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

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景点,旅游攻略大全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考生而言,北京大学堪称是可望而难以触及的梦中学府。然而也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孩子,把考入北大看得如同“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海子,他在只有15岁那年便进入了北大校园,而他在几年后写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诗篇。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万里挑一的天才,前途应当是无可限量的。

可是,他却在25岁那年选择了卧轨自尽,让自己的辉煌戛然而止。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时了了大时佳

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少年时锋芒毕露、聪明过人,长大之后却未必能有所成就。

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类似于“方仲永”的例子印证过这句话的先见之明,然而少年成名的海子却没有陷入这样的“怪圈”。

他堪称是一个“异类”,也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接下来先让我们看看他的出身和成长经历。

广告耳套保暖男耳罩耳包男士保暖耳罩耳暖男冬女折叠耳机耳捂护耳朵罩

在安徽省怀宁县的西南一角,坐落着一处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小村落——查湾村,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聪颖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于此。

或许是出于对大海的憧憬,父母便为其起名为査海生。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个孩子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海子。

据海子的母亲回忆,自己第一次发现海子的聪慧是在他三岁的时候。当时母亲随手拿起一本茶几上的杂志,一字一句的念起来逗海子玩。

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哪怕过了一天一夜,海子依然记得这些字的形貌和读音,似乎是有过目不忘之能。

这让海子的父母又惊又喜,他们接下来开始有意识的开发海子的潜能,四处借来了更多的书籍教海子阅读。

海子后来之所以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恐怕跟这段幼年时期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在那个年代,查家村相对还比较落后和贫瘠,村里的小孩子大都不受管束,每日里漫山遍野的疯玩。

而从三岁起便与书为友的海子在逐渐长大后,自然显得跟同龄人格格不入,他几乎没有什么玩伴,每天就是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看书。

就连海子的父亲也说:“别的孩子每天都玩得一身泥巴,但是他(海子)却连鞋底都干干净净。”

广告用ai软件绘制漂亮的图形

这样的日子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孤僻无聊,但海子却能在读书中找到日有所进的乐趣。

与此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升学时一路亮起绿灯——五岁就读小学,五年后便升入高中,15岁参加高考,并以当地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份耀眼的履历,让海子名动一时,考入北大的他也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是“方仲永”,而是货真价实的天才。

不过大家也知道,大学有时候更像一个“小社会”,并不是光会读书就能过的风生水起的。

虽然海子天赋异禀,但他到底是一个阅历尚浅的15岁孩童。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中被送入北大校园的海子,也即将因此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波挫折。

广告龙脊梯田一日游,有点偏门的干货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安徽的一处贫穷的小村子,一下子来到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海子自然是怀着无限憧憬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很多的不适应。

当时北大校园里的学生身份比较复杂,有些是下乡了几年的知青然后返城读书的,也有些是服役结束回到校园的……这些人无论是年龄还是经历,都和15岁的海子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哪怕是那些跟海子同年考入北大的应届生,也至少比他大了三四岁。在海子眼里,这些五花八门的同学是他从来没接触过的,一个比一个新奇。


而在同学们的眼里,海子也是一个“异类”。

他天赋不凡却又不谙世事,出身乡村对大城市的一切又都不熟悉,再加上年龄的差距,因此大家跟他实在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

再加上那个时候海子的家境也是相当贫寒,据同学回忆道,海子家连一床褥子都买不起,他便把被子折起来,一半盖在身上,一半垫在身下,小小的身躯狼狈的蜷缩在里面。

这样的寒酸做派不但容易引人可怜,更容易让大家有意无意的对他避而远之。

除了生活和人际交往上困难重重之外,海子的学业一开始也不那么顺利。自小喜欢文学的海子本想就读于中文系,然而他却在入学伊始便遭到了调剂,被分配到了法律专业。

这毫无疑问也给将文学视若生命的海子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不过海子毕竟聪明,哪怕学自己没那么感兴趣的法律,他一样能学出门道。

