依附,进不了权力层。只好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会昌五年(845年)秋,李商隐守孝期满,重回秘书省。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大黜李党、重用牛党。被贬为桂管观察使的郑亚邀请李商隐往赴桂林担任其幕府中为支使兼掌书记。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在桂州期间,他写有《晚晴》、《高松》等诗篇。高松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自以“高松”相比,坚信自己必将有为。大中二年(848年)二月,郑亚又被贬为循州(今广西龙川县)刺史,后死于任所,李商隐不得不失职北归。大中二年秋末,商隐抵达长安。

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只能通过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周至)县尉。因他长于奏章,次年(849年)春,京兆尹卢弘正表为府参军,职典章奏。据《旧唐书 李商隐传》:“绹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此时,令狐陶主政当了宰相,李商隐写信联络感情,诉苦,令狐陶都不为撼动,置之不理。误解很深,看不到化解的迹象。李商隐从政十几年,未得升迁,对仕途有些灰心。在《娇儿诗》中,告诫儿子,切无再走读书求甲乙的老路,而要学习兵法,为国效力。给儿子传播负面情绪,结果儿子心灰意冷,啥也没学成,没有出息。

大中三年(849年)十月,新任武宁军(徐州)节度使卢弘止奏请李商隐入幕,前往徐州任职判官,并获得六品下阶侍御史衔。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仅仅一年多后,卢弘止于大中五年(851)春天病故。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接着,这年春夏,没等李商隐赶赴家中,妻子已经病逝。

妻子病逝这年,他自认为他与李党脱离了干系,就又去求令狐陶关照,给他安排个好职位。在令狐陶家等了几天,并没有见到令狐陶。求官未果,彻底放弃了幻想。

大中五年(851年)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柳中郢聘他为检校工部郎中和判官兼书记。李商隐又离家赴川。

这时期李商隐屡遭打击,仕途坎坷,寄人篱下,精神上极度痛苦,加上亡妻之痛,思儿思乡之愁,导致接受佛教,开始修行,来为来世的命运早作安排。大中七年(853年),他捐钱在南充市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创建了石壁5间,用金字刻《妙法莲花经》七卷,还为精舍南禅院的四证堂的石碑写了铭文,借佛事排除自己的愁绪。李商隐平时疲于奔命,生活拮据,连自己的妻儿都难以资养,他为佛法肯出巨资,还写诗表达对佛的虔诚:“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意思是决心要走佛祖子虚乌有的舍身饲虎割肉济鹰神话故事的后尘,肝脑涂地把一切献给佛。确实虔诚之至,实非常人所能。

856年春,柳中郢任兵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奏请李商隐充盐铁推官。858年柳中郢被罢盐铁转运使之职。失去庇护的李商隐亦罢官归郑州家居。大中十二年(858年)秋冬,虽有抱负而仕途坎坷、屡遭不幸的著名诗人,不到花甲之年的李商隐,便在寂寞和孤独中悄然长逝。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封建统治者昏聩腐败,勾心斗角,对研究晚唐社会历史和诗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

李商隐擅长作诗,骈文也很好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的诗还受到了白居易的肯定和追捧。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仅次于李白,位列第4。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直接触及时政的诗很多,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朝200年的治乱盛衰,风格接近杜诗。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名符其实的霸主级的人物。

根据《旧唐书 李商隐传》李商隐“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诗人身当晚唐末世,强盛的大唐不复存在,边疆也危机四伏。晚唐王朝表面上提出要复兴大唐,重用贤才。实际上搞派系斗争,压制和埋没人才,政局混乱,复兴变成对天下人的负心。面对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人世,诗人发出忧国伤时的悲歌,如“甘露之变”后写的《有感》、《重有感》、《哭刘》、《哭刘司户》,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堪称继杜甫《奉先咏怀》及《北征》之后的一篇光辉的史诗。

