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制执行公证对债权实现的影响

文/马玉涛 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本文为作者向无讼阅读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通过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简称:强制执行公证),在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时,债权人可以不经诉讼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从而避免诉累。但是,对强制执行公证在权利行使上的限制,债权人也需予以关注,并根据具体业务的特点选择使用或者有条件的使用强制执行公证。


一、强制执行公证对诉权行使的影响


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可诉性,即,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就排除了诉权。关于该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释〔2008〕17号】指出:'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14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14〕6号】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再次明确:'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但是,公证债权文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除外'。


二、主债权合同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但担保合同未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在申请执行主债权合同时,能否向法院另行起诉担保人


虽是针对同一债权,但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有个别合同未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情况。比如,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但是保证合同没有办理。那么,在依据强制执行公证对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申请执行情况下,能否另行向法院起诉保证人?若法院受理并判决保证人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则会形成两个标的相同的可执行依据;若判决保证人对执行债务人和抵押人财产不足的部分承担保证责任,则又与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律规定不符。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对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诉人贵阳市商业银行与被上诉人贵州红华物流有限公司、原审第三人贵阳红华贸易有限公司、贵州红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的判例中指出:如果法院予以受理并确认上述债权,则必然会形成两个标的相同的可执行依据,从而可能形成重复执行。银行在作为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权利人申请法院对本案债务强制执行,且该公证债权文书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诉讼再次对该债权进行重复确认是不当的,故裁定驳回银行起诉。最高人民法院此判例所传达的观点便是,针对同一债权,在依据强制执行公证申请执行的情况下,不得另行向法院起诉。


三、担保合同能否办理强制执行公证


关于担保合同是否属于能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实务中也一直存有争议。2014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含担保的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的批复》【(2014)执他字第36号】对该问题进行了释明。批复指出,'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并未对公证债权文书所附担保协议的强制执行作出限制性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对附有担保协议债权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证明,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至此,担保合同可以通过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有了明确的依据。


四、强制执行公证与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异同


强制执行公证与实现担保物权程序都无需经历复杂漫长的诉讼程序,也无需交纳诉讼费用,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担保物。两者之间主要区别在于,若债务人与抵押人、质押人不是同一人,或主债权还存在着保证担保,那么在申请实现担保物权时,则会将债务人与保证人遗落在外,不能一并主张权利。在担保物权受偿价值不足以清偿债务情况下,仍需对债务人、保证人提起诉讼。而强制执行公证可以将主债权合同与抵押、质押、保证等从合同一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从而在申请执行时将债务人、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一并列为被执行人主张权利。


五、强制执行公证对确定执行管辖法院的影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依据强制执行公证申请执行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该规定排除了当事人的约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在贷款合同等债权文书中关于诉讼管辖法院的约定,会因为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而排除了诉权,进而不再具有约束力。实践中,在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往往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涉及土地、工程等政府规划调整事项的案件,影响更大。对于面向全国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每一起案件均需到被执行人所在地申请执行,会大大增加维权成本。对此,当事人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六、对债权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相关法律建议


首先,如果主债权合同之外还有抵押合同、保证合同等从合同,则应将所有合同一并办理强制执行公证。若其中一个合同未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届时便无法一并申请执行。另外,如前所述,在依据强制执行公证申请执行的同时,另行起诉未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合同当事人存在着障碍,最终会影响债权实现的效率。


其次,鉴于强制执行公证的执行管辖法院为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为争取执行管辖有利于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提供的担保至少有一项位于债权人所在地,该担保可以是与债权人在同一住所地的保证人、也可以是位于债权人所在地的财产。在其它担保财产足值情况下,对债权人所在地的担保可不做过高要求,比如存款几万元的银行账户,普通自然人的保证等。通过给该担保办理强制执行公证,从而在申请执行时,使债权人在执行管辖法院的选择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规避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实习编辑/孙显

为无讼供稿/tougao@wusongtech.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证视点: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
公证债权文书该如何申请和执行?
经过公证的抵押合同抵押权的实现方式
法院不执行的10种强制执行公证书
不良资产所有处置手段的流程、利弊分析及风险把控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手段与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