每次专业课考核,海子的分数总是遥遥领先。


同时,海子还浸淫于北大浩如烟海的庞大图书馆,开始阅读哲学书籍。

海子性格敏感,在生活中又倍感孤独,哲学便成为了他情绪的出口与慰藉,甚至连海子的毕业论文都与哲学有关。

在19岁那年,海子顺利毕业,不过刚走出象牙塔的他便立刻走入了另一座象牙塔,但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学生。

由于法律与哲学方面的知识海子都已经融会贯通,所以他被北京政法大学看中,被吸收进了该校的哲学教研室工作。

这份工作体面而又光鲜,是让父母满意、让别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其中的心酸却只有海子知道。

那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惠及四方,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很快。但是作为一名“教书匠”,海子每个月却只能有一百来块钱的收入。

他的同事里有许多人都感到不堪忍受,丢下粉笔转身投向南方的深圳、广州,下海当起了商人。

但海子并没有这么急功近利,他找到了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写诗。


从北大毕业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是海子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写出了数百万字的诗篇,大都流传至今。

从这些作品的内容里,人们或许可以一窥他希望破灭、走上绝境的心路历程。

沦落诗人多薄命

海子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诗歌,自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曾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流传了数十年,至今热度不止。

但是事实上,海子情真意切的名篇不止这一首,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也很驳杂广大。


他有一些写爱情的诗,在跟初恋分手后,他近乎绝望的写下诗作用来怀念自己的爱情。

除此之外,他也有一些抒发爱国之情的作品以及一些对孤独的排遣的感悟之作。

这些诗作感情细腻而真挚,也只有海子这样的性情中人能写得出来。不过,在海子活着的时候,他的作品却并不太被北京的文学圈子认可。

比如说,海子曾经参加过一个叫做“幸存者”的诗歌协会,参会的名流很多,有唐晓渡、杨炼、芒克、北岛等诗人。

相比于海子,这些人都是成名多年的前辈。

所以海子当时入会时是感到十分欣喜和荣幸的,他积极的参加协会举办的活动,还大胆的站出来把自己的诗歌当众吟咏。

然而一首诗读完,下面没有掌声,反而有诗人对他展开批评,说他的长诗写的不如短诗好。

这番评价却恰好戳中了海子的痛处,他最向往的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而非那些更容易流传的抒情短诗。


北京的诗歌圈子没人理解他,他便向全国寻找诗友,可是换来的也大抵是失望和中伤。

甚至还曾经有一位诗人在读完海子的长诗后,公开评价道:“(海子)自以为是中国的但丁,但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言辞之中满是讥讽。

怀才难遇的海子最终决定“逃离北京”,他一度想要辞去工作,去南方办报刊,借此来避开那些非议和批评。

可是这个要求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不知道儿子的痛苦,也没经历过文人之间笔锋如刀的论战,他们只知道儿子想辞掉“铁饭碗”,这是万万不行的。

连父母也无法理解自己,海子只好寄希望于酒精和爱情,然而他念念不忘的初恋也早已嫁作他人妇,对海子表现得十分不念旧情。

多重打击之下,海子的精神健康逐渐出了问题,由此引发了不少躯体病症。

他曾经给别人写信,说自己“头痛耳鸣、幻视幻听”。贫而多病,再加上无人能理解的孤独,终于把海子逼上了一条绝路。


1989年3月,海子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最后一句是“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希望一窥“曙光”的真面目,然而终究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该月月底,刚满25岁的海子出发前往山海关附近的一道铁轨,随着火车的轰鸣,一位薄命诗人就此长眠……

结语

在海子死后,他的诗歌逐渐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几乎每一篇都经典传世、脍炙人口,可惜这样的盛况海子终究是没能看到。

有人说海子之所以走上悲剧的结局,本质上是因为他太聪明了,远比一般人更能看到人生的痛苦,正所谓“慧极必伤”就是这个道理。

但也有人认为,“所有的自杀都是他杀”,如果当时身边的人对他多些理解和关心,他最后一定不会走的如此悲凉。对于这两种观点,您更同意哪一种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岁考入北大25岁自杀,死前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你可能还会
诗歌《遇见自己》海子
胡续冬:从世俗到世俗
最后的抒情诗人
他15岁读北大, 19岁当大学教师, 25岁结束一生, 留下9个字
15岁考入北大25岁自杀,死前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你肯定会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