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仇江处士墓和吊棺葬式


(2012-10-21 14:34:19)


圣君

山东肥城市边院镇北仇村南,曾有一座江处士吊棺大墓。据聂建民整理的 聂华亭先生回忆,大墓具体位置在北仇清真寺西侧的马趟子路以东,距仇沙河约200米左右,1954年,北仇村前崖(北仇常读“爷”)吕家在整修土地时发现此墓。1953年,聂华亭先生在边院完小读书,一天两次在此经过,1954年已经在边院于前庄教学,因此记忆尤深。

墓池及墓道均为石块砌筑,东西方向,座东面西,主墓室在有三口棺椁,中间一口墓室主人,左右两口为主人之妻、妾。棺椁是用铁链悬吊在墓室上的,悬棺之石条之上亦用石块砌筑成拱形墓室穹顶,穹顶之上绘有日月星辰等图案,墓道约有4米左右,有两道门,主门(进入墓室的大门)为两块大石板,石板上均雕刻仙人、麒麟等图案。石门四角有仿制铁丁图案,均着墨色,出土两三天后稍有退色。主门两扇门枕上均放有一把铁剑,门枕下各有白骨一堆,无法分辨是人骨还是兽骨。随葬器物为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有石碑一通,碑刻文字显示墓主人为“江处士之墓”,时间是明朝万历某年。江处士之墓发现后,随葬器物被抢,石碑等石制物品撒落一地,“江处士之墓”石碑已经在距离墓地10米左右的地方。另据老人回忆,在北仇云溪观西100米的地方曾有龟驼碑一通,碑上曾有“江处士”等字样,此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2011年北仇村南出土“芙蓉城石刻”,出土的方位大体与老人回忆的江处士墓位置相当。芙蓉城石刻是否江处士墓中的?是镶嵌在墓道的,还是镶嵌在墓室第一道门上的?江处士是不是隐居在云溪观或布山的道家“隐士”?老人没有回忆起来。

吊棺这种墓葬形式在历史和考古专业资料中很少涉及。查网上资料:吊棺墓葬是古代人埋葬死人的一种方式。吊棺是将棺材的下面4个角分别用铁链固定在墓穴的四周,让整个棺材都悬浮于空中。墓穴中一般会放置桐油灯,这样可以消耗掉墓穴中的氧气,也起类似于长明灯的寄托作用。将棺材吊起来悬于空中,主要目的是防潮,也可能有其它用意。吊棺和悬棺差不多,目的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吊棺是将棺材悬吊于坟墓内部,而悬棺几乎都是将悬在悬崖峭壁上的。古代人会用技术办法让墓穴中的湿气减少,相对地说,吊棺埋葬的尸体比悬棺的会保存得好很多。

有祖籍山东东平的网友介绍:东平昆山(原名困山)是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葬地。昆山地区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戚继光墓葬的“铁链悬棺”葬式很诡异,葬地的风水“险恶”。不少老人曾经亲眼见过,戚继光的棺木是被很大的铁链捆上锁住,并用大铁锁凌空悬在墓室里的。没听说过山东有这样奇怪的殡葬风俗,这肯定不是通常的墓葬情况。

《金陵晚报》记者姚媛媛有关于吊棺的两篇报道,《寻访南京神秘古“吊棺”》《神秘吊棺引来知情读者爆料:“我爷爷亲眼见过吊棺”》(2004年08月31日、09月03日南京报业网)。报道说:

爆料人50年前曾亲眼见到南京铁心桥旁韩府山韩府洞有吊棺:洞口不太大,能容人出入,进去后内洞颇为宽阔,不知洞深多少,目测距离至少有几丈深。吊棺就在洞的正中,一副坚实棺木悬浮于空,有一人多高,四个角都被粗大的铁链吊着,尺寸比正常棺木稍大,黑漆纹路还依稀可辨。铁链深入洞上的墙体。洞壁滴下渗水,水滴打在棺顶上,流在吊棺下汇聚成一条小河。吊棺保存程度完好,没有腐烂毁损。传说洞口曾经有两个缸,一缸油一缸枣,是给住在附近专门守护韩王棺木守墓人吃的。由比城墙砖稍小一些的砖石砌成的墓洞,深处有左右两座类似厢房样石室,洞口有两扇青石板门,人沿着墙能摸到铁环。1930年左右修建国民党宪兵公墓时,曾经在韩府洞洞口中轴线上挖出过草绿色的琉璃残瓦,青釉瓷片,城砖等,还有石刻动物,像墓道里的神兽。传说:吊棺主人是明初吴王朱元璋部将韩成。朱元璋和陈友谅水战大败,韩成挺身代死,救其一命。朱元璋称帝后,韩成以替死之恩追封为高阳侯。下葬韩成时,风水术师说如果韩成入地就会得到“龙脉”。朱元璋命令不得土葬,要将韩成的棺木高高吊起。这造就了南京历史上极为稀见的吊棺墓葬。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告诉记者:历史上朱元璋第20子韩宪王朱松葬在韩府山。《明史》记载,韩宪王逝于明永乐5年,葬在安德门外凤凰山,即今天的韩府山。韩王墓葬具体形式,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南京古墓葬,主要以砖室墓、岩坑墓、石室墓、土坑墓等最为常见,山上特殊一些的洞葬,也多为在山体上往下挖砖石坑,放进棺木,但总归还是“入地”,因为古代讲究入土为安。南京历史上没有发现过吊棺墓葬;如果真的存在过,的确非常罕见。南京历史博大精深,一些奇诡反常现象存在完全可能,如果证实吊棺存在,就值得研究。

