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最后的首富
清朝最后的首富:个人财富超大清全年税收一半,外国人也找他借钱
正一品2022-12-29 08:00来自四川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可时势也能造富豪。
清朝末年,战火连天,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就更不用提钱了。可有这么一个人,在晚清的时候,个人财富超过大清全年税收的一半,连外国人都会找他借钱,可谓是富可敌国。
这个从战乱中走出来的超级大富豪名叫伍秉鉴,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个世界首富。
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辑,里面统计了全球中世纪以来最富有的人,中国入选了5个人,而伍秉鉴就是其中一位。
伍秉鉴
广州富商
伍秉鉴,也叫伍敦元,出生于1769年的广州,是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
自17世纪,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全国上下只留下了广州一个地方,作为通商口岸。伍秉鉴从小耳濡目染,对经营生意,十分有天赋。
长大以后,伍秉鉴不仅接管了自家的生意,还将目光放在了对外贸易之上。那时候的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商人每年向朝廷上交一定的银子,就可以作为官商与外国进行交易。
伍秉鉴知道这是个上好的机会,自他管理家族企业之后,每年都会花费很多钱财来打点官员,官员们收了他的好处,自然有好的生意都会交给伍家。
在伍秉鉴的带领下,没过多久,伍家就成为了十三行的总商。伍秉鉴除了拥有数以千计的白银珠宝,在国内大肆收购田地房产以外,还到美国投资了铁路和证券,赚的盆满钵满。
伍秉鉴豪爽耿直的性格,让他在国内外都很吃得开,他一手建立的怡和行,一度成为最大的跨国集团。
要不怎么说伍秉鉴是天生的生意人呢,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国外有什么的时候,伍秉鉴已经将生意拓展到海外去了。
驰骋海外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道光年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就已经达到了两千六百万银元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的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在四千万银元左右,伍秉鉴的资产已经超过了政府税收的一半了。
伍秉鉴不仅生财有道,眼光还非常深远。据说,当时有一个美国人与他做生意,不仅没赚钱,还连本带利全赔掉了,光是欠伍家的银子,就足足有7万多两。
美国人很难过,甚至因为没有钱,连回家的票都买不上。伍秉鉴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竟然当着美国人的面将借据撕毁了。
他告诉美国人,他们是生意朋友,朋友落难自当帮衬一手,等美国人东山再起后,再把钱还给他。
美国人听到之后十分感动,回国后到处宣扬伍秉鉴的善举,伍秉鉴在海外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找他做生意和借钱。
甚至东印度公司,在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也向伍秉鉴借过钱,那时候的伍秉鉴,成为了洋人公司最大的债权人。
可若是伍秉鉴的生意之路,真的这么一帆风顺下去,后世人也不会对他唏嘘不止了。由于与西方各国接触过密,清政府的算盘,早就打在了伍家身上了。
鸦片风波
尽管伍秉鉴一直以茶叶,丝绸,瓷器等正规行业作为赚钱的方式,并没有涉及到鸦片生意,但因为和西方往来太密切,清政府还是对伍秉鉴,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审判。
伍秉鉴知道,政府只是以鸦片为由,在向他施压。清代末期政府无能,面对列强的炮火,只能以割地赔款来寻求一时安宁。
那时候战火连天,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国库里哪里还能有这么多银子来赔呢?所以清政府只能从这些富商身上薅羊毛了。
伍秉鉴没有办法,只能花费巨款,捐了一个三品顶戴的官位,以解燃眉之急。可尝到好处的清政府,不可能就此罢休,多次要求伍秉鉴交出巨额钱财来,替国消灾。
1841年,清政府和英国签订《广州和约》,其中要求清政府需提供600万元的赔款,而伍秉鉴一个人就给出了110万元。
在不久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里,伍秉鉴再次上交了100万元的赔款,面对清政府无休无止的索取和国内外糟糕的政治社会环境,伍秉鉴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1843年,74岁的伍秉鉴,在郁郁寡欢中因病去世,他死之后,伍家也走上了没落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务危机是大清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最后一位世界首富,身价超美国首富4倍,连外国人也找他借钱
1000年来世界上最有钱的50人之一,国家都向他借钱,后代却成农民
清朝首富伍秉鉴的后代有钱吗?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世界首富是怎样没落的
清朝世界首富,外强入侵时,用全部身家赎下中国一座城却背负骂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