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文解字注》第十二卷(湖北三闸岳满)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孔kǒnɡ
  注解:通也。通者,逹也。于易卦为泰。孔训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其实空者,窍也。作孔为叚借。嘉美之也。各本无此四字,由浅人谓与下复而删之,今依韵会□。也当作□。□者,意内而言外也。通为吉,□为凶,故凡言孔者,皆所以嘉美之。毛传曰:孔,甚也。是其义。甚者,尤安乐也。或曰:诗言亦孔之丑,岂嘉美之乎。曰:此卽今甚字通于美恶之意也。从□子。会意。康董切。按此字未见三代用韵之文,但以肉好卽边孔求之。疑孔古音在三部,故吼、犼、芤以为声。□,请子之□鸟也。月令:仲春,□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注云:高辛氏之世,□鸟遗卵,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至而得子,嘉美之也。说从□子会意之恉。古人名嘉字子孔。此又以古人名字相应说孔训嘉美之证。见于左传者,楚成嘉字子孔,郑公子嘉字子孔,春秋经宋孔父,左传云孔父嘉。何休云经称字。按孔父,字孔。故后以为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乳rǔ
  注解: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生部曰:生,进也。产,生也。浑言之。此复析言之。孺下曰:乳子也。按古书之文多通偁。从孚□。会意。而主切。古音在四部。□者,□鸟。《朙堂月令》:“□鸟至之日,祠于高禖,□请子。”故乳从□。此说从孚□会意之恉。孚者,卵卽孚也。□者,请子之□鸟也。请子必以□至之日者,□,春分来,秋分去,开生之□鸟,帝少昦司分之官也。左传曰:□鸟氏,司分也。此说月令请子必以□鸟至之日之恉。文三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不fǒu
  注解: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读如德韵之北。音□入尤、有韵,读甫鸠、甫九切。与弗字音义皆殊。音之殊则弗在十五部也。义之殊,则不轻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之类可见。公羊传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韵书谓不同弗,非是。又诗卾不□□笺云:不当作柎。柎,卾足也。古声不、柎同。从一,一犹天也。他处云一地也。此以在上,知为天。象形。谓不也。象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音见上。凡不之属皆从不。1894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题:否fǒu
  注解:不也。不者,事之不然也。否者,说事之不然也。故音义皆同。孟子万章曰: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曰:否。注:孟子言舜不诈喜也。又咸丘蒙问舜南面而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孟子曰:否。注:言不然也。又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注:尧不与之。又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孟子曰:否然也。万章又问孔子于□主痈疽。孟子曰:否然也。万章又问百里奚自鬻于秦餋牲者。孟子曰:否然注皆曰:否,不也。不如是也,注以不如是释否然。今本正文皆讹作“否,不然”,语赘而注不可通矣。否字引申之义训为不通,如易之泰否、尧典之否德、小雅之否难知也、论语之子所否者皆殊其音读符鄙切,要之古音则同在弟一部。从口不,会意。不亦声。方久切。古音在一部。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不部
  标题:至zhì
  注解: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凡云来至者,皆于此义引申叚借。引申之为□至,为极至。许云到,至也。臻,至也。徦,至也。此本义之引申也。又云亲,至也。寴,至也。此余义之引申也。从一,一犹地也。一在下,故云。象形。谓至也。不,象上升之鸟,首□上。至,象下集之鸟,首□下。脂利切。古音謮如质,在十二部。不,上去而至下。来也。瑞□之来,为行来之来。凡至之属皆从至。□,古文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到dào
  注解:至也。大雅曰:靡国不到。论语两言民到于今。释诂曰:到,至也。从至刀声。都悼切。二部。189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臻zhēn
  注解:至也。见释诂。古亦叚溱为之。从至秦声。侧诜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chì
  注解:忿戾也。从至,至而复孙。会意也。孙,遁也。二孙字大徐作逊,非。古无逊字,凡春秋、诗、书逊、遁字皆作孙。传曰:孙之为言孙也。不作为言逊。尔雅作逊,遁也。为后人所改之俗字。许辵部有逊篆。亦是后人臆增。孙,遁也。此子孙字引申之义。孙之于王父,自觉其微小,故逡巡遁避之□取诸此。至而复逡巡者,忿戾之意也。《周书》曰:“有夏氏之民叨□。”尚书多方文。今本无氏字,□作懫。按□作懫者,天宝闲卫包改也。释文□作懫,宋开宝闲改也。释文曰:懫,勑二反。说文之二反。不云说文作□,知其大字本不作懫矣。礼记大学:心有所忿懥。注云:懥,怒皃。或作懫。按懥、懫不见许书,卫包以意改经,非必懫卽□也。□,读若挚。释文云:说文之二反。此音隐旧音也。大徐丑利切。十五部。或曰:古音当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台tái
  注解:观四方而高者也。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观不必四方。其四方独出而高者,则谓之台。大雅:经始灵台。释宫、毛传曰:四方而高曰台。传意高而不四方者则谓之观,谓之阙也。释名: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古台读同持。心曰灵台,谓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台□以游大清。注:台,持也。又台无所鉴,谓之狂生。注:台,持也。此皆作台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与台形相似。从至,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台不必有屋。李巡注尔雅曰:台上有屋谓之谢。然则无屋者谓之台,筑高而已。云与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声。徒哀切。一部。〖注〗□、□,古文。□,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臸rì
  注解:到也。不言至言到者,到者至之得地者也。辵部曰:□,近也。从臸*声。然则二至当重不当并。从二至。会意。至亦声。人质切。十二部。〖注〗臸*字作至下至。文六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至部

  标题:西xī
  注解:鸟在巢上也。象形。下象巢,上象鸟,会意。上、下皆非字也,故不曰会意而曰象形。鸟在巢上者,此篆之本义。今音先稽切。古音读如诜,读如□。如西施亦作先施。汉书曰:西,迁也。古音在十二、十三部。日在□方而鸟□,上西,卽下文东西之西也。下西,西之本义也。故因□为东□之□。此说六书叚借之例。叚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古本无东西之西,寄托于鸟在巢上之西字为之。凡许言以为者类此。韦本训相背,而以为皮韦。乌本训孝乌,而以为乌呼。来本训瑞麦,而以为行来。朋本古文凤,而以为朋挡。子本训十一月昜气动万物滋,而以为人偁。后人习焉不察,用其借义而废其本义,乃不知西之本训鸟在巢,韦之本训相背,朋之本训为凤,逐末忘本,大都类是。微许君言之,乌能知之。凡□之属皆从□。栖,□或从木妻。葢从木,妻声也。从妻为声。葢制此篆之时已分别□为东□,栖为鸟在巢,而其音则皆近妻矣。诗可以栖遟,汉严发碑作衡门西遟。然则鸡栖于埘,鸡栖于桀,古本必作鸡西。论语为是栖栖,古本亦必作西西。卥,古文□。卤,籒文□。按卤下曰从西省。若籒文西如此,则卤正从籒文卤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西部
  标题:□xī
  注解:姓也。从□圭声。戸圭切。按许书自女部姬、姜等十二字而外,未有云姓者。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字从女。是以姬、姜等十二字皆从女。其它继别为氏,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虽亦可谓之姓,而其字不容列于说文。黄帝姬姓,而黄帝之子十二姓者,除姬、姞字外,酉祁已滕箴任茍僖儇依十字,许皆不云姓是也。惟夨部吴下云姓也,郡也,为妄人所增。而此□篆解云姓也,虽篆文亦属伪羼,葢必有妄人以许书无其姓为耻而窜入之,传写遂莫之察。许果有此篆,必释其本义,不徒云姓也。小徐云:张说梁四公子记有□闯,依广韵梁四公子字作罣,与□各字。文二当云文一。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西部
  标题:卤lǔ
  注解:西方咸地也。从□省,省字衍。此承上文□部从□之籒文也。谓卤也。囗象盐形。大徐本无囗。小徐讹作□*。凡旣从某而又象其形,谓之合体之象形。多不成字。其成字者,则会意也。转写者以其不成字而删之,致文理不可读,皆当依此补之。合体象形,有半成字半不成字者,如卤从卤,而又以囗象之是也。有□不成字者,如□以弓象鸟,以囱象巢是也。卤,郞古切。五部。安定有卤县。地理志:安定郡卤县。东方谓之□,西方谓之卤。禹贡:靑州,海滨广厈。谓东方也。安定有卤县,谓西方也。大史公曰:山东食海盐,山西食海盐卤。然对文则分析,□文则不拘。咸地仅产盐。引申之,春秋经大原亦曰大卤。释名:地不生物曰卤。凡卤之属皆从卤。〖注〗□*字原从□,不从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卤部
  标题:□cuó
  注解:咸□也。□字各本缺,浅人谓复字而删之也,今补。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盐曰咸鹾。郑注:大咸曰鹾,今河东云。按咸□古语,不容删字。从卤,□省声。昨河切。十七部。河内谓之□,郑言河东皆魏地。沛人言若虘。五字当作读若□人言□六字。□郡酇县,字本作□,其土音读在何切。□之读如此也。□见邑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卤部
  标题:咸xián
  注解:衔也。以叠韵为训。北方味也。酸苦辛甘下不着某方之味,此着之者,错见也。从卤咸声。胡毚切。古音在七部。文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卤部
  标题:盐yán
  注解: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十字各本作咸也二字,今正。盐之味咸。盐不训为咸。□应书三引说文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当在此处。上冠以卤也二字,则浑言、析言者备矣。周礼:盐人掌盐之政令,有出盐直用不湅治者,有湅治者。从卤监声。余廉切。古音在八部。古者夙沙初作□海盐。夙,大徐作宿。古宿、夙通用。左传有夙沙卫。吕览注曰:夙沙,大庭氏之末世。困学纪闻引鲁连子曰:古善渔者,宿沙瞿子。又曰:宿沙瞿子善煑盐。许所说葢出世本作篇,所谓人生曰盐也。凡盐之属皆从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盐部
  标题:碱jiǎn
  注解:卤也。广韵千廉切。水和盐也。从盐省,此篆明明从卤,不知何以云从盐省。佥声。鱼欠切。七部。文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盐部
  标题:户hù
  注解:护也。以叠韵为训。半门曰户。象形。矦古切。五部。凡户之属皆从户。□,古文户,从木。从木而象其形。按此当是籒文加木,惟古文作户,故此部文九皆从户也。〖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扉fēi
  注解:户扇也。释宫曰:□谓之扉。门□,门扇也。然则门户一也。从户非声。甫微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扇shàn
  注解:扉也。月令:乃修□扇。注云:用木曰□,用竹苇曰扇。案析言如此,浑言之则不拘。从户羽。依韵会本。从羽者,如翼也。式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房fánɡ
  注解:室在旁也。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引申之俎亦有房。从户焦氏循曰:房必有户以□于堂。又必有户以□于东夹西夹。又必有户以□于北堂。方声。符方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戻tì
  注解:辎车旁推户也。辎车者,衣车也。前后有蔽,旁有可开之户。从户大声。读与釱同。徒葢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戹è
  注解:隘也。隘者,陋也。陋者,阸陜也。陜者,隘也。从户乙声。按声字衍。或于双声取音。此从甲乙之乙,取乙乙难出之意也。于革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肁zhào
  注解:始开也。引申为凡始之偁。凡经传言肈始者,皆肁之叚借。肈行而肁废矣。释诂、毛诗传皆曰:肈,始也。戈部曰:肈,击也。从户聿。聿于语词有始义,故从聿。治小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扆yǐ
  注解:户牖之闲谓之扆。释宫曰:牖户之闲谓之扆。凡室,户东牖西,户牖之中闲是曰扆。诗、礼多叚依为之。从户衣声。于岂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qù
  注解:闭也。士丧礼注曰:彻帷□之事毕,则下之。杂记注曰:旣出,则施其□,鬼神尚幽闇也。据此二注,□为褰举之义,与东都赋袪□帷同。疑闭当作开。一说,□在开闭之闲。故兼此二义。从户,劫省声。口盇切。按劫省声,疑当作去声,仪礼音义刘昌宗羗据反可据也。玉篇亦有羗据一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扃jiōnɡ
  注解:外闭之关也。关者,以木横持门户也。曲礼:入户奉扃。注曰:奉扃,敬也。孔疏曰:奉扃之说多家。今谓礼有鼎扃,所以关鼎。今关户之木与关鼎相似。凡常奉扃之时,必两手向心而奉之。今入户虽不奉扃木,其手若奉扃然。以其手对户若奉扃,言恭敬也。玉裁谓下文言户开亦开,户□亦□,知户□而入,用两手推户为奉扃。若户开而入,则两手不偏可矣。户扃,葢以木横着于户为之机,令外可闭者。鼎关字正作□。礼古文叚扃为之。车上所以止旗者亦曰扃。从户冋声。古荧切。十一部。文十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户部
  标题:门mén
  注解:闻也。以□韵为训。闻者,谓外可闻于内,内可闻于外也。从二户。象形。此如斗从二丮,不必有反丮字也。莫奔切。十三部。凡门之属皆从门。1906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阊chānɡ
  注解:阊□,二字今补。离骚、大人赋、淮南子、西京赋、灵光殿赋、大象赋皆云阊□。王逸、高诱、薛综、韦昭、李善注皆曰:阊□,天门也。八风,西方曰阊□风。天门也。从门昌声。尺量切。十部。楚人名门皆曰阊□。皆字依韵会补。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闱wéi
  注解:宫中之门也。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周礼保氏:使其属守王闱。注:闱,宫中之巷门。从门韦声。羽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yán
  注解:□谓之樀。今释宫檐谓之樀。许所据尔雅有异。本作□。樀,庙门也。木部樀,户樀也。此樀义不同,谓庙门也,故□从门。吴语:王背檐而立,大夫向檐。韦云:檐谓之樀。樀,门户。韦注户当作也。国语尔雅字皆当作□。郭以屋梠释樀,非是。从门詹声。余廉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闳hónɡ
  注解:□门也。□者,里中道也。然则闳犹闾也。释宫:衖门谓之闳。郭引左传盟诸僖闳,云闳,衖头门。从门厷声。户萌切。古音在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闺ɡuī
  注解:特立之户,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上圜下方,有佀圭。从门圭,会意。圭亦声。古携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合ɡé
  注解:门旁户也。释宫曰:小闺谓之合。按汉人所谓合者,皆门旁户也,皆于正门之外为之。前书注曰:闺合,内中小门也。公孙弘传:起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师古云:合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亦有云南合者,如许冲云臣父故大尉南合祭酒是也。有云西合者,如晋书卫玠为太傅西合祭酒是也。唐时不临前殿,御便殿,谓之入合。谓立仗于前殿。唤仗,则自东西合入也。凡上书于达官曰合下,犹言执事也,今人乃讹为阁下。从门合声。古沓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阘tà
  注解:楼上户也。齐风传曰:闼,门内也。许书无闼。阘卽今闼字。西京赋说神明台曰:上飞闼而仰眺。西都赋说井干楼曰:排飞闼而上出。此二闼皆楼上户,在高处故名之曰飞。从门□声。徒盇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闬hàn
  注解:闾也。左传、尔雅、释文、左传正义、芜城赋注、玉篇、广韵引皆作闾。至尔雅疏乃讹为门,今正。下文曰闾,里门也。汉书:绾自同闬。应注:楚名里门曰闬。招魂:去君之恒干。王注:或作恒闬。闬,里也。楚人名里曰闬。按惟左传高其闬阁用为凡门之偁。从门干声。矦旰切。十四部。汝南平舆里门曰闬。当许时古语犹存于汝南平舆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闾lǘ
  注解:里门也。周制,二十五家为里。其后则人所聚居为里,不限二十五家也。里部曰:里,凥也。里门曰闾。从门吕声。力居切。五部。《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见大司徒职。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羣侣也。侣当作旅。旅,众也。此引周礼言闾之古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阎yán
  注解:里中门也。别于闾闬为里外门也。从门臽声。余廉切。八部。壛,阎或从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阓huì
  注解:市外门也。薛综西京赋注曰:阛,市营也。阓,中隔门也。刘逵蜀都赋注曰:阛,市巷也。阓,市外内门也。崔豹古今注曰:市墙曰阛,市门曰阓。李善引仓颉篇曰:阛,市门也。按诸家皆有阛字,而许不录。葢以还环包之,市之营域曰环,其外门曰阓。从门贵声。胡对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闉yīn
  注解:闉阇,二字今依诗正义补。城曲重门也。城曲各本作城内,今依诗正义正。郑风曰:出其闉阇。传曰:闉,曲城也。阇,城台也。正义曰:释宫云:阇谓之台。阇是城上之台,谓当门台也。阇旣是城之门台,则知闉是门外之城,卽今之门外曲城是也。故云闉,曲城。阇,城台。按毛分言之,许并言之者,许意说字从门之恉也。有重门,故必有曲城。其上为门台。卽所谓城隅也。故闉、阇字皆从门。而诗曰出其闉阇,谓出此重门也。城曲、曲城意同。从门□声。于眞切。十三部。《诗》曰:“出其闉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阇dū
  注解:闉阇也。从门者声。当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阙què
  注解:门观也。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偁阙。从门欮声。去月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閞biàn
  注解:门欂栌也。欂栌,柱上枅也。枅,屋欂栌也。閞则门柱上枅之名。从门弁声。皮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xiè
  注解:门扉也。从门介声。胡介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阖hé
  注解:门扉也。月令:乃修□扇。公羊传:齿箸乎门□。释宫:□谓之扉。从门盇声。胡腊切。八部。一曰闭也。下文曰闭,□门也。易曰:□户谓之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闑niè
  注解:门捆也。木部曰:捆,门橜也。相合为一义。释宫:橜谓之闑。古者门有二闑,二闑之闲谓之中门。惟君行中门,臣由闑外,贾公彦聘礼疏所言是也。礼古文闑作□。从门臬声。鱼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阈yù
  注解:门□也。木部曰:□者,门限也。相合为一义。释宫曰:柣谓之阈。柣,郭千结反,卽□字也。礼古文阈作戚。此皆叚借字也。从门或声。于逼切。一部。《论语》曰:“行不履阈。”□党篇文。□,古文阈,从洫。从洫声。此犹大雅毛诗筑城伊淢,淢卽洫之古文,韩诗正作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阆lànɡ
  注解:门高也。文选甘泉赋注引作门高大之皃也。□部曰:坑,阆也。此曰阆,门高皃。相合为一义。凡许书异部合读之例如此。大雅: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传曰:王之郭门曰皋门。伉,高皃。按诗伉当是坑之讹。甘泉赋:闶阆阆其寥郭兮。闶亦卽坑字。许书无闶。从门良声。来宕切。十部。巴郡有阆中县。见汉地理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辟pì
  注解:开也。引申为凡开袥之偁。古多叚借辟字。从门辟声。房益切。十六部。□,《虞书》曰:“辟四门。”按此六字当在从门辟声之下。虞书当作唐书,说详禾部。从门从□。按此上当依匡谬正俗。玉篇补古文辟三字。□者,今之攀字,引也。今俗语以手开门曰攀开。读如班。古文于此会意。书序:东郊不□。马本作辟。张揖古今字诂云:□辟古今字,旧读□为开。非也。详匡谬正俗。自卫包径改□为开,而古文之见于尚书者灭矣。〖注〗辟,篆文写作  。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wěi
  注解:辟门也。鲁语:□门与之言,皆不踰阈。韦注:□,辟也。从门为声。韦委切。古音在十七部。《国语》曰:“□门而与之言。” 谓公父文伯之母与季康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阐chǎn
  注解:开也。从门单声。昌善切。十四部。《易》曰:“阐幽。”□辞传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开kāi
  注解:张也。张者,施弓弦也。门之开如弓之张,门之闭如弓之弛。从门幵声。按大徐本改为从门从幵,以幵声之字古不入之咍部也。玉裁谓此篆幵声,古音当在十二部,读如攐帷之攐。由后人读同闿,而定为苦哀切。□,古文。一者,像门闭。从□者,象手开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闿kǎi
  注解:开也。本义为开门,引申为凡启导之偁。心部曰:忻者,闿也。从门岂声。苦亥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閜xiǎ
  注解:大开也。引申为凡大之偁。上林赋曰:谽呀豁閜。司马彪云:谽呀,大皃。豁閜,空虚也。方言:閜,桮也。其大者谓之閜。从门可声。火下切。十七部。大桮亦为閜。五字葢后人所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闸yā
  注解:开闭门也。谓枢转轧轧有声。从门甲声。乌甲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閟bì
  注解:闭门也。引申为凡闭之偁。载驰、閟宫传曰:閟,闭也。又叚为秘字。閟宫笺曰:閟,神也。此谓閟卽秘之叚借也。示部曰:秘,神也。从门必声。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閟门而与之言。” 六字当是閟而以夫人言之误,见左传庄公卅二年。閟为句,谓孟任不从也。而以夫人言,谓庄公以立为夫人为辞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阁ɡé
  注解:所□止扉者。释宫曰:所以止扉谓之阁。郭注:门辟旁长橜也。引左传高其闬阁,而又云阁长杙,卽门橜也。按郭云门辟旁长橜者,谓门开则边旁有两长橜,使其止而不过也。云卽门橜者,谓左传之阁卽他经之闑,两扉中之橜也。是二者皆所以止扉,皆谓之阁,但左传主谓中门者耳。许闑训门橜,阁训所以止扉,则画然二义。许本诸释宫。今本释宫讹为闳,陆氏音义不辩是非,云本亦作阁,音各,郭注本无此字。不知郭氏于衖门谓之闳下引左盟诸僖闳,于所以止扉谓之阁下引左高其闬阁。郭作注时阁絶未误为闳,注亦絶无误也。颜师古匡谬正俗分别闳、阁二字不同,所引左传作闬阁,所引尔雅及注皆作阁。今雅雨堂刻本讹乱不可读。左传:高其闬阁。闬犹门也。高其门,则所以止扉亦必高。葢晋馆门不容车,失于狭小,致子产坏垣,故士文伯饰说门虽小而甚高。此处无取闬闳连文,陆氏音义亦误从闳。转云读者因尔或作阁,因改左传作各音,与尔雅音义皆为顚倒,见其误不可不正也。阁本训直橜所以扞格者。引申之,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如内则所云天子诸矦大夫士之阁,汉时天禄石渠阁皆所以阁书籍皆是也。阁字之义如此,故凡止而不行皆得谓之阁。倘尔雅作谓之闳。于所以止扉何涉乎。〇子产何以毁垣,因门不容车也,亦因门阁高也。观孙叔敖患民卑车,因敎闾里高其捆,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此非阁高而车不得人之证乎。故郭云左传之阁卽门橜也。〇左传闬闳,杜注闳,门也。此必有误。杜本乃误本。郭景纯、颜师古所据本不误。陆之音义、孔之正义皆据误本为之。〇又左传闬字,沉重云闭也。此必古说,葢闬阁犹礼记之扞格也。闬本不从门,后人因阁亦加门耳。〇蔡邕月令章句于修键闭云:键,门牡。所以止扉。亦谓之剡移。郑注亦云:键,牡。闭,牝。按蔡谓键为门牡,许则云□为门牡,葢□居关之下,门之中,汉书所谓门牡者。而阁居两旁,每扉以一长杙,上贯于过门板,下拄于地,故云所以止扉,古谓之剡移。有关有□又有阁者,愼于待暴也。故曰高其闬阁,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阁亦得称牡,而与□异物。〇□与阁皆闭门乃用之,不比闑为死物。谓捆卽阁,误矣。从门各声。古洛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闲jiàn
  注解:□也。隙者,壁际也。引申之,凡有两边有中者皆谓之隙。隙谓之闲。闲者,门开则中为际。凡罅缝皆曰闲,其为有两有中一也。考工记说钟铣与铣之闲曰铣闲,篆与篆、□与□、钲与钲之闲曰篆闲、□闲、钲闲,病与瘳之闲曰病闲,语之小止曰言之闲。闲者,稍暇也。故曰闲暇。今人分别其音为户闲切。或以闲代之。闲者,隙之可寻者也。故曰闲厕,曰闲迭,曰闲隔,曰闲谍。今人分别其音为古苋切。释诂、毛传曰:闲,代也。释言曰:闲,俔也。人部曰:俔,闲俔也。厂部曰:□,石闲见也。今音皆去声。凡自其单出言之曰闲。从门月。会意也。门开而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皆其意也。古闲切。十四部。□,古文闲。此篆各本体误,汗□等书皆误,今考正。与古文恒同,中从古文月也。〖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ě
  注解:门倾也。此与上閜篆各字各义。或合为一,非也。上林赋说大木之状:坑衡閜砢。索隐引郭朴云:坑衡閜砢者,揭蘖倾敌□也。按此閜字当作□,与谽呀豁閜义不同。□砢读恶可来、可二反。玉篇引赋正作□。从门阿声。乌可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阏è
  注解:遮□也。遮者,遏也。□者,袌也。古书壅遏字多作□阏,如许所说则同义异字也。从门于声。此于双声取音。乌割切。十五部。尔雅:岁在卯曰单阏。读如蝉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zhuǎn
  注解:开闭门利也。今俗语云自由自便当作此字。从门繇声。各本作繇声,许有繇□无繇,今正。按此篆当音由。唐韵乃旨沇切,未详。一曰缕十纮也。按纮字有讹。纮者,冠卷。非其义。疑当作总。汉律曰:绮丝数谓之絩,布谓之总。总者,谓布缕之数。八十缕为一总,卽禾部之稯,礼经之□也。缕者,麻线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yà
  注解:门声也。从门曷声。乙辖切。十五部。按骆驼鸣声□字当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xiànɡ
  注解:门响也。响疑当作乡。乡者,今之向字。门乡者,谓门所向。释宫:两阶闲谓之乡。集韵四十一□引作谓之□。从门乡声。许亮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阑lán
  注解:门遮也。谓门之遮蔽也。俗谓□槛为阑。引申为酒阑字,于遮止之义演之也。从门柬声。洛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闲xián
  注解:阑也。引申为防闲。古多借为清闲字,又借为娴习字。从门中有木。会意。戸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闭bì
  注解:□门也。□下曰:闭也。与此为转注。又閟下曰:闭门也。按左传高其闬阁,疑闬乃闭字之误。从门。扌,所□歫门也。从门而又象撑歫门之形,非扌字也。博计切。十五部。玉裁按扌不成字,云所以距门,依许全书之例,当云扌象所以歫门之形乃合。而无象形之云,则当是合二字会意。考王逸少书黄庭经三用□字,卽今闬也。而中从午,葢许书本作从门午,午,所以歫门。舂字下曰:午,杵省也。然则此午亦是杵省,歫门用直木如杵然。转写失眞,乃昧其本始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阂ài
  注解:外闭也。有外闭则为碍。从门亥声。五漑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闇àn
  注解:闭门也。借以为幽暗字。从门音声。乌绀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关ɡuān
  注解:以木横持门户也。通俗文作□。引申之,周礼注曰关,畍上之门。又引申之,凡曰关闭,曰机关,曰关白,曰关藏皆是。凡立乎此而交彼曰关。毛诗传曰:关关,和声也。又曰:闲关,设□皃。皆于音得义者也。从门□声。古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yuè
  注解:关下牡也。关者,横物。卽今之门□。关下牡者,谓以直木上贯关,下插地。是与关有牝牡之别。汉书所谓牡飞牡亡者,谓此也。月令曰:修键闭,愼管钥。注曰:键,牡。闭,牝也。管钥,搏键器也。然则关下牡谓之键,亦谓之钥。钥,卽□之叚借字。析言之,则键与□有二。浑言之,则一物也。金縢启钥见书,亦谓关闭兆书者。古无锁钥字,葢古袛用木为,不用金铁。故说文键下袛云铉,不云门牡。从门龠声。以灼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阗tián
  注解:盛皃也。谓盛满于门中之皃也。诗曰:振旅阗阗。孟子作塡。玉藻:盛气顚实。叚顚为阗也。从门眞声。待年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闛tánɡ
  注解:闛闛,盛皃也。谓盛满于门中之皃也。杨雄赋:西驰闛□。此叚闛为阊也。大司马注:□声不过阊。此叚阊为闛,闛卽□部之鼞也。鼙声不过阘。阘卽□部之□也。从门堂声。徒郞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阉yān
  注解:门竖也。门字今依御览□。竖犹孺也。周礼注曰:竖,未冠者之官名。凡文王世子之内竖,左传之使牛为竖皆是。司门则曰门竖,故从门。宫中奄昏闭门者。昏,名本作阍,今正。周礼注曰: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他竖不必奄人,此竖则奄人也,故从奄。一说当依小徐作阉阍闭门者。一说当作宫中掩门者。从门奄声。此当言从门奄,奄亦声。英廉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阍hūn
  注解:常□昏闭门隶也。周礼注曰:隶,给劳辱之役者。周礼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云:阍人,司昏□以启闬者,□人墨者使守门。按古阍与勲音同。易:厉阍心。马作熏。荀以熏为勲,而易为动。汉光禄勲卿一人,胡广曰:动犹阍也。主殿宫门户之职。从门昏,会意。昏亦声。呼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窥kuī
  注解:闪也。此与窥义别。窥,小视也。从门规声。去隓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闪shǎn
  注解:窥头门中也。礼运:鱼鲔不淰。注云:淰之言闪也。从人在门中。会意。王在门中则重王,故入王部。人在门中则重门,入门部。失冄切。古音葢在七部。〇旧此篆在□篆后,今移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lán
  注解:妄入宫亦也。亦旧作掖。师古注汉曰:掖门在两旁,如人臂掖。依许字例,当作亦也。汉书以阑为□字之叚借,成帝纪:阑入尚方掖门。应劭曰:无符籍妄入宫曰阑。又或作兰,列子:宋有兰子。张湛注曰:凡物不知生之主曰兰。殷敬顺曰:史记无符传出入谓之阑。此兰子,谓以技妄游。从门□声。读若阑。洛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zhèn
  注解:登也。登,上车也。凡有所上皆曰登。从门□。会意。臣铉等曰:下,言自下而登上也。按从门□当作从门二。篆当用□。篇、韵□字可证。直刃切。十二部。从此为声者有焛閵蔺。□,古文下字。见二部。读若军敶之敶。颧此可以知阵字之俗矣。〖注〗敶,从攴不从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阅yuè
  注解:具数于门中也。具者,供置也。数者,计也。计者,会也,筭也。云于门中者,以其字从门也。周礼大阅,注曰:□军实也。左氏春秋大阅,传曰:简车马也。引申为阅歴。又引申为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手部揲下曰:阅持也。易揲之以四,谓以四更迭数之也。古叚阅为穴。诗:蜉蝣堀阅。传曰:堀阅,容阅也。阅卽穴。宋玉赋:空穴来风。庄子作空阅来风。司马彪云:门户孔空,风善从之。道德经:塞其兑,闭其门。兑卽阅之省。诗:我躳不阅。传云:阅,容也。言我躳不能见容,如无空穴以自处也。从门兑声。弋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阕què
  注解:事已闭门也。引申为凡事已之偁。诗:俾民心阕。传曰:阕,息也。礼记:有司告以乐阕。从门癸声。倾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阚kàn
  注解:望也。望者,出亡在外,望其还也。望有倚门、倚闾者,故从门。大雅:阚如虓虎。谓其怒视。从门□声。苦滥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阔kuò
  注解:疏也。云部曰:疏,通也。阔之本义如是,不若今义训为广也。从门犹□之从囱。□声。苦括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闵mǐn
  注解:吊者在门也。引申为凡痛惜之辞。俗作悯。邶风:觏闵旣多。豳风:鬻子之闵斯。传曰:闵,病也。从门文声。眉殒切。十三部。□,古文闵。按此篆篇、韵不载,恐不足据。小徐篆用□。然则大徐上体从古文民,今写讹甚。汗□正从古文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标题:闯chèn
  注解:马出门皃。引申为突兀惊人之辞。公羊传曰: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何云:闯,出头皃。韩退之诗曰:喁喁鱼闯萍。从马在门中。读若郴。许读平声。今去声。丑禁切。七部。俗语转若刱。文五十七 重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门部
  591
  标题:耳ěr
  注解:主听也者。者字今补。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尔,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说云聊复尔耳,谓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义,絶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讹乱至不可言,于古经传亦任意塡写,致多难读。卽如论语一经,言云尔者,谓如此也。言谨尔、率尔、铿尔者,尔犹然也。言无隠乎尔,一日长乎尔,尔犹汝也。言汝得人焉尔乎,言得人于此否也。公羊传三年问焉尔,皆训于此也。全经惟有前言戏之耳,乃而已之训。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极为可笑。曹操曰:俗语云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词。此古说之存者也。音转读为仍,如耳孙亦曰仍孙是也。象形。而止切。一部。凡耳之属皆从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zhé