地方谱书资料说,河南濮阳市柳屯高村的高氏祖茔曾经挖掘出吊棺墓。从坟墓布局确认是四世祖坟的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如下:墓室用青砖砌成。墓门上有雕花刻字“福禄□(祺)门”。墓室是一长方形吊棺墓,青砖拱顶,墓室南北长约4-5米,东西宽3-4米,能清晰得看到铁链和柏木棺材(未完全腐烂)的痕迹,墓主人头北脚南。该墓出土一面刻有“湖州石十五郎,精炼铜照子 ”的铜镜(湖州为南宋铜镜制造中心,石家为制镜作坊之一,十五是人名或行次,郎是宋元时期男子称呼。)和一块写满紫红色字的大青砖,未能看出青砖上是何字,可能是墓志铭,后来青砖被雨洗日晒,字迹逐渐消失。民国24年(1935)族人重修祖碑,载有“大元诰授荣禄大夫镇浙总戎高公之神道”,“顺帝失政”等字样。据父老传说,始祖高公以元末武探花出身,累官至镇京总戎,会苗民入寇,又调镇浙总兵,军功卓著名震一时。由此确定高氏四世为明朝人。

管文华编写的《辽宁名寺·天成观》介绍,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天成观,传为明皇族后裔所建。夏一阵是第一代住持,羽化后在本观墓地建石塔墓,“1950年因施工用地,发现了夏一阵的葬地。在一座十几尺高的石塔身下,砌有一口深井,井下悬一口吊棺,离水皮三、四尺高。开棺所见:夏一阵死后穿的是黄道袍,头戴红道帽。”这是辽西天成观中道士吊棺的记录。

历城县志办公室编著《锦绣历城》(1986)37页介绍了济南历城的《宁海王墓》:“位于仲宫镇大门牙庄北……墓室系于地平线下六米处青石中凿成,上部为灰砖砌拱顶,长十二米,高八米,宽九米,平面布署分甬道、影壁及前后左右墓室,室中上为吊棺,下设棺床,前面以两扇石门为屏,墓内的彩画及精细石雕蔚为壮观。”宁海王是明藩王,卒于隆庆三年(1569),该墓于1973年由济南市博物馆发掘整理,现在为旅游区。胡挠《鄂西土司社会概略》(1993)87页《 民风民俗》:土司墓多为吊棺,即将棺木用铁练悬挂在墓内。另有资料显示,某地虎头山共迁移坟墓1251穴,其中吊棺7口。

白水夫《库玛尔路鄂伦春人吊棺葬习俗初探》(《黑河学刊》1988年3期)等文章介绍: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有风葬、土葬、火葬和水葬四种。风葬又叫树葬或天葬,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葬法。风葬分为树权卡尸葬、吊棺葬和担棺葬。吊棺是用树枝条、树皮条编成辫拧成绳,捆绑好棺材以后吊在两棵活树的树权上。吊葬必须用活树,忌讳用死树架棺。吊棺葬绳子容易朽烂而脱落,因而第二年必须去拾骨,然后土葬。这和树权卡尸葬、担棺葬原理一样,似乎是为了防备野兽糟践尸骨的一种临时葬式。

综上所述:吊棺是一种古老的墓葬形式,在明朝曾经存在于高级墓葬和道士墓葬中,地区分布广泛,其葬式的具体原因未见文献记载。真正科学考古挖掘的完整吊棺墓葬很少,在关于墓葬研究的著作中,这种葬式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应得的重视。

此文北仇江处士墓葬资料来源于聂建民先生,楷书部分为其写作的原文。在此表示感谢。

2012-10-15整理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惊现诡异的“铁链悬棺”,墓主竟参与过郑和下西洋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赵超:安阳曹操墓及汉代墓葬考古
有空去玩哦,这些南京的古墓,普通人就能进去探秘
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出土石牌数量超安阳曹操墓
甘肃发现王族墓葬 墓志信息中“大可汗陵”为首次出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