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泛滥的二十四孝雕塑弘扬了怎样的传统文化?

                            泛滥的二十四孝雕塑弘扬了怎样的传统文化?

 

    清明期间,去北京和河北的两处陵园扫墓,发现陵园里新建了不少景观雕塑,内容全都与“二十四孝”有关,联想到近年来在一些景观寺庙甚至在街道装饰中,也经常会看到内容雷同的浮雕壁画,什么“戏彩娱亲”啦、什么“鹿乳奉亲”、“啮指痛心”、“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尝粪忧心”等等,让人产生当今孝道文化光大于世的印象。然而仔细品味这其中的内容,却又着实让人无法轻松。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推崇的伦理价值,有所谓“百善孝为先”之说,历代都有许多与孝有关的故事传说。元代有一位学者郭居敬,从历史当中选取了24个他认为最感动的孝子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一书,用于孩童的启蒙教育,后来成为民间流传甚广的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故事,在时间上从史前的虞舜传说直到唐宋,论人的地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从年龄上既有老人成人、也有妇女儿童;从内容上看都是历朝历代一些特别“突出”的尽孝事迹,但是如果放在今天的标准来看,其中有不少故事的“突出”简直是令人无法容忍的离谱。

    有的故事荒诞离奇,比如“鹿乳奉亲”讲的是有一个人, 父母得了眼疾,也不知道是自己的主意还是听了哪个王八蛋医生的话,反正是成天哭着喊着要喝鹿奶,于是这个人就进山去,披着鹿皮“潜伏”到鹿群当中去偷挤鹿奶,差点被猎人当成鹿给射死。依我看这个人要不是一个绝顶的轻功高手(四肢着地能跟上鹿群的速度),就是买回来牛奶外加一张鹿皮撒谎骗人。

    很多故事明显缺乏常识,比如“亲尝汤药”中讲有一位皇帝侍奉生病的母亲,母亲每天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请问用来治病的药是可以乱吃乱尝的吗?更何况贵为天子?就算是药不对症又岂是亲自用嘴尝一尝就能知道的?除了见血封喉的烈性毒药当场就可以验证,就算是慢性毒药,这位皇帝孝子的“亲尝”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位皇帝给母亲吃的是属于既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安慰剂”一类的东西,是用来冒充良药骗母亲稍带着让皇帝大人每天作秀用的。

    不少故事本身充满了残忍的气息。有的是为了证明所谓的“孝顺”不惜自残,比如“卧冰求鲤”讲一位母亲大冬天非要吃活鱼,于是一位孝子便赤身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冰(破冰捕鱼并不稀奇,奇在不用任何工具而用体温化冰,作秀味道足矣)。

    另一则“恣蚊饱血”讲另一位孝子,为了让父亲晚上睡觉少受蚊虫叮咬,自己脱光了衣服趴在床前,任蚊子叮咬吸血而不驱赶。(且不说为何不想办法去搞一副蚊帐,就说脱光了让蚊子来吸血,结果一是引来更多蚊子到床边咬人,父亲会挨更多叮咬,二是很可能自己染上传染病,连累全家人。)

    至于“埋儿奉母”里的那位大孝子为了对母亲尽孝,竟然要将自己的儿子活埋,理由是“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知道这是哪门子道理,简直就是禽兽不如了。

    《二十四孝》在极力突出孝道价值的同时,大有一孝遮百丑的味道。比如“怀橘遗亲”中讲一个小孩跟着大人去坐客,偷藏了主人的橘子,被发现后说是为了拿回家孝敬母亲的。这件事被列入孝子故事大书特书,但在我看来,更象是一个贪心馋嘴的小孩偷东西被捉后的公然撒谎。

    《二十四孝》中的父母许多人极其可恶,经常对晚辈极尽刁难虐待之能事。比如有的冬天非要吃活鱼、有人冬天一定要吃鲜笋、还有人每天要喝儿媳的人奶。“戏彩娱亲”中讲一位孝子都七十岁了,还要天天穿着花衣裳、装嫩卖傻去逗老一辈开心。而看到年老的儿子跌倒,象婴儿一样地啼哭,父母不但不关心,反而开心地哈哈笑,整个一家神经病没人性。

    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十分普遍的。典型的比如“刻木事亲”中,有一位从小是孤儿的孝子,用木头刻了一对双亲像,出门回家都要向木头人嗑头请安,什么事都和木头人请示汇报,而对妻子冷落一旁。时间一长,妻子受不了,说你对木像还好过我这大活人,心里有气就用针刺了木像一下,结果当场就让这位大孝子给休了,还传为佳话。要在今天看来,这个男人就是个心理始终长不大的变态,对女人来说实在是太恐怖了。

    当年鲁迅在杂文中就曾对《二十四孝》进行过无情的讽刺: “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现在从上到下天天都在讲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如此内容的《二十四孝》大行其道,就是一些人想要的“传统文化”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孝占两位:黄姓儿女多孝子
濮阳新建的孝文化主题公园,投资2个多亿,主题雕塑有5层楼高
慈溪的慈孝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埋儿奉母”是犯罪
【孝文化】孝道教育小采访
《群书治要360》第五十二集第2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