晚唐衰败,处处出现末世景象。李商隐在一些咏史诗中借古讽今,如《贾生》诗中讽刺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不关心人民疾苦;《瑶池》诗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之讽刺统治者叶公好龙,言而无信,妄求长生不老等。中晚唐皇帝沉湎声色,宴游畋猎无度,耗费奢靡,由于人口锐减,百姓负担沉重。诗人写下许多讽刺南朝、隋炀帝、唐玄宗的诗,名为咏史,实为讽今。

李商隐独创了自成一体的“西昆体”诗,其诗构思新奇严谨,意境优美,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声律和谐、音调铿锵,精雕细琢,镶嵌典故,内容丰富,独树一帜,颇有盛名。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风格特征。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要是不查阅典故,无法准确理解诗意。以至于后来有许多人模仿,但无一人能够超越。李商隐的诗成为比肩诗词高峰——昆仑的名副其实的诗歌丰碑。

其中的代表作《锦瑟》诗,同蒙娜丽莎的微笑,带有无法言说神秘莫测的美。被人称为世上最难懂的古诗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梁启超说:“李商隐的诗,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金代诗论家元好问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郑笺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李商隐博学多才,工与写诗,造诣深厚,但写得比较隐晦。因为喜欢堆砌典故,所以写诗要查很多资料,摆在桌上的书就很多,就像水獭在捕到鱼后,先不吃,都摆到岸上祭鱼一样,所以别人送给李商隐“獭祭鱼”的外号。读李商隐的诗同样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典故,非常地麻烦。如果不了解典故,往往不解其意,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无法欣赏到李商隐情诗的美妙之处。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做了一些探讨的功课,对以往一些人对李商隐情诗所做的许多理解错误的地方和解释欠妥之处做了纠正和补充。把我所理解的李商隐的情诗的精妙之处大略地做个抛砖引玉式的解释和点评,希望能与对李商隐诗歌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学习分享,共同提高诗词知识,传承优秀诗词文化。

情圣李商隐的个性及人格缺陷

李商隐虽有孤傲清高之气。但磨砺多年以后,还是不得不对现实低头。诗中有“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透露出想要隐退江湖的愿望,但梦想与现实总有距离,理想和现实总是不能统一。当他因得罪权贵,求得谅解遭遇挫折时,叹息中写下:“却羡卞和刖双足,一生无复没阶趋。”无人理解的痛苦和不被世人认可的悲愤跃然纸上,表达了不被人理解的委屈之情,也是对自己祈求权贵行为的鄙视。但是,诗人为生计所迫,却不能不依旧要“没阶趋”。

根据《旧唐书·李商隐传》:“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岳父早亡,靠山倒了。他又不善于巴结权贵,一直没有找到新的靠山。别人都是惜其才,才主动邀请他作幕僚和助手处理一些繁杂事务。他勤勤恳恳作了一辈子老黄牛,职务一直未能得到上升。丧妻之后,李商隐走投无路。此时,自己觉得可以脱离李党了,又登门来求助已经于大中四年(850年)作了一年宰相的好友令狐绹,在令狐陶家等了几天,都没有见到令狐绹。李商隐以为是有意避而不见。于是李商隐就在令狐陶家的室内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讽刺令狐绹不念旧情不帮自己。诗中把令狐陶的父亲搬了出来,意思是令狐楚对他亲如父子恩同师徒,有再造之恩,照顾有加。曾经和令狐大人一起喝酒时,满园开满了白菊花,如今十年过去了,他老人家仙逝了,再也不能和过去一样互通消息。九日就是重阳节,敬老节。这一天是举家族共同团聚祭祖,登高,欢会的日子。由于令狐绹忙于政事,未能参加,李商隐反而参加了令狐绹的家祭。有所思就是有些感慨。暗指令狐绹忘了父亲的祭奠活动。以西汉从西域引进苜蓿大力推广栽培的事暗比自己,指责令狐绹不再感念和学习父亲,忘记了对自己这个外来的义子继续栽培和关照。如今上门来求助空让他失望,只能像屈原一样在江边行吟悲愤。最后说如今你的官越当越大,门外竖起了阻挡人马骚扰的路障,你的家门越来越难进,我也就无缘再随意进来能作座上客了。

无怪乎令狐绹看后,立即吩咐家人,把李商隐题过诗的房子永久封存起来。

李商隐简直是没有教养狂妄至极,大恩不言谢不说。在人家处于低潮时背叛门厅转投政敌。如今人家又得势了,厚着脸皮来求。宰相日理万机,顾不上家事是常有的事,岂是普通人能随便见到的?

