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空白期长达1500年,神话迭出却无文字记载,期间发生了啥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中国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不但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历史和文化没有出现大断层的国家。

中国历史有多长呢?

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这一栏目中,主持人张国立在每期节目开始时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


现场观众们也总是十分给面子地高声回应道:“上下五千年!”

干脆的声音中充满了骄傲

从何而来的“空白期”?

众所周知,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那么何谓上下五千年?

那是比按照如今西方社会推行的公元纪年还要早3000年。

这样古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也就是在夏代之前的那一段历史,这段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诸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这样的神话传说。


这段时期约有1500年左右,但是在这样漫长的时光里,却没有可以佐证的证据,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所谓历史,极具浪漫与夸张的神话色彩。

也正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文献记载,这漫长的1500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空白期”,

那么在这段悠长的岁月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神话时代”或者“史前时代”。

基本上这一时期是从传说中的伏羲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夏代以前。

正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中国人常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所谓“炎黄”,就是指诞生于这一时期内的两大首领炎帝和黄帝。


仅从这一点都能看出这一时期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许多神话故事,例如皇帝大战蚩尤、神农尝百草、阪泉大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的典故。

但是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历史都没有文字记录,直接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也只是在那段时期之后的古代文献,这种情况跟文字的出现有紧密关系。

人类文明的各个分支并不是同时出现,其中文字的发明就比较晚,而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历史记载则出现得更晚。

迄今为止,我国的考古发现,没有找到任何商代之前的文字或者有文字的器物,最古老的甲骨文也只是在商代才出现。


在历史学术界,对于“信史时代”有着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文字或者文物就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按照这一定义来看,中国的信史时代起源于商代的甲骨文。

尽管商代之前的神话传说广为人知,但是他并不能认为是学术上认可的历史事实,也没有历史证据。

这一时期由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一直到夏代之前,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缺乏史料记载的约1500年“空白期”。

从那些精彩的神话故事就可以看出,其实这一时期内的历史已经为后世的文明埋下了种子,如果没有这些种子,也没有现在那些五彩纷呈的文化花朵。

但是由于文字记载的缺乏,学术界仍然无法将之认定为信史时代。


现在国内外的研究者和考古学家们,都在试图从现有的史籍资料和考古发现中去寻找这一时期的蛛丝马迹。

如果这一时期的历史能够得到证实,那无疑是中国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巨大成就。

但迄今为止,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尚未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不过通过现有的史籍资料,以及人们的科学研究,仍然能够从历史的片段中,窥见这一时期内中国文化的发展。

也许,真实的历史就隐藏在那些超越自然的神话背后。

即便是加上这些因素,现在的人们也常常惊叹于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走进这一段古老的时光中去,看看在这1500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

三皇五帝时期

“三皇五帝”这个名词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具体要说到到底是哪几个人物,其实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在古代典籍上的记载也各有不同,我们先看看“三皇”。

除了众所周知的燧人、伏羲、神农,共工、女娲等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不过为大众所公认的“三皇”,大都指的是前面那三位。

说起燧人,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火”,燧人氏也是因此而得名,钻木取火或者击燧取火就是由他而始。

在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能之后,上古时期的人们终于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吃上了熟食。

后世的发展和演化,也与这一转折性的发明密切相关。

自古流传的传说中,伏羲是燧人氏的后代,综合古代典籍的内容来看,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所创立的八卦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思想,这也成为华夏文化的起点。


伏羲还在生产工具的改进上做出了重大改革,他把渔网的使用方法和驯养野兽的方法在民间传开,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伏羲在婚姻习俗、制造文字、乐器等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自神农氏开始,一些氏族部落由打猎转向农耕,中国的农业文化就此发端。

神农,一般被认为就是炎帝,根据传说来看,他在改进农具和医药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

在“三皇”时期之后,就是“五帝”,关于这5位领袖有不同的说法,不过一般都认为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在这一时期,有两次非常重要的战争不得不提,其一就是发生在炎帝和黄帝之间的阪泉之战。

炎帝和黄帝是两个强大部落的首领,他们各自都在向外扩张,在此过程中,许多较为弱小的部落便纷纷投靠。

炎黄二帝都想要占据雄霸的地位,所以两者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

经历过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后,两者在阪泉这个地方发起了一场大战。

双方都是实力雄厚的大部落,所以这场战争的规模也很大,至少曾经有过三次大型战役。

现在大家都知道,此战的胜利者是黄帝,他最终率领大军击败了炎帝部落。


他十分看重炎帝的才能,想要与之合作,而炎帝也对黄帝心服口服,愿意俯首称臣。

这场大战之后,炎黄二帝成为了最强有力的盟友,在这一联盟中,黄帝是处于领导地位,中国的政治制度在此之后也有了重大的历史变革。

在史籍记载中,另一次重要战争充满着神话色彩,那就是发生在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

相传,这一次大战发生在距今约4600年前,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更适宜生存和发展的中原地区。