  注解:耳□也。□各本作□,今正。从耳。□,下□,象形。□今□陟叶切。八部。《春秋传》曰按曰字衍。“秦公子耴”者,其耳□也,故□为名。今按左氏传秦无公子□,惟郑七穆子良之子公孙辄字子耳。以许订之,古本左传当作公孙□,白虎通所谓旁其名为之字,闻名卽知其字,闻字卽知其名也。左传云:以类命为象。生而耳垂,因名之□。犹生而梦神以黑规其臀,因名之黑臀。吴都赋:鱼鸟聱□。□音牛乙切,非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diān
  注解:小□耳也。从耳占声。丁兼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耽dān
  注解:耳大□也。淮南墬形训:夸父耽耳在其北。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耽读衣褶之褶。或作摄,以两手摄其肩之耳也。按许书本无聸字,耽卽聸也。今本于耽篆之外沾一聸篆,误矣。从耳冘声。丁含切。八部。《诗》曰:“士之耽兮。”卫风氓文。此引诗说叚借也。毛传曰:耽,乐也。耽本不训乐,而可叚为媅字,女部曰:媅者,乐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耼dān
  注解:耳曼也。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肤、曼□之曼。史记老子列传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记索隠、老子音义、后汉书桓帝纪注、文选游天台山赋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记作名耳,字伯阳,谥曰耼,浅人妄改者也。字伯阳,见唐固国语注。从耳冄声。他甘切。七部。□,耼或从甘。甘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聸dān
  注解:□耳也。从耳詹声。都甘切。八部。南方有聸耳国。古只作耽,一变为聸耳,再变则为儋耳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耿ɡěnɡ
  注解:耳箸颊也。颊者,面旁也。耳箸于颊曰耿。耿之言黏也,黏于颊也。邶风:耿耿不寐。传曰:耿耿犹儆儆也。忧之联缀于心,取义于此。凡云耿者,谓专壹也。杜林说皮传耿光,而非字义。从耳,烓省声。烓,小徐作炯。大徐本旧皆作烓。烓读若冂,见火部。耿,古杏切。十一部。杜林说:耿,光也。古文尙书曰:文王之耿光。离骚注曰:耿,光也。又曰:耿,明也。从光,依韵会订。圣省声。凡字皆?形又声,杜说非也。徐锴曰:此说或后人所加。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联lián
  注解:连也。连者,负车也。负车者,以人挽车。人与车相属,因以为凡相连属之偁。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周礼:官联以会官治。郑注:联读为连,古书连作联。此以今字释古字之例。从耳从丝。四字今补。会意。力延切。十四部。从耳,耳连于颊。故从耳。从丝,丝连不绝也。故又从丝。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liáo
  注解:耳鸣也。楚辞曰:耳□啾而戃慌。王注云:□啾,耳鸣也。此□之本义,故字从耳。若诗泉水传云:□,愿也。笺云:□,且略之辞也。方言曰:俚,□也。战国策:民无所□。此等义相近,皆叚□为憀也。憀者,憀赖也。又诗传:椒□,椒也。不言□为语词,葢单□曰椒,絫□田椒□。楚词亦云:怀椒□之蔎蔎。尔雅曰:朻者□。朻卽莍。椒榝实成莍彚。从耳丣声。丣,各本讹作卯,篆体亦讹,今并正。洛萧切。古音在三部。读如刘。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圣shènɡ
  注解:通也。邶风:母氏圣善。传云:圣,叡也。小雅:或圣或不。传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识。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从耳圣从耳者,谓其耳顺。风俗通曰:圣者,声也。言闻声知情。按声、圣字古相叚借。呈声。式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聪cōnɡ
  注解:察也。察者,核也。聪察以双声为训。从耳怱声。仓红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听tīnɡ
  注解: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视,如视朝、视事是也。凡目不能偏,而耳所及者云听,如听天下、听事是也。从耳□,会意。耳□者,耳有所得也。□声。他定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聆línɡ
  注解:听也。二篆转注。匡谬正俗载俗语云:聆瓦。聆者,听之知微者也。文王世子曰:梦帝与我九聆。此叚聆为铃,梦天以九个铃与己也。从耳令声。郞丁切。古音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职zhí
  注解:记□也。□旧作微,今正。记犹识也。纤微必识是曰职。周礼太宰之职,大司徒之职皆谓其所司。凡言司者,谓其善伺也。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释诂曰:职,主也。毛传同,见诗悉蟀、十月之交。周礼职方,亦作识方。从耳戠声。之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聒ɡuō
  注解:讙语也。谨者,哗也。从耳□声。古活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聥jǔ
  注解:张耳有所闻也。广雅:惊也。从耳禹声。王矩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声shēnɡ
  注解:音也。音下曰:声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从耳殸声。书盈切。十一部。殸,籒文磬。见石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闻wén
  注解:知声也。往曰听,来曰闻。大学曰:心不在焉,听而不闻。引申之为令闻广誉。从耳门声。无分切。十二部。□,古文从昏。昏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聘pìn
  注解:访也。泛谋曰访。按女部曰娉,问也。二字义略同。从耳甹声。匹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聋lónɡ
  注解:无闻也。从耳龙声。卢红切。九部。1927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sǒnɡ
  注解:生而聋曰□。方言:耸,聋也。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闲谓之耸,荆扬之闲及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又古多叚耸为□,方言曰:耸,悚也。又曰:耸,欲也。荆吴之闲曰耸。自关而西秦晋之闲相劝曰耸,中心不欲而由旁人之劝语亦谓之耸。从耳,从省声。息拱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zǎi
  注解:益梁之州谓聋为□,秦晋听而不聪,闻而不□谓之□。方言曰:□,聋也。梁益之闲谓之□,秦晋之闲听而不聪,闻而不□谓之□。从耳宰声。作亥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聩kuì
  注解:聋也。国语曰:聋聩不可使听。韦云: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从耳□声。五怪切。十五部。□,聩或从□。许书□声之字三,而□□篆。□,或从□作。□应改□省,说见豕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聉wà
  注解:无知意也。此意内言外之意。无知者其意,聉者其□也。方言曰:聋之甚,秦晋之闲谓之□。注曰:言聉无所闻知也。疑方言之正文本作谓之聉,今本讹。从耳出声。读若孽。五滑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wà
  注解:□耳也。见方言。从耳月声。鱼厥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wà
  注解:吴楚之外,凡无耳者谓之□。方言曰:吴楚之外郊,凡无有耳者谓之□。其言□者,若秦晋中土谓堕耳者□也。言若断耳为盟。断耳卽堕耳。盟当作□,字之误也。从耳阕声。五刮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聅chè
  注解:军法□矢毌耳也。从耳矢。会意。耻列切。十五部。《司马灋》曰:“小辠聅之,中辠刖之,大辠刭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聝ɡuó
  注解:军战□耳也。大雅:攸馘安安。传曰: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鲁颂:在泮献馘。笺云:馘所格者之左耳。《春秋传》曰:“□为俘聝。”左传成三年文。从耳或声。古获切。古音在一部。馘,聝或从□。今经传中多从首。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mǐ
  注解:乘舆金耳也。金耳,俗本作金饰马耳,旧本作金马耳,玉篇同,今依广韵五支、四纸作乘舆金耳订正。乘舆者,天子之车也。金耳者,金饰车耳也。西京赋:戴翠帽,倚金较。薛注:金较,黄金以饰较也。崔豹古今注曰:车耳重较也。史记礼书弥龙。徐广曰:乘舆车金薄缪龙为舆倚较。缪者,交错之形。车耳刻交错之龙,饰以金,惟乘舆为然。与文虎伏轼、龙首衡轭,昼为三事。史记之弥卽许之□,□者本字,弥者同音叚借字,浅人不得其解,乃妄改而不可通矣。□非人耳也,故其字殿焉。从耳麻声,读若渳水。一曰若《月令》靡艹之靡。亡彼切。广韵亦忙皮切。古音在十七部,音转入十六部。弥字古多在十六部用,故叚弥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耹qín
  注解:《国语》曰:“回禄信于耹遂。”阙。国语今见周语。阙者,谓其义其音其形皆阙也。韦注:耹遂,地名。宋庠音禽。后汉书杨赐传引作黔遂,黔亦今声也。而说苑引国语作亭遂,竹书帝癸三十年作聆遂灾。是其字从令从今不可定,而许书此篆或后人所偶记注于此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聑tiē
  注解:安也。长笛赋曰:瓠巴聑柱。从二耳。会意。二耳之在人首,帖妥之至者也,凡帖妥当作此字。帖,其叚借字也。丁帖切。八部。文选注引说文丁箧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聂niè
  注解:驸耳私小语也。口部咠下曰:聂语也。按二篆皆会意。以口就耳则为咠。咠者己。二耳在旁,彼一耳居闲则为聂。史记魏其武安传曰:乃效女皃呫聂耳语。韦曰:呫聂,附耳小语声。从三耳。尼辄切。八部。文三十二 重四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耳部
  标题:□yí
  注解:□也。页部曰:□,颐也。二篆为转注。□者,古文颐也。郑易注曰:頣中。口车辅之名也。震动于下,艮止于上,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颐。颐,养也。按郑意谓口下为车,口上为辅,合口车辅三者为颐。左氏云:辅车相依。车部云:辅,人颊车也。序卦传曰:颐者,养也。古名颐字眞,晋枚颐字仲眞,李颐字景眞。枚颐或作梅赜,误也。象形。此文当横视之。横视之,则口上口下口中之形俱见矣。与之切。一部。凡□之属皆从□。颐,篆文□。此为篆文,则知□为古文也。先古文后篆文者,此亦先□后上之例。不如是则巸篆无所附也。□,籒文从□。□本象形,如籒文篆文则从□从页而后象其形也。〖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巸yí
  注解:广颐也。颐各本作□,今正。许书主篆文也。广颐曰巸,引申为凡广之偁。周颂昊天有成命传曰:缉,明也。熙,广也。熙乃巸之叚借字也。煕从火,其义训燥,不训广也。毛传于文王曰:缉煕,光明也。与昊天有成命传不同。而敬之传曰:光,广也。然则光卽广。二传义本同,不得如郑笺云广为光字之误。周内史说周易曰。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然则光卽广可知。大戴礼:积厚者流光。卽流广也。释诂:缉、煕,光也。卽周语叔向所云缉,明。煕,广也。毛公兼取之为传。学者宜观其会通,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其理也。煕训广,而煕乃巸之叚借。然则古经熙字可作巸者多矣。〇文王毛传曰:缉熙,光明也。此系释诂而必兼言明者,欲与叔向之语不相违也。昊天有成命传直用叔向语者,以叔向固释此诗也。敬之缉熙于光明传曰光,广也者,以缉熙旣训光明,则光明于光明文理难通,故此光必训广也。然则文王、敬之熙训光,昊天有成命熙训广,未尝不析之甚细矣。从□巳声。与之切。一部。戺,古文巸,从户。按此古文从户,疑当作从尸。凡人体字多从尸,不当从户也。顾命:夹两阶戺。某氏云:堂廉曰戺。广雅云:戺,切也。此因堂边圻堮象人下颌之广阔,故借以为名,而读床史切。〇又按九经字□云:说文作□,经典作戺。然则今本说文异于唐时也。然唐时已从户则亦误矣。文二 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593

  标题:手shǒu
  注解:拳也。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象形。象指掌及□出。书九切。三部。凡手之属皆从手。□,古文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掌zhǎnɡ
  注解:手中也。手有面有背,背在外则面在中,故曰手中。左传云有文在手者,在掌也。释名云:水泆出所为泽曰掌。水渟处如手掌中也。诗:或王事鞅掌。传曰:鞅掌,失容也。笺云:鞅犹何也。掌谓捧之也。玉裁按凡周礼官名掌某者,皆捧持之义。从手尚声。诸两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拇mǔ
  注解:将指也。将指,谓手中指也。大射礼:右巨指钩弦。注云:右巨指,右手大擘也。又设决朱极三。注云:三者,食指、将指、无名指。小指短,不用。左传定十四年:□庐伤将指,取其一屦。注云:其足大指见斩,□失屦。易咸:初六,咸其拇。马、郑、薛、虞皆云:拇,足大指也。合三经而言之,手以中指为将指为拇,足以大指为将指为拇,此手足不同偁也。许谓手中指。易拇,荀作母。从手母声。莫厚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指zhǐ
  注解:手指也。手非指不为用。大指曰巨指,曰巨擘。次曰食指,曰啑盐指。中曰将指。次曰无名指。次曰小指。叚借为恉。心部曰:恉,意也。从手旨声。职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拳quán
  注解:手也。合掌指而为手,故掌指二篆厕手拳二篆之闲。卷之为拳,故檀弓曰:执女手之拳然。从手□声。巨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wàn
  注解:手□也。各本用手掔,今正。□者,手上臂下也。肉部曰:臂者,手上也。肘者,臂节也。又部曰:厷者,臂上也。是则肘以下手以上,浑言之曰臂。析言之,则近手处曰□。士丧礼:设决丽于□。注云:□,手后节中也。云后节中者,肘以上为前节,则肘以下为后节。后节之中以上为臂,则以下为□也。俗作捥。左传:涉佗捘卫矦之手及捥。非古字也。从手□声。依韵会,此四字在此。□见目部。乌贯切。十四部。杨雄曰:“□,握也。”此葢杨雄仓颉训纂一篇中语。握者,搤持也。杨说别一义。凡史、汉云搤□、扼腕者皆叠字,言持手游民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攕xiān
  注解:好手皃。魏风葛屦曰:掺掺女手,可以缝裳。传曰:掺掺犹纤纤也。汉人言手之好曰纤纤。如古诗云:纤纤擢素手。传以今喻古故曰犹。其字本作攕,俗改为掺,非是。遵大路传曰:掺,擥也。是掺字自有本义。孔氏正义引说文:掺,参此音反声,训为敛。操,喿七遥反声,训为奉也。是唐初说文确有掺字之证。自浅人掺、操不分而夺掺篆,亦犹鼏□不分而夺鼏篆,袀袗不分而夺袀篆也。知掺之有本义,则知用为攕字之非矣。从手韱声。所咸切。七部。《诗》曰:“攕攕女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揱shuò
  注解:人臂皃。考工记轮人曰: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注云:揱,纤杀小皃也。郑司农读为纷容揱参之揱。□谓如桑螵蛸之蛸。按纷容揱参,出上林赋。从手削声。所角切。二部。《周礼》曰:“辐欲其揱尒。”大徐无尒字,非也。今记作尔。许所见作尒。尒者,本字。□之必然也。尔者,叚借字也。尔行而尒废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抠kōu
  注解:繑也。按纟部曰:繑,绔纽也。与抠义绝远,疑是矫字之讹。矢部曰:矫,柔箭箝也。抠之义为矫枉。一曰抠衣。各本下有□堂二字,今依韵会□正。攐篆下曰:抠衣也。然则此当云一曰攐衣。曲礼曰:抠衣趋隅。抠,提也。衣,裳也。论语注云:摄□者,抠衣也。从手区声。口矦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攐qiān
  注解:抠衣也。高注淮南曰:攐,缩也。按诗言褰裳,当作此篆。褰训绔,非其义也。亦有作鶱者,谓亏其下体之衣,较作褰为长。从手褰声。按此篆与□篆别者,以从衣也。当云从手衣,寒省声。会意兼形声。去□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撎yì
  注解:□举首下手也。六字各本作举手下手也五字,今正。西征赋注、玉篇引说文有拜字。左传成十六年释文引字林举首下手。皆是也。凡不跪不为拜,跪而举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肃拜,汉人曰撎。周礼九拜:九曰肃拜。先郑注云:肃拜,但俯下手,今时撎是也。郑注少仪曰:肃拜,拜不低头也。云但俯下手,云不低头,正与举首下手合。今本说文旣讹,而少仪注又□不字,作拜低头,乃终古昧其礼矣。程氏瑶田曰:言举首者,以别于□首、顿首、空首三拜皆必下其首也。按此妇人之拜也。妇人以肃拜当男子之空首,少仪云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是也。以手拜当男子之稽首,少仪之手拜、士昏之礼之拜极地是也。以稽颡当男子之顿首,丧服小记之为夫与长子稽颡是也。肃拜与成十六年之肃不同。肃不连拜。介者不拜,长揖而已。不拜者,不跪也。肃拜则跪而举首下手也。〇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引程氏考古编云:国史王贻孙传:大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妇人不跪。普访礼官,无有知者。贻孙曰:唐天后朝,妇人始拜而不跪。普问所出。曰:大和中,有幽州从事张建章着渤海国记备言其事。予按(予,程氏自偁)后周天元大象二年,诏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俯伏如男子。据此诏特令于庙朝跪,其它拜不跪矣。岂武后时幷庙朝不跪,建章记之未详耶。周昌谏帝废太子,吕后见昌为跪谢。战国策:苏秦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隋志:皇帝□后,后先拜后起,皇帝后拜先起。则唐以前妇拜皆跪伏也。玉裁按妇人拜亦无不跪者,肃拜跪而举首不俯伏,虽拜君赐亦然。天元时令拜宗庙天台俯伏如男子,可以证常拜之跪而不必俯伏也。至于天后而始不跪。孙甫唐书曰:武后欲尊妇人,始易今拜。从手壹声。于计切。古音在十二部。读如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揖yī
  注解:攘也。攘,汲古阁改作让,误。此与下文攘推也相联为文。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成十六年:敢肃使者。则若今人之长揖。从手咠声。伊入切。八部。一曰手箸匈曰揖。此别一义。上言揖以为让,谓手远于胸。此手箸于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礼经有揖有厌。厌,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厌。推者,推之远胸。引者,引之箸胸。如乡飮酒:主人揖先入。此用推手也。宾厌眔宾。此用引手也,谦若不敢前也。今文厌皆作揖,则今文礼有揖无厌。许君于礼或从古文,或从今文。此手箸胸曰揖,葢于此从今文,不从古文。是以统谓之揖尒,推手、引手随宐而用,今人谦让亦兼有此二者。周礼疏、仪礼疏厌或作撎,讹字不可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攘rànɡ
  注解:推也。推手使前也。古推让字如此作。上曲礼注曰:攘,古让字。许云:让者,相责让也。攘者,推也。从古也。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艺文志:尧之克攘。司马迁传:小子何敢攘。皆用古字。凡退让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让亦用此字,如攘寇、攘夷狄是也。从手襄声。汝羊切。按当人样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拱ɡǒnɡ
  注解:敛手也。敛当作捡,与下篆相联为文。尚书大传曰:拱则抱鼓。皇侃论语疏曰:拱,沓手也。九拜皆必拱手而至地,立时敬则拱手,如檀弓孔子与门人立拱,论语子路拱而立,玉藻臣侍于君垂拱是也。行而张拱曰翔。凡拱不必皆如抱鼓也。推手曰揖,则如抱鼓。拜手,则敛于抱鼓。稽首、顿首,则以其敛于抱鼓者下之。引手曰厌,则又较敛于拜手。凡沓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是谓尚左手。男拜如是,男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丧服记:袪尺二寸。注曰:袪,袖口也。尺二寸足以容中人之倂两手也。吉时拱尚左手,丧时拱尚右手。合内则、奔丧、檀弓尚左尚右之文释之,可以知拱时沓手之宐矣。拱,古文叚借作共。乡飮酒礼注曰:共,拱手也。〇尚书大传注曰:两手搤之曰拱。然则桑榖一暮大拱,孟子拱把之桐梓皆非沓手之拱,拱之小者也。赵岐云:合两手。徐锴云:两手大指头相拄。从手共声。居竦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捡liǎn
  注解:拱也。凡敛手宐作此字。从手佥声。良冄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bài
  注解:首至手也。各本作首至地也,今正。首至地谓□首,拜中之一,不可该九拜。拜之名生于空首,故许言首至手。周礼之空首,他经谓之拜手。郑注曰: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何注公羊传曰:头至手曰拜手。某氏注尚书大甲、召诰曰:拜手,首至手也。何以谓之头至手。足部曰:跪者,所以拜也。旣跪而拱手,而头俯至于手,与心平,是之谓头至手,荀卿子曰平衡曰拜是也。头不至于地,是以周礼谓之空首。空首者,对□首、顿首之头箸地言也。详言曰拜手,省言曰拜。拜本尃为空首之偁,引申之则□首、顿首、肃拜皆曰拜。□首者何也。拜头至地也。旣跪而拱手下至于地,而头亦下至于地,荀卿所谓下衡曰□首。白虎通、郑注周礼、何注公羊、某氏注尚书召诰、赵注孟子皆曰:拜头至地曰□首是也。顿首者,拜头叩地也。旣跪而拱手下至于地,而头不徒下至地,且叩触其頟,是之谓顿首,荀卿所谓至地曰□颡也。周礼之顿首,卽他经之□颡,故周礼注云:顿首,头叩地。士丧礼、檀弓□颡注云:头触地叩,触一也。凡言拜手□首,言拜□首者,先空首而后□首也。言拜而后□颡者,先空首而后顿首也。言□颡而后拜者,先顿首而后空首也。言□颡而不拜者,徒顿首而不空首也。空首、□首、顿首三拜为经,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为纬。振动者,战栗变动之拜。有不必为此三拜而为此三拜者也。吉拜者,拜之常也。当拜而拜,当□首而□首是也。凡□首未有用于凶者也。凶拜者何也。拜而后□颡,□颡而后拜皆是也。凡顿首未有不用于凶者也。奇拜者,一拜也。一□首,一顿首亦是也。□少之□也。褒拜者,拜不止于□也。□首顿首不止于再者,亦是也。多大之□也。肃拜者,妇人之拜不低头者也。总计之曰九拜。凡云拜手者,头至手,故其字从手,作□。从手□。□见夲部,疾也。徐锴曰:从□者,言进趋之疾。按释名曰:拜于丈夫为跌。跌然屈折下就地也。博怪切。十五部。□,古文□,从二手。葢从二手,而比声。凡拜必兼用首、手、足三者,而造字者重手,故从手。□首、顿首则重头,故从首、页。〇又汗□曰:□出说文。是则从二古文手也。但杨雄说□(居竦)从□手作,。岂不相混乎。拜,杨雄说:□从□手下。葢爰礼等所说杨所作训纂篇中字如此。凡空首,首至手而平衡,手未尝下于心也。□首、顿首则下矣。杨葢兼三拜而制此字也。见于周礼者作□,他经皆同子云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捾wò
  注解:搯捾也。捾乃复举字,误移搯下耳。义理与抉略同。今人剜字当作此。大徐附剜于刀部,非也。从手官声。乌括切。十四部。一曰援也。援者,引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搯tāo
  注解:捾也。鲁语:公父文伯母戒文伯之妾曰:无洵涕,无搯膺。韦注:搯,叩也。膺,胷也。按韦注卽俗所谓椎心。丧礼有擗拊心也,则叩胷亦未为失。此正谓哀之甚,如欲挑出心肝者然,韦只言其大致而已。今人俗语亦云搯出。文选长笛赋:搯膺擗摽。李善引国语及韦注而云苦洽反,殊误。苦洽切当是掐字,从臽声,爪刺也。下引魏书程昱传:昱于魏武前忿争,声气忿高,边人掐之乃止。是则从臽之掐,于搯膺豪不相涉也。韩子文搯擢胃肾,亦是用搯膺字。通俗文:捾出曰掏,爪按曰掐。掏卽搯也。许不录掐。从手舀声。土刀切。古音在三部。《周书》曰:“师乃搯。”尚书大誓文。汉大誓有今文、古文之别。合于伏生二十八篇者,后得之大誓,今文也。马、郑所注者,孔壁之大誓,古文也。尚书大传:师乃慆。郑云:慆,喜也。此今文大誓也。许所偁作师乃搯,此古文大誓也。如古文流为雕,今文作流为乌之比。详古文尚书撰异。搯者,□兵刃□习击刺也。□,各本作拔,诗淸人释文引作抽,今据正。此释大誓搯字之义,以明与训捾之搯不同也。凡说文旣说字义而引经又释其义者,皆以明说经与说字不同。如圛训回行,商书之曰圛则训圛者□云半有半无。堲训以土增大道,唐书之朕堲谗说殄行则训堲疾恶也。□训火不明,周书之布重□席则训织蒻席也。此亦同此例。搯本训捾,而大誓之搯训抽兵刃以习击□。搯与抽同,于六书为叚借,故必箸之。《诗》曰:“左旋右□。”左右当作?又。□,各本作搯,自陆氏作诗音义时已误,今正。此引诗郑风淸人文为抽兵刃之证也。毛曰:右抽者,抽矢以□。笺云:御者习旋车,车右抽刃。引之证军中有此仪。武王丙午逮师,(逮作还者误)尚未渡孟津,故抽兵刃习击刺。凡引经说字,不必见本字,如引突如其来如证不顺忽出,引龙战于野证阴极阳生,引先庚三日证庚更事也皆是此例,此又引抽证抽耳。若作右搯,则诗曰左旋右搯六字当在周书曰师乃搯之下,而今本为不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ɡǒnɡ
  注解:□也。从手□声。居竦切。九部。按此篆已见□部,为□之或字,此不当重出。当是浅人所增,□之可也。□训拥,则当与拥篆相联为文,增之者厕非其所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推tuī
  注解:排也。今六脂、十五灰殊其音义,古无二音二义也。从手隹声。他回切。十五部。按广韵叉隹、汤回二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捘zùn
  注解:推也。谓排挤也。从手夋声。子寸切。十三部。左传音义子对反。《春秋传》曰:“捘卫矦之手。”定八年左传曰:将歃,涉佗捘卫矦之手及捥。此谓卫矦欲先歃,涉佗执其手却之,由指掌逆推及于□也。杜云:血及捥。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排pái
  注解:挤也。今义列也。从手非声。步皆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挤jǐ
  注解:排也。左传:知挤于沟壑矣。杜云:队也。队,今之坠字,谓排而坠之也。商书微子作隮,引左传亦作隮。隮者,跻之俗。从手□声。子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抵dǐ
  注解:挤也。排而相歫也。从手氐声。丁礼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摧cuī
  注解:挤也。释诂、毛传皆曰:摧,至也。卽抵之义也。自推至摧六篆同义。从手崔声。昨回切。十五部。一曰挏也,挏者,□引也。一曰□也。□者,□也。今此义行而上二义废矣。诗:室人交徧摧我。传曰:摧,沮也。此折之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拉lā
  注解:摧也。公羊传:拹干而杀之。何曰:拹,折声也。按拹亦作拉。此上文摧一曰折也之义。从手立声。卢合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挫cuò
  注解:摧也。此亦上文摧一曰折也之义。考工记:揉牙内不挫。注云:挫,折也。诗:乘马在廏,摧之秣之。传曰:摧,挫也。笺云:挫,今莝字也。传、笺今本讹舛,今正之如是。从手□声。则卧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扶fú
  注解:左也。左,俗本改作佐,非。左下曰:手相助也。从手夫声。防无切。五部。□,古文扶,从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jiānɡ
  注解:扶也。古诗:好事相扶将。当作扶□,字之叚借也。凡云将顺其美,当作□顺。诗:百两将之。传曰:将,送也。天不我将。笺云:将犹养也。皆于□义为近。玉篇曰:□今作将。摪同。从手丬声。七良切。十部。广韵卽良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持chí
  注解:握也。从手寺声。直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挈qiè
  注解:县持也。县者,系也。胡□切。下文云:提,挈也。则提与挈皆谓县而持之也。今俗语云挈带。古叚借为契栔字,如爰挈我龟,传云:挈,开也。又如□字下云:乐浪挈令。从手□声。苦结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拑qián
  注解:胁持也。谓胁制而持之也。凡胁之为制,犹膺之为当也。鬼谷子有飞钻,钻卽拑字。从手甘声。巨淹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揲shé
  注解:阅持也。阅者,具数也,更迭数之也。匹下曰:四丈也。从八匚。八揲一匹。按八揲一匹,则五五数之也。五五者,由一五二五数之至于八五,则四丈矣。□辞传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谓四四数之也。四四者,由一四二四数之至若干四,则得其余矣。凡传云三三、两两、十十、五五者皆放此。阅持者旣得其数而持之,故其字从手。从手枼声。食折切。十五部。按枼声或在八部,或在十五部。由古此二部相合,同一世声,而彼此皆用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挚zhì
  注解:握持也。握持者搤持也,周礼六贽字,许书作□。又鸟部鸷鸟字皆或叚挚为之。从手□。会意也。脂利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操cāo
  注解:把持也。把者,握也。操重读之曰节操,曰琴操。皆去声。从手喿声。七刀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jú
  注解:爪持也。覆手曰爪,谓覆手持之也。徐铉等曰:今俗别作掬。今按本部自有〈□匊〉篆,掬其俗体耳。其义训两指撮,非训爪持。从手瞿声。居玉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捦qín
  注解:急持衣□也。此篆古叚借作禽。俗作擒,作捦。走兽总名曰禽者,以其为人所捦也。又按此解五字,当作“急持也,一曰持衣□也”九字乃合,必转写有讹夺矣。从手金声。巨今切。七部。□,捦或从禁。禁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搏bó
  注解:□持也。□,各本作索,今正。入室按曰素。□持,谓摸索而持之。周礼环人:搏谍贼。释文云:搏音博。又房布反,刘音付。射人注:狸,善搏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释文云:搏音博,刘音付。士师注:胥读为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释文云:搏音博,刘音付。小雅车攻笺:兽,田猎搏兽也。释文云:搏音博,旧音付。按小司徒注之伺捕盗贼,卽士师注之司搏盗贼也。一用今字,一用古字。古捕盗字作搏。而房布反,又音付。犹后人所谓扪槂、摸□也。本部搏、捕二篆皆收。捕训取也。又部取下云,捕也。是与□持义迥别。今则捕行而搏废,但训为搏击。又按搏击与□取无二义。凡搏击者未有不乘其虚怯,扼其要害者,犹执盗贼必得其巢穴也。本无二义二音。至若考工记之搏埴,虞书之拊搏,此则□字之叚借。从手尃声。补各切。此今音也。陆氏说又房布切,刘音付,皆古音也。五部。一曰至也。此别一义。葢搏亦为今之附近字。许则云驸者,近也。左传则作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据jù
  注解:杖持也。谓倚杖而持之也。杖者人所据,则凡所据皆曰杖。据或用据,杨雄传:三摹九据。晋灼曰:据,今据字也。按何氏公羊传注据亦皆作据,是叚借拮据字。从手豦声。居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摄shè
  注解:引持也。谓引进而持之也。凡云摄者皆整饬之意。论语摄□。史记:矦生摄弊衣冠。襄十四年左传曰:不书者惰也,书者摄也。注云:能自摄整。诗:摄以威仪。传曰: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论语:官事不摄。注云:摄犹兼也。皆引持之意。从手聂声。书涉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nán
  注解:幷持也。谓兼二物而持之也。秝部曰: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兼者,会意字。□者,形声字。□与兼音略同。从手冄声。他含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抪bù
  注解:扪持也。谓扪按而持之也。金部铺下云:箸门抪首也。抪首者,人所扪摸处也。从手布声。普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挟xié
  注解:俾持也。俾持,谓俾夹而持之也。亦部夹下曰:盗窃褱物也。俗谓蔽人俾夹。然则俾持正谓藏匿之持。如今人言怀挟也。孟子挟贵、挟贤、挟长,挟有勋劳、挟故,此皆本义之引申,音胡颊切。若诗礼之挟矢、周礼之挟日,音皆子协反。挟日,干本作帀日。左传作浃,谓十日徧也。礼注:方持弦矢曰挟。谓矢与弦成十字形也。皆自其交会处言之。古文礼挟皆作接。然则接矢为本字,挟矢为叚借字与。从手夹声。各本作夹声,篆体亦从二人,今皆正。从二人,以形声中有会意也。胡夹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扪mén
  注解:抚持也。抚,安也。一曰揗也。谓安揗而持之也。大雅:莫扪朕舌。传曰:扪,持也。浑言不分析也,若王猛扪虱之类。又专谓摩挲。从手门声。莫奔切。十三部。《诗》曰:“莫扪朕舌。”大雅抑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擥lǎn
  注解:撮持也。谓总撮而持之也。从手监声。卢敢切。八部。〖注〗篆作擥。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擸liè
  注解:理持也。谓分理而持之也。从手巤声。良涉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握wò
  注解:搤持也。按下文云搤,一曰握也。从手屋声。于角切。三部。□,古文握。淮南诠训:□无所鉴,谓之狂生。高注:□,持也。所鉴者,□德也。持无所鉴,所持者非□德,故谓之狂生。合文选任彦升哭范仆射诗注及今本淮南子可得其眞矣。俶眞训曰:其所居神者,台□以游大淸。此台亦疑□之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掸dàn
  注解:提持也。提持犹县持也。太□掸击其名,掸训触,别一义。从手单声,读若行遟驒驒。驒驒,未见所出。葢卽诗之啴啴骆马。传曰:啴啴,喘息之皃。马劳则喘息。徒旱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把bǎ
  注解:握也。握者,搤持也。孟子注曰:拱,合□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从手巴声。博下切。古音葢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搹è
  注解:把也。丧服:苴绖大搹。注曰:搹,扼也。中人之扼围九寸。此言中人满手把之,其围九寸,则其径约计三寸也。丧服传:朝一溢米,夕一溢米。王肃、刘逵皆云:满手曰溢。与郑异。按此谓溢为搹之叚借字也。然搹溢字见一章数行内,不应异用。则知郑说为长。从手鬲声。于革切。十六部。□,搹或从戹。□,今隶变作扼,犹軶隶变作轭也。许云扼者,搹之或字。而郑注礼云搹扼也者,汉时少用搹,多用扼,故以今字释古字,非于许有异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挐ná
  注解:牵引也。从手如声。按各本篆作拏,解作奴声。别有挐篆,解云持也。从手如声。女加切。二篆形体互讹,今正。挐字见于经者,僖元年获莒挐,三传之经所同也。其义则宋玉九辩曰:枝烦挐而交横。王注:柯绦纠错而崱嶷。招□:搯秶穱麦,挐黄□些。王注:挐,糅也。王逸九思殽乱兮纷挐注:君任佞巧,竞疾忠信,交乱纷挐也。左思吴都赋:攒柯挐茎。李注曰:许愼注淮南子云:挐,乱也。凡若此等皆于牵引义为近。而汉霍去病传:昏,汉匈奴相纷挐。此与九思纷挐同,谓汉与虏相乱也。而师古注乃云:纷挐,乱相持搏也。以乱释纷,以相持搏释挐,大非语意。窃意其时说文已同今本,故颜从而傅会耳。葢其字本如声,读女居切,其义为牵引。广韵九鱼挐注牵引,未尝作拏。说文拏训持,卽今所用攫拏字也,其字奴声,读女加切。广韵麻韵拏、挐□收,淆乱其义。玉篇有挐无拏,训为持也,乃同今本说文,孙强辈所改耳。一曰已也。小徐本有此四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携xié
