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灯其实是中国人胡汝鼎发明的


    2013年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新交规实施了。司机小张每天就跟我在聊这件事儿,再加上女儿是开车族,自己也就比较上心了,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不适合开车,所以也从来没有学过开车,但通过了解这次交规的修改,还是从一些法纪普遍遇到的问题的角度上,悟出了一些道理。

    道理之一:规则不能模糊。这次交规中议论比较多的是黄灯问题。据介绍,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诞生交通信号灯时,其实只有红绿两色,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很分明。发明黄灯的还是中国人胡汝鼎。上世纪二十年代,胡汝鼎在美国爱迪生公司任职。一天,他十字路口看到红灯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擦身而过。他于是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胡汝鼎的发明,其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某些中国文化的东西。所以,黄灯在国内应用时,就成了一个法律的模糊点,一个“灰色地带”。就在新交规实施的头一天,对黄灯处罚的议论还在沸沸扬扬。在黄灯面前,过还是不过,一直是一桩纠结的事儿。有时老实的司机停在黄灯前,还会遭到后面车子的责骂,称之“呆子”。“黄灯现象”再一次印证了,法规和纪律的模糊地带,往往就是违法违纪的易发地带。因为这种“模糊”,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的新交规力图做到在黄灯的法规判断上不再“含糊”,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道理之二:处罚不能模糊。以前的交规还有一个弱处,就是对一些明确是违规的行为在查处上不严格。不严格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处罚标准。有处罚无标准,这是现在法纪实践中的又一模糊地带。在处罚标准上有这么大的空间,给执法者的“灵活执法”提供了很大方便,许多不正之风乃至腐败就出自于此,最终也使得法纪条规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如在交规中的驾驶带保险带、驾驶时打手机和抽烟等行为,都是违规的。但在以前的执法中,一直是松松紧紧,反复无常,到后来基本是放任之流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处罚标准不明确,在执行中的空间过大,一旦空间大到无边,那就没有约束可言了。而这次的新交规对这些违规行为处罚十分具体,细化到扣分的分值,使每个驾者都能明白自己这12分能折腾几次。知道了后果预期,行为就会谨慎许多。

    道理之三:监督不能模糊。许多东西写在条规上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要真的做好甄别其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譬如行车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如闯黄灯、开车打手机等,稍纵即逝,在监督检查和取证时,就会有许多的难点。 “查无实据”,是执纪执法中的第三个模糊点。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应该依靠科技的手段。如果没有科技手段能把这些违纪行为加以锁定,那么这些条规还是会成为一纸空文。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法纪只有与科技配对,才能真正达到预想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级单位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总结
违纪与违纪构成的学习思考(原创)
【策划】“党员交通违法抄告”的法纪观察
我读《论语》(19)
促进纪检监察工作上水平 案件审理必须发挥好五种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