不过,人家好心留你住在家里等待,已经是感念旧情了,何况宰相一直没有回家,又没有说不肯帮你。即使不帮也是应该的,人家对你有恩,你对人家并没有什么恩惠。他又不欠你的人情债务。你就在人家墙壁上乱涂乱画,得到主人许可了吗?搞涂鸦创作也就罢了,古人有乱写乱画的习惯,但是撒酒疯,还骂人家恩人不念旧情,着就不对了。“真是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你对人家有什么情义可言?!

人家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追究背叛之罪,已经是阿弥陀佛了。尚且不自醒悟,恬不知耻,贪心不足,反而责怪恩人不帮助自己。把别人的成功当成是命运好,把自己失败归结为别人的破坏,无怪乎一生没长进,不得势。

李商隐能进得去令狐陶家门,还能住在家里做客,就证明令狐陶并没有把他这个义弟当外人。在政治上不得升迁,只是他自己不争气的结果,令狐陶没有必要处处打击报复。李商隐自己做了亏心事,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处处疑神疑鬼,怀疑是令狐陶在打击报复。

由此可见,李商隐在文学上才华横溢,无所顾忌,大胆想象,是好事,没有关系的。可是在政治上如此幼稚,没有立场原则和底线,无所顾忌,直抒胸臆,毫无城府是不成熟的表现。当然对不堪大用的人是没有人会委以重任的。

这点从柳仲郢调回京城任职后,出于友情照顾,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是个待遇却比较丰厚肥缺。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不到三年,由于刚毅耿直的性格,不善于联络感情和打点关系,再次丢官罢职。从此后早早地回乡养老,再也没有谋求做官。这和他早年做弘农县尉两度和上司发生矛盾,不得已辞职一样。都是李商隐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这次再也没有人来帮他再次出马。于是,回家不到一年在孤苦忧愤中死去。

为政者不能与人和衷共济,一意孤行得罪同僚是大忌,何况和上司硬杠,绝对没有好下场。小人物只是政治工具和棋子,小人物的命运决定于别人对自己的需要和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根本无关党派之争。如果真的对自己有用,双方反而争相拉弄,不可能弃之不顾。韩信曾国藩吴三桂等莫不如此。历史上许多人把李商隐不得势的原因完全归结到党派之争,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也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我们不能把他的不得势归结于命运的捉弄和他人的排挤。政治本就是残酷的利益斗争的角斗场,落败的一方只能说是技不如人,能力不足。不能说是敌人太强大太狡猾。

小鸟要是无法自己突破蛋壳,只能变成坏蛋和臭蛋。成功者都是能够突破艰难险阻战胜困难的人。兵法曰: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没有战胜敌人的实力,就要学习勾践和刘邦及时化敌为友,招揽人才团结友军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实在没有做霸主的实力,就像管仲伍子胥范蠡张良萧何诸葛亮魏征一样放下争锋天下之心,彻底依附于贤明的君王,诚心实意地做好参谋助手,辅佐治理好天下,把自己融入团队,合伙创业。自己无能为力扭转乾坤,不善于长袖善舞玩弄政治,还要对抗,只能说不自量力,螳臂当车——自己找死。

崔珏《哭李商隐》诗评价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不适合玩政治,虽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仕途不顺,但不能说一事无成,李商隐在诗词文坛领域小有成就,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西昆体”。虽不能称王称霸,但说流传千古一点都不过分。

总的来说,李商隐在个性上存在以下几个不堪当大任的缺点:

一,重色轻友忘恩负义

青年时期的李商隐散漫放浪,放荡不羁,在令狐楚家做幕僚时,不能上进自律,一度时间跑到道馆里面去修道,还胆大妄为地与一同修道的公主的侍女发生关系,使其怀孕。要不是令狐楚关照,早就脑袋搬家了。如此不遵守王法礼节,见了美色奋不顾身不能自律的人,很难经得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我们歌颂爱情,但是不能有不伦之情。如同善战的将帅,要有全局观念和危机意识。有底线,有规矩,知进退。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如此就不会陷于被动不利局面,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随时审视自己和对手,发现各自优点和缺点,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则能占据主动地位和先机,才能争必取,攻必克,战必胜。方能赢得胜利。

不能自律的人,没有形成道心;没有道心的人,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或者道行不坚固,有道无德,明知故犯。抱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禁不住诱惑,寄希望于自己犯错不被人发现。这样的人拥有的权力越大,越容易野心膨胀,越容易惹祸。加之李商隐修养不够,为人处世不够练达,固执己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能够控制自己欲望,性格存在缺陷和问题。所以李商隐的文采虽然得到了令狐楚的欣赏,但是并没有立即重用他。也许李商隐的性格形成和他父亲早亡,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礼教修养和素质教育,责任意识欠缺有关。也与从小吃苦受累,经常接触底层小人,受生活环境影响,没有形成长远的眼界和形成大的格局有关。

令狐楚退休后病重,想念李商隐,多次传话召见李商隐,李商隐大半年时间都没有回应。直到临死前几个月李商隐才来看望。好在令狐楚大人大量,没有计较,还最后一次利用自己影响力关照李商隐,让李商隐在这一年顺利的考中了进士。在唐代进士比现在的研究生还要牛,一年全国招录也就几人到二三十人。竞争不但激烈,甚至非常残酷。比当今的公务员考试难多了。所以古人胡子头发考白了还要考进士,努力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还需要经过吏部的选拔面试才能正式取得公务员资格,才能授予不同的官职。李商隐进考中进士后,只是给令狐陶写了一份感谢信,表示了一下,仅此而已,连句上门当面致谢的话都没有说。

无论怎么说,令狐家对他是有知遇之恩,不仅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指导,仕途上修桥铺路,顺利考中了进士,还有救命之恩,不论哪一个都是大恩。看到李党得势,令狐楚老死,李商隐竟然见风使舵,没有商量,自作主张悄悄叛逃到敌对阵营。毫无原则,不讲情面,不顾犯忌,就马上改换门厅,当然为人所不齿。他不但投到敌对党主要人物王元茂名下,还娶了他的女儿,虽说是爱情可贵,但是情义同样无价。这种毫无原则,不知感恩,没有担当的人,缺失的就是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气概。这是背叛和欺师灭祖的行为,无异于令狐家养了一个白眼狼。无怪乎好友令狐绹评价他:“此人不堪。”并和他断交。

幸亏令狐楚为人宽厚,德高望重,谨慎清廉,不贪财,不贪恋权位,为人正直,没有得罪人。也没有什么把柄抓在李商隐手里,否则,假如知情人告密,或者在敌对党人面前闲聊说漏嘴,泄露什么机密,就会给令狐家族招来灭顶灾祸。

不过,为了爱情,李商隐确实从牛党改换门厅投向了李党,但真的没有做过任何背主叛敌卖友求荣等对不起令狐家的事,也没有做过双面间谍损害过李党。可以说李商隐其实一直置身党争之外,但是他尴尬的境地使得两党都对他不太信任。