  注解:提也。古多叚为□字。从手雟声。户圭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提tí
  注解:挈也。挈者,县持也。携则相并,提则有高下,而互相训者,浑言之也。从手是声。杜兮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zhé
  注解:拈也。从手□声。丁惬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拈niān
  注解:□也。篇、韵皆云:指取也。从手占声。奴兼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摛chī
  注解:舒也。蜀都赋:摛藻掞天庭。魏都赋:摛翰则华纵春葩。大□经:幽攡万类。字作攡。从手离声。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舍shě
  注解:释也。释者,解也。按经传多叚舍为之。从手舍声。书冶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擪yè
  注解:一指按也。洞箫赋:挹抐□。李注:言中制也。庄子:外物擪其哕。一作压。南都赋:弹琴擫钥。李注引说文。按□、擫皆同擪。从手厌声。于协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按àn
  注解:下也。以手抑之使下也。印部曰:抑者,按也。从手安声。乌旰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控kònɡ
  注解:引也。引者,开弓也。引申为凡引远使近之偁。诗:控于大邦。传曰:控,引也。此卽左传所谓控告也。又抑磬控忌。传曰:骋马曰磬,止马曰控。按骋马曰磬者,如大明传之俔,磬也。极辞也。止马曰控者,是亦引之使近之意也。从手空声。苦贡切。九部。《诗》曰:“控于大邦。”庸载驰文。匈奴引弓曰控弦。依羽猎赋注订。此引匈奴方语以证控引一也。汉书于匈奴或言引弓,或言控弦,一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揗shǔn
  注解:摩也。广雅曰:揗,顺也。广韵曰:手相安慰也。今人抚循字,古葢作揗。循者,行顺也。淮南曰:引揗万物。高注:引揗,拔擢也。读允恭之允。从手盾声。食尹切。十三部。广韵详遵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掾yuàn
  注解:缘也。缘者,衣纯也。旣夕礼注:饰衣领袂口曰纯。引申为凡夤缘边际之偁。掾者,缘其边际而陈掾也。陈掾犹经营也。易卦辞曰彖,谓文王缘卦以得其义。然则彖者,掾之叚借字与。汉官有掾属,正曰掾,副曰属。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此等皆翼辅其旁者也,故曰掾。从手彖声。以绢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pāi
  注解:拊也。释名曰:拍,搏也。手搏其上也。按许释搏曰□持,则古经搏训拍者,字之叚借。考工记:搏埴之工。注曰:搏之言拍也。云之言者,见其义本不同也。从手百声。普百切。古音在五部。读如粕。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拊fǔ
  注解:揗也。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又皐陶谟搏拊,乐器名。明堂位作拊搏。从手付声。芳武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掊póu
  注解: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麦器也。引申为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汉皆言掊视得鼎,师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传曰: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以自伐释掊,以好胜人释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义谓己兼倍于人而自矜伐。似定本为是矣。然孟子书亦作掊克,赵注但云不良也,知诗本不作掊。毛意谓掊为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与捊音义近。有深取意,则不同捊也。毛诗释文云:掊克,聚敛也。此谓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克,深能。以深释掊,以能释克。此亦必古说。但皆非毛义。方言掊训深,与许说合。〇六书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颜氏本作杷。从手咅声。父沟切。广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百官志注引胡广曰:盐官掊坑而得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捋luō
  注解:取易也。按捋与寽二篆义别。寽见□部,云五指寽也。五指寽者,如用指取禾□之榖是也。捋则训取易而义不同。诗:薄言捋之,捋采其刘。传曰:捋,取也。此捋之本义也。若董逌诗诂曰:以指歴取也。朱子诗集传曰:捋取其子也。此于今之俗语求其义,而不知今之俗语,许书自有本字。凡训诂之宐审愼如此。〇寽下云五指捋也。宋本云五指持也。皆未是。广韵六术云:寽,持取。今寽禾是。是则许当本作五指持取也。五指持而取之,于义乃合。从手寽声。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撩liáo
  注解:理之也。之字依□应书卷十五补。下云谓撩捋整理也。今多作料量之料。通俗文曰:理乱谓之撩理。从手尞声。洛萧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措cuò
  注解:置也。置者,赦也。立之为置,舍之亦为置。措之义亦如是。经传多叚错为之。贾谊传叚厝为之。从手□声。仓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插chā
  注解:刺内也。内各本作肉,今正。内者,入也。刺内者,刺入也。汉人注经多叚捷字、扱字为之。从手臿声。楚洽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抡lún
  注解:择也。晋语。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韦注:抡,择也。周礼:凡邦工入山林而抡材,不禁。郑注:抡犹择也。按郑意抡之本训不为择,故曰犹。从手仑声。卢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择zé
  注解:柬选也。柬者,分别□之也。□者,存也。今小徐本作□选,乃是讹字。韵会作拣,乃是俗字。辵部选下曰:一曰选择也。从手睪声。丈伯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捉zhuō
  注解:搤也。从手足声。侧角切。三部。一曰握也。上文云握者,搤持也。与此为转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搤è
  注解:捉也。娄敬传曰:搤其亢,拊其背。杨雄传曰:搤熊罴,拕豪猪,搤其咽,炕其气。皆谓捉持之。师古云:搤与□同。依许则搤、□音虽同,而义迥别也。从手益声。于革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挻shān
  注解:长也。商颂:松桷有挻。传曰:挻,长皃。此许所本也。字林云:挻,长也。丑连反。此又本许也。自写诗者讹从木作梴,又以梴窜入说文木部,而终古长误矣。此义丑连反。若老子挻埴以为器,其训和也,柔也。其音始氏反,音膻。其俗字作埏。见于诗、老子音义甚明。而今本讹舛。又方言:挻,取也。凡取物而逆谓之篡,楚部或谓之挻。此义音羊膻反。从手延,延亦声。小徐本作从手延声四字。式连切。按当作丑延切。十四部。篆体右葢从□。□,丑连切。解当依小徐作从手□声四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揃jiǎn
  注解:搣也。搣之训见下。揃谓搣也。急就篇:沐浴揃搣寡合同。庄子:皆□可以休老。本亦作揃搣。揃搣者,道家修养之法,故庄云可以休老。史游与沐浴寡合同类言。寡合同,卽啬精寡欲之说也。若士丧礼、士虞礼之蚤*揃。蚤*读为爪,谓□爪。揃读为翦。许作□,谓□须也。士虞礼揃或为鬋。曲礼亦作蚤*鬋,注云:鬋鬓也。释鬋为□理鬓髪,是礼经揃字为□若鬋之叚借,而不用揃之本义。颜师古注急就曰:揃搣,谓□拔眉髪也,葢去其不齐整者。颜氏误以礼经之揃释庄史之揃搣,是误以叚借为本义也。训诂不通其源,斯误有如此者。〇庄子释文引三仓云:揃犹翦也。云犹翦,则翦非本义。三仓不妨言叚借。惟说文解字不言叚借。从手□声。卽浅切。十四部。〖注〗蚤*原为从虫□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搣miè
  注解:□也。□,各本作□,小徐本及集韵、类篇、广韵作批,今正。批者,□之讹。□者,□之讹也。手部□、□二篆义别。□下云:一曰□搣颊旁也。与此曰搣□也相为转注。广韵、玉篇皆曰:搣者,摩也。然则搣颊旁者,谓摩其颊旁,养生家之一法,故庄子曰静默可以补病,□□可以休老。□□卽□搣之叚借字。一本作揃搣。释文引字林搣,□也。千米反。□亦□之误。若作批,则□之俗字,训反手击也,尤误。〇按广韵、玉篇云:摩也。此字本义。广韵又曰:批也。批卽□之误。又曰:捽也。捽卽□之解也。又云:手拔也。玉篇云:庄子云揃搣,拔除也。是皆用师古急就篇注而误。葢训诂之难如此。从手烕声。亡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zǐ
  注解:捽也。捽之训在下。按□应书□引说文□,撠也。撠,居逆反。谓撠,撮取也。又引通俗文掣挽曰□。按□应本较今本为长。但许本无撠,只用□,是亦以俗字改许书也。从手此声。侧氏切。十五、十六部。此与下手上此字义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揤jí
  注解:捽也。从手卽声。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魏郡有揤裴矦国。汉地理志作卽。王子矦表作揤。据此则今本地理志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捽zuó
  注解:持头发也。金日磾传:日磾捽胡,□何罗殿下。孟康曰:胡音互。捽胡,若今相僻卧轮之类也。晋灼曰:胡,颈也。捽其颈而□殿下也。从手卒声。昨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撮cuō
  注解:四圭也。汉律历志曰:量多少者不失圭撮。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按广韵圭下云:孟子曰六十四黍为一圭,十圭为一合。孟子卽孟康。经典释文序□有孟子注老子二卷,或曰孟康也。康字公休。孙子筭经: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说与孟异。本艹序例曰: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此葢医家用四圭为撮之说,可相发明。从手最声。仓括切。十五部。亦二指撮也。大徐作一曰两指撮也。按许此别为一义。而应仲远注汉云: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不说是二义。三指所撮为四圭,则四圭甚少,殆卽孙子所谓六粟为圭乎。二十四粟,三指可撮也。小徐本作二指,二疑三之误,大徐本又改为两耳。圭者,瑞玉,上圜下方,故应云自然之形,阴阳之始。易之数,阴变于六,故六粟曰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jú
  注解:撮也。此蒙三指撮而言,不蒙四圭也。从手,□省声。居六切。三部。按字之同音者有三。此谓三指撮也。臼,谓叉手也。匊,谓在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摕dì
  注解:撮取也。谓撮而取之,亦蒙三指撮言也。有司彻:乃摭于鱼腊俎。俎释三个,其余皆取之。古文摭为摕,仪礼宋本、嘉靖本、单行疏本、释文宋本皆如是。俗本作今文摭为揲者,非也。凡言撮者皆谓少取,礼经依古文为是。西京赋:摕飞鼯。亦谓撮取。薜解云:捎取之也。文赋:意徘徊而不能揥。揥当是摕之误。今俗语云捎带者,当作摕。从手带声,读若《诗》曰“螮蝀在东”。谓读若螮也。都计切。十五部。经典释文之舌切。李善大结切。□,摕或从□从示。葢从□而示声。□手急持人也。其义有别。广韵不云二形一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捊póu
  注解: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诗释文作埾,今本讹为取土二字,非也。埾义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传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笺云:捄,捊也。度,□也。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诸版中,此引聚之正义,笺与传互相足。宾筵之仇,郑读为□。此捄,郑释为捊。皆于其音之相近得其义也。常棣:原隰裒矣。传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郑、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声。步侯切。三部。《诗》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抱,捊或从包。古音孚声、包声同在三部。后人用抱为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揜yǎn
  注解:自关以东取曰揜。取上俗本有谓字,今依宋本。方言曰:掩、□,取也。自关而东曰掩。自关而西曰□,或曰抯。按许所据方言葢作揜。李善注子虚、上林赋引方言亦作揜也。今广雅掩,取也。字作掩。从手弇声。衣检切。七部。一曰覆也。弇,葢也。故从弇之揜为覆。凡大学揜其不善,中庸诚不可揜皆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授shòu
  注解:予也。予者,推予也。象相予之形。从手受,手付之,令其受也。故从手受。受亦声。殖酉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承chénɡ
  注解:奉也。受也。□部曰:奉者,承也。是二篆为转注也。□部曰:受者,相付也。凡言承受、承顺、承继,又鲁颂传曰承止也皆奉之训也。凡言或承之羞,承之以劎皆相付之训也。左传曰:蔡大夫恐昭矦之又迁也,承。此叚承为□也。从手卪□。合三字会意。署陵切。六部。〖注〗□,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挋zhèn
  注解:给也。给者,相足也。士丧礼曰:乃沐栉,挋用巾。又曰:浴用巾,挋用浴衣。注曰:挋,唏也,淸也。按晞者,干之也。浴用巾,旣以巾拭之矣,而复以浴衣挋之。谓抑按之使干。此干彼湿,可互相足,故曰给也。尔雅曰:挋、拭、刷,淸也。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挋与拭不同。故许书□,饰也,□,饰也为一义,挋,给也又为一义也。从手臣声。章刃切。十二部。一曰约也。约者,缠束也。此挋之别一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jìn
  注解:饰也。饰,各本作拭,今正。又部曰:□者,饰也。巾部曰:饰者,□也。饰、拭正俗字,自浅人尽改许书之饰为拭,而字例晦矣。□与挋为伍,则非妆饰也。周礼遗人:以恤民之囏阨。注云:故书囏阨作□阨。按此古文叚借字也。从手堇声。居焮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pō
  注解:□也。今人用拂拭字当作此□。许作□饰也。拂者,过击也。非其义。从手巿声。普活切。十五部。〇此篆旧次接篆之下,非古也,今移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挡dǎnɡ
  注解:朋羣也。此□党、党与本字。俗用党者,叚借字也。鸟部朋下曰:古文凤也。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挡字。儒林传:唯京氏为异党。师古曰:党读曰傥。按傥当作挡。从手党声。多郎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接jiē
  注解:交也。交者,交胫也。引□为凡相接之偁。周礼廪人接盛,读为一极再祭之扱。从手妾声。子叶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挏dònɡ
  注解:推引也。推,各本作□,今依广韵、韵会本。推读如或推或挽之推,谓推之使前也。从手同声。徒緫切。九部。汉有挏马官,作马酒。见百官公卿表、礼乐志。应劭曰:主乳马,取其乳汁挏治之,味酢可飮,因以名官。如淳曰: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其上肥,因名曰挏马官。今□州亦名马酪为马酒。颜氏家训曰:此谓撞捣挺挏之,今为酪酒亦然。按挺挏字见淮南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招zhāo
  注解:手□也。□,各本作呼,今正。呼者,外息也。□者,召也。不以口而以手,是手□也。匏有苦叶传曰:招招,号召之皃。按许书召者,□也。号者,嘑也。是用手用口通得云招也。从手召声。止摇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抚fǔ
  注解:安也。从手□声。芳武切。五部。一曰揗也。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训揗,故抚、拊或通用。□,古文抚,从亾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捪mín
  注解:抚也。此冡上训揗之抚而言。今人所用抆字,许土部墀下所用□字皆卽捪字也。从手昏声。武巾切。十三部。一曰摹也。摹者,规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揣chuǎi
  注解:量也。量者,称轻重也。称者,铨也。铨者,衡也。从手端声。此以合音为声。初委切。十四、十五部。按方言常绢反,是此字古音也。木部有椯字,棰也。一曰度也。一曰剟也。声义皆与此篆同,而读兜果切。又今人语言用故敪字,上丁兼切,下丁括切,知轻重也。亦揣之或体,其音为端之双声。度高曰揣。方言同。左传:揣高卑。杜注云:度高曰揣,度深曰仭。按国语:竱本肈末。竱,卽孟子揣其本之揣,其义同也。一曰捶之。捶者,以杖击也。椯训棰,揣训捶,其意一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抧zhǐ
  注解:开也。从手只声,读若扺掌之扺。扺,各本作抵,今正。抵,侧手击也。扺掌者,侧此手击彼手掌也。诸氏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掼ɡuàn
  注解:习也。此与辵部遦音义皆同。古多叚贯为之。从手贯声。古患切。十四部。《春秋传》曰:“掼渎鬼神。”昭二十六年左传文。今本作贯。杜曰:贯,习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投tóu
  注解:擿也。下文云:擿,投也。二篆为转注。巷伯传曰:投,弃也。从手殳声。大徐作从殳,非。度矦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擿zhì
  注解:搔也。此义音剔。诗:象之揥也。传曰:揥,所以摘髪也。释文云:揥,勑帝反。摘,他狄反。本又作擿。非也。擿音直戟反。按以许说绳之,则作擿为是,擿正音他狄反也。以象骨搔首,因以为饰,名之曰揥。故云所以擿髪,卽后人玉导、玉搔头之类也。广韵十二霁曰:揥者,揥枝整髪钗。许书无揥。从手适声。读如剔。十六部。一曰投也。与上文投者,擿也为转注。此义音直只切。今字作掷。凡古书用投掷字皆作擿。许书无掷。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搔sāo
  注解:□也。□,各本作□,今正。□者,絜也。非其义。□者,掊杷也。掊杷,正搔之训也。内则:疾痛苛养,敬抑搔之。注曰:抑,按。搔,摩也。摩马曰骚,其声同也。又□部疥,搔疡也。疡之需手搔者,谓之搔疡。俗作瘙疡,释文、正义已如此。从手蚤声。稣遭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扴jiá
  注解:□也。此与搔义同。□,小徐作□,讹。大徐不误。广韵曰:扴者,揩扴物也。易:介于石。马本作扴,云触小石声。按扴于石,谓摩磢于石也。从手介声。古黠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摽piāo
  注解:击也。左传:长木之毙,无不摽也。杜云:摽,击也。柏舟传曰:摽,拊心皃。从手□声。符少切。二部。左释文敷萧、普交二切。一曰挈□牡也。□牡,一物也。见门部。挈者,提而启之也。叶钞本□作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挑tiāo
  注解:挠也。下文云:挠者,扰也。扰者,烦也。挑者,谓拨动之,左传云挑战是也。从手兆声。土凋切。二部。一曰摷也。摷者,拘击也。小徐摷下有争。《国语》曰:“郄至挑夭。”周语单襄公语。韦本作佻夭,注云:佻,偷也。今按佻夭之功,以为己力。与左传夭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语意正同。然则
  标题:抉jué
  注解:挑也。抉者,有所入以出之也。从手夬声。于说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挠náo
  注解:□也。此与女部娆字音义皆同。从手尧声。奴巧切。二部。一曰捄也。捄篆下曰:一曰□也。是挠、□、捄三字义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rǎo
  注解:烦也。烦者,□头痛也。引申为烦乱之偁。训驯之字,依许作□,而古书多作□。葢□得训驯,犹乱得训治,徂得训存,苦得训快,皆穷则变,变则通之理也。周礼注曰:□犹驯也。言犹者,字本不训驯。从手夒声。而沼切。古音在三部。今作扰,从忧,俗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挶jū
  注解:□持也。□持者,手如□而持之也。左传:禇师出,公□其手。杜云:扺徒手屈肘如□形。郑注斯干如矢斯棘云:如人挟弓矢□其肘。按古者□之制,其锋谓之援,援体斜横出,故人下其肘,臂卩翘其捥与手似之,亦谓之□。鸱鸮传曰:拮据,□挶也。字本作□。俗加手旁,非是。谓有所操作,曲其肘如□而持之也。从手局声。居玉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据jū
  注解:□挶也。鸱鸮:予手拮据。传曰:拮据,□挶也。公羊注叚据为据。从手居声。九鱼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擖qià
  注解:□也。此与扴音义略同。从手葛声。口八切。十五部。一曰挞也。挞见下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摘zhāi
  注解:拓果树实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树实者,有果之树之实也。拓之,谓之摘。引□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与□音义殊。从手啻声。他历切。又竹历切。按竹历切,是也。他历则为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历,今本改竹厄,以同广韵。一曰指近之也。别一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搳xiá
  注解:擖也。与擖篆宐联缀。从手害声。胡秸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cán
  注解:斩取也。各本斩取二字作暂,今正。斩者,□也。谓□物也。暂非其义。礼器:有摲而播也。长杨赋:麾城摲邑。苍颉篇曰:摲,拍取也。郑曰:摲之言芟也。按芟,刈艹也。□本训芟夷。礼器注谓于此少与,得分以与彼,是为芟杀有所与。摲杀上贵之分以布徧于贱者,谓之摲而播。故广雅本之为说曰:□者,次也。是郑注礼之义,而非摲之本义也。从手斩声。昨甘切。八部。广韵作□,斩取也。山槛切。〖注〗篆作□。□原作摲。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拹xié
  注解:折也。公羊传曰:使公子彭生送桓公,于其乘焉,拹干而杀之。干者,胁骨也。何曰:拹者,折声也。拹或作搚者,或体也。或作拉者,叚借字也。从手劦声。虚业切。七部。一曰拉也。上文曰:拉者,摧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折zhé
  注解:败也。败者,毁也。今义为折叠。从手习声。之涉切。八部。〖注〗败,从攴不从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揫jiū
  注解:束也。束者,縳也。□飮酒义曰: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读为揫。按韦部□,收束也。或从要作□,或从秋手作揫。揫卽□。然则此篆实为重出也。从手秌声。卽由切。三部。《诗》曰:“百禄是□。”商颂长发文。今诗作遒。傅曰:遒,聚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搂lōu
  注解:□聚也。此当作□也,聚也。各本夺上也字。山有枢曰:弗□弗搂。传曰:搂亦□也。此□训所本也。□者,□□也。释诂曰:搂,聚也。此聚训所本也。赵注孟子曰:搂,牵也。此□义之引□也。从手娄声。洛矦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抎yǔn
  注解:有所失也。成公二年左传:石稷谓孙良夫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许所据作抎,正谓失也。战国策:被礛磻,引微□,折淸风而抎矣。此叚抎为陨也。史记东粤列传:不战而耘,利莫大焉。谓闽粤不战而失其王头。此叚耘为抎也。从手云声。于敏切。十三部。《春秋传》曰:“抎子辱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披pī
  注解:从旁持曰披。士丧礼设披,注曰:披,络桺棺上,贯结于戴。人君旁牵之以备倾亏。又执披者旁四人,注曰:前后左右各二人。此从旁持之义也。五帝本纪:黄帝披山通道。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葢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按披、陂皆有旁其边之意,中散能知之。而索隠云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艹木而行,以通道也。此则司马贞不知古义之言。葢俗解训披为开,广韵云:披,开也,分也,散也。木部柀训析也,柀靡字如此作。而浅人以披训析,改柀靡为披靡,莫有能諟正者。从手皮声。敷羁切。旧彼义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chì
  注解:引纵曰□。尔雅释文作引而纵之曰□。引,开弓也。纵,缓也。一曰舍也。按引纵者,谓宐远而引之使近,宐近而纵之使远,皆为牵掣也。不必如释文所据尔雅曰甹夆,掣□也。俗字作奢,作扯,声形皆异矣。从手,瘛省声。尺制切。十五部。俗作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zì
  注解:积也。小雅车攻曰:助我举柴。传曰:柴,积也。笺云:虽不中,必助中者举积禽也。柴,许所据作□。此声、责声古同在十六部,以叠韵为训。从手此声。前智切。诗释文引说文士卖反。出音隠。《诗》曰:“助我举□。”西京赋作举胔。薛注:胔,死禽兽将腐之名。一曰搣颊旁也。一曰二字广韵及小徐本及集韵、类篇皆有之,是也。无此则与上文积也矛盾。而积也卽释车攻。又非引曰圛,引堲谗说而释之之比。上文搣下云□也,此□下云搣颊旁也,是二篆为转注,亦考老之例。搣颊旁可以休老,见庄子。庄子亦作皆□,叚借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掉diào
  注解:摇也。掉者,摇之过也。摇者,掉之不及也。许浑言之。从手卓声。徒吊切。二部。《春秋传》曰:“尾大不掉。”左传昭十一年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摇yáo
  注解:动也。从手□声。余招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搈rónɡ
  注解:动搈也。动搈,汉时语。广雅曰:搈,动也。从手容声。余陇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zhì
  注解:当也。广雅曰:□,当也。从手贰声。直利切。曹宪引说文直二反。按作直异切者,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揂jiū
  注解:聚也。商颂:百禄是遒。传曰:遒,聚也。按传谓此遒为揂之叚借字。从手酋声。卽由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掔qiān
  注解:固也。掔之言坚也,紧也,谓手持之固也。或叚借为牵字,如史记郑襄公肉袒掔羊,卽左传之牵羊也。俗用悭吝字,亦为掔之俗。从手臤声,苦闲切。十四部。读若《诗》“赤舄掔掔”。掔掔,当依豳风作几几。传曰:几几,絇皃。掔在十二部,几在十五部,云读若者,古合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捀fénɡ
  注解:奉也。奉者,承也。从手夆声。敷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yú
  注解:举也。从手举。此篆各本作举,云对举也。从手舆声。以诸切。下文出扬扬二篆,卽出举篆,云对举也。居许切。不特义同,形声亦皆不甚异,读许者往往疑焉。今按玉篇列字次苐,捀下扬上作攑,丘言切,举也。说文捀下扬上则作□,显是攑篆之讹。葢□冯作玉篇时所据说文未误也。说文本有举无□,后人自讹舛耳。广韵廿二元亦曰:攑,举也。上林赋、毛诗笺、汉书音义、通俗文皆有揵,揵卽此攑篆也,字从手举会意。邱言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扬yánɡ
  注解:飞举也。从手昜声。与章切。十部。□,古文扬,从攴。汉碑用扬历,他文用扬历,皆用今文尚书般庚之优贤扬历也。〖注〗□、扬,亦古文扬。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举jǔ
  注解:对举也。对举谓以两手举之,故其字从手与,?手与又手也。从手与声。居许切。五部。一曰舆也。小徐有此四字。按舆卽舁,转写改之。左传:使五人舆豭从己。舁之叚借也。舁者,共举也。共者,非一人之辞也。举之义亦或训为舁。俗别作□羼入说文,音以诸切,非古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掀xiān
  注解:举出也。掀之言轩也。从手欣声。虚言切。古音在十三部。虚斤切。《春秋传》曰:“掀公出于淖。”成十六年左传文。释文曰:捧毂举之,则公轩起也。徐许言反。一曰掀,引也。胡根反。〇又按陆引字林云:火气也。葢吕氏所见昭十八年左传作行火所掀,与今本作焮不同,亦谓火气高举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揭qì
  注解:高举也。见于诗者,匏有苦叶传曰:揭,褰裳也。硕人传曰:揭揭,长也。荡传曰:揭,见根皃。从手曷声。去例切。又基竭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拯zhěnɡ
  注解:上举也。出□为拯。从手丞声。《易》曰:“拯马壮吉。”各本篆作抍,解无出□为拯四字,丞声作□声,拯马作抍马,今皆正。易明夷释文曰:丞音拯救之拯。说文云举也。子夏作抍。字林云:抍,上举。音承。然则说文作拯,字林作抍,在吕时为古今字。陆引无上字,而李注羽猎赋引有之。李注谢灵运拟邺中集诗、曹植七启、潘朂九锡文、传亮修张良庙敎、王巾头陁寺碑皆引说文出溺为拯,是古本确有此四字。方言曰:□、抍,拔也。出□为抍,出火为□。方言之书字多经转写,改作抍,卽以今字改古字之一。抑或子云固如此作,许不之录耳。用拯马壮吉,周易明夷六二爻辞。其字今作拯。陆氏德明作丞,云拯救之拯,犹艮不承其随云承音拯救之拯,左传目于眢井而承之云承拯救之拯也。叶林宗抄文渊阁宋本不误。通志堂、抱经堂皆改大字为拯,殊非。集韵抍承撜拯丞五形同字。丞承卽取诸艮,随二卦释文。类篇丞作氶。今本释文改丞为拯。遂使集韵、类篇之本原泯□矣。羽猎赋:丞民乎农桑。李引声类丞亦拯字。此丞之证也。列子:使弟子并流而承之。张注:承音拯。引方言出溺为承。此承之证也。玉篇曰:氶,声类云抍字。然则声类之作丞,作氶固难考。集韵曰:氶者,承之或礼。玉篇曰:抍音蒸。又上声。葢古多读平声,今则读上声。古音在六部。陆云音拯救之拯。玉篇、广韵皆云:蒸上声。不作反语者,广韵云无韵切也。无韵切者,此韵字少,庱殑□又皆难识也。撜,拯或从登。拯,各本作抍,今正。丞声、登声皆六部也。□声亦六部。而此篆古从丞,从登,不从□者,丞、登皆有上进之意,形声中有会意。经典登作□皆叚借字,□之本义实于上举无涉。〖注〗氶,同抍。或作拯,又作承,别作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振zhèn
  注解:举救之也。之字依韵会补。诸史籍所云振给、振貣是其义也。凡振济当作此字。俗作赈,非也。匡谬正俗言之详矣。从手辰声。章刃切。十三部。一曰奋也。此义则与震略同。采□传曰:入曰振旅。振鹭传曰:振振,羣飞皃。七月传曰:沙鸡羽成而振讯之。皆此义。麟止,殷其雷传曰:振振,信厚也。则此义之引□。葢未有不信厚而能奋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扛ɡānɡ
  注解:横关对举也。以木横持门户曰关。凡大物而两手对举之曰扛。项羽力能扛鼎,谓鼎有□,以木横贯鼎耳而举其□端也。卽无横木而两手举之亦曰扛。卽两人以横木对举一物亦曰扛。字林:捎、掆,舁也。匡谬正俗曰:音讹。故谓扛为刚。有造掆字者,故为穿□也。西京赋作□鼎,□卽□。魏大飨碑作□鼎。□者,扛之叚借字也。从手工声。古双切。九部。〖注〗与掆同找,或作抗。又与□同。《韵会》通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扮fěn
  注解:握也。大□曰:地则虚三以扮天之十八也。扮犹幷也。从手分声,读若粉。房吻切。十三部。〖注〗□,扮字之讹。另□字,扴字之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挢jiǎo
  注解:举手也。引□之,凡举皆曰挢。古多叚矫为之。陶渊明曰:时矫首而遐观。王逸注楚辞曰:矫,举也。从手乔声。居少切。二部。一曰挢,擅也。擅,专也。凡矫诏当用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捎shāo
  注解:自关已西凡取物之上者为挢捎。取物之上,谓取物之顚也。捎之言捎也。方言曰:挢捎,选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取物之上谓之挢捎。按今俗语云捎带是也。西京赋注曰:摕者,捎取之。□工记捎其薮、捎沟,注曰:捎,除也。其引申之义。从手肖声。所交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yǒnɡ
  注解:袌也。各本作抱也,今正。抱者,说文之或捊字也。袌见衣部,褱也。改袌为抱,大失许例。公食大夫礼:□簠梁。注云:拥,抱也。吴语:官帅拥铎。注云:拥,抱也。汉书注曰:南方谓抱小儿为雍树。雍者,拥之叚借字。从手雝声。于陇切。九部。按玉篇作□,葢古体也。抱之则物必在前,故上雝下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rǔ
  注解:染也。如染绘为色也。从手耎声。而泉反。十四部。《周礼》曰:“六曰□祭。”各本篆作擩,解作需声,引周礼作擩祭,今正。古音耎声在十四部,需声在四部,其音画然分别,后人乃或淆乱其偏旁本从耎者讹而从需,而音由是乱矣。周礼大祝九祭:六曰□祭。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四篇经文几用□字二十。唐石经周礼、士虞皆作擩。特牲、少牢、有司皆作□。参差乖异。此非经字不一,乃周礼、士虞经浅人妄改也。郭璞而沿反,李善而缘反,刘昌宗而□反,陆德明而泉反,皆耎声之正音也。杜子春读如虞芮之芮,郭璞而悦反,刘昌宗而谁反,颜师古如阅反,陆德明而劣反,皆耎声之音转也,古音十四、十五部冣相近之理也。今则周礼、礼经、汉书、子虚赋注皆误从需。玉篇擩,而主切。广韵麌韵作擩,切而主。薛韵作□,切如劣。不知其本为一字。而五经文字云:□,如悦反,字书无此字,见礼经。擩,汝主反,见周礼。是则唐开成石经正用张参之说,故周礼与仪礼异字,不知何以就礼经中士虞与他篇又异字也。张氏云周礼作擩,汝主反。今按周礼释文曰而泉反,一音而劣反。刘又而谁反。絶无汝主一反,不可以证陆氏周礼之本作□乎。士虞礼释文曰:如悦反。刘而□反,又而谁反。与特牲、少牢、有司音义皆同,亦不言而主反,又不可以见士虞之本作□乎。其云字书无□字,则其所据说文已为俗改之本,有擩无□,而不知说文古本之有□无擩也。礼经注曰:□,染也。李奇子虚赋注曰:染,□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揄yú
  注解:引也。汉郊祀歌曰:神之揄,临坛宇。师古云:揄,引也。史记:揄长袂。广韵:揄扬,诡言也。皆其引申之义。大雅:或舂或揄。叚揄为舀也。从手兪声。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搫pán
  注解:搫擭,不正也。广韵:搫□,宛转也。今义也。从手般声。薄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擭wò
  注解:搫擭也。从手蒦声。一虢切。古音在五部。一曰布擭也。此卽今之布濩字也。刘逵注吴都赋曰:布濩,遍满皃。一曰握也。握者,搤持也。西京赋:擭獑猢。薛云:擭谓握取之也。今本握讹掘。□应不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拚biàn
  注解:拊手也。拊,揗也。□,拊也。此不但言拊,言拊手者,谓两手相□也,今人谓欢拚是也。叹书、吴都赋皆云拚射。孟康曰:手抟为拚。此则谓两人手相搏也。从手弁声。皮变切。十四部。俗作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擅shàn
  注解:专也。专当作嫥。嫥者,壹也。从手亶声。时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揆kuí
  注解:度也。各本作葵也,今依六书故所据唐本正。度者,法制也。因以为揆度之度。今音分去入,古无二也。小雅:天子葵之。传曰:葵,揆也。谓叚葵为揆也。从手癸声。求癸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拟nǐ