蚩尤率领着九黎诸部落一路向西扩张,首先就与炎帝部落正面对抗。


蚩尤部落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而且在武器制作上也掌握了较好的水平,所以击败了炎帝部落。

面对蚩尤大军的猛烈进攻,炎帝部落无力抵抗只能节节败退,丢失了许多地盘。

炎帝便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这个地方展开了大战。

仅仅看后世的描述,这一场大战近乎虚构,各种神魔粉墨登场,各展神通。

由于缺乏当时的实际记载,所以神话色彩很重,要从中找到历史的真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华文明正在以各种方式慢慢发展。

在这一时期有一场大洪水,对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


在尧当政时期,气候较为恶劣,洪水也常常发生。

尧派了一个叫做鲧的人,全权负责治理洪水,鲧,虽然兢兢业业的工作,想要把这个任务完成,但是由于治水的方法不当,其治水效果适得其反,让情况更加糟糕。

鲧花费了9年时间都未能将洪水有效控制,在此期间内,尧已经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了舜,相较于尧而言,舜的行事手段更加果决。

他认为鲧既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都未能完成治水的任务,就说明他无能,舜对此十分生气于是便下令处死了鲧。

后来,鲧的儿子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不过在治理洪水的方式上,他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改堵为疏。

这种方法终于起了效果,滔滔洪水被一一疏导开,大大减少了人民性命和财产的损失。


禹也因为此事在各部落间拥有了很高的声望,舜也就顺理成章地禅位于他。

在尧舜禹时期,中华文明的社会形态也在逐渐起了变化,王朝的雏形开始出现。

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部落的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社会形态也步入了奴隶制社会。

文明伊始

与尧舜两位不同,禹在老年后并没有禅位给其他有才能的人,而是把自己的帝位传给了亲生儿子启。

中国历史上第1个可信的朝代——夏朝,就此开启了。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自夏朝建立之后,那些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不仅如此,就连夏朝所有的历史也几乎完全空白。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为了证实这一点,无数中国的学者和考古工作者们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地去寻找夏朝的古迹——“夏墟”。

1959年4月,历史学家徐旭生不辞辛劳地远赴山西河南,对“夏墟”进行考察和确认。


图|徐旭生(左)与斯文赫定在西北考察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道路,很多地方他们只能坐马车甚至骑小毛驴,食物也非常简单。

不过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他们发现了位于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

这里进行了深入的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遗址已经发现了100多处,一直蒙在夏朝面上的浓雾一点点散开。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科学家们对于这个朝代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虽然到目前为止,二里头遗址中还没有出土与夏朝相关的文字资料,但是学术界已经普遍认为,这里就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

此外关于传说中的大洪水,通过考古工作也有了重大发现。


位于湖北省沙洋县城以南的钟桥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厚厚的古洪水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鉴定,这些洪水层的年代,大约就在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时期。

此外,在麻城谢家墩遗址、秭归柳林溪遗址、天门三房湾遗址、沙市李家台遗址、松滋桂花树遗址、江陵太湖港遗址和宜昌中堡岛遗址等,科学家们也都发现了历史上出现大洪水的证据。

结合这些情况来看,传说中大禹治水的事很有可能真实发生过。

种种考古发现都证明了,夏朝是在大禹治水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也许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最终将得到这段历史的证明。

夏朝之后便是商朝和周朝,历史上近1500年的空白期也到了尽头。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中下游的商部落建立起了商朝。

夏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夏桀被商汤推翻,商朝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较于夏朝的疆域来说,商朝的疆域更宽大一些。

虽然商朝也缺乏史料记载,但是因为甲骨文的发现,商朝被最终确认。

1899年,甲骨文被认出。

1928年,殷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发掘和考察。

这是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约有10万片刻着文字的甲骨被发掘,经搜集整理后,已经确认的单字总数约为4500字。


这些甲骨文最终证实了是商朝所使用的文字,也确认了这些就是当时的文字记载。

不过这些文字实在难以辨认,现在所发掘出来的大量甲骨文中,人们能够解读出来的也仅仅只有几千字而已。

但这里从侧面证明了商朝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政治体系,只是这些甲骨文的含义,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关于商朝,人们仍然知之甚少,为人所知的历史记载仍然几乎空白。

此后一直到公元前841年,终于有书面证据宣告了中国准确纪年的开始,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在商朝覆灭后,周取而代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3个奴隶制国家。


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与武王姬发先后上位,他们推翻了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的统治也开启了周朝长达约800年的统治。

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厉王残暴不仁,肆意搜刮压榨百姓,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愤怒的群众一鼓作气冲进了皇宫,周厉王吓得赶紧逃走。

公元前841年,周公和召公开始共同执政。这一年,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在这一年之前的历史,并没有文字确切记载年份,只有大概的时间段。