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总陷于空虚之中

李商隐的想法总是大胆创新,喜欢追求完美,显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总陷于空虚之中。到他晚年是迷恋佛教,经常遁入空门,把毕生的积蓄和精力献给佛。但他不自省,不从自身找原因,总认为别人处处和他过不去。比如他追求的柳枝姑娘被东诸侯娶走,他就写诗讽刺东诸侯是老母猪吃西瓜,感叹如玉的好白菜让猪给拱了,心中愤愤不平。追求公主侍女宋华阳道士,至其怀孕后爱情被拆散,就把公主比作干涉和破坏了牛郎和织女婚姻关系的王母娘娘。要不是令狐楚说情,李商隐连活路都没有,不仅仅是拆散那么简单。李商隐在做弘农县尉时与两任上司都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却指责世道与他过不去,不能容纳绝世大才。把自己比作涧底松,感叹怀才不遇。“人生不得如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还多次以松为题材写诗。其中《题小松》: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这首诗是李商隐唯一没有用典故,写得比较直白的一首诗。借庭院中的孤秀松树直抒胸臆,明白地告诫那些架车骑马的达官贵人投机客们,虽然他暂时没有得势,但不要小看他这棵栋梁之材,他能够历经风霜不变本色,依然挺立。世事变化无常,荣枯祸福随时都会发生,有朝一日他将会建立顶天立地的百世之功。等到他们追捧押宝的桃李,一旦盛时已过,百花摇落凋零,他们注定会落下一场空,输得精光,只有悲切。

岂不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魏晋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同样也是写松树,但刘桢不在乎个人命运如何历经风霜的摧残,只在乎是否经得住考验,看重的只是个人品格是否端正,只关心在黑夜里与命运抗争中是否如同星月般璀璨,表现得是否忠心可鉴。立意要比只感叹个人怀才不遇的命运,表达悲愤心情要高得多。

赠从弟·其二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

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三,真心爱着姑娘,却又言而无信,作了负心人

年轻的李商隐在进京赶考途中,路过洛阳,造访堂兄让山家。在让山邻居这里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才华,能吹拉弹唱,还能作词作曲,为人率真的柳枝姑娘。于是李商隐给姑娘写诗,发起了主动追求。可是等到柳枝姑娘答应他的求爱,约定与他共白头后,李商隐却又负约,悄悄不辞而别。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连声招呼不打就走,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等到人家出嫁了,他又后悔了。还写了《柳枝五首》,要让让山题写在人家墙壁上骚扰人家。

四,心智不成熟,情商不足,没有政治常识

自以为自己聪明,总是小看别人,总想着像蝙蝠一样从两边阵营都得到好处。岂不知玩弄政治的高手都是人精,深藏不露暗中使劲发力不知不觉办成大事的人。政坛高手揣测人心察言观色识别人性的能力不亚于神算相师。他们只是看破不说破,“敏于行而纳于言”,藏着掖着聪明装糊涂罢了。他能看不透你的小九九。如果你真以为人家傻,最后吃亏的往往是自己。

孔明唱空城计,司马懿能看不透?只是他想的更加长远,深知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的道理。故意放过诸葛亮,就和诸葛亮故意华容道放过曹操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他知道自身的存在价值需要借助强大的对手才能实现。

传说有个小偷夜晚溜进曾府想偷点东西,可是年轻的曾国藩手拿书本反复吟诵,听得小偷都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是曾国藩就是不肯罢手。于是不耐烦的小偷怒斥曾国藩: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小偷一字不差地背完书扬长而去。后来,被小偷嘲笑智商的曾国藩消灭了太平天国运动,为大清续命几十年,留下了传世的《冰鉴》和三百多封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家书。而聪明的小偷还是贫困潦倒,一无所有。小偷哪里知道曾国藩不是以背诵为目的,而是在反复揣摩消化吸收古人先贤的精神和思想。李鸿章曾向曾国藩推荐三个年轻人,曾国藩在暗中观察。过了很久曾国藩才出来,与三人交谈了几句。然后对李鸿章说:“第一个让他负责后勤;第二个派给他一个虚职,做情报工作;第三个大将之才,前途不可限量啊。”李鸿章大惑不解。曾国藩说:“第一个目光低垂,不敢仰视,问一句答一句,老实忠厚,但魄力不够,适合做后勤;第二个看似很恭敬,言语机灵,但东张西望,献媚投机,不堪重用;第三个目光凛然,话虽不多,却敢于直抒己见,与我意见相左,也不卑不亢,是个大将之才,此人可以委以重任。”此人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民族英雄刘铭传,在中法战争中保卫了台湾。