  注解:度也。今所谓揣度也。从手疑声。鱼己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损sǔn
  注解:减也。水部曰:减者,损也。二篆为转注。从手员声。稣本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失shī
  注解:纵也。纵者,缓也。一日舍也。在手而逸去为失。兔部曰:逸,失也。古多叚为逸去之逸,亦叚为淫泆这泆。从手乙声。以甲乙之乙为声。式质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挩tuō
  注解:解挩也。今人多用脱,古则用挩,是则古今字之异也。今脱行而挩废矣。从手兑声。他括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拨bō
  注解:治也。公羊传:拨乱世,反诸正。何注曰:拨犹治也。何言犹者,何意拨之本义非治,拨之所以为治也。许则直云治。从手发声。北末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挹yì
  注解:抒也。大雅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从手邑声。于汲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抒shū
  注解:挹也。凡挹彼注兹曰抒。斗部曰:斜,抒也。□,抒屚也。□,挹也。水部曰:浚,抒也。漉,浚也。□,抒井□也。左传:难必抒矣。此叚抒为纾。纾者,缓也。服□本正作纾。从手予声。神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抯zhā
  注解:挹也。方言曰:抯、揸,取也。南楚之闲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抯,亦谓之揸。从手且声,读若樝棃之樝。樝棃,见木部。侧加切。古音在五部。按方言抯、揸实一字也,故许有抯无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攫jué
  注解:扟也。荟颉篇曰:攫,搏也。通俗文曰:手把曰攫。淮南子曰:鸟穷则搏,□穷则攫。按众经音义卷五卷十二引说文同,而注之曰:扟,居逆切。是所据说文作丮,转写讹作扟耳。丮者,持也。从手矍声。居缚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扟shēn
  注解:从上挹取也。取字各本无,依□应补。通俗文云:从上取曰扟。从手卂声,读若莘。所臻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拓zhí
  注解:拾也。有司彻篇:乃摭于鱼腊俎。俎释三个,其余皆取之。摘下云:拓果树实也。仪礼摭古文作摕,此实非一字,因双声而异。陈宋语。方言:摭,取也。陈宋之闲曰摭。从手石声。之石切。古音在五部。摭,拓或从庶。古声、庶声皆古音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攈jùn
  注解:拾也。鲁语:收攟而烝。韦云:攟,拾也。汉□法志: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宐于时者,作律九章。从手麇声。居运切。十三部。亦作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拾shí
  注解:掇也。史记货殖传曰:俯有拾,仰有取,射有决拾。毛传曰:决,所以钩弦也。拾,遂也。捡韬左臂。卽俗所谓收拾也。曲礼:拾级聚足。郑曰:拾读为涉。声之误也。从手合声。是执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掇duó
  注解:拾取也。周南传曰:掇,拾也。从手叕声。都括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擐huàn
  注解:毌也。毌,各本作贯,今正。毌,穿物持之也。今人废毌而专用贯矣。杜注左传、韦注国语皆曰:擐,贯也。从手瞏声。胡惯切。十四部。《春秋传》曰:“擐甲执兵。”成二年左传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揯ɡēnɡ
  注解:引急也。淮南书曰:大弦搄则小弦絶。从手恒声。古恒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摍suō
  注解:蹴引也。蹴犹迫也。古多叚戚为之。蹴引者,蹴迫而引取之。摍古叚缩为之。毛诗传曰:邻之厘妇,夜□风雨室坏,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释文云:缩又作摍,同。按武梁祠堂碑云摍笮是也。战国策: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亦卽摍字。摍屋,卽左传所谓抽屋也。从手宿声。所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qián
  注解:相援也。从手虔声。巨言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援yuán
  注解:引也。大雅:以尔钩援。毛传:钩援,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又无然畔援。传曰:无是畔道,无是援取。从手爰声。雨元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chōu
  注解:引也。郑风:左旋右抽。传曰:左旋,讲兵。右抽,抽矢以□。竹部曰:籒,读书也。墙有茨传曰:读,抽也。方言曰:抽,读也。尚书:克由绎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紬卽籒也,籒之言抽也。从手留声。敕鸠切。三部。抽,□或从由。由声也。□或,一本作籒文,非也。□,□或从秀。秀字古本当不出。篆体偏旁作秀,则可证古于偏旁不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擢zhuó
  注解:引也。毛传曰:楫所以擢舟也。棹舟,谓引舟也。从手翟声。直角切。古音在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拔bá
  注解:擢也。从手犮声。蒲八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揠yà
  注解:拔也。孟子: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赵云:揠,挺拔之欲亟长也。方言:揠、擢、拂、戎,拔也。自关而西或曰拔,东齐海岱之闲曰揠。从手匽声。乌黠切。十四、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捣dǎo
  注解:手椎也。以手为椎而椎之。一曰筑也。木部曰:筑,□也。二篆为转注。筑者必用筑,非徒手也,故为别。从手□声。都晧切。古音在三部。小徐本篆作捣,解云寿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挛luán
  注解:系也。系者,絜束也。易小畜:有孚挛如。马曰:连也。虞曰:引也。挛者,系而引之,其义近擢。从手□声。吕贠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挺tǐnɡ
  注解:拔也。左传:周道挺挺。直也。月令:挺重囚。宽也。皆引申之义。从手廷声。徒鼎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qiān
  注解:拔取也。南楚语。庄子至乐篇:攓蓬而取之。司马注曰:攓,拔也。方言曰:攓,取也。南楚曰攓。又曰:楚谓之攓。从手□声。九辇切。十四部。□攓二通。又音鶱。《楚辞》曰:“朝□阰之木兰。”阰,各本作批,今依韵会,与楚辞合,但说文无阰字耳。句见离骚。王逸曰:搴,取也。阰,山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探tān
  注解:远取之也。探之言深也。易曰:探啧索隠。从手□声。他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撢tàn
  注解:□也。周礼撢人:掌撢序王意以误天下。释文曰:与探同。按许书,则义同而各自为字。从手□声。他绀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挼ruó
  注解:摧也。摧,各本作推,今依玉篇、韵会、文选注、□应梵书音义正。摧者,挤也。周礼守祧、礼经士虞、特牲、少牢隋祭,或作隋,作堕。或作挼。或作绥。隋当是正字,挼、绥当是叚借。郑云:下祭曰堕。堕之言犹堕下也。按隋声、妥声同在古十七部。许云挼,摧也。摧亦有堕下之义。挼篆□韵双声皆当妥声。下挼莏一解,则更当从妥,不待言矣。从手妥声。各本作委声,今正。徐铉曰:俗作挼。非。乃因说文无妥而为此谬说也。奴禾切。十六、十七部。一曰□手相切摩也。□应引无摩字,阮考绪字略云:烦撋犹挼莏。今人多用此义,而字作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撆piē
  注解:饰也。各本作别也,不可通,今正。文选洞箫赋注引撆,饰也。饰者,□也。见巾部。饰者,今之拭字。葢一本作□,其义一也。而字形一讹为刷,再讹遂为别矣,此考核者所宐知也。拭与拂义略同。蔡邕篆势曰:扬波振撆。文选:撇波而济。撇同撆。又史记荆轲传跪而蔽席、孟荀传襒席皆谓拭席,皆撆之异体也。从手敝声。芳灭切。十五部。一曰击也。此别一义。韵会作击也。一曰拂也。拂卽饰,易其先后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hàn
  注解:摇也。摇,宋本作□,误。从手咸声。胡感切。古音在七部。铉曰:今别作撼。非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搦nuò
  注解:按也。按者,抑也。周礼矢人: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注曰:桡搦其干。谓按下之令曲,则强弱见矣。□应书曰:搦犹捉也。此今义,非古义也。古义搦同桡。从手弱声。尼革切。释文女角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掎jǐ
  注解:偏引也。一本作偏引一足也,见李贤、司马贞所引。此依左传注增二字耳。左传曰: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杜注云:掎之,掎其足也。国语:掎止晏莱。韦云:从后曰掎。子虚赋脚麟,司马彪云:脚,掎也。诗:伐木掎矣。传曰:伐木者掎其顚。从手奇声。居绮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挥huī
  注解:奋也。按奞部奋下曰:翚也。翚下曰:大飞也。此云奋也,挥与翚义略同。□应引此下有谓奋讯振去之也七字,葢庾俨默注语。从手军声。许归切。十三、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摩mó
  注解:揅也。揅,各本作硏,今正。此以揅与摩互训。右部硏之训□也,手部揅之训摩也,义各有属,无容淆之。摩揅之功,精于□硏。挼下曰:两手相切摩也。学记曰:相观而善之谓摩。凡毛诗、尔雅如琢如摩,周礼刮摩字多从手。俗从石作磨,不可通。从手麻声。莫鄱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揅yán
  注解:摩也。从手硏声。宋本夺此字,今依小徐、集韵、类篇补。易:极深硏几。蜀才作揅。御坚切。十四部。〖注〗字头揅字从幵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pī
  注解:反手击也。左传曰:宋万遇仇牧于门。□而杀之。玉篇所引如是。今左传作批,俗字也。从手□声。匹齐切。十五部。俗作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搅jiǎo
  注解:乱也。毛传同。从手觉声。古巧切。古音在三部。《诗》曰:“祇搅我心。”小雅何人斯文。只,各本讹作祇,误。我行其野传曰:只,适也。唐人凡此训必从衣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搑rǒnɡ
  注解:推捣也。汉书:而仆又茸以蚕室。师古曰:茸音人勇反,推也。谓推致蚕室之中也。如颜说,则茸者搑之叚借字。从手茸声。而陇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撞zhuànɡ
  注解:卂捣也。卂者,疾也。从手童声。宅江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yīn
  注解:就也。□与因音义同,今则因行而□废矣。从手因声。于眞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扔rēnɡ
  注解:□也。□,各本作因,今正。扔与仍音义同。老子曰: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从手乃声。如乘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括kuò
  注解:絜也。絜者,麻一端也。引申为絜束之絜,凡物围度之曰絜。贾子度长絜大是也。束之亦曰絜。凡经言□髪者,皆谓束髪也。髟部曰:□者,絜髪也。然则束髪曰□。□为凡物緫会之偁。毛诗传曰:□,至也。其引申之义也。易□囊,借为□字也。从手□声。古□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抲hē
  注解:抲,此复举字之未□者。撝也。从手可声。虎何切。十七部。《周书》曰:“尽执,抲。”小徐本抲下有献字,葢误衍。酒诰文。今尚书抲作拘,字之误也,此如许所言苛之字止句也,后汉书郡国志菏水讹为苟水正同。周书当尽执为逗。下云抲以归于周,谓指撝以归于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擘bò
  注解:撝也。礼记:燔黍捭豚。释文云:捭,十麦反。注作擗,又作擘,皆同。按卑声、辟声皆在十六部,故记作捭,注作擘。今注亦作捭矣。擘豚,谓手裂豚肉也。又周礼瓬人注曰:薜读如药黄檗之檗,破裂也。按薜乃擘之叚借。西京赋云:剖析豪厘,擘肌分理。李善引周礼注作擘,岂其所据与今不同欤。内则曰:涂皆干擘之。丧大记:绞一幅不辟。内则:麕为辟鸡。皆假辟为擘也。若孟子以仲子为巨擘。巨擘,谓手大指也。凡大指主开,饰四指主合,故谓之巨擘。从手辟声。博戹切。十六部。今俗语谓裂之曰擘开,其字如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撝huī
  注解:裂也。易:撝谦。马曰:撝犹离也。按撝谦者,溥散其谦,无所往而不用谦,裂义之引申也。曲礼:为国君削瓜者华之。注曰:华,中裂之也。华音如花,撝古音如呵,故知华卽撝之叚借也。从手为声。许归切。按归必是规字之误,此字必在五支,不得入八微也。古音在十七部。一曰手指撝也。叙曰:比类合□,以见指撝。易撝谦注曰:指撝皆谦。凡指撝当作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捇huò
  注解:裂也。周礼有赤犮氏,注云:亦犮犹捇拔也。捇拔,葢汉时有此语。从手赤声。呼麦切。释文采昔反。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扐lè
  注解:《易》□再扐而后卦。易击辞传文也。卦,今易作挂。释文云:京作卦,云再扐而后布卦。葢许同京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虞翻曰:奇,所挂一策。扐,所揲之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取奇以归扐,扐幷合挂左手之小指。为一扐,则似闰月定四时成岁,故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已一扐,复分挂如初揲之。归奇于初扐,幷挂左手次小指闲。为再扐,则再闰也。双分扐揲之如初,而挂左手第三指闲。成一变,则布卦之一爻。谓已二扐,又加一为三,幷重合前二扐为五岁,故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据虞则字作挂者,谓再为分二挂一。或作卦者,谓于此起卦爻。皆可通也。凡数之余曰扐。王制:祭用数之仂,丧用三年之仂。郑皆以为数之什一。仂、扐葢同字。考工记云:以其围之阞捎其薮。假阞为之。郑以为三分之一。然则权度多少中其节谓之扐,无定数也。从手力声。卢则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技jì
  注解:巧也。工部曰:巧者,技也。二篆为转注。古多叚伎为技能字。人部曰:伎,与也。从手支声。渠绮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摹mó
  注解:规也。规者,有法度也。以法度度之亦曰规。广韵曰:摹者,以手摹也。杨雄传:参摹而四分之。三摹九据。或手在旁作摸。今人谓之摸□,读入声,实一字。摹与模义略同。韵会此下有谓所规仿也五字,葢庾俨默注语之存者。仿当作放。从手□声。莫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拙zhuō
  注解:不巧也。不能为技巧也。从手出声。职说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tà
  注解:缝指□也。缝指□者,谓以针紩衣之人恐针之栔其指,用韦为箍韬于指以藉之也。□之言重沓也。射鞴亦谓之臂□。从手沓声,读若眔。徒合切。八部。一曰韦韬。谓如射鞴韬于臂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抟tuán
  注解:□手圜之也。各本作圜也,语不完,今依韵会所据补。以手圜之者,此篆之本义,如礼经云抟黍,曲礼云抟饭是也。因而凡物之圜者曰抟,如考工记抟以行石、抟身而鸿、相笴欲生而抟是也。俗字作团。古亦借为专壹字,左传云若琴瑟之抟壹,秦琅邪台刻石曰抟心揖志是也。专壹,许女部作嫥壹。从手专声。度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hú
  注解:手推之也。从手圂声。户骨切。十三、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捄jū
  注解:盛土于梩中也。木部曰:□者,徙土輂也。或作梩。大雅:捄之陑陑。传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笺云: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诸版中。孟子虆梩并言,赵曰:虆梩,笼臿之属。可以取土者也。许说专为释大雅而言。从手求声。举朱切。古音在三部。一曰捊也。各本作扰,今依韵会本正。捊者,引埾也。于前义相近。捊之乃后盛之。《诗》曰:“捄之陑陑。”大雅绵文。陑音而。亦作□。各本作陾,误,今依玉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拮jié
  注解:口手共有所作也。豳风:予手拮据。传曰:拮据,撠挶也。手病口病故能免于大鸟之难。韩诗曰:口足为事曰拮据。韩之足,卽毛之手也。许葢合毛、韩为此训。从手吉声。古□切。十二部。《诗》曰:“予手拮据。”□鸮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搰hú
  注解:掘也。吴语: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韦注:搰,发也。玉篇云:左传搰褚师定子之墓。本亦作掘。从手骨声。户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掘jué
  注解:搰也。二篆叠韵转注。按凡字书、韵书谓掘亦作阙者,似是而非也。左传:阙地及泉。阙地下冰而床焉。国语: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闲。韦云。阙,穿也。凡云阙者,皆谓空之,与掘义别。从手□声。衢勿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掩yǎn
  注解:敛也。小上曰掩。释器:圜弇上谓之鼒。弇上当作掩上。从手奄声。衣检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摡ɡài
  注解:涤也。涤者,洒也。洒,先礼切。诗:摡之釡鬵。传曰:摡,涤也。今本作漑者,非。凡周礼、礼经摡字本皆从手,释文不误,而俗本多讹。从手旣声。古代切。古音在十五部。《诗》曰:“摡之釜鬵。”匪风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揟xū
  注解:取水沮也。沮,玉篇、广韵作具,非也。取水之具或以木,或以瓦缶,则制字不当从手矣。沮,今之渣字。集韵九麻曰:□,滓也。亦作渣。取水渣者,必浚之漉之,如酾酒然。然则揟与水部之湑音义皆同,今所谓滤水也。周礼谓伺捕盗贼为胥,亦此意。浅人不得其解,遂改沮为具,非制字之意。从手胥声。相居切。五部。武威有揟次县。见汉地理志、郡国志。孟康曰:揟,子如反。次音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播bō
  注解:穜也。穜者,□也。□者,穜也。尧典曰:播时百榖。从手番声。补过切。十四、十七部。一曰布也。周礼瞽蒙注曰:播谓发扬其音。□,古文播。九歌:□芳椒兮成堂。补注:□,古播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挃zhì
  注解:获禾声也。周颂良耜曰:擭之挃挃。传曰:挃挃,获声也。从手至声。陟栗切。十二部。《诗》曰:“擭之挃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zhì
  注解:剌也。刺者,直伤也。方言曰:□,到也。广雅曰:□,至也。从手致声。陟利切。十五部。一曰剌之财至也。财,今纔字。甘泉赋曰:洪台崛其独出兮,□北极之嶟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扤wù
  注解:动也。诗正月:天之扤我。传曰:扤,动也。考工记:是以大扤。从手兀声。五忽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抈yuè
  注解:□也。晋语:其为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韦云:抈,动也。按依韦注,是谓此抈为扤之叚借字也。其本义则训折。旧音云抈音月。又五括反。从手月声。鱼厥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摎jiū
  注解:缚杀也。缚杀者,以束缚杀之也。凡县死者曰缢,亦曰雉经。凡以绳帛等物杀人者曰缚杀,亦曰摎,亦曰绞。广韵曰:摎者,绞缚杀也。多绞字为长。今之绞罪,卽古所谓摎也。引申之,凡绳帛等物二股互交皆得曰摎,曰绞,亦曰纠。丧服曰:绞带。又曰:殇之绖,不摎垂。注云:不绞其带之垂者。周礼、杂记注皆云:环绖者一股缠而不纠。丩部曰:纠,三合绳也。檀弓作缪绖,缪卽摎之叚借,故注云缪读为不摎垂之摎也。丧服及檀弓注摎垂字,今本讹为樛木之樛,遂不可通矣,惟玉篇不误。从手翏声。居求切。亦力周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挞tà
  注解:乡□酒罚不敬,挞其背。周礼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故书或言觵挞之罚事。郑云:觵挞者,失礼之罚。觵用酒,其爵以兕角为之。挞,扑也。按郑但云失礼。许必系之□飮酒者,礼莫大于此,惟此可登时行觵挞也。从手□声。他□切。十五部。□,古文挞。从虍者,言有威也。《周书》曰:“□□记之。”周当作虞。此皋陶谟文。壁中古文作□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掕línɡ
  注解:止马也。掕马,犹勒马也。疑易拯马壮,拯乃掕之叚借。从手夌声。里甑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抨pēnɡ
  注解:弹也。弹,大徐误作掸,今依小徐及□应正。弹者,开弓也。开弓者,弦必反于直。故凡有所纠正谓之弹。广雅曰:弹,拼也。拼卽抨。布茎切。□应曰:抨弹,绳墨也。补耕切。又普耕切,江南音也。按孟康汉书注曰:引绳以抨弹。从手平声。普耕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卷quán
  注解:气埶也。谓作气有势也。此与拳音同而义异。小雅巧言:无拳无勇。毛传曰:拳,力也。齐语:桓公问曰:于子之□,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韦云:大勇为拳。此皆叚拳为卷,葢与古本字异。齐风笺云:□,勇壮也。□者,卷之异体。从手卷声。巨贠切。十四部。按五经文字本部权字下曰:从手作□者,古拳握字。从手之□,字书、韵书皆不□,惟卢令郑笺云:鬈读当为□。□,勇壮也。又吴都赋:览将帅之□勇。李注云:毛诗无拳无勇。□与拳同。此□处字,今虽讹作权,从木,然可知其必五经文字所谓从手之字也。是可以知字书、韵书遗屚之古字甚多,莫之能补。古书之讹缪亦甚多,莫之諟正也。《国语》曰:“有卷勇。”齐语文。广韵引说文,有上有子字。一曰卷,收也。此别一义,卽今人所用舒卷字也。论语:卷之怀之。叚卷字为之。广韵书弮字亦当作卷。此义音居转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扱xī
  注解:收也。收者,捕也。曲礼:以箕自□而扱之。此扱之本义也。仪礼注云:扱柶。此插之叚借字也。从手及声。楚洽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摷jiǎo
  注解:拘击也。拘止而击之也。集韵、类篇作击也,拘也,非是。又谓此卽钞之别体,亦非许意也。以下十七篆皆言击,而冣后释击曰扑也。许书文法往往如是。从手巢声。子小切。广韵作□,楚交切。二部。汉书:命摷绝而不长。叚摷为剿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挨āi
  注解:击背也。列子:挡□挨抌。张注曰:乌骇反。推也。从手矣声。于骇切。一部。今俗音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扑pū
  注解:挨也。扑与扑、□,义皆别,今人溷之。广韵一屋云:拂箸。今义也。从手菐声。蒲角切。广韵普木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qiào
  注解:旁击也。公羊传曰: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注:摮犹□也。□谓旁击头项。庄子:撽以马捶。从手敫声。苦吊切。二部。小徐本手在左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扚diǎo
  注解:疾击也。疾速击之也。史记天官书扚云,索隠曰:刘氏音时酌反。说文音丁了反。许愼注淮南云:扚,引也。按扚云从手,今本讹从木。从手勺声。都了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抶chì
  注解:笞击也。笞所以击也。抶之见左传者多矣。从手失声。敕栗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扺zhǐ
  注解:侧击也。战国策:扺掌而谈。东京赋:扺璧于谷。解嘲:介泾阳,扺穰矦。按扺字今多讹作抵,其音义皆殊。国策: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史记:薄太后以昌絮提文帝。提皆扺之叚借字也。从手氏声。诸氏切。十六部。与抵在十五部不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抰yǎnɡ
  注解:□车鞅击也。鞅者,马颈靼也。鞅抰叠韵。从手央声。于两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bǔ
  注解:衣上击也。击,集韵、类篇皆作攴。攴者,小击也。从手□声。方口切。三部。方字类隔,当作彼。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捭bǎi
  注解:□手击也。谓左右□手横开旁击也。引申之为鬼谷子之捭□。捭之者,开也。□之者,闭也。礼记:燔黍捭豚。叚捭为擘字。从手卑声。北买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捶chuí
  注解:□杖击也。内则注曰:捶,捣之也。引申之,杖得名捶,犹小击之曰扑,因而击之之物得曰扑也。击马者曰棰。从手□声。之垒切。垒当作垒。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搉què
  注解:敲击也。□,横挝也。挝卽□之□变。摧与□叠韵,又双声也。广雅曰:扬搉,都凡也。别一义。从手隺声。苦角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摬yǐnɡ
  注解:中击也。击之而中也。中,玉篇作伤。从手竟声。一敬切。古音在十部。倚两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拂fú
  注解:过击也。徐锴曰:击而过之也。刀部曰:刜,击也。与拂义同。从手弗声。敷勿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摼kēnɡ
  注解:捣头也。广韵曰:撞也。从手坚声,读若《论语》“铿尒舍琴而作”。读若二字衍文也。尒,大徐作尔。琴,大徐作瑟。今皆正。旧抄击传本作琴。论语先进篇释文曰:铿,苦耕反,投琴声。是则陆氏论语本作舍琴而作。下文云本作瑟者,后人所增语。广韵曰:□,琴声。口茎切。玉篇曰:□,口耕切,琴声,引论语□尔舍琴而作。□葢摼之异体。大徐摼,口茎切。按坚声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抌dǎn
  注解:□击也。深浅字许作□。抌、深叠韵字。刺客列传: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揕卽抌字。徐广曰:一作抗。按抗乃抌之讹耳。从手冘声,竹甚切。七部。读若告言不正曰抌。宋本无吿字。曰抌之抌,未知何字之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huǐ
  注解:伤击也。伤击者,击之而伤也。故其字从手毁。从手毁,毁亦声。小徐无毁亦字。许委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击jī
  注解:攴也。攴下曰:小击也。二篆为转注。攴训小击。击则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于攴下见析言之理,于击下见浑言之理,互相足也。攴之□变为扑,手卽又也,又下曰手也,因之□棰等物皆谓之扑,此经典扑字之义也。咎繇谟古文戛击,今文尚书击为隔,同音叚借。从手毄声。古历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扞hàn
  注解:忮也。忮当作枝。枝持字古书用枝,亦用支。许之字例则当作榰。许之榰柱,他书之搘拄也。攴部□下云:止也。扞义当略同。忮训很,非其义。周南干城传曰:干,扞也。左传亦以扞城其民释干城。孙炎以自蔽扞释尔雅扞字。许盾下云:所以扞身蔽目。然则扞字之训可定矣。广韵扞下曰:以手扞,又卫也。玉篇亦曰:扞,卫也。字亦作捍。祭法: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鲁语作扞。从手干声。矦旰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抗kànɡ
  注解:扞也。旣夕礼注曰:抗,御也。左传曰:以亢其雠。注云:亢犹当也。亢为抗之叚借字。周礼:纲恶马。注云:纲读为以亢其雠之亢。书亦或为亢。亢,御也,禁也。纲亦亢之叚借字也。引申之义为高抗。旣夕注曰:抗,举也。从手亢声。苦浪切。十部。杭,抗或从木。若旣夕礼抗木横三缩二,其字固可从木矣。今人用此字读胡郞切,乃□之讹变。地名余杭者,乃秦政舟渡处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捕bǔ
  注解:取也。此与搏义别。从手甫声。薄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簎cè
  注解:刺也。刺者,直伤也。周礼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郑司农云:簎谓以杈刺泥中搏取之。鲁语:里革曰: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龞以为夏稿。韦云:矠,□也。□刺鱼鳖。按矠本矛属,此叚借矠为簎也。许所据国语作簎,与周礼同。从手,籍省声。士革反。按周礼音义刘仓伯反。徐仓格反。沈枪昔反。李贤马融传注七亦反。古音在五部。《春秋》国语曰:“簎鱼鳖。”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捻niǎn
  注解:□也。执者,捕罪人也。引申为凡持取之偁。广韵曰:捻者,以手捻物也。从手然声。乃殄切。十四部。一曰厹也。蹂者,兽足蹂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挂ɡuà
  注解:画也。画,叶本作宣。李文仲字鉴亦作宣。六书故云唐本作县。玉篇亦作悬也。特牲礼曰:实于左袂,挂于季指,卒角。郑云:挂袪以小指者,便卒角也。易毄辞传:分而为二以象□,挂一以象三。孔疏曰:挂其一于冣小指闲。皆于县义合。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许训画者,古义叠韵为训。唐本训县,非古也。礼注云:古文挂作卦。从手圭声。古卖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拕tuō
  注解:□也。申部曰:束缚捽抴为臾。又曰:□者,臾□也。然则□之义略同抴。一说□本作抴,后人避讳改之。南越传:拕舟而入水。论语:加朝服扦绅。易:终朝三褫之。郑本作拕,叚拕为裭也。高诱注淮南遇盗拕其衣云:拕,夺也。从手它声。托何切。十七部。广韵又徒可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捈tú
  注解:卧引也。卧引谓横而引之也。广雅曰:捈,舒也。从手余声。同都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抴yè
  注解:捈也。?下曰:抴也。臾下曰:束缚捽抴也。抴与□音义皆同。檀弓:负手□杖。释文:□作抴。俗刻误从木,非也。九歌:桂擢兮兰抴。王逸曰:擢,楫也。抴,船旁板也。按毛诗传云:楫所以擢舟也。故因谓楫为擢。擢者,引也。船旁板□于水中,故因谓之抴。俗字作棹,作枻,皆非是也。从手世声。余制切。十五部。俗作拽。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揙biàn
  注解:搏也。从手扁声。婢沔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撅juē
  注解:□手有所杷也。以,各本误从。杷,各本误把。今正。杷本训改麦器,引申之,用手捊聚亦曰杷。通俗文曰:手杷曰掊,手把曰攫。此杷与把之别也。内则:不涉不撅。撅,揭衣也。撅之义与掘不同,韵书淆之,非也。从手厥声。居月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攎lú
  注解:拏持也。拏,各本作挐,误。广韵攎下云:攎,敛。从手卢声。洛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拏ná
  注解:持也。从手奴声。各本篆用挐,解作如声,此与前文训牵引之挐互讹也,今正。烦挐、纷挐字当从如,女居切。拏攫字当从奴,女加切。古音同在五部而形异,犹纟部有絮、□二篆也。一曰诬也。方言曰:□哰,謰謱,拏也。郭注:言譇拏也。女加反。又曰:拏,杨州会稽之语也。或谓之惹。或谓之□。许言部曰:譇拏,羞穷也。方言及言部字皆从奴,亦可证篆体作挐之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搵wèn
  注解:□也。□者,湛也。谓湛浸于中也。集韵引字林搵抐,□也。抐,奴困切。从手□声。乌困切。十三部。又乌□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搒pénɡ
  注解:掩也。广韵曰:笞打。今义也。从手旁声。北孟切。古音在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挌ɡé
  注解:击也。凡今用格斗字当作此。后汉陈宠传:□狱者急于篣挌酷烈之痛。注引此说文。周礼注曰:若今时无故入人室宅卢舍,上人车船,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公羊定四年注曰:挟弓者,怀格意也。庄卅一年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诸矦交格而战者,诛绝其国。此等格字皆当从手。从手各声。古核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拲ɡǒnɡ
  注解:□手共同械也。周礼掌囚:上罪梏拲而桎。郑司农云:拲者,□手共一木也。从手共声。此举形声包会意。居辣切。九部。《周礼》:“上辠,梏拲而桎。”□,拲或从木。犹桎梏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掫zōu
  注解:夜戒守有所击也。一本无守字。有所击,谓□类也。襄卄五年左传:陪臣干掫有淫者。杜云:干掫,行夜也。昭卄年传:宾将掫。杜云:掫,行夜也。周礼镈师、掌固皆云:夜三鼜。杜子春云:谓击□行夜戒守也。春秋传所谓宾将趣,趣与鼜音相近。许不云击□,而云有所击者,凡有声可警觉者皆是。若□,亦行夜所击者也。从手取声。子矦切。四部。《春秋传》曰:“宾将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捐juān
  注解:弃也。华部曰:弃,捐也。二篆为转注。从手肙声。与专切。十四部。按俗音居专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掤bīnɡ
  注解:所□覆矢也。郑大叔于田传曰:掤,所以覆矢也。左传: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冰者,掤之叚借字。贾逵、服□皆曰:冰,犊丸葢也。杜预云:或说犊丸是箭筩,其葢可以取飮。从手朋声。笔陵切。六部。《诗》曰:“抑释掤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扜yū
  注解:指□也。□,各本用麾,俗,今正。扜、□为双声。山海经曰:有人方扜弓射黄虵。从手亏声。亿俱切。五部。亦匈于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huī
  注解:旌旗,巾车曰:木路建大麾。郑云: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按凡旌旗皆得曰□,故许以旌旗释□。叚借之字作戏,淮阴矦传、项羽本纪皆曰戏下是也。所□指□也。说从手之意。凡旗之所指曰指□。师之耳目,在乎旗□也。坶誓曰:右秉白旄以麾。小雅曰:麾之以肱。从手靡声。许为切。古音在十七部。俗作麾。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捷jié
