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雄吞两汉第一碑——浅论鲜于璜碑
 雄吞两汉第一碑 衡张华岳势难追

     铁马铜驼边关月 剑雨琴风沐将旗

           ——历代碑帖咏赞·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君碑》,公元165年(东汉延熙八年)立。1973年5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碑高242cm,宽83cm,碑阳隶书16行,行35字,碑阴隶书15行,行25字,共827字,碑额阳文篆书10字。据称,此碑现存天津市博物馆。然故宫博物馆金运昌先生曾介绍,此碑出土时,因采用一种正在试验中的化学保护剂不当,而使此碑遭到破坏。如今,此碑是否完整的存在,只有到天津博物馆亲眼目睹才能证实。好在北京专家未到之前,就拓下了此碑,也算是书法爱好者的一份幸运。

    鲜于璜碑大小尺寸,在汉代墓碑中为魁首。而其立碑时间,则早于衡方(168年)、张迁(186年)等著名汉墓碑。也早于被后世推崇备至的史晨碑(168年),与华山碑(164年)、乙瑛碑(153年)、礼器碑(156年)立碑时间相去不远。仅以隶书风格而言,与衡方、张迁、华山属同一书风,尤其是与张迁碑更为接近。

    张迁碑出土于明代,为此后诸多书家所临习,尤其是崇尚汉碑的清代,更是将张迁碑奉为圣典。而1972年才出土,且此前从未见诸历史文献与金石书籍的鲜于璜碑,自然未能在清代就奠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显示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因此,当今书家,尤其是某些书法理论家对鲜于璜碑极尽贬斥之能事,称初学者不宜习学此碑,误入歧途后便难以纠正。

    绿野老道因学帖日久,渐感笔力不佳而取北碑刚健笔法。但是,习学魏碑时间一长,便又感到落入僵硬一路,影响了行草书的灵气。于是,便从汉代刻石中寻找行笔的内在气质。起初,学过《石门颂》、《前后史晨碑》,自然就走进了《张迁碑》。大约3年多时间,收效并不太大,总感到汉隶与南帖北碑之间的融合存在很大的沟壑。这种感觉,实际上王铎、何绍基等人也遭遇过。王铎的隶书很不成器,也就未能很好的融入其笔法之中,乃至于寻求厚重一路,不得不以所谓“涨墨”自嘲(关于王铎用墨,老道还有专论)。而何绍基所临写的《张迁碑》,则每每被我等学术者所嘲笑,根本不值得取法。

    当绿野老道于三年前临习鲜于璜碑后,才悟出汉碑与后来诸体笔法气势相通之处,似乎也解决了临写王铎而出现的笔法清丽媚俗的弊端。

    实际上,鲜于璜碑不仅具备张迁碑、华山北、衡方碑的方钢遒健的笔法特征,也蕴含着率意古拙和丰腴的外表形象与内在气质。而其豪迈不羁的气势,则是同类汉碑所无法企及的。因而,绿野以为,无论是碑身大小,笔法的内涵外延,以及书写的气质气势,都称得上两汉之间第一碑。因其碑主乃雁门太守,镇守边关,“时依郡乌桓,狂狡畔戾,君执以威权,征其后伏”,鲜于璜是有军功的,故其死后为其书碑者所选择的书写风格,自然有大将风度。鲜于璜碑书法犹如健驼骏马,稳重而又奔放。又如将军仗剑挥洒,伴古琴起舞,刚中见柔,以刚度柔,实非张迁诸碑所能比拟。

    当代人总是厚古薄今,因为何绍基写过张迁,金农习过华山,而诸如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对当时已出土的汉碑均不吝辞藻的给予了好评。所以,奉若盛典。而清人见所未见的鲜于璜碑,似乎没有受到古人的验证而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仅从书法的角度,任何一种碑帖都可以作为临习的范本,适不适合,还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而定。好比说,绿野老道一定认为鲜于璜碑乃汉碑第一,这也无非是老道于此所得甚多,非张迁等可比。

    粗浅的考证鲜于璜碑对后世的影响,大概除了两爨而外,龙门中的很多书写者,似乎都吸纳了鲜于璜碑的营养。而张迁碑实际上也有鲜于璜碑的渊源,只不过不被承认罢了。在此,有一个疑问,即爨龙颜碑与鲜于璜碑极具传承关系,而两碑之间相距293年,此时的“南中爨氏”是如何得识鲜于璜碑的。

    按照书法历史的变迁,西晋南渡时,王导衣带渡江,将宫廷文献大量带到南国。加之鲜卑人直到北魏孝文帝才开始推行汉化政策,最能代表汉文化特色的书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被统治者重视。因而,民间大量习学汉碑,并为求高效率的造像,而将隶书笔画以直刀刻石,才出现了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粗狂书风。而此时的爨氏,早已脱离中原文化,其“二爨”的书写又何以比龙门石刻更得汉隶形质呢?唯一的解释或者猜测,大概是爨氏从中原请来缮写高手,精心书写了二爨碑。所以,反倒是独隅南中的二爨碑兼具隶楷书体特征,成为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代表。

    正是因为有爨龙颜碑这一实证,才更有力的证明鲜于璜碑对后世书法比张迁等碑更有影响。行草书中的骨力、墨韵,仅从南帖中磨练,恐怕事倍功半。因为鲜于璜碑具备了由隶书向楷书演化的笔法特性,所以,它完全可以成为碑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因为此碑得燕代第一雄关之精神,本身就显得与众不同,在众多汉碑之中,独显得孤寂而卓尔不群。又因为其长久深藏不见天日,不为书家所追崇,而独自森然的矗立在历代碑林之中。老道称之为“边关月”,也是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的另一写照。不过,随着中国书法的不断向纵深发掘,鲜于璜碑也将为众多书家所认识,并使之焕发新的光彩。

    以下,乃老道一年前临习的鲜于璜碑

 

分享到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书法:隶书《鲜于璜碑》欣赏
悬肘练书法,写出来的隶书《鲜于璜碑》苍劲有力,不错!
隶书《鲜于黄碑》适宜何种性格的书法爱好者临写?
中国书法大家学:隶书《鲜于璜碑》讲解视频
十大隶书名碑05《鲜于璜碑》
汉《鲜于璜碑》(隶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