政治绝不是仅仅凭一腔热血就能成功的,因为政治是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不怕明火执仗的敌人,最怕暗藏在身边的“弟兄”。有时候被人出卖了,你还替别人数钱;潜藏在身边的敌人最危险,因为不设防,杀人不见血,背后捅刀、中了暗箭还不知道是谁下的手。所以政治最考验人性和理智,从鱼珠混杂的现实中辨别贤良和不肖之辈需要慧眼识珠的能力;还要看清每个人的正反面,因为人们让你看到的一面,总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光鲜亮丽的地方,你想看到的地方是他们的“隐私”,绝对不会轻易让你看。明白人性的优缺点,就可以扬长避短,防患于未然。还要懂得换位思考,知道其所思所想,才能抢得先机,领先一步制约他人。有时还要需要团结和借助他人力量,共同推行政治权力,建立控制和调动的机制,达到制约和平衡的目的。

要练就九方皋看穿骨髓的犀利眼光和伯乐识材通灵的神通,才能知人做到善任。用人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适当的进行利益交换,平衡各方利益,既要互相监督制约,又要促进团结一致,要用激励机制减少内耗,让他专心致志一心干事业。

政治智慧一般密不外传。没有人到处宣扬自己是如何升官发财的。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私密的敏感话题,甚至夫妻之间都不能言说。因为在专制体制下政治是以人治为核心运转的,规则因人而定,所以讲究官本位。天天开会,接受命令,大家围着指挥棒运转,想尽办法和权力利益结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只要有关系,就能拿到工程项目,自己没有实力,就转包给有实力的,可以空手套白狼。只要关系铁,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所以企业不注重创新投入和挖潜改造,技术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便是垄断国企,比如高铁和高速公路照样巨额亏损,虽然亏损也舍不得丢,不让外人插手,因为由国家补贴。而民主政治体制下因为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在阳光监督之下运行,来自党派和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非常强大,别的政党唯恐你不出错,自己就没有机会,总是牢牢盯着你的权力,监督无处不在。即便是总统都只能按照规则办事,个人没有随意法外施恩的权力。所以施政方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要向选民负责,以求持续获得比较高的支持率。各级官员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都得依法办事,照章执行,不需要考虑拉关系走后门的事,不用把精力用在人际关系上,只需安心生产和销售,提高服务质量,极力通过研发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才能求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说个真实的案例:某地有个官被提拔上任伊始,公开在大会上说自己的官不是花钱买的。他说的这个笑话,令人发笑。这类话题如同夫妻间的私房事,你有没有能力,行不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看你老婆满意不满意,私房事不能人前宣扬

李商隐由于小时候穷苦,长期一些底层不良少年的思想影响。行为上带有叫花子的性格倾向。对别人的施舍和帮助当做理所应当,总是不知足,也不懂得感恩。难怪好兄弟令狐陶不认这个义弟。

李商隐对事物取舍判断标准完全以个人好恶为出发点。如同吃菜,缺乏教养的人,菜一上来就动筷子,不顾及别人,自己喜欢的一个劲地吃,不喜欢就不动筷子。根本没有考虑人家喜不喜欢吃?够不够吃?也不从自身健康和营养价值方面来考量。有道行开悟的人决策做事,首先考虑这样做是不是符合道义,而不是利益。不成熟的人只会说我喜欢不喜欢,不但不考虑道义,连利害都视而不见。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喜好奋不顾身,连道义利益都不顾显然这样的人是不会注重自身形象也不会顾及人感受的。而真正成熟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只在乎自己是不是行得正走得端。

五,随心所欲,常犯忌讳,不懂政治规矩

据《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三人,他们共同特点是不持操行,恃才傲物,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唐才子传 温庭筠传》: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谪为坊城尉。其制词曰:“孔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皇帝来了都傲慢无礼,可见恃才傲物到了何等程度。