  注解:猎也。以□韵为训。谓如逐禽而得之也。军获得也。小雅:一月三捷。传曰:捷,胜也。笺云:往则庶乎一月之中三有胜功。春秋经:齐矦来献戎捷。易:昼日三接。内则:接以大牢。郑注皆读为捷,胜也。是古文叚借字也。又按大雅征夫捷捷,言乐事也。又有瞽传曰:业,大板也。捷业如锯齿。皆引申之义。从手疌声。疾叶切。八部。《春秋传》曰:“齐人来献戎捷。”庄三十一年。左氏、公、谷皆作齐矦。按作人近是,不必亲来。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扣kòu
  注解:牵马也。周礼田仆:凡田,王提马而走,诸矦晋,大夫驰。注曰:提犹举也。晋犹抑也。使人扣而举之抑之皆止奔也。驰放不扣。史记:伯夷、叔齐扣马而谏。从手口声。苦后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掍hùn
  注解:同也。方言:掍,同也。宋卫之闲或曰掍。汉人赋多用掍字。从手昆声。古本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sōu
  注解:众意也。其意为众,其言为□也。鲁颂泮水曰:束矢其搜。传曰:五十矢为束搜,众意也。此古义也。与考工记注之薮略同。郑司农云:薮读为蜂薮之薮。后郑云:蜂薮者,众辐之所趋也。一曰求也。□下曰:入家□也。从手叜声。所鸠切。三部。《诗》曰:“束矢其□。”〖注〗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换huàn
  注解:易也。从手奂声。胡玩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掖yè
  注解:□手持人臂也。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今依左传音义□正。左传: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赴当是仆之误。正义曰:说文云:掖,持臂也。谓执持其臂投之城外也。释文曰:说文云以手持人臂曰掖。陆、孔所据皆无投地二字,浅人传合左文增之,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诗衡门序曰:僖公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郑云:掖,扶持也。是可证矣。从手夜声。羊益切。古音在五部。一曰臂下也。此义字本作亦,或借掖为之,非古也。儒行:逢掖之衣。高后本记:见物如苍犬据其掖。俗亦作腋。文二百六十五 重十九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掺
  注解:敛也。从手参声。各本无掺篆及解,今依郑风遵大路正义所引补。诗掺执子之袪传曰:掺,揽也。正义引说文掺,参声,敛也。操,喿声,奉也。葢因俗二字相乱,故分引之。今本无掺篆,亦由南朝以来掺、操不别之故。凡许书鼎部□、鼏相似而失其一,衣部袗、袀相似而失其一,水部沱、池相似而有沱无池,皆此类。所斩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手部
  标题:□ɡuāi
  注解:背吕也。吕下曰:脊骨也。脊兼骨肉言之,吕则其骨,析言之如是。浑言之,则统曰背吕,犹俗云背脊也。象胁肋形。胁者,□膀也。肋者,胁骨也。此四字当作象形□象胁肋也七字。象形谓亻象背脊居中而直,一象人要,□则象背左右胁肋之形也。古怀切。玉篇云:俗作乖。按俗作乖,当在□部□字注中。凡□之属皆从□。读若乖。此三字大徐无。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脊jǐ
  注解:背吕也。释名曰:脊,积也。积续骨节脉络上下也。从□从肉。兼骨肉而成字也。资昔切。十六部。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612

  标题:女nǚ
  注解:妇人也。男,丈夫也。女,妇人也。立文相对。丧服经每以丈夫妇人连文。浑言之女亦妇人,析言之适人乃言妇人也。左传曰: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此可以知女道、妇道之有不同者矣。言女子者对男子而言,子皆美偁也。曰女子子者,系父母而言也。集韵曰:吴人谓女为娪。牛居切。青州呼女曰娪,五故切。楚人谓女曰女,奴解切。皆方语也。象形。王育说。不得其居六书何等,而惟王育说是象形也。葢象其揜敛自守之状。尼吕切。五部。小徐王育说三字在从女下。凡女之属皆从女。〖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姓xìnɡ
  注解:人所生也。白虎通曰:姓者,生也。人所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吹律定姓,故姓有百。按诗振振公姓传曰:公姓,公生也。不如我同姓传曰:同姓,同祖也。昭四年左传,问其姓。释文云:女生曰姓,姓谓子也。定四年蔡大夫公孙生,公、谷皆作公孙姓。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偁天子。五经异义:诗齐鲁韩、春秋公羊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左氏说圣人皆有父。谨案尧典以亲九族,卽尧母庆都感赤龙而生尧,安得九族而亲之。礼谶云唐五庙,知不感天而生,□之闻也。诗言感生得无父,有父则不感生。此皆偏见之说也。商颂曰:天命□鸟,降而生商。谓娀□吞鳦子生契。是圣人感生见于经之明文。刘媪是汉大上皇之妻,感亦龙而生高祖,是非有父感神而生者也。(同耶)且夫蒲卢之气,妪煦桑虫成为己子,况乎天气因人之精,就而神之,反不使子贤圣乎。是则然矣,又何多怪。按此郑君调停之说。许作异义时,从左氏说圣人皆有父。造说文,则云神圣之母感天而生,不言圣人无父,则与郑说同矣。因生□为姓。从女生,因生以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因以为姓,黄帝母居姬水因以为姓,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是也。感天而生者母也,故姓从女生会意。其子孙复析为众姓,如黄帝子二十五宗十二姓,则皆因生以为姓也。生亦声。息正切。十一部。按古平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赐姓。”大小徐本互异。由浅人不学以为重复,故大徐本□因生以为姓五字,小徐□春秋传以下十一字,皆非也。传者,隠八年左传文。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曰:因其所由生以赐姓也。按人各有所由生之姓,其后氏别旣久而姓几湮。有德者出,则天子立之令姓其正姓,若大宗然。如周语帝胙四岳国,赐姓曰姜,氏曰有吕。陈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谓妫姓)命氏曰陈。飂叔安裔子董父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葢此三者,本皆姜、妫、董之子孙,故予之以其姓。又或特赐之姓,前无所承者,如史记、白虎通禹祖昌意,以薏苡生,赐姓姒氏。殷契以□鸟子生,赐姓子氏。斯皆因生以赐姓也。必兼春秋传之说而姓之义乃完。姒字不见于许书,葢古只作以,古书亦有作似者。〖注〗□、□,古文姓。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姜jiānɡ
  注解:神农凥姜水,因□为姓。晋语:司空季子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韦注: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渭水篇注曰: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按姜姬字,葢后所制。从女羊声。居良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姬jī
  注解:黄帝凥姬水,因水为姓。从女□声。居之切。一部。〖注〗□,古文姬。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姞jí
  注解:黄帝之后伯□姓也,国语:晋胥臣臼季曰: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姞其一也。诗都人士作吉。南燕、密须,姞姓国也。后稷妃家。左传:郑文公赋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旣而生穆公,名之曰兰。文公卒。石癸曰: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遂立之。古今人表云:姞人,弃妃。直以姞人为姓名。从女吉声。巨乙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嬴yínɡ
  注解:帝少暤之姓也。按秦、徐、江、黄、郯、莒皆嬴姓也。嬴,地理志作盈。又按伯翳嬴姓,其子皋陶偃姓。偃嬴,语之转耳,如娥皇女英,世本作女莹,大戴礼作女匽,亦一语转。从女,赢省声。依韵会作赢,今各本作羸省声,非也。以成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姚yáo
  注解:虞舜凥姚虚,因□为姓。帝王世纪云: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世本:舜姓姚氏。从女兆声。余招切。二部。或为姚,娆也。下文曰娆者,苛也。《史篇》□为:姚,易也。王莽传:征天下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籒所作十五篇也。许三偁史篇,皆说史篇者之辞。易葢治也。广雅:姚、娧皆好也。荀卿子:美丽姚治。杨注引说文姚,美好皃。今说文无此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妫ɡuī
  注解:虞舜凥妫汭,因□为氏。氏,各旧本及集韵、类篇皆同,毛斧季剜改为姓,非也。舜旣姚姓,则妫为舜后之氏可知。按依史记当云因以为氏姓。寻姓氏之礼,姓统于上,氏别于下。郑驳五经异义曰: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此由姓而氏之说也。旣别为氏,则谓之氏姓。故风俗通、潜夫论皆以氏姓名篇。诸书多言氏姓。氏姓之见于经者,春秋隠九年天王使南季来聘,谷梁传曰:南,氏姓也。季,字也。南为逗,氏姓也三字为句。此氏姓之明文也。史记陈杞世家: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姓姒氏。(今史记夺一姓字。此氏姓之例与陈世家同)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此皆氏姓之明文也。左传曰:陈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赐之姓者,赐姓曰妫也。叚令妫不为姓,何以不赐姓姚而赐姓妫乎。凡言赐姓者,先儒以为有德者则复赐之祖姓使绍其后。故后稷赐姓曰姬,四岳尧赐姓曰姜,董父舜赐姓曰董,秦大费赐姓曰嬴,皆子以祖姓也。其有赐姓而本非其祖姓者,如郑氏驳异义云:炎帝姓姜,太暤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是炎帝、黄帝之先固自有姓,而炎帝、黄帝之姜姬实为氏姓之刱始。夏之姓姒,商之姓子亦同。然则单云姓者,未尝不为氏姓。单云氏者,其后以为姓。古则然矣。至于周则以三代以上之姓及氏姓为昏姻不通之姓。而近本诸氏于官,氏于事,氏于王父字者,为氏不为姓。古今之不同也。举舜凥妫汭因为氏姓以发其凡,凡训诂家曰姓某氏者,皆于此起例。从女姚之从女,以握登也。妫之从女,以厘降二女也。为声。居为切。古音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妘yún
  注解:祝融之后姓也。祝融者,颛顼之子黎也。国语曰:其后八姓:已、董、彭、秃、妘、曹、斟、芈也。妘姓鄥、郐、路、偪阳是也。又世本曰:鄅,妘姓也。大戴礼云郐人,云卽妘字。从女云声。王分切。十三部。□,籒文妘,从员。员,籒文作□,古音同云。小徐本篆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姺shēn
  注解:殷诸侯为乱,昭元年左传曰:王伯之令也,犹不可壹。于是乎虞有三苗,夏有颧、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皆谓当时作乱之诸侯也。疑姓也。嫌姺是国名,故曰疑。疑者不定之□也。姺从女,葢以姓为国名。从女先声。所臻切。古音在十三部。广韵入二十七铣。《春秋传》曰:“商有姺、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niàn
  注解:人姓也。广韵曰:□,姓也。从女然声。奴见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hào
  注解:人姓也。广韵、玉篇皆曰:妞,姓也。从女丑声。呼到切。按古音在三部。读如狃。好之古音读如朽。是以尚书叚□为好也。《商书》曰:“无有作□。”鸿范文。今尚书□作好。此引经说叚借也。□本训人姓,好恶自有眞字。而壁中古文叚□为好。此以见古之叚借不必本无其字,是为同声通用之肈端矣。此如朕谗说叚堲为疾,尚狟狟叚狟作桓,布重□席叚□为织蒻之义,曰圛叚圛为升云半有半无之义,皆偁经以明六书之叚借也。而浅人不得其解,或多异说,葢许书之湛晦久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娸qī
  注解:人姓也。从女其声。去其切。一部。杜林说:娸,丑也。丑者,可恶也。按页部曰:□,丑也。杜说葢以娸为□头字也。○以上十一篆皆冡姓而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奼chà
  注解:少女也。广韵曰:美女。从女乇声。坼下切。古音在五部。丁故切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媒méi
  注解:谋也,以叠韵为训。谋合二姓者也。虑难曰谋。周礼媒氏注曰: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从女某声。莫桮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妁shuò
  注解:酌也,斟酌二姓者也。斟者,酌也。酌者,盛酒行觞也。斟□二姓者,如挹彼注兹欲其调适也。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女勺声。市勺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嫁jià
  注解:女适人也。白虎通曰: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按自家而出谓之嫁,至夫之家曰归。丧服经谓嫁于大夫曰嫁,适士庶人曰适。此析言之也。浑言之皆可曰适,皆可曰嫁。从女家声。古讶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娶qǔ
  注解:取妇也。取彼之女为我之妇也。经典多叚取为娶。从女取声。说形声包会意也。此从小徐本七句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婚hūn
  注解:妇家也。释亲曰:妇之父为婚,妇之党为婚兄弟。《礼》:娶妇□昏时,妇人侌也,故曰婚。礼谓礼经也。士昏礼曰:凡行事必用昏昕。注曰:用昕使者,用昏壻也。郊特牲曰: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从女昏,昏亦声。呼昆切。十三部。□,籒文婚如此。其会意、形声不可勥说。车部之□、巾部之□皆以为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姻yīn
  注解:壻家也。释亲曰:壻之父为姻。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壻之党为姻兄弟。周礼:六行:孝友睦婣任恤。注云:婣者,亲于外亲。引申之义也。女之所因故曰姻。因者,就也。从女因,因亦声。于眞切。十二部。婣,籒文姻,从□。□声也。周礼如此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妻qī
  注解:妇与己齐者也。妻齐以叠韵为训。此浑言之也。曲礼曰:庶人曰妻。析言之也。从女从屮从又。七稽切。十五部。又,持事,妻职也。释从又之意。屮声。说从屮之故。铉等以不应旣云从屮,又云屮声,□此二字。□,古文妻,从肖女。肖,古文□字。古文贵不见于贝部,恐有遗夺。〖注〗□,古文。□,□字之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妇fù
  注解:服也。亦以叠韵为训。妇主服事人者也。大戴礼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敎而长其义理者也。故谓之妇人。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曲礼曰:士之妃曰妇人。析言之也。从女持帚洒扫也。说会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服古音同。〖注〗□,古文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妃fēi
  注解:匹也。匹者,四丈也。礼记: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注云:十个为束。两两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按四丈而两之,各得二丈。夫妇之片合如帛之判合矣。故帛四丈曰两,曰匹。人之配耦亦曰匹。妃本上下通偁,后人以为贵偁耳。释诂曰:妃,媲也。引申为凡相耦之偁。左传曰:嘉耦曰妃。其字亦叚配为之。太□作□,其云□□者,卽左传之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也。从女己。各本下有声字,今□。此会意字,以女俪己也。芳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媲pì
  注解:妃也。释诂曰:妃,媲也。此云媲,妃也。见相为转注。从女□声。匹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妊rèn
  注解:孕也。孕者,褢子也。从女壬,壬亦声。如甚切。七部。按广韵惟见去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娠shēn
  注解:女妊身动也。凡从辰之字皆有动意,震、振是也。妊而身动曰娠,别□也。浑言之则妊娠不别。诗:大任有身,生此文王。传曰:身,重也。葢妊而后重,重而后动,动而后生。从女辰声。失人切。十三部。《春秋传》曰:“后缗方娠。”哀元年左传曰:后缗方娠,逃出自□,归于有仍,生少康焉。方娠者,方身动去产不远也。其字亦叚震为之,昭元年左传邑姜方震大叔是也。若生民载震载肃,传曰:震,动也。笺云:遂有身。则以妊解之。一曰官婢女隶谓之娠。方言曰:燕齐之闲养马者谓之娠,官婢女厮谓之娠。郭注:娠音振。女厮,妇人给使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媰chú
  注解:妇人妊娠也。娠,各本作身,今依广韵十虞正。广雅曰:媰,□也。从女刍声。侧鸠切。古音在四部。《周书》曰:“至于媰妇。”梓材文。今作属妇。许所据则壁中文也。崔子玉淸河王诔,惠于媰,孀。亦取诸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fàn
  注解:生子齐均也。谓生子多而如一也。□应书曰:今中国谓蕃息为嬎息,音芳万切。周成难字云:嬎,息也。按依列篆次弟求之,则此篆为免身,当云从女免生。从女免生。小徐作从女??声,大徐作从女从生兔声,恐皆误。以兔为声,尤非。葢□应在唐初已误矣,今正。读若幡。依小徐本今音芳万切,以平读去耳。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嫛yī
  注解:嫛婗也。各本婗上□嫛字,今补。此三字句,嫛婗合二字为名,不容分裂。释名: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嫛,是也。言是人也。婗,其啼声也。杂记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注:婴犹鹥弥也。按鹥弥卽嫛婗,语同而字异耳。从女殹声。乌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婗ní
  注解:嫛婗也。从女儿声。五鸡切。十六部。一曰妇人恶皃。此则专谓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母mǔ
  注解:牧也。以叠韵为训。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申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从女,象褱子形。褱,袌也。象两手袌子也。一曰象乳子也。广韵引仓颉篇云: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形。竖通者卽音无。按此就隶书释之也。莫后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妪yù
  注解:母也。乐记:煦妪覆育万物。郑曰:以气曰煦,以体曰妪。诗毛传:桺下惠妪不逮门之女。亦以体曰妪之意。不逮门者,不及入门,荀卿所谓与后门者同衣卽此也。凡人及鸟生子曰乳,皆必以体妪之。方言:伏鸡曰抱。郭云:江东呼蓲。央富反。按蓲卽妪也。母之呼妪由此,高帝本纪曰:有一老妪夜哭。从女区声。衣遇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媪ǎo
  注解:母老偁也。母,大徐作女,非也。高帝母曰刘媪。文颖曰:幽州及汉中皆谓老妪为媪。孟康曰:长老尊称也。左师谓太后曰:媪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礼乐志:媪神蕃厘,后土富媪。张晏曰:媪,老母偁也。坤为母,故偁媪。从女□声,读若奥。按从□葢与妪同意,形声中有会意也。□声而读如奥者,方俗语音之转耳。乌晧切。古意当在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姁xǔ
  注解:妪也。然则姁亦母偁也。师古曰:吕后名雉,字娥姁。从女句声。况羽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姐jiě
  注解:蜀人谓母曰姐,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淮南谓之社。因类记之也。社与姐音近。从女且声,读若左。左卽今?字也。今兹也切。古音当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姑ɡū
  注解:夫母也。释亲曰:妇偁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则曰先舅先姑。按圣人正名之义,名有可叚借通用者,有不可叚借通用者。可叚借者舅姑是也。故母之晜弟为舅,夫之父亦曰舅,妻之父曰外舅。夫之母曰姑,男子偁父之姊妹亦曰姑,偁妻之母曰外姑。葢白虎通云: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之者,老人之偁也。故其偁可泛用之。不可叚借者父母是也。故同姓有父母,异姓无父母。夫之父母未闻偁父母也,姑之夫未闻偁父也,姑未闻偁母也。母之兄弟未闻偁父也,母之兄弟之妻未闻偁母也。从母之夫未闻偁父也。惟外祖父外祖母则以父之父母例之而得偁,从母则以父之昆弟偁从父例之而得偁,从母之子亦以从父昆弟例之而得偁。凡同姓五服之外及异姓之亲只偁兄弟,无偁昆弟者,古人偁谓之严也。今天下之名不正者多矣,盍反诸经乎。许于舅举母之昆弟,于姑举夫母,各举男女所冣尊以发舅姑之例也。姑之字叚为语□,卷耳传曰:姑,且也。从女古声。古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威wēi
  注解:姑也。引伸为有威可畏。从女戌声。按小徐本作戌声,而复以会意释之。于非切。十五部。汉律曰:“妇吿威姑。”惠氏定宇曰:尔雅君姑卽威姑也。古君威合音差近。〖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妣bǐ
  注解:殁母也。殁正作歾,终也。曲礼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析言之也。释亲曰:父曰考,母曰妣。浑言之也。从女比声。卑□切。十五部。□,籒文妣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姊zǐ
  注解:女兄也。释亲曰男子谓先生为□,后生为妹。邶诗:问我诸姑,遂及伯□。传曰:父之□妹称姑,先生曰□。从女□声。将几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妹mèi
  注解:女弟也。卫风:东宫之妹。传曰:女子后生曰妹。从女未声。莫佩切。十五部。按释名曰:□,积也。妹,昧也。字当从未。白虎通曰:□者,咨也。妹者,末也。又似从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娣dì
  注解:同夫之女弟也。小徐本有夫之二字,而尚少同字,今补。同夫者,女子同事一夫也。释亲曰: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孙、郭皆云:同出,谓俱嫁事一夫。王度记曰: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公羊传、白虎通皆曰: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女弟也。大雅韩奕传曰: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诸娣,众妾也。按女子谓女兄弟曰□妹,与男子同,而惟媵己之妹则谓之娣,葢别于在母家之偁,以明同心事一君之义也。礼丧服经皆言妹无言娣者,今大徐本作女弟也,非是。小徐本又妹娣二篆互讹,而娣下曰女弟也,妹下曰夫之女弟也,楚金以班昭女诫□妹之偁注之。夫夫之□呼女妐,夫之妹乎女叔,见郑氏昏义注。夫之妹女叔,犹夫之弟呼叔也,呼妹则名不正矣。今本尔雅转写女叔误为女妹,不可不正。○或问俱嫁一夫谓先生为姒。古未闻以□媵者,何以有先生者也。曰二国往媵,容有小国。容有年稍长者。又问娣异名以别于妹矣。何侄不为异名乎。曰侄之名以别于男子之谓犹子,早为异名矣,不烦更异也。曰释亲又言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见于传者姒为妯娌之偁何也。曰此所谓名之可以叚借通偁者也,如兄弟之偁同姓异姓皆得偁之也。妯娌偁长者曰姒,少者曰娣。与坐以夫齿之礼,并行不悖。从女弟声。形声中会意。徒礼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媦wèi
  注解:楚人谓女弟曰媦。方言之不同也。从女胃声。云贵切。十五部。《春秋公羊传》曰:“楚王之妻媦。”桓二年公羊传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sǎo
  注解:兄妻也。郑注丧服曰:□者,尊严之。□犹叟也。叟,老人之偁也。按古者重男女之别,故于兄之妻尊严之,于弟之妻卑远之,而皆不为服。男子不为兄弟之妻服,犹女子不为夫之兄弟服也。女子于夫之□妹则相服小功者,相与居室之亲也。从女叜声。形声中有会意。稣老切。古音在三部。〖注〗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侄zhí
  注解:女子谓兄弟之子也。各本作兄之女也,不完,今依尔雅正。释亲曰: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丧服大功章曰:女子子适人者,为众昆弟侄丈夫妇人报。传曰:侄者何也。谓吾姑者吾者吾谓之侄。经言丈夫妇人同谓之侄,则非专谓女也。公羊传曰:二国往媵,以侄娣从。谓妇人也。左传曰:侄其从姑。谓丈夫也。不谓之犹子者,女外成别于男也。今世俗男子谓兄弟之子为侄,是名之不正也。从女,此从女者,谓系乎姑之偁也。许误会用公羊兄之女也为训,非是。至声。从至者,谓虽适人而于母家情挚也。形声中有会意也。徒结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姨yí
  注解:妻之女弟同出为姨。释亲曰:妻之□妹同出为姨。孙曰:同出,俱已嫁也。此独言女弟者,以弟、姨叠韵也。释名曰:妻之□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按长弟谓次弟也。后世谓母之□妹曰姨母。从女夷声。以脂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妿ē
  注解:女师也。诗:言吿师氏。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敎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李善引汉书音义曰:妇人年五十无子者为傅。从女加声。此说形声。杜林说:加教于女也。杜说会意。读若阿。乌何切。十七部。按列女传华孟姬、楚昭伯嬴传皆言保阿。内则篇、丧服经注皆言可者,郑云:可者,贱于诸母。谓傅姆之属。葢可者卽阿,阿卽妿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娒mǔ
  注解:女师也。士昏礼注曰:娒,妇人年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敎人者。左传:宋大□,宋伯姬卒,待姆也。何注公羊曰:礼,后夫人必有傅母,所以辅正其行,卫其身也。□老大夫为传,□老大夫妻为母。按母卽娒也。从女每声,读若母同。今音每,与母殊,古音在一部耳。故许作娒,字林及礼记音义作姆也。莫后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媾ɡòu
  注解:重婚也。重婚者,重叠交互为婚姻也。杜注左传曰:重婚曰媾。按字从冓者,谓若交积材也。曹风:不遂其媾。毛传曰:媾,厚也。引伸之义也。从女冓声。形声中有会意。古厚切。四部。《易》曰:“匪寇婚媾。”屯六二爻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姼chǐ
  注解:美女也。广韵曰:姑姼,轻薄皃。此今义也。方言曰:谓父妣曰母姼,称父考曰父姼,音多。此方俗里语也。从女多声。尺氏切。古音在十七部。□,姼或从氏。氏声在十六部,合音冣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妭bá
  注解:美妇也。广韵引妇人美皃。大徐作妇人美也。按广韵曰妭,鬼妇。引文字指归云: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此谓旱魃也。魃在鬼部,与此各字,而俗乱之。从女犮声。蒲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xī
  注解:女隶也。周礼作奚,叚借字也。酒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郑注:古者从坐男女,□入县官为奴,其少才智者(者字今增)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守祧:女祧每庙二人,奚四人。郑曰:奚,女奴也。从女奚声。胡鸡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婢bì
  注解:女之卑者也。内则:父母有婢子。郑曰:所通贱人之子。是婢为贱人也。而曲礼自世妇以下,自偁曰婢子。左传秦穆姬言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是贵者以婢子自谦。婢亦称婢子,与内则婢子不同也。郑注曲礼曰:婢之言卑也。从女卑,会意。卑亦声。据韵会,小徐无此三字。便俾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奴nú
  注解:奴婢皆古辠人。《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稾。”秋官司厉文。郑司农云: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稾人之官也。由是观之,令之为奴婢,古之罪人也。故书曰:予则奴戮汝。论语曰:箕子为之奴。春秋传曰:斐豹隶也,着于丹书。□谓奴从坐而□入县官者,男女同名。按许用仲归说。入罪隶者奴,入舂稾者可呼婢。引申之,凡水不流曰奴,木之类近根者奴。毛传曰:帑,子也。左传鸟帑,鸟尾也。驽马,下乘也。其字皆当作奴,皆引伸之义也。从女又。男女皆在焉,故从女又,所以持事也。会意。乃都切。五部。□,古文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yì
  注解:妇官也。广韵曰:汉有钩□夫人,居钩弋宫。汉书亦作戈。玉裁按如淳曰:姬音怡,众妾之总称也。引汉官姬妾数百。瓒曰:汉禄秩令及茂陵书:姬,内官也。位次婕妤下。瓒说、淳音皆是也。妇官字当作□,汉时借姬为之,音怡,如姒姓本作以,春秋亦用弋为之,皆一声之转然也。音怡而用为众妾之偁,则又方俗语言如是。从女弋声。与职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媊qián
  注解:《甘氏星经》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在齐甘公。徐广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人。按艺文志无甘氏星经,有甘德长桺占梦十一卷,云楚人。“大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凥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朙星。”天官书曰:大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未闻。论衡所引山海经度朔山二神人,主阅领万鬼。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飤虎。殆与相类。大白偁明星。诗毛传曰:日且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旣入谓明星为长庚。封禅书、地理志陈仓有上公明星□,葢祀大白也。此云天下祭之曰明星,葢祀女媊也。或曰雝有南北斗大白诸布之庙矣。则上公明星之祠葢祀女媊。从女前声。昨先切。十二部。广韵卽移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娲wā
  注解: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娲、化叠韵。司马贞三皇本纪曰:三皇,说者不同。谯周以燧人为皇。宋均以祝融为皇。郑康成依春秋纬注礼记云女娲三皇承伏义者。皇甫谧亦同。从女呙声。古蛙切。古音在十七部。□,籒文娲,从□。□声。亦同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娀sōnɡ
  注解: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偰见人部,高辛氏之子,尧司徒,殷之先也。商颂:天命□鸟,降而生商。传曰:春分□鸟降。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鸟至而生焉。按有娀,诸家说为国名。长发郑笺云:有娀氏之国亦始广大。许氏偰母号者,以其国名为之号。故长发传曰有娀,契母也。是亦以为号也。从女戎声。息弓切。九部。《诗》曰:“有娀方将。”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娥é
  注解: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曲礼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筓而字。从女我声。五何切。十七部。秦晋谓好曰娙娥。方言:娥,好也。秦曰娥,秦晋之闲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汉武帝制:捷伃、娙娥、傛华、充依皆有爵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嫄yuán
  注解:邰国之女,周弃母字也。邰,旧作台,误,今正。邑部曰:邰者,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也。裴骃引韩诗章句曰:姜,姓。原,字。按史记作原。从女原声。愚袁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嬿yàn
  注解:女字也。毛诗:燕婉之求。传曰:燕,安。婉,顺也。韩诗作嬿婉。嬿婉,好皃。见西京赋注。从女燕声。于甸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妸ē
  注解:女字也。从女可声,读若阿。乌何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xū
  注解:女字也。樊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须卽嬃字也。周易:归妹以须。郑云:须,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按郑意须与谞胥同音通用。谞者,有才智者。从女须声。相兪切。古音在四部。《楚□》曰:□当作辞。“女嬃之婵媛。”屈原赋离骚篇文。贾侍中说:楚人谓□为嬃。贾语葢释楚辞之女嬃。王逸、袁山松、郦道元皆言女嬃,屈原之□。惟郑注周易屈原之妹名女须。诗正义所引如此。妹字恐□字之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婕jié
  注解:女字也。师古汉书注曰:倢伃字或从女,其音同耳。从女疌声。子叶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嬩yú
  注解:女字也。倢伃之伃,葢亦用此。人部曰:伃,妇官也。从女与声,读若余。以诸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孁línɡ
  注解:女字也。汉妇官十四等中有娱□。□葢可作孁。从女霝声。郞丁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嫽liáo
  注解:女字也。广韵:相嫽戏也。此今义也。按毛诗传及许人部曰:僚,好皃。葢亦可用此字。方言:釥、嫽,好也。从女尞声。洛箫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yī
  注解:女字也。十四等中充依。依葢可用此字。从女衣声,读若依。于稀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婤zhōu
  注解:女字也。从女周声。职流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姶è
  注解:女字也。从女合声。乌合切。七部。《春秋传》曰:“嬖人婤姶。”昭公七年左氏传曰: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姶生孟絷。一曰无声。别一义。〖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妀jǐ