而这一年开始因为有了确切的记载年份,中国也就正式进入了信史时代。


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和《竹书纪年》上,都有关于这一年的记载。

周朝自周公和召工之后,周宣王继位,他采用了更为明智的统治方法,整体国力得到恢复。

不过这样的时间并不长,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后,由于他沉溺于享乐,完全不愿理正,而且还用人不当,再加上当时频发天灾,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自周平王迁都,周王氏已经不复昔日辉煌,诸侯争霸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后,秦始皇终于率领秦国大军击败其他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就这样一代代传承至今,而自从周朝有了书面的文字记载历史之后,中国的历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断层。

公元前841年这个年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

现在,中国诸多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未放弃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研究,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正式开始。

工作人员们通过对已知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再加上诸多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代中国文字的解析鉴定等多种繁杂的工作。

在2000年11月9日发布了《夏商周年表》,这一文件也在学术意义上填补了先秦时期的历史纪年空白。


中国的历史文明非常漫长,但是历史学家们不会放弃任何研究的机会。

虽然这一时期现在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但是人们从未将之忽略或者遗忘。

华夏文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日,期间经历了无数磨难、变革,这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结语

现在虽然那个时代的许多故事都被归类于神话传说,其中仍然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和令人感到惊异的想象力。

神话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是随着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发展,这一时期终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众所周知中国文明长达五千年之久,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其间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只有神话迭出,因此国内外的文化和考古学者都很好奇,这期间究竟发生了啥。

    关于文明起源的要素,中西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确切起点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定论这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出现在商代,殷商甲骨文的出土让中国文明从此有了确切的史料记载也是世界公认的。

    而这之前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主要就是指上古时期到夏代之间的时期,这一时期暂时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或者刻有文字的器物而关于这一时期的记载主要出现在后世的记载中。

    简单来说就是关于这一时期的记载都是后人转述记载的,并不是当时人记录下的,所以其存在的真伪程度就存疑,尤其是关于这一时期的记载都是神话,是超出人们认知和科学解释范畴的文字叙述。中华儿女习惯于说自己的炎黄子孙,“炎黄”就是指在这个时代初代出现的两个皇帝。

    以“史”的形式记载上古历史的最早典籍是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汉代司马迁在《史记》的开篇第一卷就是《五帝本纪》,记载了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的故事。

    但是《五帝本纪》中关于五个人的记载不但篇幅长短不一,而且叙述的风格也完全不同,甚至有些记载明显地带有文学虚构的性质。通过对比4和研究学者给出的结论是这几篇并非出自司马迁以及其父亲之手,而是后世人在整理和编纂的过程中加入了当时的传说和解读才导致如此结果。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以至于后世发现的资料无法证实当时那个空白的历史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其余和上古时期有关的就只剩下神话故事,比如人们熟知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这些充满了丰富想象力的神话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因为其情节和人物的独特性而成为最夺目的一块文化瑰宝。上古时期之所以会神话迭出的原因很好分析,因为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极度地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极度匮乏。

    当人们无法解释风雨雷电、日出日落等现象的时候,就只能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给人类的起源、社会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繁衍方式等给出一个在当时十分可信的说法。女娲抟土造人到后来的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交尾而繁衍人类,这些看似不合理的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上古先民的智慧。

    而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已经在多地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在1963年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上古时期的文明,通过和西方文明的横向对比还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那就是人类早期的文明也是相同的,因为古巴比伦、印度、希腊都有类似传说。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虚构的成分比较大,但像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就显然更加地贴近现实,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还被后人用来歌颂勤勉工作的人。但是纵观这些神话故事,虽然有的情节贴近生活,但是全部都有神仙鬼怪的角色。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神话故事也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越是离奇的神话故事越是能反映出中国在长达1500年历史空白时期上古先民的生活有多艰辛。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显得特别无助和弱小,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并不美好。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极有可能是人们在遭遇了洪水之后希望出现一个英雄可以拯救人类,而后羿射日的故事则极有可能是上古先民在经历了高温干旱之后诞生的。

    还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都是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最美好的一种愿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出现的,而上古时期的先民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都要整日地奔波劳碌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推动文明的进步。

    这些迭出的神话故事就是他们创作出的能侧面反映出当时生活的文学作品,不过囿于当时没有文字,这些神话故事就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那些更贴近现实的故事因为平平无奇的情节和司空见惯的人物而导致传承度不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就被遗忘了。

    其二人们在传承这些故事的时候为了增强趣味性,会不断地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再创作,人物更加的离奇、情节的惊悚,如此才会让故事长久地流传下去。

    文字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来解读一个文学作品和现象,但被文字记载的原始文本永远不会变。而在无文字记载的时期神话故事会经过一再地改编,因此也就导致中国历史空白期长达1500年,因为截至目前也没有确切的史料和文物。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1500年也只是一瞬间,不过中国历史中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虽无文字记载,却神话迭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也为人们探索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历史存在1500年“空白期”,没有文字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我国1500年的历史'空白期'发生了啥?虽无资料但有人提出一种猜想
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几乎无史料记载,中间发生了什么?
中国历史“消失”一千五百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故事?亦真亦假
中国历史之谜:1500年空白期无从考证,神话故事成唯一史料
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究竟发生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