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世界最小的袖珍佛像群穿越时空
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铜川的寻访中,来到药王山摩崖石刻巡礼。

  刚进药王山,就为山里的环境折服,寒冬腊月,缓步登台四望,古柏盘错,四季一色,精气沁入肺腑。踏着古老的石板,过了关帝庙遗址的浮雕,便是摩崖佛造像群。

  药王山摩崖造像,是佛教文化艺术在药王山的宝贵遗存。始建于北周,尤以盛唐为主,五代、北宋、金、元、明都有增刻,跨越1200年。这些造像大都造得温和庄严,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他们兀立崖壁之上各显风姿,神情各异,虽与云岗、龙门石窟不能相比,却独具风格,甚为少见。

 

远眺药王山,绿树丛中殿宇环山依岩而建,气势壮观迷人

 

  长只有20多米的摩崖佛像群

  进入仿唐的保护大厅,离门不到两米一道木栅栏挡住游人。贴着20多米的山壁上大大小小的造像,有六个洞窟,二十三个佛龛,四十五尊佛造像。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形神兼备,多姿多态,令人称奇。

  最早的一尊佛造像是结跏跌坐菩萨,属于北周晚期的作品。菩萨面向方圆,耳垂丰厚,细眉高挑,眼如弯月,直鼻小翼,唇薄微翘,双颊丰润,秀丽端庄。龛壁上部线刻彩涂重圆头光,顶部为火焰佛光。

  再看这尊盛唐时期的绝妙佳作,等身观音菩萨造像,手带镯,腰微扭,呈“S”形,面向圆润,柳眉细眼,樱桃小口,半裸上身,绕肩下垂,这与唐朝以“丰腴”为美有直接联系。造像用的是写实手法,因而造像躯体线条丰满匀称。

  在药王山摩崖造像群中,最有名的就是宋代雕刻的思维菩萨像。

  一行游人中,一位中年的妇人先在这尊佛像前拜了拜,然后爬上佛像右侧石壁台,开始用右手仔细地在自己身上摸一下,然后在大佛身上相应的部位摸一下,从头顶开始,将全身都摸遍了,还撩起衣襟把自己肚腹也摸到了,如果佛像不是半浮雕的,只怕后腰也不会被放过。

  再看这尊佛像,凡是能够被人摸到的地方,头、面颊、肩、肚腹、膝盖都已经漆黑油亮宛若墨玉,摸不到或是不需要摸的地方就是灰色,显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抚摸药王山的菩萨雕像能治疗疾病

 

  菩萨双目微闭,端详慈善,若有所思的神态,迎合了人们有病后不知如何去投医问病的心理,人们哪里不舒服就摸菩萨对应的哪个部位,传说手到病除。造像通体漆黑,色泽光亮,都是人们用手抚摸擦亮的!

  工作人员告知,摸一次五元。千百年来的文物,已经被太多的信众摸得面目不清,只有用这种办法保护加利用。

  四十五尊造像中最大的当属明代圆雕释迦牟尼造像,方面垂耳,容貌丰满,宝座为双层仰圆莲座,座下雕有一巨蟠,戏水弄云,是西方的佛文化与东方的龙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

  在塑造佛像时,设计者一定是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才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来回瞻仰了几次,造像似乎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造型优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他们那似有似无的永恒的微笑,既有和蔼可亲之感,又有不可亵渎之尊严。

  这些凝聚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闪耀着思想文化艺术之光的佛像,背倚雄山,气势恢宏,灵光喷泻,年年月月日日夜夜,见证着茫茫尘世的沧桑变幻,审视着攘攘人间的交替兴亡,人类的富足与贫困、清心与贪欲、善举与暴行、功德与罪恶。

 

安祥平和的造像面庞仿佛真的能治愈心灵的疾病

 

  跨越1200年的佛像,看朝代变幻

  回来之后,安祥平和的造像面庞不止一次地出现在脑海中,让我痴痴地品味和回想,饶有兴趣,查了几本相关的书籍。

  造像作为智慧的思辨决疑的神,更是时代、社会的美的理想的集中表现。

  尽管同样是佛像身躯,他们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佛造像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当时的宗教服务的,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它能反映时代的佛教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国的石窟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佛教石窟首见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也进行建造,印度佛教艺术从传入起,便不断被中国化。

  中国最早凿建石窟可能始于东汉,十六国和南北朝时形成高潮,唐宋时除在原有的某些石窟群中续有凿建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窟群,元明以后凿窟之后才逐渐停息下来。

  从北魏到明代这些造像观赏下来,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面貌、风度各异,其实,所创造的形象,都是通过当时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

 

就像这尊“虎守杏林”一样,药王山还将继续守卫着它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因而造像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能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北魏艺术音调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从东汉帝国的瓦解到李唐王朝的统一,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宋朝之后,信仰与思辨的结合表现到整个佛像雕塑的艺术领域。跨越千年的佛造像群静止不动,却是历史的魔镜,照出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犯人精神风貌。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佛教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然后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最后走向衰亡。佛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到最终摆脱它。

  不论封建年代,统治者的真正目的如何,在那样温暖的目光下,一切善恶因果在心中自有分晓。佛造像群是比较严肃的地方,佛造像的用意似乎也是严肃的事情,但我的心情依旧很放松。

  过去,现在,未来,且不要去理会那么多,同是芸芸众生,不是救世主,有缘分见识祖先留下的如此精美的文化遗产,就是对历史的最好尊重。

  在这里不需要言语,不需要聆听,不必触摸,只需要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佛学的奥义和艺术的逼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王山摩崖石刻
陕西有座仙山,因孙思邈隐居而出名!林徽因两次造访,却为了它
在拉萨,有这样一处秘境,虽然地处市中心却少有游客知道 只有真正的
药王山摩崖造像
四川牛仙寺石刻内容主要有一佛、二僧、二菩萨、宝瓶观音、宝塔等
宋坪摩崖造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