  注解:女字也。玉篇云:妲妀。从女己声。居拟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妵tǒu
  注解:女字也。昭卄一年左氏传:宋华妵居于公里。从女主声。天口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jiǔ
  注解:女字也。从女久声。举犮切。古音在一部。小徐本用奺。广韵曰亦作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èr
  注解:女字也。字,各本作号,今依玉篇、广韵。从女耳声。仍吏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始shǐ
  注解:女之初也。释诂曰:初,始也。此与为互训。初、裁皆衣之始也。甚者,墙之始也。凡言之者皆分别之□。有叚殆为始者,七月毛传云殆始也是也。从女台声。诗止切。一部。按凡始事有急缓之殊,不得云有二义。今人乃为之二音,缓者读去声。月令纪节物用始字十余,而蝉始鸣独市志反,其亦庸人自扰也矣。〖注〗□、乨、兘、□、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媚mèi
  注解:说也。说今悦字也。大雅毛传曰:媚,爱也。从女睂声。美秘切。十五部。〖注〗□,古文从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妩wǔ
  注解:媚也。上林赋:妩媚纤弱。李善引埤仓曰:妩媚,悦也。按妩媚可分用。张敞传:长安中传京兆眉怃。怃卽妩字。苏林曰:怃音妩。北方人谓眉好为诩畜。从女□声。文甫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媄měi
  注解:色好也。按凡美恶字可作此。周礼作媺,葢其古文。从女美声。小徐本如是无鄙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xù
  注解:媚也。□有媚悦之义。凡古经传用畜字多有为□之叚借者。苏林曰:北方人谓睂好为诩畜。又如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孟子曰: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吕览曰:周书曰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高注:畜,好也。说苑:尹逸对成王曰:夫民善之则畜也,不善则雠也。又孔子曰:夫通达之国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也。此等皆以好恶对言,畜字皆取□媚之义,今则无有用□者矣。从女畜声。丑六切。三部。按当依广韵许竹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嫷duò
  注解:南楚之外谓好曰嫷。方言曰:嫷,美也。南楚之外曰嫷。郭注。言婑嫷也。曹植七启:形媠服兮扬幽若。媠卽嫷之省,心部之古文憜也。张敞传:被轻媠之名。皆引伸之义也。从女,憜省声。憜省声,卽□省声也。徒果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姝shū
  注解:好也。邶风传曰:姝,美色也。卫风传曰:姝,顺皃。齐风传曰:姝,初昏之皃。各随文为训也。从女朱声。昌朱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好hǎo
  注解:媄也。各本作美也,今正。与上文媄为转注也。好本谓女子,引伸为凡美之偁。凡物之好恶,引伸为人情之好恶。本无二音,而俗强别其音。从女子。会意。呼晧切。古音在三部。〖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嬹xìnɡ
  注解:说也。说,今之悦字。李善注潘岳关中诗、颜延年和谢灵运诗皆引说文与,悦也。谓兴与嬹古同也。今惟汉功臣表有甘泉侯嬹。许孕反。从女兴声。许应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嬮yān
  注解:好也。谓恹恹也。从女厌声。于盐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shū
  注解:好也。此与姝音义皆同。从女殳声。昌朱切。古音在四部。《诗》曰:“静女其□。”邶风静女文。今毛诗作姝,传云:姝,美色也。岂许所见毛诗异与,抑取诸三家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姣jiǎo
  注解:好也。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史记:长姣美人。按古多借佼为姣,如月令养壮佼、陈风泽陂笺佼大皆姣字也。小雅白华笺云:姣大之人。陈风佼人字又作姣。方言云:自关而东河泲之闲凡好谓之姣。从女交声。胡茅切。二部。按切非也,当依广韵古巧切。〖注〗□,古文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嬽yuān
  注解:好也。上林赋:柔娆嬽嬽。郭朴曰:皆骨体耎弱长□皃也。今文选讹作嫚嫚。汉书不误。史记作嬛嬛,则是别本。按今人所用娟字当卽此。从女□声,委员切。十四部。读若蜀郡布名。按纟部□,蜀白细布也。其字彗声,以合韵得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娧tuì
  注解:好也。召南:舒而脱脱兮。传曰:脱脱,舒皃。按脱葢卽娧之叚借。此谓舒徐之好也。从女兑声。杜外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媌miáo
  注解:目里好也。目里好者,谓好在匡之里也。凡方言言顺,言□,言铄,言盱,言扬皆谓目之好外见也,惟媌状目里。方言曰:媌,好也。自关而东河济之闲谓之媌。按此谓纤细之好也。从女苗声。莫交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婳huà
  注解:静好也。静者,审也。广韵曰:婳,分明好皃。神女赋曰:旣姽婳于幽静。魏都赋曰:风俗以韰果为婳。从女画声。呼麦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婠wān
  注解:体德好也。从女官声,一完切。十四部。读若楚郄宛。谓读如此宛也。左传有楚郄宛。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娙xínɡ
  注解:长好也。体长之好也,故其字从巠。上文曰秦晋谓好为娙娥。汉妇官十四等有娙娥。武帝郉夫人号娙娥。从女巠声。五茎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zàn
  注解:白好也。色白之好也。通俗文:服饰鲜盛,谓□。声类:□,绮也。皆引伸之义也。从女赞声。则旰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luǎn
  注解:顺也。邶风传曰:娈,好皃。齐风传曰:婉娈,少好皃。义与许互相足。从女□声。力沇切。十四部。《诗》曰:“婉兮□兮。”齐风甫田。曹风□人。娈,籒文□。宋本如此。赵本、毛本□之。因下文有娈慕也,不应复出。不知小篆之娈,为今恋字,训慕。籒文之娈,为小篆之□,训顺。形同义异,不嫌复见也。据全书之例,亦可□后不重出。而于慕也之下益之云籒文以为□字。凡言古籒以为某字者亦可附于某字之下,如艹篆下可出屮篆云古文艹,巧篆下可出丂篆云古文巧,其道一也。今毛诗作娈,正用籒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妴wǎn
  注解:婉也。从女夗声。于阮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婉wǎn
  注解:顺也。郑风传曰:婉然美也。齐风传曰:婉,好眉目也。从女宛声。于阮切。十四部。《春秋传》曰:“太子痤婉。”襄二十六年左传文。按传云:弃生佐,恶而婉。大子痤美而很。佐卽宋元公也。此所称舛误,一时记忆不精耳。按集韵、类篇皆作大子佐婉,葢依传改正,而又失之,不知佐非大子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dònɡ
  注解:直项皃。从女同声。他孔切。广韵徒揔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嫣yān
  注解:长皃。诗毛传:颀颀,长皃。颀与嫣声相近也。文选:嫣然一笑。注引王逸云:嫣,笑皃。然大招字作嘕。许书无嘕字。从女焉声。于建切。十四部。广韵亦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rǎn
  注解:弱长皃。上林赋:妩媚□袅。郭朴曰:□袅,细弱也。小颜云:谓骨体。按毛诗曰:荏染,柔意也。荏染卽□也。从女冄声。而剡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袅niǎo
  注解:□也。九歌:袅袅兮秋风。王曰:袅袅,秋风摇木皃。按楚辞读上声,上林赋读入声,实无二义也。从女弱声。形声中有会意。奴鸟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孅xiān
  注解:兑细也。兑,各本作锐,集韵、类篇皆作兑。兑者,悦也。汉书曰: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孅与纤音义皆同,古通用。从女韱声。息廉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嫇mínɡ
  注解:婴嫇也。广韵嫈下嫈作嫇。□应引字林嫈嫇,心态也。卽许书嫈下之小心态也。九思作莹嫇。疑今本说文有舛误。从女冥声。莫经切。十一部。一曰嫇嫇,小人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媱yáo
  注解:曲肩行皃。九思:音案衍兮要媱。舞容也。广韵曰:媱,美好。从女□声。余招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嬛xuān
  注解:材紧也。材紧,谓材质坚致也。紧者,缠丝急也。上林赋:便嬛绰约。郭朴曰:便嬛,轻利也。从女瞏声。许缘切。十四部。《春秋传》曰:“嬛嬛在疚。”哀十六年左传公诔孔子文。按宀部引诗茕茕在□,此引传嬛嬛在疚,正与今诗、春秋茕、嬛字互易。魏风又作睘睘,传曰:无所依也。葢依韵当用荧声之茕,而或用嬛、睘者,合音通用,如琼本在十四部,今入十一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姽ɡuǐ
  注解:闲体行姽姽也。闲,各本作闲,今正。闲者,幽闲也。神女赋:志解泰而体闲,旣姽婳于幽静。李引说文曰:姽,靖好皃。五累切。与今本异。从女危声。过委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委wěi
  注解:委,随也。辵部曰:随,从也。毛诗羔羊传曰:委蛇者,行可从迹也。君子偕老传曰:委委者,行可委曲从迹也。按随其所如曰委,委之则聚,故曰委输,曰委积。所输之处亦称委,故曰原委。从女禾声。十六十七部合音冣近,故读于诡切也。诗之委蛇,卽委随,皆叠韵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婐wǒ
  注解:婐□也。三字句。今本□婐字,非也。婐□与旖施音义皆同,俗作婀娜。从女果声。乌果切。十七部。一曰果敢也。小徐有此五字。果敢尔雅、仓颉篇皆作惈。一曰女侍曰婐。孟子□心篇:二女果。赵曰:果,侍也。依许说则果当女旁。读若騧。一曰若委。大徐本以从女果声缀此下。孟轲曰:“舜为天子,二女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nuǒ
  注解:婐□也。叠韵字。一曰弱也。从女□声。五果切。十七部。按当依广韵奴果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姑ɡū
  注解:夫母也。释亲曰:妇偁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则曰先舅先姑。按圣人正名之义,名有可叚借通用者,有不可叚借通用者。可叚借者舅姑是也。故母之晜弟为舅,夫之父亦曰舅,妻之父曰外舅。夫之母曰姑,男子偁父之姊妹亦曰姑,偁妻之母曰外姑。葢白虎通云: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之者,老人之偁也。故其偁可泛用之。不可叚借者父母是也。故同姓有父母,异姓无父母。夫之父母未闻偁父母也,姑之夫未闻偁父也,姑未闻偁母也。母之兄弟未闻偁父也,母之兄弟之妻未闻偁母也。从母之夫未闻偁父也。惟外祖父外祖母则以父之父母例之而得偁,从母则以父之昆弟偁从父例之而得偁,从母之子亦以从父昆弟例之而得偁。凡同姓五服之外及异姓之亲只偁兄弟,无偁昆弟者,古人偁谓之严也。今天下之名不正者多矣,盍反诸经乎。许于舅举母之昆弟,于姑举夫母,各举男女所冣尊以发舅姑之例也。姑之字叚为语□,卷耳传曰:姑,且也。从女古声。古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chān
  注解:□妗也。依玉篇补□字。三字句也。广韵作妗□。从女沾声。丑廉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妗xiān
  注解:□妗也。叠韵字。从女今声。火占切。七部。一曰善□皃。玉篇曰:□妗,善笑皃。按集韵俗谓舅母曰妗。巨禁切。舅之妻不偁母,云舅母亦里语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孂jiǎo
  注解:竦身也。竦者,敬也。从立束。自申束也。竦身取自申之意。凡言夭矫者,当用此字。从女簋声,读若《诗》“纠纠葛屦”。读如此纠字。簋字古音正如是,在三部。今孂居夭切,音之转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婧jìnɡ
  注解:竦立也。女有字婧者,列女传曰: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从女靑声。七正切。十一部。广韵子盈切。一曰有才也。读若韭菁。韭菁,韭华也。见艹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妌jìnɡ
  注解:静也。从女井声。疾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姂fá
  注解:妇人皃。从女□声。房法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嫙xuán
  注解:好也。齐风:子之还兮。韩诗作嫙。嫙,好皃。从女旋声。似沿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qí
  注解:材也。广雅:□,好也。玉篇引诗有□委女,引说文材也。按毛诗作齐,敬也。顾氏或取诸三家诗,取人材整齐之意。从女齐声。祖鸡切。十五部。玉篇引说文子奚切。广韵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姡huá
  注解:面腼也。各本作面丑,今正。丑者,可恶也。与愧耻义隔。面腼者,诗云有腼面目是也。面部腼下曰:面见人也。面见人,如今人言无面目相见,其义披此相成,此许例也。尔雅、毛传皆云腼,□也。此云□,腼也。是之谓转注。今人亦尚有羞□□之语。从女□声。古□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嬥tiǎo
  注解:直好皃。直好,直而好也。嬥之言擢也。诗:佻佻公子。魏都赋注云:佻或作嬥。广韵曰:嬥嬥,往来皃。韩诗云:嬥歌,巴人歌也。按韩诗云三字当在嬥嬥之上,其下六字乃张载注左语也。此皆别义。从女翟声。徒了切。二部。一曰娆也。下文娆下云一曰嬥也。二篆为转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嫢ɡuī
  注解:媞也。媞者,谛也。谛者,审也。从女规声,读若癸。居随切。十六部。秦晋谓细嫢。宋本如是。方言曰:嫢、笙、揫、掺皆细也。自闗而西秦晋之闲谓细而有容曰嫢。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媞shì
  注解:谛也。谛者,审也。审者,悉也。诗:好人提提。传云:提提,安谛也。释训:媞媞,安也。孙炎曰:行步之安也。檀:。吉事欲其折折尔。注云:安舒貌。按折者,提之讹。提者,媞之叚借字也。从女是声。承旨切。十六部。按诗、尔雅皆大兮反。广韵同。而注云说文又时尒切,然则说文旧音在纸韵也。一曰妍黠也。妍者,技也。黠者,桀黠也。黠之引申之义也。一曰江淮之闲谓母为媞。方俗殊语也。广韵承纸切。又音啼。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婺wù
  注解:不□也。□者,随从也。不□者,不随从也。今此字无用者矣。惟婺女,星名。婺州,地名。从女敄声。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娴xián
  注解:娴雅也。三字句。各本□娴字,非也,依玉篇、广韵本作娴雅。相如传:雍容娴雅。雅之叚借之义为素也。娴雅,今作谓娴习也。娴,古多借闲为之。邶风棣棣。毛传曰:棣棣,富而闲也。今本作闲习。杜注左所引无习字,葢古本也。习则能暇,故其字从闲。从女闲声。户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媐yí
  注解:说乐也。说者,今之悦字。按老子,史记天下煕煕字皆当为婜婜。今煕行而婜废矣。煕者,燥也。谓□燥也。其义别。从女巸声。许其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婜qiān
  注解:美也。从女臤声。苦闲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娱yú
  注解:乐也。古多借虞为之。从女吴声。虞俱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娭xī
  注解:戏也。戏者,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嬉戏,则其余义也。左傅:子玉曰:请与君之士戏。固以战为戏矣。上林赋:娭游往来。善曰:娭,许其切。然则今之嬉字也。今嬉行而娭废矣。从女矣声。遏在切。按此音非也。篇、韵皆许其切。一部。一曰卑贱名也。广韵曰:妇人贱偁。出仓颉篇。按篇、韵皆不言遏在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媅dān
  注解:乐也。卫风:无与士耽。传曰:耽,乐也。小雅:和乐且湛。传曰:湛,乐之久也。耽、湛皆叚借字,媅其眞字也,叚借行而眞字废矣。从女甚声。丁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娓wěi
  注解:顺也。顺者,理也。尾主于顺,故其字从尾。按此篆不见于经传,诗、易用斖斖字。学者每不解其何以会意形声,徐铉等乃妄云当作娓,而近者惠定宇氏从之,挍李氏易集解及自为周易述皆用娓娓。抑思毛、郑释诗皆云勉勉,康成注易亦言□□。衅之古音读如门。勉、□皆叠韵字。然则斖为衅之讹体,衅为勉之叚借,古音古义于今未泯,不当以无知妄说,擅改宣圣大经。从女尾声,读若媚。无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嫡dí
  注解:孎也。从女啻声。都□切。十六部。按俗以此为嫡庶字,而许书不尒。葢嫡庶字古只作适。适者,之也。所之必有一定也。诗:天位殷适。传曰:纣居天位,而殷之正适也。凡今经传作嫡者,葢皆不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孎zhú
  注解:谨也。谨者,愼也。祭义: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广雅:洞洞、属属,敬也。属葢孎之省。从女属声。之欲切。篇、韵皆陟玉切。三部。读若人不孙为孎。各本孎上有不字,宋本无者,是也。孎当作倨。人部曰:倨,不孙也。可据。孎读如倨,双声合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wǎn
  注解:宴□也。邶风:燕婉之求。传曰:宴,安。婉,顺也。西京赋曰:嬿婉,美好之皃。按古宛、冤通用,婉、□音义皆同。从女冤声。于愿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媕yǎn
  注解:女有心媕媕也。从女弇声。衣检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媣rǎn
  注解:諟也。諟者,理也。从女染声。而琰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嫥zhuān
  注解:壹也。壹下云:嫥也。与此为转注。凡嫥壹字古如此作,今则专行而嫥废矣。专者,六寸薄也。纺专也。从女专声。职缘切。十四部。一曰女嫥嫥。篇、韵皆云:可爱之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如rú
  注解:从随也。从随卽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申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从随之引伸也。从女从口。人诸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嫧zé
  注解:齐也。谓整齐也。方言:婩、嫧鲜,好也。南楚之外通语也。从女□声。侧革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娕chuò
  注解:谨也。谨者,愼也。按史记申屠嘉传。娖娖廉谨。说者多云娖卽娕字,玉篇、广韵皆不谓一字也。从从女束声,读若谨敕数数。未详。钱氏大昕云:数数卽娖娖。小颜云:持整之皃。测角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嬐xiān
  注解:敏疾也。从女佥声。息廉切。七部。一曰庄敬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嫔pín
  注解:服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大雅曰:摰仲女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传曰:嫔,妇也。按妇者,服也。故释嫔亦曰服也。老子宾与臣同义,故诗曰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嫔与妇同义,亦其理也。从女宾声。符眞切。十二部。〖注〗□、□、姘、□、□,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zhì
  注解:至也。以双声叠韵释之。从女埶声。各本作执声,篆作□,非也,今正,从执则非声矣。脂利切。十五部。《周书》曰:“大命不□。”周当为商,字之误也。此西伯戡黎文。陆氏释文云:挚本又作□。是陆氏所见尚有作□者。某氏传云:至也。与许说同也。读若埶同。锴本作执,误,今正。一曰《虞书》雉□。此别一义。谓□卽今贽字,引尧典一死□以明之。郑康成曰:□之言至,所以自致。是其义相近。虞书当作唐书,详禾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tà
  注解:俛伏也。俛者,低头也。伏者,伺也。从女沓声。他合切。八部。一曰服意也。服,各本作伏,今依集韵、类篇正。悦服之意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妟yàn
  注解:安也。安者,竫也。今经传无妟字。从女从日。女系日下,阴统乎阳也。妇从夫则安。会意。乌谏切。十四部。宴、匽从以为声。《诗》曰:“□妟父母。”今毛诗无此,葢周南归宁父母之异文也。毛传曰:宁,安也。寻诗上文言吿言归,归谓嫁也。方嫁不当遽图归宁。则此归字作以字为善。谓可用以安父母之心。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冲冲。笺云:在涂而忧,忧不当君子,无以宁父母,故心冲冲然。葛覃曷澣曷否二句笺云:言常自絜清以事君子。正谓能事君子,则能宁父母心。二笺义互相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嬗shàn
  注解:□也。今人用婵字亦作此。从女亶声。时战切。十四部。一曰传也。孟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依许说,凡禅位字当作嬗,禅非其义也。禅行而嬗废矣。婵者,蝉联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嫴ɡū
  注解:保任也。急就篇:疻痏保辜謕呼号。师古曰:保辜者,各随其轻重,令殴者以日数保之,限内致死则坐重辜也。按保辜,唐律今律皆有之。辜者,嫴之省。嫴与保同义叠字,师古以坐重辜解之,误矣。春秋公羊传注曰:古者保辜。郑伯髡原为大夫所伤,以伤辜死。君亲无将。见辜者,辜内当以弑君论之,辜外当以伤君论之。辜皆当作嫴。原许君之义,实不专谓罪人保嫴,谓凡事之估计豫图耳。广雅曰:嫴搉,都凡也。是其理也。从女辜声。古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媻pó
  注解:奢也。奢者,张也。赵注孟子、广雅释诂皆曰:般,大也。媻之从般,亦取大意。子虚赋:媻□勃窣。借用此为蹒跚字。从女般声。薄波切。按当依广韵薄官切。古音在十四部。一曰小妻也。小徐有此五字。广韵同。小妻字史多有之,见汉书枚乘传、外戚传、佞幸传、后书阳球传。汉时名之不正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娑suō
  注解:舞也。陈风东门之枌曰:婆娑其下,市也婆娑。尔雅及毛传皆曰:婆娑,舞也。诗音义曰:婆,步波反。说文作媻。尔雅音义但云娑,素何反,不为婆字作音,葢陆所据尔雅固作娑娑。鲁颂传曰:犠尊有沙饰也。郑志:张逸曰:犠读为沙娑。沙,凤皇也。不解凤皇何以为沙。答曰:刻画凤皇之象于尊,其形娑然。按今经传娑娑字皆改作婆娑,诗尔雅卽以媻娑连文,恐尚非古也。然古书中用婆娑字者不少,存愚说以俟考订可耳。从女沙声。素何切。十七部。《诗》曰:“市也媻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姷yòu
  注解:耦也。耕有耦者,取相助也。故引伸之,凡相助曰耦,姷之义取乎此。周礼宫正:以乐侑食。郑曰:侑犹劝也。按劝卽助。左传:王享醴,命晋侯宥。杜云:旣飨又命晋侯助以束帛。以助释宥。古经多叚宥为侑,毛诗则叚右为之,传曰:右,劝也。从女有声,读若佑。于救切。古音在一部。侑,姷或从人。今通用此体。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姰jūn
  注解:均适也。均,旧作钧,今正。男女倂也。倂者,并也。按篇、韵皆训姰为狂,相伦、黄练二切,今义今音也。从女旬声,读若旬。居匀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姕zī
  注解:妇人小物也。小物谓用物之琐屑者。今人用些字取□细之意,卽姕之俗体也。从女此声。卽移切。古音当在十六部。《诗》曰:“娄舞姕姕。”小雅宾之初筵文。娄旧作屡,今正姕姕,诗作傞傞,传曰:不止也。古此声差声冣近,庸风:玼兮玼兮。或作瑳兮瑳兮。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妓jì
  注解:妇人小物也。今俗用为女伎字。从女支声,读若蚑。蚑,各本作跂,今正。虫部曰:凡生之类,行皆曰蚑。渠绮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婴yīnɡ
  注解:绕也。各本作颈饰也,今正。贝部賏,颈饰也。婴与賏非一字,则解不应同。孙绰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李引说文婴,绕也。缨与婴通。陆机赴洛中道作诗:世□婴我身。李引说文婴,绕也。唐初本可据。绕者,缠也。一切缠绕如賏之缠颈,故其字从賏。越绝书:婴荣楯以白□。司马法:大夫婴弓。山海经:婴以百圭百壁。谓陈之以环祭也。又燕山多婴石,言石似玉,有符采婴带也。凡史言婴城自守,皆谓以城围绕而守也。凡言婴皃,则嫛婗之转语。从女賏。賏,贝连也,颈饰。各本作其连也。今正。又移颈饰二字于此。此六字释以賏会意之恉。于盈切。十一部。1980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càn
  注解:三女为□。唐风绸缪曰:今夕何夕,见此粲者。毛传:三女为粲。大夫一妻二妾。□,美也。周语:有三女奔密康公。其母曰:夫兽三为羣,人三为众,女三为粲。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从女□声。大徐作□省声。按经传作粲。叚借字陆德明曰:字林作□,汉晋字。之变迁也。仓案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媛yuàn
  注解:美女也。人所欲援也。庸风:邦之媛也。传曰:美女为媛。媛者,引也。谓人所欲引为己助者也。郑笺诗云:邦人所依倚以为援助也。援、媛以叠韵为训。从女爰声。依小徐本,无爰引也三字。王眷切。十四部。《诗》曰:“邦之媛兮。”君子偕老文。兮,今诗作也,许作兮。又偁玉之瑱兮,可证许所据也字皆作兮。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娉pìn
  注解:问也。凡娉女及聘问之礼古皆用此字。娉者,专词也。聘者,泛词也。耳部曰:聘者,访也。言部曰:泛谋曰访。故知聘为泛词也。若夫礼经大曰聘,小曰问,浑言之皆曰聘,此必有所尃适,非泛词也。至于聘则为妻,则又造字所以从女之故。而经传槩以聘代之,聘行而娉废矣。从女甹声。匹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娽lù
  注解:随从也。史记平原君列传曰:公等录录,因人成事。王邵云:录录,借字。说文娽娽,随从之皃也。依王本多四字。从女彔声。力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妆zhuānɡ
  注解:饰也。此饰篆引伸之义也。宋玉赋曰:体美容冶,不待饰装。上林赋:靘□刻饰。□者,俗字。装者,叚借字。从女丬声。侧羊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娈liàn
  注解:慕也。从女□声。此篆在籒文为□,顺也。在小篆为今之恋,慕也。凡许书复见之篆皆不得议□。广韵卅三线曰:恋,慕也。娈、恋为古今字。广韵力眷切。十四部。大徐力沇切。广韵二十八狝此切训美好。〖注〗□,古文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媟xiè
  注解:嬻也。与下篆为转注。媟与日部暬义似同而实异,宋人合为一字,非也。方言曰:媟,狎也。汉枚乘传曰:以故得媟黩贵幸。今人以亵衣字为之,亵行而媟废矣。从女枼声。私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嬻dú
  注解:媟嬻也。单言之曰媟,曰嬻。□言之曰媟嬻。国语:陈侯淫于夏氏,不亦嬻姓矣乎。惟明道本不误。今人以沟渎字为之,渎行而嬻废矣。黑部有黩,握持垢也。义亦与嬻别。从女卖声。徒谷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zhuó
  注解:短面也。淮南书曰: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高注:叕,短也。方言:□,短也。注:蹶□,短小皃。□篆葢形声兼会意。从女窡声。丁滑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嬖bì
  注解:□嬖,□也。玉篇作便僻也。广韵曰:爱也。卑也。妾也。按经传中不外此三义。从女辟声。博计切。十六部。〖注〗□原字无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qì
  注解:难也。大东传曰:契契,忧苦也。击鼓传曰:契阔,勤苦也。按契与□音近。广韵□音契。从女□声。苦卖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妎hài
  注解:妬也。字林亦云:疾妎,妬也。按楚语:弭其百苛,殄其谗慝。韦注曰:弭,止也。殄,覆也。明道本不误,谓解除之也。今本讹作妎其谗慝,文理不可通。从女介声。胡葢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妬dù
  注解:妇妬夫也。从女石声。各本作户声,篆亦作妒,今正。此如拓橐蠹等字皆以石为声,户非声也。当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媢mào
  注解:夫妬妇也。大学曰:□疾以恶之。郑曰:□,妬也。颜氏家训曰: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妬媚。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妬媚之诛。此二媚字并当作媢。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妬媢。王充论衡云:妬夫媢妇生则忿怒鬬讼。按颜所举,惟英布传是此字本义,其余皆与妬不分别。尚书只作冒。从女冒声。莫报切。古音在三部。一曰梅目相视也。梅当作怒。周语曰:道路以目。按杜诗用抉眼,卽易之反目也。许目部云:□,涓目也。梅目或□目之误,所谓裂眦。又按梅当作侮,谓目相侮也。史记曰目□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yāo
  注解:巧也。此与□各字,今用□为□,非也。《诗》曰:“桃之□□。”女子□皃。木部已偁桃之枖枖矣。此作□□,葢三家诗也。释为女子□皃,以明□之别一义。从女芺声。于乔切。二部。俗省作妖。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佞nìnɡ
  注解:巧讇高材也。巧者,技也。讇者,谀也。从女仁声。小徐作仁声。大徐作从信省。按今音佞乃定切,故徐铉、张次立疑仁非声。考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许之见诈,果丧其赂。古音佞与田韵,则仁声是也。十二部,音转入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嫈yīnɡ
  注解:小心态也。见嫇篆下。从女,荧省声。乌茎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嫪lào
  注解:婟也。声类云:婟嫪,恋惜也。从女翏声。郞到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婟hù
  注解:嫪也。尔雅:鶭,泽虞。郭注:今婟泽鸟。常在泽中,见人辄鸣唤不去。按此二篆为转注。从女固声。胡误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姿zī
  注解:态也。态者,意也。姿谓意态也。从女次声。卽夷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jù
  注解:骄也。骄,俗本作娇,小徐不误。古无娇字,凡云娇卽骄也。文选琴或怨□而踌躇。幽愤诗:恃爱肆姐姐。卽□之省。李善皆引说文□赋:娇也。与魏文帝笺:蹇姐名昌。姐亦□字。按心部怚,骄也。音义皆同。从女虘声。子豫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妨fánɡ
  注解:害也。害者,伤也。从女方声。敷方切。十部。亦去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妄wànɡ
  注解:乱也。从女亡声。巫放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偷tōu
  注解:巧黠也。按偷盗字当作此偷。从女俞声。托侯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hù
  注解:□卤,叠韵字。贪也。贪者,欲物也。从女污声。胡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娋shào
  注解:小小□也。侵者,渐进也。凡用稍稍字,谓出物有渐。凡用娋娋字,谓以渐侵物也。方言:娋,□也。方俗语也。从女肖声。息约切。按当依篇、韵所敎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duò
  注解:量也。广韵作挆,云称量。从女朵声。丁果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妯chōu
  注解:动也。小雅:忧心且妯。释诂、毛传皆曰:妯,动也。笺云:妯之言悼也。文言:妯,扰也。人不静曰妯。按心部引诗忧心且怞。从女由声。徒歴切。古音在三部。广韵丑鸠切。方言妯娌,度六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嫌xián
  注解:不平于心也。心部曰:慊,疑也。嫌与慊义别。从女兼声。户兼切。七部。一曰疑也。此谓二篆义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shěnɡ
  注解:减也。减者,损也。按水部又曰:渻,少减也。然则□、渻音义皆同。作省者叚借字也。省行而□、渻废矣。许书凡云省改皆作省,应以□正之。从女省声。所景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婼chuò
  注解:不顺也。毛诗传曰:若,顺也。此字从若则当训顺,而云不顺也。此犹祀从巳,而训祭无巳也。从女若声。丑略切。五部。《春秋传》有“叔孙婼”。鲁大夫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婞xìnɡ
  注解:很也。很者,不听从也。王逸离骚注同。一曰见亲。小徐有此四字。按凡亲幸、嬖幸,当作此婞。从女幸声。胡顶切。十一部。《楚词》曰:“鲧婞直。”离骚文。此证很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嫳piè
  注解:易使怒也。广韵:嫳,轻薄之皃。从女敝声,读若撆击。撆击见手部。匹灭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嫸zhǎn
  注解:好枝□人语也。枝□见丯部。谓不欲人语,而言他以枝格之也。广韵曰:嫸,偏忮。一曰靳也。谓靳固也。左传注曰:戏而相媿曰靳。从女善声。旨善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娺zhuó
  注解:疾悍也。敏疾而勇也。广韵曰:婠缀,好皃。从女叕声,读若□。今丁滑切。十五部。许读若唾者,合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ǎn
  注解:含怒也。一曰难知也。从女酓声。五感切。七部。《诗》曰:“硕大且□。”陈风泽陂文。今诗作俨,传曰:矝庄皃。一作□。太平御览引韩诗作□,重頣也。广雅释诂曰:□,美也。葢三家诗有作□者,许偁以证字形而已。不谓诗义同含怒,难知二解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娿ē
  注解:媕娿也。媕娿双声字。韵会作阴阿。李焘本作阴娿。集韵、类篇同。广韵曰:媕娿不决。媕音庵。从女阿声。乌何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姸yán