儒家讲究“德为才才之帅,才为德之奴”,取士以德为先。文章乃末流小技,并非经世大才,刘邦朱元璋都非饱学之士,却推翻了前朝,开创帝国;张良萧何韩信卫青霍去病徐达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等辈非作文高手,都建立功业。屈原作《离骚》而投江,司马迁写《史记》受宫刑,李白斗酒诗百篇行走于江湖,王勃作《滕王阁序》名震天下,因“斗鸡”杀奴两次贬官。所以说文不足以自恃,唯有经世安邦之才干,才是大才,为国所用便是国民之福。

为政者不能与人和衷共济,一意孤行得罪同僚是大忌,何况与上司硬杠绝对没有好下场。根据《新唐书·令狐楚传》:“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爱才惜才的令狐楚善于量才用人,对能堪大任的李商隐不可能不予重用。

李商隐的政治智慧实在是幼稚。行事风格一向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无所顾忌。他想与李党和牛党两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让自己左右逢源,两面得利。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为他犯了政治忌讳:丧失了忠诚和可靠,就得不到信任,得不到信任就不可能得到重用。脚踩两只船,两边都不接纳他。除了落下一个叛徒的名声,还会给人造成反复无常、不可重用的感觉。

据《旧唐书 李商隐传》“商隐归,穷自解,绹憾不置。弘正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复干绹,乃补太学博士”可知令狐陶对他生气归生气,也不是不对他讲情面,武宗会昌五年(845)秋,时任右司郎中的令狐陶给辞官闲居洛阳的李商隐还曾主动来信关心问候。李商隐回信:“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应该说令狐陶还是很了解孤傲性格的李商隐,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六品的太学文博士职务。虽然是一个闲职,但是对于李商隐来讲,搞文学创作工作对他非常地适合。没有什么风险和责任,可以享受比较高的级别待遇,拿到不错的薪水。可是,一心想建功立业施展政治抱负却不懂政治规矩的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没干多久,不与令狐楚商议,又一次悄悄投到了被贬为桂管观察使的李党郑亚门下,去了远在西南的桂林。结果有一次失落。还有一次得罪了后来成为宰相的令狐陶。你叫人怎么说他呢?傻还是呆?

六,不守政治规矩,没有责任感,缺少担当意识

李商隐的价值取向不同于常人,人情不够练达,人品有点问题和瑕疵,但不至于太坏尽管李商隐智商一流,情商如同孩童可能是童年丧父缺少父爱,在母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不懂得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不懂得塑造和爱护自我形象,显然还没有长大成熟。所以被不负责任的大男孩李商隐爱上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浪漫爱情的幸福而是深深地伤害。

因为李商隐缺少大丈夫的担当和责任令狐楚才安排李商隐去修悟道。可是李商隐完全不把心放在道上,当然不会潜心修道,也没有深入体会道德和礼义对他的仕途有什么重要意义。只是抄写几本经卷就交了作业修道期间把心思用在了追逐浪漫的爱情上。结果在道观神圣之地竟然敢动公主是人,亵渎道姑惹出事来了。

其实修道根本无需跑到道观,大千世界的世道本就处处有道,道是事物发展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如同导航给我们规划的最优路线一样,顺道而行事半功倍,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省去摸索,少走弯路。非得不自量力要逆天而行,走错了路也不及时调头的人,只能南辕北辙。

完全情绪化的人如同孩童恋母的情结,闹看起来喜怒无常,不可理喻。作为孩童显得顽皮一点同样不失为可爱可是作为成人完全情绪控制行为,做出不计后果的傻事,就显得可笑了。成熟的人谨言慎行,谋定而后动,因为懂得必须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七,恃才傲物,不屑于与人商量沟通,自作主张鲁莽行事,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难求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李商隐恃才傲物,不屑于与人商量沟通,自作主张鲁莽行事,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很难求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投奔王茂元并娶王茂元女儿而言,这么大的人生和婚姻大事,肯定是要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商量一番。但是李商隐没有征询过令狐陶的意见,没有商议就自作主张,显然是把令狐陶当外人看。在令狐绹看来,此举就是忘恩负义,改换门庭的背叛行为,所以他就和李商隐断交。

