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报纸的神秘面纱(转)

轻轻一翻报,大事都知道。当今信息时代,报纸已成为人们最常见的新闻传媒,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其实报纸在我国古已有之,只不过当时的报纸不叫“报纸”,而是称为“邸报”。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藏有我国的一份《敦煌邸报》,是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发布的,原藏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后被英国人斯坦因窃走,从此流落异国他乡。这份《敦煌邸报》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它比欧洲最早的手抄本报刊要早800多年。

 

“邸报”的由来

在古代,“邸”本是各级地方官员进京述职时的临时下榻处,类似于今天的宾馆之类的地方。 “邸”的职能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扩大,后来逐渐演变为各级地方政府驻京城的办事处。因其在天子脚下,消息灵通交通便利,所以,向各地官员传递朝廷发布的指令,便成为它的一项主要功能。于是,“邸报”应运而生。

   “邸报”是由邸吏手抄的一种不定期的“新闻杂报”,主要刊载朝廷重要的政务活动、公务文书及政务信息等内容,供地方官员和士大夫们阅知,它已具备了报纸的某些特征和功能,是古代的主流传播媒介。

 

    “邸报”越千年

 “邸”从汉代就有了,“邸报”应该在汉代就出现了,可惜汉代的“邸报”没能存世。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邸报”,是在唐代开元年间。据唐代孙樵在《经纬集》中记述,他曾偶然得到几十幅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奇特的书籍,这些书无头无尾,文章都是分类一条一条写成的。孙樵阅后迷惑不解,不知为何物,后经人辨认,原来书中所记皆开元年间的朝廷政事。于是孙樵便将其命名为《开元杂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邸报”。

古报载春秋,流水卷沧桑。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随着造纸的发明和发展,东汉年间,我国用植物纤维造了纸,《邸报》已用纸来抄写,从而使《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邸报”一直出版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才停止了刊发。

 

影响最大的古代民间报纸

古代不独有官方的“邸报”,还有民间经营的报纸,影响最大、发行时间最长者是明代的《京报》。《京报》先后发行400多年,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才停办。当时经营《京报》的“报房”,即是近代报馆的前身。《京报》原是雕版印刷,后于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为活字印刷,为我国最早的活字印刷报纸。明末,《京报》曾有“报房”自家采写的消息和少量社会新闻。《京报》到清朝末年已有相当发展规模,在北京一地有“报房”12家,加上其他各地,全国“报房”至少有20家以上。清代“报房”出版的《京报》通常为日刊,日总发行量已达万份以上,蔚为壮观,可谓一纸风行,满城相传。

清代末期的《京报》由《宫门抄》、谕旨和奏折三部分组成,由于奏折的字数较多,排印费时,需要在晚间才能完成其印刷装订,在次日发行。这种印成对折双页装在一起的《京报》,已很像现在发行的日报。(刘继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一)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答案
关于中国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中新史Day1: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定本制度
《开元杂报》:我国最早的报纸,为何在女皇武则天死后不久出现?
中国古代的报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