  注解:技也。技者,巧也。释名曰:姸,硏也。硏精于事宜则无蚩缪也。蚩,痴也。按此为今用姸媸字所本。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谓好曰姸。一曰不省録事也。省□,谓检点收□也。魏书:刘祥言事蒙逊曰:刘裕入关,敢姸姸然也,斩之。此正谓其不晓事也。从女幵声。五坚切。十四部。一曰难□也。读若研。一曰惠也。一曰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娃wā
  注解:圜深目皃也。洼,深池也。窐,甑空也。凡圭声字义略相似。从女圭声。于佳切。十六部。或曰吴楚之闲谓好娃。方言: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闲曰娃,故吴有馆娃之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shǎn
  注解:不媚,歬却□□也。后汉书:班昭女诫曰:动静轻脱,视听陜输。陜输,不定皃。从女陜声。失冄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妜yuè
  注解:鼻目闲皃。谓若眉语目成然也。从女夬声。于说切。十五部。广韵于决切。读若烟火炔炔。火部无此字,葢卽焆焆烟皃之或体也。焆音因悦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孈huì
  注解:愚戆多态也。戆者,愚也。愚者,戆也。从女巂声,读若隓。式吹切。篇、韵移尔、胡卦二切。十六部。隓、篆文作□,十六、十七合音冣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huì
  注解:不说也。说者,今之悦字。心部曰:恚者,恨也。□从恚声。形声中有会意。从女恚声。于避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嫼mò
  注解:怒皃。从女黑声。呼北切。一部。按此字广韵鸟黠切,嫉怒也。则黑非声矣。玉篇莫勒切,奴也。奴者怒之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yuè
  注解:轻也。从女戉声。王伐切。十五部。〖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嫖piào
  注解:轻也。与人部僄音义皆同。汉霍去病票姚校尉,票姚读如飘摇,谓轻疾也。荀悦汉纪作票鹞,音亦同耳。古多平声,后代乃多改为去声。师古读频妙羊、召二切,殊失古意。证以杜子美诗,益可见矣。从女票声。匹招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qiē
  注解:訬疾也。訬者,訬扰也。汉书述曰:江都轻訬。谓轻薄为訬也。□与訬双声。又女字也。穆天子传:盛姬之丧,叔□为主。从女□声。昨禾切。十七部。广韵醋伽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姎yānɡ
  注解:女人自偁姎我也。各本我上夺姎,今补。后汉书西夷传注、广韵三十三荡皆引女人自偁姎我。姎我联文,如吴人自偁阿侬耳。从女央声。乌浪切。按后汉书胡郞反。广韵乌郞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媁wéi
  注解:不说皃。说,今悦二字。恣也。小徐有此二字。从女韦声。羽非切。十五部。广韵音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婎huī
  注解:姿婎,叠韵字。恣也。恣,各本作姿,今正。按心部恣者,緃也。诸书多谓暴厉曰恣睢。睢读香季切,亦平声。睢者,仰目也。未见緃恣之意。葢本作姿婎,或用恣睢为之也。集韵、类篇皆云:姿睢,自緃皃。此许义也。今用虽为语词,有緃恣之意,葢本当作婎,叚虽为之耳,虽行而婎废矣。一曰丑也。与人部仳倠丑面之倠通用。从女隹声。许惟切。集韵、类篇自緃义读虎癸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娹xián
  注解:有守也。从女弦声。胡田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媥piān
  注解:轻皃。从女扁声。芳连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嫚màn
  注解:侮□也。□,各本作易,今正。人部曰:侮者,□也。□者,轻也。嫚与心部之慢音同义别,凡嫚人当用此字。从女曼声。谋患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chā
  注解:疾言失次也。所谓儳言。从女臿声,读若慑。丑聂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嬬rú
  注解:弱也。嬬之言濡也。濡,柔也。一曰下妻也。下妻犹小妻。后汉书光武纪曰:依托为人下妻。周易:归妹以须。释文云:须,荀、陆作嬬。陆云妾也。从女需声。相俞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娝pōu
  注解:不肖也。从女否声,读若竹皮箁。箁,竹箬也。见竹部。匹才切。一部。篇、韵布美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嬯tái
  注解:遟钝也。集韵:懛,当来切。卽此字也。今人谓痴如是。从女台声。徒哀切。一部。阘嬯亦如此。谓其字亦如此作也。阘嬯,未闻。广韵:蹋跆,连手唱歌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cǎn
  注解:婪也。从女参声。七感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婪lán
  注解:贪也。此与心部之惏音义皆同。从女林声。卢含切。七部。杜林说:卜者挡相诈譣为婪。挡譣,各本作党验。今正。挡者,许之党字。譣者,许之验字也。读若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懒lǎn
  注解:懈也。懈者,怠也。集韵、类篇作懈也,怠也,非是。从女赖声。洛旱切。此音于合韵得之。古音葢在十五部。俗作懒。一曰□也。大徐作卧也,小徐作卧食,今正。卧部曰:楚谓小懒曰□。从卧食。因之或夺一字,或析为二字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娄lóu
  注解:空也。凡中空曰娄。今俗语尚如是,凡一实一虚,层见叠出曰娄。人曰离娄,窗牖曰丽廔,是其意也。故娄之义又为数。此正如窗牖,丽廔之多孔也。而转其音为力切。俗乃加□旁为屡字,古有娄无屡也。毛诗娄丰年传曰:娄,□也。□者,数也。角弓式居娄骄笺云:娄,敛此。此则谓为搂之叚借也。从母从中女,按从母,犹从无也。无者,空也。从中女,谓离卦,离中虚也。皆会意也。娄空之意也。娄空连读。洛侯切。四部。一曰别一义。娄务,愚也。务读如瞀。娄务卽子部之□瞀,故云愚也,说详彼注。□,籒文娄,从人中女,□声。□,古文娄如此。按此上体当是从囧。卽窗牖,丽廔闿明之意也。〖注〗□、□,亦古文娄。□,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娎xiè
  注解:娎,□也。娎当是复举字。玉篇云:娎,喜也。广韵云:娎,喜皃。从女折声。许列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qiè
  注解:得志□也。篇、韵皆云此义。邱协切。是与□音义皆同也。从女夹声。呼贴切。八部。一曰□,息也。一曰少气也。篇、韵皆云此义。呼牃切。广韵也作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娆niǎo
  注解:苛也。苛者,小艹也。引申为琐碎之偁。□应曰:苛,烦也,扰也。娆亦恼也。苛音何可切。一曰□也,此也字补。戏弄也。□应引三仓嬲乃了切,弄也,恼也。按嬲乃娆之俗字,故许不□。嵇康与山巨源书:足不若嬲之不置。李善云:嬲,擿娆也。音义与娆同。奴了切。近孙氏星衍云:嬲卽袅字艹书之讹。然嵇□艹迹作娚。□应引三仓故有嬲字。则未可轻议。从女尧声。奴鸟切。二部。一曰嬥也。上文嬥下曰娆也。二篆为转注,亦考老之例。然嬥之训娆,卽谓苛也,扰也,不当此有一曰嬥也四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huǐ
  注解:恶也。许意葢谓毁物为毁,谤人为□。一曰人皃也。从女毁声。许委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姗shān
  注解:诽也。汉书:姗笑三代。说者谓卽讪字也。从女,□省声。所晏切。十四部。一曰翼□也。未闻。〖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cù
  注解:丑也。丑者,可恶也。一曰老妪也。妇人之老者曰妪,不必母也。从女酋声,读若蹴。七宿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mó
  注解:□母,母,莫后切。古帝妃都丑也。都犹冣也。民所聚曰都,故凡数曰都,诣极亦曰都。汉书古今人表:□母,黄帝妃,生苍林。荀□诗、四子讲德论皆作嫫姆。讲德论曰:嫫姆倭傀,善誉者不能揜其丑。从女莫声。莫胡切。五部。按郭注方言。莽音嫫母之嫫。是其读模上声,嫫母为双声也。师古音謩,似未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婓fēi
  注解:往来婓婓也。当依广韵作婓婓,往来皃。玉篇也亦作皃。小雅毛传曰:騑騑,行不止之皃。与婓音义皆同。从女非声。芳非切。十五部。一曰大丑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娘ránɡ
  注解:烦□也。烦,热头痛也。□,烦也。今人用扰攘字,古用娘。贾谊传作抢攘。庄子在宥作伧囊。楚词作恇攘。俗作劻勷。皆用叚借字耳。今攘行而娘废矣。又按广韵娘,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娘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一曰肥大也。方言。□,(郭音壤)盛也。秦晋或曰□。凡人言盛及其所爱伟其肥晠谓之□。郭注云:肥□多肉。按肉部旣有□字矣,此与彼音义皆同也。汉书:壤子王梁、代。壤卽□字。从女襄声。女良切。十部。按前后二义皆当音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嬒huì
  注解:女黑色也。黑部曰:□,沃黑色也。音同义近。从女会声。古外切,十五部。《诗》曰:“嬒兮蔚兮。”曹风□人文。今诗作荟,毛传曰:荟蔚,云兴皃。按艹部旣偁荟兮蔚兮矣。此或为三家诗,或本作读若诗曰荟兮蔚兮,今有舛夺,皆未可定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媆
uǎn
  注解:好皃。此谓柔耎之好也,补前文诸好所未备。从女耎声。形声中有会意。而沇切。十四部。俗作软。按俗音奴困切,又改其字作嫰,于形声无当。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yàn
  注解:诬挐也。方言:挐,扬州会稽之语也。或谓之惹。或谓之□。注言诬□也。又曰:诬、□,与也。吴越曰诬,荆齐曰□。与犹秦晋言阿与也。按□同字。挐上从如。李仁甫本如是。广韵同。从女奄声。依劔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làn
  注解:过差也。差忒者,不相値也。凡不得其当曰过差,亦曰□。今字多以滥为之。商颂:不僭不滥。传曰。赏不僭,□不滥也。左氏曰:赏僭则惧及淫人,□滥则惧及善人。其字皆可作□,滥行而□废矣。从女监声。卢噉切。八部。《论语》曰:“小人竆斯□矣。”卫灵公篇文。今作滥。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嫯ào
  注解:侮□也。□,各本作易,非是。前文曰嫚,侮□也。字与慢别。此云嫯,侮□也。字与傲别。今则傲行而嫯废矣。从女敖声。五到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淫yín
  注解:厶逸也。厶作私,非也,今正。厶音私,奸衺也。逸者,失也。失者,緃逸也。淫之字今多以淫代之,淫行而淫废矣。从女□声。余箴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姘pīn
  注解:除也。按诗:作之屛之,其菑其翳。论语曰:屛四恶。屛皆谓除也。依许则屛,蔽也。姘,除也。义各有当。经传皆用屛,屛行而姘废矣。庄子:至贵国爵幷焉。注:幷,弃除也。是又叚幷为。从女幷声。普耕切。十一部。按今屛除之义读上声。汉律:“齐民与妻婢奸曰姘。”此别一义也。民,各本作人,今正。高注淮南曰:齐民,凡人齐于民也。礼,士有妾,庶人不得有妾,故平等之民与妻婢私合名之曰姘,有罚。此姘取合幷之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奸jiān
  注解:犯淫也。此字谓犯奸淫之罪,非卽奸字也。今人用奸为奸,失之。引申为凡有所犯之偁。左传多用此字,如二君有事,臣奸旗□之类。从女干声。形声中有会意。干,犯也。故字从干。古寒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姅bàn
  注解:妇人污也。谓月事及免身及伤孕皆是也。广韵曰:姅,懹孕也。伤孕者,懹子伤也。从女半声。博幔切。广韵又音判。十四部。汉律曰:“见姅变,不得侍祠。”按见姅变,如今俗忌入产妇房也,不可以侍祭祀。内则曰夫斋则不入侧室之门,正此意。汉律与周礼相为表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娗tǐnɡ
  注解:女出病也。按病上当有容字。广雅曰:娗娗,容也。然则谓女出而病容娗娗然也。广韵有娗无婷。唐乔知之、杜甫诗皆用娉婷字。娉婷皆读平声。疑娗、婷同字,长好皃。从女廷声。徒鼎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婥nào
  注解:女病也。广韵曰:婥约,美皃。此今字今义也。从女卓声。奴敎切。二部。广韵昌约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娷zhuì
  注解:诿也。言部曰:諈诿,絫也。又曰:诿,絫也。按絫者,若今言以此累人也。娷与諈音义皆同,可附见于言部。从女□声。竹恚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nǎo
  注解:有所□痛也。□者,怨也。痛者,病也。从女,匘省声。形声中有会意也。□之从匘者,与思之从囟同意。奴晧切。古音当在三部。俗作〈囟下囟〉。懊〈囟下囟〉,乐府作懊憹。今汝南人有所□言大□。举方俗殊语为证。〖注〗恼本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媿kuì
  注解:惭也。惭下曰:媿也。二篆为转注,亦考老之例。从女鬼声。俱位切。十五部。按此亦形声中有会意。愧,媿或从耻省。按卽谓从心可也。1987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奻nuán
  注解:讼也。从二女。讼者,争也。周易睽传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革传曰: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此奻从二女之意也。女还切。十四部。198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奸jiān
  注解:厶也。厶下曰:奸衺也。二篆为转注。引申为奸宄之偁。俗作姧。其后竟用奸字。从三女。三女为□,亦三女为奸,是以君子远色而贵德。古颜切。十四部。□,古文奸,从旱心。大徐作从心,旱声。〖注〗姧。文二百三十八 重十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妥tuo
  注解:安也。从爪女。妥与安同意。说文失此字,偏旁用之,今补。释诂曰:妥、安,止也。又曰妥、安,坐也。此二条略同,以止也坐也为句。坐者,止也。见土部。毛诗、礼经、礼记皆以安坐训妥。礼记:诏妥□。古者□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似尔雅安坐连读。窃谓尔雅妥安坐止四字互训。士虞、特牲、少牢妥□,皆谓安之使之坐。故士虞、少牢安之而后坐,特牲先坐而后安之,若士相见妥而后传言,固卽时然后言,易其心而后语之意,不必坐而后言也。今有理宜敷陈之言,岂能待君命席乎。故士虞、少牢兼安也坐也二义,士相见只取安义。毛诗传:妥,安坐也。以义必兼坐。如肆,故今也。义得兼故与今。若檀弓退然如不胜衣,退或为妥,则二字双声。妥与蜕脱毻声义皆近。如花妥为花落,凡物落必安止于地也。知妥与安同意者,安女居于室,妥女近于手,好女与子妃,皆以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从之会意。他果切。十七部。绥以为声。1988文二百三十八三,小徐作五。今增妥。重十四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女部
  标题:毋wú
  注解:止之□也。□依礼记释文补。□者,意内而言外也。其意禁止,其言毋也。古通用无。诗书皆用无,士昏礼:夙夜毋违命。注曰:古文毋为无。是古文礼作无,今文礼作毋也。汉人多用毋,故小戴礼记、今文尚书皆用毋,史记则竟用毋为有无字。〇又按诗毋敎猱□本,字作毋。郑笺:毋,标辞。从女一,会意。武扶切。五部。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各本但有从女有奸之者六字,今补十字。禁止之令勿奸,此说从一之意。毋与乍同意。乍下云:止也,从亡一,一有所碍之也。然则毋下亦当从女一,一有所碍之。其义可互证。曲礼释文、大禹谟正义皆引说文云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有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古人云毋,犹今有言莫也。此以己意增改而失许意。葢许以禁止令勿奸,说从一。陆、孔以有奸之者,说从一不知女有奸之者五字为从一。以禁止张本。唐人之增改,今本之夺落,皆缪。而唐本可摘以正今本。凡毋之属皆从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毋部
  标题:毐ǎi
  注解:士之无行者。各本作人无行也,今依颜氏五行志注所引正。士之无行者,故其字从士毋。古多叚毋为有无字,毋卽无。娄之训空也,亦从毋会意。毐之本义如此,非为嫪毐造此字也。从士毋。会意。贾侍中说:按此四字当上属读之,今人下属读之,非也。秦始皇母与嫪毐淫,旧从水□,今正。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此举无行之极者为证,事详史记。但据师古五行志注云:摎毐,许愼作嫪毐。与今史记、汉书本不同。摎当依本字读居虬反。然则许自作嫪,史、汉自作摎。今本史、汉改同许作嫪,非古也。其人本姓邯郸摎氏之摎。摎,力周、居由二切。许云骂之之□,则无怪乎取其姓同音之字改为嫪。嫪之本音亦力周切也。嫪者,婟也。今俗谓妇人所私之人为婟嫪。乃古语也。读若娭。依许许其切。今遏在切。广韵又音哀。音之变也。一部。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毋部
  627 
  标题:民mín
  注解:众□也。萌古本皆不误。毛本作氓。非。古谓民曰萌。汉人所用不可枚数。今周礼以兴锄利甿。许耒部引以兴锄利萌。愚□谓郑本亦作萌。故注云变民言萌,异外内也。萌犹懵懵无知皃也。郑本亦断非甿字。大氐汉人萌字。浅人多改为氓。如周礼音义此节摘致氓是也。□又改氓为甿。则今之周礼是也。说详汉读考,民萌异者,析言之也。以萌释民者,浑言之也。从古文之象。仿佛古文之体少整齐之也。凡许书有从古文之形者四。曰革,曰弟,曰民。曰酉。说见革下。弥邻切。十五部。凡民之属皆从民。□,古文民。葢象萌生緐庑之形。2022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民部
  标题:氓ménɡ
  注解:民也。诗。氓之蚩蚩。传曰:氓,民也。文言亦曰:氓,民也。孟子。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赵注。氓者,谓其民也。按此则氓与民小别。葢自他归往之民则谓之氓。故从民亡。从民亡声,读若盲。武庚切。古音在十部。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民部
  标题:丿piě
  注解:又戾也。象?引之形。又?各本作右左。今正。戾者,曲也。右戾者,自右而曲于左也。故其字象自左方引之丿音义略同撆书家八法谓之掠。房密切。又匹蔑切。十五部。凡丿之属皆从丿。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丿部
  标题:乂yì
  注解:芟艹也。艹部曰:芟,乂艹也。二篆为转注。周南曰:是刈是濩。周颂曰:奄颧铚艾。艾者,乂之叚借字。铚者,所以乂也。禾部曰:获,乂榖也。是则芟艹获榖总谓之乂。郑笺诗云。芟末曰艾。刀部有□。金部有鎌,有锲。所以芟艹也。铚则获禾短鎌也。引申之,乂训治也。见诸经传。许辟部云。□,治也。引唐书有能俾。则□为正字。从丿乀相交。象左右去之会意也。鱼废切。十五部。刈,乂或从刀。乂者,必用□鎌之属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丿部
  标题:弗fú
  注解:矫也。矫各本作挢。今正。挢者,举手也。引申为高举之用。矫者,揉箭箝也。引申为矫拂之用。今人不能辩者久矣。弗之训矫也。今人矫,弗皆作佛。而用弗为不。其误葢亦久矣。公羊传曰:弗者,不之深也。固是矫义。凡经传言不者其文直。言弗者其文曲。如春秋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晋人纳捷葘于邾,弗克纳。弗与不之异也。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弗与不不可互易。从丿乀,丿乀皆有矫意。从韦省。韦者,相背也。故取以会意。谓或左或右皆背而矫之也。分勿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丿部
  标题:乀fú
  注解:□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乀音义略同拂。书家八法谓之磔。分勿切。十五部。或问乀篆何以不次乂弗之前也。曰此以丿为部首。故必从丿字列毕而后列反背之形。乂弗皆系之从丿也。文四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丿部
  标题:□yì
  注解:抴也。抴者,捈也。捈者,卧引也。卧引者,横引之。朙也。此义未闻。象抴引之形。依此则明也,当为衍文。余制切。十六部。凡□之属皆从□。虒字从此。按虒字从虎,而以为声。又若系从纟,?声。写者短之。乃与右戾之丿相溷。□字从□,?声。写者亦不察。皆当考正者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弋yì
  注解:橜也。木部橜下曰:弋也。二篆为转注。尔雅曰:橜谓之杙。按俗用杙为弋。顾用弋为隿射字。其误久矣。杙者,刘刘杙也。不为橜弋字。弋象形。故从木也。象折木衺锐者形。者各本作着。不可通。今正。古箸与,者无二字。箸卽者字。折木之衺锐者为橜。故上体象其衺锐。□,象物挂之也。凡用橜者为有所表识。所谓楬橥也。故有物挂之。又若舟之□□亦是。所以系舟也。故用?为合体之象形。与职切。一部。2024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乁yí
  注解:流也。从反□。读若移。移从多声。在十七部。亦用于十六部。乁与?古音同在十六部也。弋支切。凡乁之属皆从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乁部
  标题:也yě
  注解:女侌也。此篆女阴是本义。叚借为语□。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从乁。象形。乁亦声。按小徐有乁声二字。无从乁二字。依例则当云从乁。故又补三字。从乁者,流也。乁亦声。故其字在十六十七部之闲也。余者切。玉篇余尔切。□,秦刻石也字。秦始皇本纪。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邚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颜氏家训载开皇二年长安掘得秦铁称权。有镌铭。与史记合。其于久远也,也字正作□。俗本讹作世。薛尚功歴代钟鼎款识载秦权一。秦斤一。文与家训大同。而权作□。斤作殹。又知也殹通用。郑樵谓秦以殹为也之证也。殹葢与兮同。兮也古通。故毛诗兮也二字,他书所称或互易。石□。汧殹沔沔。汧殹卽汧兮。2025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乁部
  标题:氏shì
  注解:巴蜀名山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十六字为一句。此谓巴蜀方语也。□大徐无。小徐作堆。俗字耳。今正。□,小□也。箸直略切。小□之旁箸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部曰:秦谓陵阪曰□。□与氏音义皆同。杨雄解嘲曰:响若坁隤。应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陇坁。其山堆傍箸崩落作声闲数百里。故曰坁隤。韦昭曰:坁音若是理之是,以上见文选注。今本汉书作□隤。师古曰:□音氏,巴蜀名山旁堆欲堕落曰氏。应劭以为天水陇氐。失之矣。氐音丁礼反。玉裁按颜说殊非古。陇□亦作陇坁。与巴蜀之氏形小异,而音义皆同。□坁字同氏声。或从氐声而丁礼切者,字之误也。刘逵注吴都赋坁颓曰:天水之大阪。名曰陇坁,因为陇坁之曲说。与应仲远同。坁,韦音是。□,颜音氏。皆不误。考氏亦作是。见夏书。禹贡曰:西顷因桓是来。郑注云。桓是,陇阪名。其道般桓旋曲而上。故曰桓是。今其下民谓阪为是。(絶句)谓曲为桓也。(各本误今校订如此)据此则桓是卽陇□。亦可作陇氏。昭昭然矣,古经传氏与是多通用。大戴礼。昆吾者卫氏也。以下六氏字皆是之叚借,而汉书,汉碑叚氏为是不可枚数。故知姓氏之字本当作是。叚借氏字为之。人第习而不察耳。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是者分别之□也。其字本作是。汉碑尚有云姓某是者。今乃专为姓氏字。而氏之本义惟许言之。浅人以为新奇之说矣。氏□声闻数百里。象形,谓□象傍于山胁也。氏之附于姓者类此。乀声。乀读若移。氏篇,韵皆承纸切。十六部。大徐承旨切。非也。凡氏之属皆从氏。杨雄赋:响若氏隤。2026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氏部
  标题:氒jué
  注解:木本也。木部曰:木下曰本。本亦曰氒。氒者,言其□然大也。古多用橜弋字为之。列子曰:吾处也若橜株驹。株驹,术□也。殷敂顺曰:橜,说文作□。按玉篇亦作□。□变也。从氏丅。本大于末也。各本无下本二字。小徐作从氏而大徐末也。亦误。今正从氏下者,氏,犹是,谓此木之下。下者,木本也。木干大于上体。故制其字从氏下。读若厥。居月切。十五部。2027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氏部
  标题:氐dǐ
  注解:至也。氐之言抵也。凡言大氐,犹大都也。本也。小徐本有此二字。氐为本。故柢以会意。国语曰:天□见而水涸。韦曰。天□,亢氐之闲。从氏下箸一。箸直略切。会意也。许书无低字。底,一曰下也。而昏解云。从日,氐省。氐者,下也。是许说氐为高低字也。广韵都奚切。玉篇丁兮切。十五部。大徐丁礼切。一,地也。一之用甚多。故每分别解之。凡氐之属皆从氐。202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氐部
  标题:□yìn
  注解:卧也。按篇,韵皆音印。又音致。仆也。疑认为氐声而易其音耳。从氐垔声。于进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氐部
  标题:□dié
  注解:触也。广韵。陟栗切。手拔物也。从氐失声。徒结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氐部
  标题:□xiào
  注解:阙。小徐作家本无注,锴云。一本无此篆。此云家本无注,疑许冲之言也。按广雅释诂云。□,误也。曹宪乎孝反。然则其字从氐,学省声。形音义皆可考。篇,韵音晧。古音在三部。文四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氐部
  标题:戈ɡē
  注解:平头□也。考工记。冶氏为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倨句外博。重三锊。郑曰:戈,今句子戟也。或谓之鸡鸣。或谓之拥颈。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长四寸。胡六寸。援八寸。戈,句兵也。主于胡也。俗谓之曼胡以此。郑司农云,援,直刃也。胡其子。按依先郑戈有直刃,则非平头也。宋黄氏伯思始疑郑注。近程氏瑶田考戈刃如剑横出而稍倨。所谓援八寸也。援之下近柲为胡。连上为刃。所谓胡六寸也。其横毌于柲而外出者凡四寸。所谓内倍之也。戈戟之金非冒于柲之首。皆为之内。横毌外出。且于胡之近柲处为三孔。缠缚于柲以固之。古戈戟时有存者。核之可知也。说详通艺录。按许说戈为平头戟。从弋以一象之。然则戈刃之横出无疑也。横出故谓之援。援,引也。凡言援者皆谓横引之。直上者不曰援也。且戈戟皆句兵。矛刺兵。殳□兵。殳嫥于□者也。矛嫥于刺者也。戟者兼刺与句者也。戈者兼句与□者也。用其横刃则为句兵。用横刃之喙以啄人则为□兵。□与句相因为用。故左氏多言戈击。若晋中行献子梦厉公以戈击之。齐正何以戈击子之。解其左肩。郑子南逐子晳。击之以戈。卫齐氏用戈击公孟。公鲁以背蔽之。□肱。以中公孟之肩。鲁昭公将以戈击僚柤。楚盗以戈击昭王。王孙由余以背受之。中肩。越灵姑浮以戈击阖庐。伤将指。齐□公执戈将击陈成子。卫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缨。皆言击不言刺。惟卢蒲癸以寝戈自后刺子之言刺。葢癸与王何同用戈。癸逼近子之故言刺。王向去子之稍远故言击。且二人一在后一在前。相为掎角也。若长狄侨如,鲁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由长狄长三丈。旣获之不能杀之。故自下企上以舂其喉也。自下舂其喉。计长狄长不过二丈。容旣获之后。身横于地而杀之。摏亦击也。言曰:戈,楚谓之釨。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闲谓之釨。或谓之鏔。吴杨之闲谓之戈。东齐秦晋之闲谓其大者曰镘胡。其曲者谓之钩釨镘胡。文言釨钩镘字皆转写讹俗。古只作句孑曼。云无刃者,谓无直刃也。云句子者,谓其为句兵,取义于无右臂之孑也。云曼胡者,取义于曲处如□领之肥大也。详绎郑注本无不同。所引先郑乃不可从。从弋,谓秘长六尺六寸。一衡之。象形。衡各本作横。依许全书例正。弋之首一横之而已矣。先郑云。援为直刃,胡其孑。非也。古禾切。十七部。凡戈之属皆从戈。2029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肈zhào
  注解:上讳。按许原书无篆体。但言上讳。后人乃补此篆。说详示部。上讳者,汉和帝讳也。后汉书作肈。李贤引伏无忌古今注曰:肈之字曰始。音兆。许愼说文肈音大小反。上讳也。伏,许并汉时人。而帝讳不同。葢应别有所据。玉裁按古有肈无肇。从戈之肈,汉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而浅人以窜入许书攴部中。玉篇曰:肇俗字。五经文字戈部曰:肈作肇,讹。广韵有肈无肇。伏侯作古今注时□无从攵之肇。李贤注后汉书亦□不至认肈肇为二字。葢伏侯作肁,与许作肈不同。和帝命名之义取始。肁者,始开也。引申为凡始。故伏云讳肁,而易之之字作始。实则汉人肁字不行。只用肈字训始。如诗生民传,夏小正传可证。外闲所讳者肈也,故许云讳肈此则伏,许不同之由。章怀之所疑。而今日后汉书正文作肇讹也。李舟切韵云。肈,击也。其字从戈,肁声。形音义皆合直小切。许讳其字故不为之解。今经典肈字俗讹从攵。不可不正。攴部妄窜之肇,今已芟去。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jǐ
  注解:有枝兵也。兵者,械也。枝者,木别生条也。戟为有枝之兵。则非若戈之平头。而亦非直刃似木枝之衺出也。戈刃之倨句平而稍侈,故曰外博。戟则大侈倨句一矩有半,故可刺可句。考工记冶氏。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锊。郑曰:戟,今三锋戟也。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援长七寸半。三锋者胡直中矩言正方也。郑司农云,刺谓援也。□谓刺者,箸柲直前如鐏者也。戟胡横贯之。胡中矩,则援之外句磬折与。通艺录曰:内三之,谓戟柄横出柲外者四寸有半也。胡四之,谓上连刃直而下垂者长六寸也。援五之,谓衺上之刃长七寸半也。刺者,谓横出之内有锋也。倨句中矩者,谓刺横胡直正方之形也。不言援之倨句言刺之倨句者,戟为句兵。中矩者主于句也。据二仪宝录双枝为戟,独枝为戈以为证。说与郑注大乖异。然恐程说近是。方言匽戟,广雅作偃戟。偃者,仰也。据衺上之刃名之也。周礼棘门。明堂位越棘大弓。左传子都拔棘以逐之。棘皆训戟。棘者,刺也。戟有刺,故名之曰棘。衺者为援,则横者为棘,为刺也。张揖注子虚赋曰:雄戟,胡中有□者,□同歫。葢于直垂之胡之中为横出者,是曰□。□亦有锋。故方言三刃枝。郭注云。今戟胡(胡字今增)中有小孑刺者。所谓雄戟也。然则合援与刺与□是为三刃枝。郑所谓三锋戟者又不如是。古制茫昧难知。但曰援者□非直刃。凡左传言公戟其手。诗毛传言拮据,戟挶也。许书言挶,戟持也。据,戟挶也。史言须□如戟。皆取衺出。不取直上。是则信而有征耳。方言曰:戟无刃,吴杨之闲谓之戈。然则戟者,戈之有刃者也。戟亦非直刃。谓之有刃者何。其刃几于直也。少仪曰:戈有刃者椟。戈之分别有刃无刃古矣。左传。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此用援刺郑,人不中。郑人攀柲刺而上也。或以戟钩栾乐□肘而死。则援与刺皆兼钩刺之用矣,灵辄倒戟以御公徒而免赵盾。此主于用援也。许云有枝兵者,援刺皆得云枝。从戈干省。省作声者,误。今依徐铉正。从干犹从弋。谓柲长丈有六尺也。从戈者,其器戈之属也。纪逆切。按大徐有读若棘三字。非也。释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古音秦风与泽作为韵。古音在五部。读如脚。《周礼》:“□,长丈六尺。”考工记曰:车□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戛jiá
  注解:□也。广雅曰:戛,戟也。本此。西京赋。立戈迤戛。薜解云。戈谓句孑戟也。戛,长矛也。与许不合。康诰。不率大戛。释诂。戛,常也。此谓戛同楷。皋陶□。戛击鸣球。明堂位作揩击。扬雄赋作拮隔。此谓戛同扴。皆六书中之叚借。从戈□。□者,头也。谓戟之头略同戈头也。会意。古黠切。十五部。读若棘。按棘在一部。相去甚远。疑本作读若子而误。〇戟戛二篆与戈篆同类。立文本相连。惟因上讳之字例必部首以下第一字出之。故使戈戟二篆相隔。各本乃又移戎戣□三篆于戟前。非也。今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戎rónɡ
  注解: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于田猎。以习五戎。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按周礼司兵掌五兵。郑司农云。戈、殳、戟、酋矛、夷矛。后郑云。此车之五兵也。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兵之引申为车卒,步卒。故戎之引申亦为卒旅。兵可相助。故引申之义,小雅丞也无戎传曰戎,相也。又引申为戎狄之戎。又民劳传。戎,大也。方言。戎,大也。宋鲁陈卫之闲语。又郑诗笺云。戎犹女也。犹之云者,以戎汝双声而通之也。戎有读若汝者,常武之诗是也。又有读若輮者,常棣之诗是也。从戈甲。金部曰:铠者,甲也。甲亦兵之类。故从戈甲会意。如融切。九部。□,古文甲字。日部早篆下及此,小徐皆有此五字。大徐皆□之。由古文甲,小篆甲所异甚微故也。汉隶书早字平头,如小篆本平头。古文乃出头作□,转写旣久,惑不能别。于日部及此□去五字。于甲篆则用出头者为小篆。别取汗□所载异体为古文。皆非也。今一一正之。2031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戣kuí
  注解:周制:侍臣执戣,立于东□,兵也。见周书顾命。某氏传曰:戣瞿皆戟属,郑云,戣瞿葢今三锋矛。王肃则曰:皆平器之名。许不言何兵。略同子雍也。从戈癸声。渠追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ɡān
  注解:盾也。盾下曰:瞂也。按瞂字必浅人所改。循全书之例,必当云□也。二篆为转注。浅人不识□为干戈字。读侯旰切。乃改为瞂。瞂见毛诗。非常语。不当以瞂释盾。干戈字本作□,干,犯也。戟,盾也。俗多用干代□。干行而□废矣。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孔安国论语注云。干,盾也。□本读如干。浅人以其旱声。乃读与□同。而不知旱□□等字古音读同干也。毛诗兔罝,采□传云。干,扞也。谓干为扞之叚借。干非不可去声。从戈旱声。玉篇,广韵皆云。戟,盾。古寒切。广韵卄八翰未尝出□字。是依唐韵不误者也。不知大徐侯旰切,用何等唐韵耳。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贼zéi
  注解:败也。败者,毁也。毁者,缺也。左传。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又叔向曰:杀人不忌为贼。从戈则声。此云则声。贝部又云败贼者皆从贝会意。据从贝会意之云,是贼(则戈)字为用戈若刀毁贝。会意而非形声也。说稍不同。以周公誓命言。则用戈毁则,正合会意。昨则切。一部。今字从戎作贼。2033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戍shù
  注解:守边也。春秋曰:公子买戍卫。从人持戈。会意。伤遇切。按古音读如兽。在三部四部。卫公叔戍。世本作朱。古音朱读如州。2034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战zhàn
  注解:斗也。斗各本作鬬。今正。斗者,□士相对。兵杖在后也。左传曰:皆陈曰战。战者,圣人所愼也。故引申为战惧。从戈单声。之扇切。十四部。2035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戏xì
  注解:三军之偏也。偏若先偏后伍,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史汉项羽纪,高帝纪皆曰: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师古曰:戏,军之旌旗也。音许宜反。亦读曰麾。又窦田灌韩传。灌夫率壮士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师古曰:戏,大将之麾也。读与麾同。又音许宜反。按颜说必本旧音义。似与许说小异。然相去不远。度旧音义必有用许说者矣。一曰兵也。一说兵械之名也。引申谓为戏豫,为戏谑。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斗也。故相狎亦曰戏谑。大雅毛传曰:戏豫,□豫也。从戈□声。香义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读如□。□,从豆从虍。鬳,从鬲从虍。虍皆谓器之饰非声也。2036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dié
