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西方最崇拜中国人
晚清西方最崇拜中国人:有13个博士学位,能用9国语言和人对骂
睿鉴历史关注
2023-01-07 22:38来自河南
在不少人的心中认为,晚清时期是中国最为屈辱的时期,是被外国人最瞧不起的时期,然而却有无数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为中国扬眉吐气,树立正面的中国形象。
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最早希望国人树立“中国文化自信”的专家学者,而他也因为他的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成为了当时西方人心中最崇拜的中国人,他就是被誉为“清末怪杰”的辜鸿铭。
广告iPhone - Apple 官网
×
辜鸿铭出生在南洋马来西亚地区,而他也是一个“中西混血儿”。他的父亲是一个天才般的总管,祖籍福建泉州,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精通英语、葡萄牙语的英国人,而他则出身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中。也正是因为辜鸿铭出生于一个“国际化”的家庭,造就了他日后的成就,也让他走上了和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一样的道路。
辜鸿铭讽刺戊戌变法
辜鸿铭10岁时就前往英国学习,后来甚至考入了当时的名校爱丁堡大学,在青少年时期就学会了除中文、马来语外的另外5种语言,从爱丁堡大学拿到文学硕士文凭后,他又到莱比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文学和哲学,此后开挂般的获得了文史哲神等13个博士学位,令西方人为之震惊。
辜鸿铭的一生可以用“一出国就爱国”来形容,他虽然在西方人的教育下成长,却成为了中国文化在当时西方的代言人和最佳的捍卫者。由于辜鸿铭精通9种语言,所以无论是法国人还是荷兰人还是意大利人、德国人,他都能和对方辩论,一旦对方出言轻视中国文化,他立马用对方的语言回骂回去,性情直爽真是令人敬佩。
广告每一处,更进一步,荣耀Magic4系列,官方3999元起!
×
辜鸿铭回到国内后,性格也是十分乖张。当时辛亥革命后大家都把辫子剪了,他自己还留着一段小辫子,还嘲讽大家“我身上的辫子没剪,可你们心中的辫子没剪!”另外他很喜欢自己老婆的小脚,认为这是中国美妙的传统文化之一,如果不闻闻自己小妾的小脚,晚上都睡不着觉。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诺贝尔奖提名人是后来的防疫专家伍连德先生,时间是1926年。然而辜鸿铭却在1913年和泰戈尔一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最后泰戈尔获奖,成为了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亚洲得主。而辜鸿铭的最重要著作,正是向西方人宣传中国文化的《中国人的精神》,并且第一次向西方人翻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
可以说,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在哪些想要“全面抛弃中国传统历史”的年轻人当中,辜鸿铭算是一个异类。他梳着小辫子,声嘶力竭的宣扬“中国自信”。
在他的口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劝导中国人不要放弃传统文化,向西方人证明中国文化蓬勃的活力。幸而有他和他的一帮信徒,中国的文化才不会因新文化运动而断绝,真可用国士无双来形容他的一生。
1928年,辜鸿铭本被张宗昌聘用为山东大学校长,但染了感冒无法前去,最终于4月30日病逝,享年72岁。辜鸿铭被誉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值得国人纪念和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混血天才”辜鸿铭:会9国语言,20岁获13个博士学位
他是鼎鼎大名的学界耆宿 民国时期唯一留辫子的北大教授
精通9国语言的辜鸿铭,不剪长辫钟爱小脚,提出一个著名“茶壶理论”
辜鸿铭:辩才无碍
清朝最后一根辫子
奇哉!辜鸿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