从此,李商隐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最大的靠山,借助令狐家族追求功名之路被自己封死。加之李商隐率性而为,不持操行,恃才傲物,行为怪异偏激,不懂得修身养性,不善于搞政治关系,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李商隐始终无法脱颖而出。求官无门,屡次受挫,只能担任一些杂役闲职,坎坷终身。这反倒让聪明好学的李商隐,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潜心研读诗词,成就了晚唐杰出诗人的地位。

李商隐的爱恨情仇和他的仕途成败得失关系

爱情是天然发自内心的能产生强大吸引力的互相喜悦爱慕关怀渴求帮主奉献的情感。爱情纯粹是灵魂的碰撞,可以脱离物欲和肉体而存在。爱情如酒,纯粹的爱如同高度烈酒一样,越老越好,没有保质期。哪怕喝得不省人事,反胃吐血,对老酒还是依恋不舍。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低度酒一样,是有保质期的,很难长久存放。而且人没喝醉却先喝饱了,就不想再喝了。

李商隐对爱情要求标准是很高的。主要是看中灵魂契合的精神生活。在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灵魂伴侣对象凤毛麟角,真的如同仙女一样可遇不可求。可是李商隐竟然有过三次遇到仙女一般的奇缘,不管有没有修成正果,无疑也是幸运的。有过第一次错失爱情后沉痛的经验教训,此后遇到爱情,李商隐也是越来越大胆,可以说用飞蛾扑火不计后果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他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一生都没有改变。第一次莽撞的李商隐在玉阳山修道时,无意之间遇到了陪同玉真公主修道的道姑宋华阳,宋华阳是公主身边的侍女,当然是万中选一的才貌俱佳的宫女。李商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看中的就会大胆地去追求,连宫女他都敢爱!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可是他俩如同偷吃不死仙药的嫦娥一样,经不住诱惑,要大胆冒死尝试爱情。结果是宋华阳真的如同嫦娥飘然而逝,飞到了遥远的蟾桂广寒宫里面,李商隐只能可望不可及。多方打听追寻心上人也未果。思念宋华阳的李商隐一连写下《嫦娥》《霜月》等多首诗两百年后的宋朝文学家苏轼,也写出了类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是苏轼显得比李商隐洒脱许多。有了前次的沉痛的教训,已经成熟许多的李商隐,第二次遇到爱情没有意气用事,没有一冲动就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他选择了慎重行事,先谈谈恋爱,了解对方,等到互相完全接纳,能够适应了再做决定。但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却失去了神仙情侣。第三次爱情就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明知道王茂元是李党一派的人,而恩师令狐楚则是牛党主要人物,娶了王晏媄必然犯忌,对自己仕途肯定不利。可是李商隐不管那么多,毅然决然地全身心投入了爱的怀抱。不但做了王茂元的府掌书记,还娶了他的女儿。

至此,李商隐才结束了漂泊无依的生活,才有了自己稳定的家。诗人与王宴媄相爱结婚,情同知己。李商隐一生珍视王宴媄的爱情,至死不渝,这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最能说明问题。

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虽然华美无比,但是用典故太多,能真正能完全懂李商隐的诗,并能成为知音的人没有几个。直到如今,在网上对李商隐的诗详细正确解说的也没有几个。李商隐可谓是独行侠,至今还没有遇到完全正真懂他的人。

李商隐存在性格上和操守方面的缺陷,给人造成此人不靠谱的感觉。一旦贴上不可靠的标签,就怕误事惹祸不敢大用。所以欣赏李商隐才华的人很多,与他正真能交心的朋友并不多。当然重用他的也没有几个。

斯人已逝上千年,他的诗歌依旧在传唱,但是他一生的经历与选择,依旧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闲读:“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倒霉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在无情的世界里独自深情
与蝉共鸣,禅语释情,晚唐诗人李商隐成“禅诗”,一生未能成禅道
【荷花雅集】李商隐:无题胜有题
李商隐:结了一次婚,得罪了所有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