  注解:利也。利者,铦也。一曰剔也。剔当作□。详髟部。从戈呈声。徒结切。按呈声当在十一部。而大部□,金部□,递用为声。则十一部十二部合音冣近之理也。山海经戜国,戜民国。今讹作臷。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或yù
  注解:邦也。邑部曰:邦者,国也。葢或国在周诗为古今字。古文只有或字。旣乃复制国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谓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广。以为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之。乃又加口而为国。又加心为惑。以为疑惑当别于或。此孳乳□多之理也。旣有国字。则国训邦,而或但训有。汉人多以有释或。毛公之传诗商颂也。曰域,有也。传大雅也。曰囿,所以域养离兽也。域卽或。考工记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笺,郑论语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诱注淮南屡言或,有也。毛诗九有,韩诗作九域。纬书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为平入。从囗羽非切。戈,□守其一。从三字会意。于逼切。广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国。非也。一部。一,地也。解从一之意。域,或或从土。旣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为后起之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jié
  注解:□也。斤部曰:□者,□也。二篆为转注。商颂。九有有□。笺云。九州岛齐壹□然。大雅。□彼淮浦。传云。□,治也。从戈雀声。昨结切。十五部。按雀声在二部。于古音不合。葢当于双声合韵求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kān
  注解:杀也。杀者,戮也。按汉,魏,六朝人□堪戡□四字不甚区别。左传王心弗堪,汉五行志作王心弗□。胜也。从戈今声。口含切。古音在七部。《商书》曰:“西伯旣□黎。”西伯戡黎文。今作戡黎。许所据作□黎。邑部□下又引古伯戡□。其乖异或因古文今文不同与。尔雅曰:堪,胜也。郭注引书西伯堪黎葢训胜。则堪为正字。或叚□,或叚戡,又或叚□。皆以同音为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戕qiānɡ
  注解:枪也。枪者。歫也。歫谓相抵为害。小雅。曰予不戕。传曰:戕,残也。此戕之正义。下文称左氏例,为别一义。它国臣来弑君曰戕。春秋宣十八年。邾人戕鄫子于鄫,左氏传曰:凡自虐其君曰杀。(唐石经作凡自内非)自外曰戕。贾注。邾使大夫往残贼之。按襄卅一年左传曰:阍戕戴吴。阍,越俘也。戴吴,吴余祭也。故亦曰戕。从戈丬声。在良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戮lù
  注解:杀也。杀下曰:戮也。二篆为转注。古文或叚翏为之。又勠力字亦叚戮为勠。从戈翏声。力六切。三部。203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戡kān
  注解:刺也。刺者,直伤也。平直皆得云刺,经史多叚此为堪胜字。从戈甚声。竹甚口含二切。按竹甚古音也。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戭yǎn
  注解:长枪也。枪者,歫也。谓以长物相刺。通俗文曰:剡木伤盗曰枪。按枪非古兵器。戭亦非器名。取枪歫之义耳。今之用金曰枪者,则古之矛也。故戭字厕于此。不与器物为伍。从戈寅声。弋刃以浅二切。按刃当用忍,弋忍古音也。十二部。《春秋传》有梼戭。高阳氏才子八恺之一也。见左传文十八年。汉书作□,集韵无□。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zāi
  注解:伤也。伤者,刃也。此篆与烖菑音同而义相近。谓受刅也。从戈才声。祖才切。一部。凡烖载胾之类以为声。2039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戬jiǎn
  注解:灭也。灭者,□也。□之义兼美恶。故灭之义亦兼美恶。凡□皆得云灭。亦皆得云戬也。天保曰:俾尔戬谷。朱子曰:戬,□也。谷,善也。此注甚合古义。尔雅。履,戬,祓,福也。此谓樛木之福履,天保之戬谷,卷阿之祓禄皆得训福。履本不训福。与福连文,则可训福矣。戬祓本不训福,与谷禄连文,则亦可训福矣。皆于□字摘一字以释□字之义。毛公仍之曰戬,福也。而履禄也,茀小也,则不相袭矣。古人之文,贵善读之。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许于戬不袭尔雅,毛传。斯善读尔雅,毛传者也。今之能善读者葢尟矣。从戈晋声。卽浅切。古音在十二部。读如荩。《诗》曰:“实始戬商。”鲁颂閟宫文。今诗作翦。按此引诗说叚借也。毛传曰:翦,齐也。许刀部曰。□,齐□也。□之字多叚翦为之。翦卽□,戬者,□之叚借。毛云□齐也者,谓周至于大王。规模气象始大。可与商国并立。故曰齐。绵诗古公以下七章是也。非翦伐之谓。若不通毛传,许书之例。竟谓大王灭商。岂不事辞俱窒碍乎。毛意谓戬卽□。许说其本义以明转注。复引诗字以明叚借。□公之例皆寻绎全书而可得。不则以文害辞,谓大王有翦商之志矣。夫诗明言翦商而见大王之德盛。后儒言有翦商之志,而大王之心遂不可问。鸣呼。是非不知训诂之祸也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jiān
  注解:绝也。绝者,刀□丝也。引申为凡□之偁。□之亦曰□。与歼义相近。从从持戈。二人持戈,会意。子廉切。七部。一曰田器古文。一说谓田器字之古文如此作也。田器字见于全书者,铦鈂钤鎌皆田器。与□同音部,朱宷为何字之古文。疑铦字近之。此如铫本田器。斗部作□。云出尔雅。古一字不□一体也。读若咸。一曰读若《诗》“攕攕女手”。咸攕古音皆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武wǔ
  注解:楚庄王曰:庄,上讳也。不当用。古庄壮通用。谥法固取壮非取艹,周书。兵甲亟作,庄。睿圉克服,庄。胜敌志强,庄,武而不遂,庄。皆壮字也。后人以庄代之耳。此庄王必本作壮。若讳庄之字曰严,乃汉法。许则从左氏古文。典下云。庄都说。亦当作壮。晋语有壮驰兹。葢古姓本作壮。后乃尽改为庄。“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宣十二年左传文。此檃桰楚庄王语以解武义。庄王曰:于文止戈为武。是仓颉所造古文也。只取定功戢兵者,以合于止戈之义也。文之会意已明。故不言从止戈。文甫切。五部。大雅履帝武敏传曰:武,迹也。此武之别一义也。2040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戢jí
  注解:臧兵也。周颂时迈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传曰:戢,聚也。櫜,韬也。聚与藏义相成。聚而藏之也。戢与辑音同。辑者。车舆也。可聚诸物。故毛训戢为聚。周南传亦云。揖揖,会聚也。周语。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颧则玩。玩则无震。戢与颧正相对。故许易毛曰藏。以其字从戈。故曰藏兵。从戈咠声。阻立切。七部。《诗》曰:“载戢干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戠zhī
  注解:阙。从戈从音。大徐如此。小徐无从戈从音。有职从止古职字古之职役皆执千戈十四字。葢后人笺记之语。非许语也。其义其音皆葢阙矣。考周易朋盍簪。虞翻本簪作戠。云戠,聚会也。旧读作撍,作宗。释文云,荀作撍。京作宗。阴弘道云。张揖字诂□撍同字。按此戠当以音为声。故与朁声疌声为伍。然尚书厥土赤埴,古文作赤戠。是戠固在古音弟一部也。一部内意亦从音。音未必非声。葢七部与一部合韵之理。之弋切。一部。2041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戋cán
  注解:贼也。此与残音义皆同。故残用以会意。今则残行而戋废矣。篇,韵皆云伤也。残与□通。故周礼注曰:虽其潘灡戋余不可亵也。周易。束帛戋戋。子夏传作残残。皆□余之意也。从二戈。会意。昨千切。十四部。《周书》曰:“戋戋。”句绝。周书秦誓文也。今书□□善谝言。言部引之。古文尚书也。此称戋戋,□□之异文。今文尚书也。春秋公羊传曰:惟諓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刘向,九叹曰:谗人諓諓。孰可愬兮。王逸注引书諓諓靖言。汉书李寻传曰:昔秦穆公说諓諓之言。任仡仡之勇。諓卽戋。许作戋为本字。他家作諓,加之言旁也。巧言也。也字今补。按公羊音义引贾逵外传注曰:諓諓,巧言也。许正用待中说释戋戋。与上贼义少别。此正如圛训回行,而引洪范曰圛释之曰升云半有半无也。垐训以土增大道,而引尧典墍谗说释之曰疾恶也。皆是一例。或本称戋戋凈言。又曰戋戋巧言也。转写有夺文未可定耳。文二十六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戈部
  标题:戉yuè
  注解:大斧也。一本夺大字。非斧所以斫也。从戈□声。王伐切。十五部。俗多金旁作钺。《司马灋》曰:“夏执□戉,殷执白戚,周?杖黄戉,又把白髦。”周书坶誓作秉白旄。此作把白髦者,葢司马法之文有不同也。毛诗传曰:秉,把也。手部曰:把,握也。髦者,旄之叚借字。凡戉之属皆从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戉部
  标题:戚qī
  注解: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扬。传云,戚斧也。扬,钺也。衣毛传戚小于戉。扬乃得戉名。左传。戚钺秬鬯。文公受之。戚钺亦分二物。许则浑言之耳。戚之引伸之义为促迫。而古书用戚者,俗多改为蹙。諓思亲戚亦取切近为言,非有异义也。大雅,戚戚兄弟。传曰:戚戚,内相亲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笺云。戚戚,缩小之貌。其义本相通。而浅人于节南山必易其形与音矣。戚训促迫。故又相申训忧。小明。自诒伊戚。传曰:戚,忧也。度古只有戚。后乃别制慽字。从戉尗声。仓歴切。古音在三部。2053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戉部

  标题:我wǒ
  注解:施身自谓也。不但。云自谓而云施身自谓者,取施与我古为叠韵。施读施舍之施。谓用己厕于众中,而自称则为我也。施者,旗貌也。引申为施舍者,取义于旗流下□也。释诂曰:卬吾台子朕身甫余言我也。又曰:朕子躬身也。又曰:台朕赉□卜阳矛也。或以赉□卜矛不同义。愚谓有我则必及人。故赉□卜亦在施身自谓之内也。口部曰:吾,我自称也。女部曰:姎,女人自称姎我也。毛诗传曰:言我也。卬,我也。论语二句而我吾互用。毛诗一句而卬我杂称。葢同一我义而语音轻重缓急不同。施之于文若自其口出。或说我,顷顿也。谓顺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宾筵。侧弁之俄。笺云。俄,倾貌。人部曰:俄,顷也。然则古文以我为俄也。古文叚借如此。从戈□。合二成字不能定其会意形声者,以□字不定为何字也。五可切。十七部。□,古文□也。□当作□。□□在十七部。然则我以为形声也。一曰古文杀字。我从杀,则非形声。会意亦难说也。杀篆下载古文三。有一略相似者。凡我之属皆从我。□,古文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我部
  标题:义yí
  注解:己之威义也。言已己者,以字之从我也。己,中宫。象人腹。故谓身曰己。义各本作仪。今正。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仪者,度也。今威仪字用之。谊者,人所宜也。今情谊字用之。郑司农注周礼肆师。古者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谊。是谓义为古文威仪字。谊为古文仁义字。故许各仍古训。而训仪为度。凡仪象,仪匹,引申于此。非威仪字也。古经转写旣久。肴杂难辨。据郑。许之言可以知其意。威义古分言之者,如此宫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义。诗言令义令色,无非无义是也。威义连文不分者,则随处而是。但今无不作仪矣。毛诗。威义棣棣。不可选也。传曰:君子望之俨然可畏。礼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习也。不可选,物有其容不可数也。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故文王,我将毛传皆曰:义,善也。引申之训也。从我从羊。威仪出于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制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羛,《墨翟书》义从弗。墨翟书,艺文志所谓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义无作羛者。葢岁久无存焉尔。从弗者,葢取矫弗合宜之意。魏郡有羛阳乡,读若锜。此以地名证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俗方语。如莲勺呼辇酌。单水呼班水。鲖阳呼纣阳。大末呼闼末。剡呼舌剡反。郦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数。羛阳读若锜,同也。然注家皆读羛阳,虚宜切。与锜音稍不同也。今属邺本内黄北二十里乡也。近此十二字。乃后人笺记之语。非许语也。邺,内黄皆魏郡属县。羛阳□本在内黄北二十里。司马绍统郡国志曰:魏郡内黄有羛阳聚。刘注。世祖破五校处。光武纪大破五校于羛阳降之。李注。羛阳聚属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尧城县东。诸本有作茀者,误也。左传。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于戏阳。杜注。内黄县此有戏阳城。按汉晋皆在内黄北。魏地形志无内黄县。当是倂于邺。则羛阳亦在邺矣。故知必后人笺记语也。戏羛音同。许宜反。左氏传。有戏阳速。则戏阳又为氏姓。文二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我部
  标题:亅jué
  注解:钩逆者谓之亅。钩者,曲金也。司马相如列传。犹时有衔橜之变。集解引徐广云。钩逆者谓之橜。索隠引周迁舆服志云。钩逆者为橜。皆谓橜为亅之叚借字也。清道而行。中路而驰。□无枯木朽株之难。故知必谓钩也。象形。象钩自下逆上之形。玉篇引说文衢月切大徐同。十五部。凡亅之属皆从亅。读若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亅部
  标题:□jué
  注解:钩识也。钩识者。用钩表识基处也。褚先生补滑稽传。东方朔上书。凡用三千秦□。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二月乃尽。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卽此。内则。鱼去乙。郑曰: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鰫鱼有骨名乙。在目。状如篆乙。食之鲠人不可出。此亦非甲乙字。乃状如篆□也。鱼肠名乙耳。不当别有乙也。戉斧之字从□为声。从反亅。读若窡。大徐作读若捕鸟罬。玉篇引说文居月切。大徐同。十五部。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亅部
  标题:琴qín
  注解:禁也。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为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此叠韵为训。神农所作。世本文也。宋书乐志曰:琴,马融笛赋云宓羲造。世本云神农所造也。瑟,马融笛赋云神农造。世本云宓羲所造也。按风俗通,广雅皆同世本。季长说,误。山海经郭传引世本伏羲作琴。神农作瑟。恐系转写舛错。洞越。练朱五弦。洞当作迵。迵者,通达也。越谓琴瑟底之孔。迵孔者,琴腹中空而为二孔通达也。越音□。或作趏,练朱五弦者,虞书传曰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大琴练弦。葢练者其质。朱者其色。郑注乐记清庙之瑟朱弦云。练,朱弦也。练则声浊。五者,初制琴之弦数。周时加二弦。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象形。象其首身尾也。上圆下方,故象其圆。巨今切。七部。凡珡之属皆从珡。□,古文珡,从金。以金形声字也。今有所用琴字乃上从小篆,下作今声。〖注〗珡、□、□,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琴部
  标题:瑟sè
  注解:庖牺所作弦乐也。弦乐,犹磬曰石乐。清庙之瑟亦练朱弦。凡弦乐以丝为之。象弓弦,故曰弦。淇奥传曰:瑟,矝庄貌。旱麓笺曰:瑟,絜鲜貌。皆因声叚借也。瑟之言肃也。楚辞言秋气萧瑟。从珡,琴之属,故从琴。必声。所栉切。十二部。□,古文瑟。玩古文琴瑟二字。似先造瑟字,而琴从之。〖注〗□、□、□,古文。文二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琴部
  标题:□yǐn
  注解:匿也。匿者,亡也。象□曲隐蔽形。□曲见辵部。隠蔽见□部。象逃亡者自藏之状也。凡□之属皆从□。读若隐。于谨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直zhí
  注解:正见也。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羲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朋十目□。谓以十目视□。□者无所逃也。三字会意,除力切。一部。今隶作直。□,古文直,或朋木如此。囧犹目也。从木者,木从绳则正。〖注〗□,古文直。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部
  标题:亾wánɡ
  注解:逃也。逃者,亡也。二篆为转注。亡之本义为逃。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亦叚为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从入□。会意。谓入于□曲隠蔽之处也。武方切。十部。凡亡之属皆从亡。2057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亾部
  标题:乍zhà
  注解:止亡□也,各本作止也一曰亡也六字。今正。乍无亡羲。浅人离析所改耳。补□字者。如毋下云止□也。亦本有□而后人□之。乍与毋同意。毋者,有人奸女而一止之。其言曰毋。□者,有人逃亡而一止之。其言曰乍。皆咄咄逼人之语也。亡与止亡者皆必在仓猝。故引申为仓猝之称。广雅曰:暂也。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左传。桓子乍谓林楚。文意正同。而左传俗本改乍为咋。从亡一。会意。鉏驾切古意在五部。一,有所碍也。碍者,止也。说从一之意。毋字从一。亦是有所碍之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亾部
  标题:望wànɡ
  注解: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还者,复也。本义。引申之为令闻令望之望。从亡,朢省声。按望以朢为声。朢以望为羲。其为二字较然也。而今多乱之。巫放切。十部。亦平声。2059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亾部
  标题:(无)wú
  注解:亡也。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此有无字正体。而俗作无。无乃□之隶变。□之训丰也。与无义正相反。然则隶变之时。昧于亡为其义。□为其声。有声无义。殊为乖缪。古有叚□为□者。要不得云本无二字。汉隶多作□可证也。或叚亡为无者,其义同。其音则双声也。从亡□声。按不用莫声而用□声者,形声中有会意。凡物必自多而少而无。老子所谓多藏必厚亡也。武夫切。五部。古音武夫与莫胡二切不别。故无,模同音。其转语则水经注云燕人谓无为毛,杨子以曼为无,今人谓无有为□有皆是也。无,奇字无也。谓古文奇字如此作也。今六经惟易用此字。通于元者。元俗刻作无。今依宋本正。礼运曰:是谓合莫。注引孝经说曰:上通元莫。正义云。上通元莫者,孝经纬文。言人之精灵所感。上通元气寂寞。引之者证莫为虚无也。正本元字作无。谓虚无寂寞。义或然也。按此注疏今本讹误不可读。而北宋本可据正。疏正本字当是定本之误。谓郑引上通元莫,颜师古定本作无莫也。依许云通于元者,虚无道也。则孝经纬必作元莫矣。葢其义谓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毌于一。虚无道也。谓虚无之道上通元气寂寞也。玉篇曰:无,虚无也。奇字之无与篆文之□义乃微别。许说其义。非仅说其形也。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此称王育说又无之别一义也。亦说其义。非说其其。屈犹倾也。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见列子及素问。天倾西北者,谓天体不能正圜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亾部
  标题:匃ɡài
  注解:气也。气者,云气也。用其声叚借为气求,气与字。俗以气求为入声。以气与为去声。匄训气,亦分二羲二音。西域传。气匄亡所得。此气求之羲也。当去声又曰:我匄若马。此气与之义也。当入声。要皆强为分别耳。左传。公子弃疾不强匄。又子产曰:世有盟誓。毋或匄夺。皆言气求也。通俗文曰:求愿曰匄。则是求之曰气匄。因而与之亦曰气匄也。今人以物与人曰给。其实当用匄字。广韵古达切。其字俗作丐。与丐不同。广韵曰:二字同。非是。亡人为匄。逯安说。此称逯安说,以说字形会意安亦通人之一也。从亡人者,人有所无必求诸人。故字从亡,从人。古代切。按广韵古太切。亦古达切。十五部。2061文五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亾部
  标题:匸xì
  注解:衺徯有所夹臧也。□各本作侠。今正。衺者,□也。徯者,待也。□者,盗窃褱物也。迤衺待有所窃臧。故其字从□而上复有一覆之。从□,上有一覆之。会意。凡匸之属皆从匸。读若傒同。徯各本讹傒。今正。胡礼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区qū
  注解:踦区,逗。叠韵。臧隐也。踦区犹危部,□部之□,彼言倾侧不安也。此言委曲包蔽也。区之羲内臧多品。故引申为区域。为区别。古或叚丘字为之。如区葢亦作丘葢。区宇亦作丘宇是也。或叚为句曲字。台乐纪区萌达。卽月令之句者曅出。萌者尽达也。从品在匸中。会意,岂俱切。古音在四部。郑注礼记嫌名曰:若禹与雨,丘与区之类。是可证古音同邱也。品,众也。品下曰众□也。2062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匿nì
  注解:亡也。广韵曰:藏也。微也。亡也。阴奸也。从匸若声。此取双声为形声也。读若羊驺□。此有讹夺。当云读若羊□□。金部曰:□者,羊□端铁也。说详金部。□读若至。至古音同质。匿读若□,卽读若质也。古亦读尼质切。在十二部。不在一部也。今音乃女力切。2063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lòu
  注解:侧□也。各本作侧逃也。今依玉篇逃作□。玉篇曰:又作□。是如侧□卽尧典之侧□。谓隠藏不出者也。从匸丙声。按丙声不可通。大徐云。当是从内会意。传写之误。玉裁按或从谷部之□声。艹部□从□声。而读若陆。陆与□音相近也。卢□切。四部。广韵无此字。一曰箕属。其器未详。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匽yǎn
  注解:匿也。匽之言隠也。周礼宫人。为之井匽。郑司农云。匽,路厕也。后郑云。匽猪□下之池畜水而流之者。按二说皆谓隠蔽之地也。从匸妟声。于蹇切。十四部。2064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医yì
  注解:臧弓弩矢器也。臧各本作盛。今依广韵。此器可隠藏兵器也。从匸矢。会意。矢亦声。小徐有此三字。于计切。十五部。《春秋国语》曰:“兵不解医。”齐语文。今国语作翳。叚借字。韦曰:翳所以蔽兵也。按古翳隠,翳荟字皆当于医羲引申。不当借华葢字也。翳行而医废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匹pǐ
  注解:四丈也。按四丈之上当有布帛二字。杂记曰: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郑曰:纳币谓昏礼纳征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两五寻,(谓每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犹匹偶之云与。周礼。凡嫁子,娶妻。入币□帛无过五两。郑曰:五两,十端也。每端二丈。按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为一匹。长四丈。五两则五匹为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凡言匹敌,匹耦者,皆于二端成两取意。凡言匹夫,匹妇者,于一两成匹取意。两而成匹。判合之理也。虽其半亦得云匹也。马称匹者,亦以一牝一牡离之而云匹。犹人言匹夫也。〇按字之本义有难定者。如杂记注今谓之匹,犹匹偶之云与。是以匹偶为本义。而帛二两为引申之义也。与许说迥异。四丈为匹之云。三代时经传不见。其字从八八者,别也。夫妇有别。故谓之匹。从匚。亦取别嫌明微意与。郑意或当如是。从匸八。谓八之数隠其中。会意。八揲一匹。说从八之意。揲者,阅持也。阅持者,更迭持之而具数也。筮者揲之以四。此揲之以八。八尺者五而得四丈。故其字从八。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两臂胜为寻。今人于布帛犹展两臂度之也。八亦声。古音八读如必。普吉切。十五部。2065文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匸部
  标题:匚fānɡ
  注解:受物之器。此其器葢正方。文如此作者,横视之耳。直者其底。横者其四围。右其口也。广韵曰:或曰受一斗曰匚。按口部云。囿,规也。今人皆作圜,作圆。方,本无正字。故自古叚方为之。依字,匚有榘形。固可叚作方也。象形。凡匚之属皆从匚。读若方。府良切。二部。□,籒文匚。2066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匠jiànɡ
  注解:木工也。工者,巧饬也。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以木工之偁引申为凡工之偁也。从匚斤。会意。疾亮切。十部。斤,所□作器也。说从斤之意。匚者,榘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匧qiè
  注解:椷臧也。小徐本如是。大徐无椷字。本部椷下曰:匧也。是二篆为转注。臧字似衍。玉篇作缄也。乃椷之误。若文选应璩百一诗,任昉哭范仆射诗李注皆引说文箧,笥也。此则所据本不同。自当以小徐本为善耳。战国策。乃夜发书。陈箧数十。从匚夹声。苦叶切。八部。箧,匧或从竹。按广韵曰匧,藏也。箧,箱箧也。分一字为二。而□去椷字之所□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匡kuānɡ
  注解:饮器。句。小徐有也字。筥也。谓卽筥也。竹部曰:筥,□也。□一曰饭器。容五升。□有三义。而筥匡取此一义耳。匡不专于盛饭。故诗采卷耳以顷匡,求桑以懿匡。匡之引申叚借为匡正。小雅。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传曰:匡,正也。葢正其不正为匡。凡小不平曰匡刺。革其匡刺亦曰匡也。诗有顷匡。谓匡之半浅半深不平者。故谓之顷。所谓匡刺也。匡刺见考工记注。从匚□声。去王切。十部。筐,□或从竹。今人亦分匡筐为二羲。2067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匜yí
  注解:佀羹魁,斗部曰:魁羹枓也。枓勺也。匜之状似羹勺。亦所以挹取也。柄中有道,可□注水酒。道者,路也。其器有勺。可以盛水盛酒。其柄空中。可使勺中水酒自柄中流出。注于盥盘及飮器也。左传。秦匜沃盥。杜曰:匜,沃盥器也。此注水之匜也。内则。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郑曰:卮匜,酒浆器。此注酒之匜也。今大徐本无酒字。小徐有之。韵会□酒。而以盥器二字冠于似羹魁之上。妄甚。若左传释文引说文无酒字。因经注但言盥耳。从匚,此器葢亦正方。也声。此形声中有会意。从也者,取其流也。移尒切。按篇,韵平声。古音十六十七部皆可读。206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匴suǎn
  注解:渌米籔也。渌者,浚也。浚者,抒也。抒者,挹也。籔者,□也。□者,漉米籔也。然则匴与□二字一物也。谓淅米讫,则移于此器内浚干之而待炊。所谓滰淅也。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注。匴,竹器名。今之冠箱也。古文匴为篹。按渌米之籔□非可盛冠。此必异物同名。或别有正字。俟考。从匚算声。稣管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ɡònɡ
  注解:小桮也。木部曰:桮,□也。二篆为转注。而桮下见浑言之义。此见析言之义。□处互相足而后义全。此许立文之例也。□下亦可云桮也。桮下亦可云大□也。是互相足之谓也。门部云。大桮为閜。故小桮为□矣。方言曰:□椷盏□閜□□桮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闲曰椷。或曰盏。或曰□。按椷葢卽许之□。音同字异。许则椷训匧。各有本义也。从匚□声。古送切。按广韵又音感。正音也。八部。郭注方言椷读如封缄。略有轻重耳。□,□或从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匪fěi
  注解:器佀竹匧。小徐只云如箧。小雅。承筐是将。传曰: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按此筐与饭器之筐。异名同实。故毛训之曰:匪属也。小雅言匡。禹贡,礼记言匪。应劭汉书注曰:汉书作棐。应劭曰:棐,竹器也。方曰箱。隋曰棐。隋者,方而长也。他果反。古盛币帛必以匪。匪篚古今字。有借匪为斐者。如诗有匪君子是也。有借为分者。周礼匪肦,郑司农云匪分是也。有借为非者。如诗我心匪鉴,我心匪石是也。有借为彼者,如左传引诗如匪行迈谋杜曰匪彼也,荀子引匪交匪舒卽诗彼交匪纾是也。从匚非声。非尾切。十五部。按竹部曰:篚,车笭也。非匪之异体。故不录于此。《逸周书》曰:“实□黄于匪。”按此句今惟见孟子滕文公篇引书。其上文云。绥厥士女。篚厥□黄。昭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似必马周书。赵氏亦云。从有攸以下道武王伐纣时。皆尚书逸篇之文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cānɡ
  注解:古器也。古器有名□者。从匚仓声。七冈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tiáo
  注解:田器也。艹部曰。莜,□田器也。□与莜音义皆同。葢一物也。从匚攸声。徒□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yì
  注解:田器也。玉篇云。大鼎也。广韵□训大鼎。从匚异声。与职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匫hū
  注解:古器也。毕尚书沅得曶鼎。岂其器卽匫与。从匚曶声。呼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匬yǔ
  注解:瓯匬器也。大徐无匬字。非是。瓯者,小盆也。瓯匬二字为名,则非瓯也。玉篇云。余主切。器受十六斗。按玉篇葢谓卽论语与之庾之庾。苞注。十六斗为庾也。然礼经作十六斗为籔。今文籔作逾。从匚兪声。度侯切。四部。广韵无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匮ɡuì
  注解:匣也。匮之义引申为竭。大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传曰:匮,竭也。凡物渌藏之则有若无,实若虚。故匮之引申为竭,为之。竭,水渴也。乏,反其正也。从匚贵声。求位切。十五部。俗作柜。史记石室金鐀。字作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椟dú
  注解:匮也。木部曰:椟,匮也。是则椟与椟音义皆同。实一物也。论语曰:韫椟而藏诸。又曰:龟玉毁椟中。其实一字也。引申之亦为小棺。从匚卖声。徒谷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匣xiá
  注解:匮也。广韵曰:箱,匣也。古亦借柙为之。柙,槛也。从匚甲声。按此不注古文甲字。则从小篆甲也。胡甲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汇huì
  注解:器也。谓有器名汇也。禹贡曰:东汇泽为彭蠡。又曰:北会于汇。旧说汇者,回也。此汇之别一义。依许圛莫垐之例,此亦可称禹贡而释之曰汇回也。今按汇之言围也。大泽外必有陂围之。如器之围物。古人说淮水曰:淮,围也。汇从淮,则亦围也。尚书。东汇泽为彭蠡。谓东有围受众水之彭蠡。非谓汉水回而成泽也。东为北江,谓汉水合江,又东合彭蠡为北江也。从匚淮声。胡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匛jiù
  注解:棺也。木部曰:棺者,关也。所以揜尸。此云棺也。二篆义同。曲礼曰:在床曰尸。在棺曰柩。是棺柩义别。虚者为棺。实者为柩。析言之也。柩或可以□棺。棺不可以□柩。是以许于柩曰棺也。于棺下不云柩也。以立文不得用考老之例也。从匚久声。各本有柩无匛。今依玉篇补。玉篇曰:匛,棺也。亦作柩。葢希冯在梁时所据说文如是。以后柩行匛废。遂变许书之旧。而郭忠恕列匛为古文。夏竦说匛为孙强集。夏疑玉篇作匛,不出于希冯而出于孙强也。匛葢古文。而小篆仍之者。檀弓曰: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瓦棺,堲周皆以土不以木。易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后世圣人谓黄帝尧舜。然则土棺始于黄帝。尧舜仍之。仓颉造字从匚从久。白虎通云。柩,久也。久不复变也。造字之初。□不从木。许言久声者,以形声包会音也。巨救切。三部。柩,匛或从木。葢殷人用木以后乃有此字。□,籒文从旧。从旧犹从久也。旧之言久也。周礼用匶字。〖注〗匶。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匰dān
  注解:宗庙盛宔器也。周礼司巫。祭祀□匰主。杜子春云。匰,器名。主,木主也。许云宗庙盛宔器。亦用杜说。从匚单声。都寒切。十四部。《周礼》曰:“祭祀共匰主。”匰主谓主之匰。郑曰:大祝取主陈之器则退也。文十九 重五今增匛。则重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匚部
  标题:曲qū
  注解:象器曲受物之形也。匚象方器受物之形,侧视之。曲象圜其中受物之形,正视之。引申之为凡委曲之称。不直曰曲。诗曰:子髪曲局。又曰:乱我心曲。笺云。心曲,心之委曲也。又乐章为曲。谓音宛曲而成章也。周语曰:士献诗。瞽献曲。韦云。曲,乐曲也。毛诗传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曰: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按曲合乐者,合于乐器也。行苇传曰:歌者,比于琴瑟也。卽曲合乐曰歌也。区玉切。三部。凡曲之属皆从曲。或说曲,蚕薄也。曲见月令,方言,汉书周勃传。详艹部薄下。其物以□苇为之。七月传曰:豫畜□苇。可以为曲也。其字俗作□。又用筁。□,古文曲。小徐无。〖注〗《集韵》匚古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曲部
  标题:□qū(与段注的字头有所区别)
  注解:骫曲也。骫者骨端骫奊也。曲当作□。今人用委曲字,古作骫□。其字从骨从玉。谓如骨玉之坚而□之使桡也。广韵作匤匣也。从曲玉声。区玉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曲部
  标题:□tāo
  注解:古器也。从曲舀声。土刀切。古音在三部。文三 重一小徐无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曲部
  标题:甾zī
  注解:东楚名缶曰□。太史公曰:自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缶下曰: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之以节歌。象形。然则缶旣象形矣。□复象形。实一物而语言不同。且实一字而书法少异耳。玉篇作□近之。若广韵谓卽艹部之甾字。风马牛不相及也。甾上从一雝川。此象缶之颈少杀。安得云同字。今□当作甾。象形也。口大而颈少杀。侧词切。一部。凡甾之属皆从□。□,古文□。2075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甾部
  标题:疀chā
  注解:□也,□者,斛旁有庣也。□之类。故其字从□。古田器也。此上当有一曰二字。□下亦引尔雅□谓之□。古田器也。此别一义。叚□□为铫臿也。许书金部作铫臿,乃其正字。今之锹也。江沅说。从□疌声。楚洽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甾部
  标题:□běn
  注解:蒲器也,□属,所□盛粮。粮各本作穜,今正。周礼挈壶氏。挈□以令粮。大郑云。县□于禀假之处。后郑云。□所以盛粮之器。故以□表禀。左传宣二年正义引说文蒲器可以盛粮。左传释文,诗正义引艹器所以盛种。种字葢非。果为种字。则当云谷种。不得但言种也。何休注公羊云。□,草器,杜注左传。以草索为之。蒲与艹不相妨。粮者,谷也。从□弁声。布忖切。古音在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甾部
  标题:□pínɡ
  注解:□也。□者,蒲席□也。□下曰:载米□也。□下曰:□也。所以盛米。然则四篆一物也。从□幷声。薄经切。十一部。杜林□为竹筥,筥,□也。□,饭器。杨雄□为蒲器。杜有仓颉训纂一篇,仓颉故一篇。杨有仓颉训纂一篇。其说不同如此。此与鼌斡二篆皆兼引杨杜二家说。读若軿车。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甾部
  标题:□lú
  注解:□也。□者,小口罂也。从□虍声,读若卢同。洛乎切。五部。垆,篆文□如此。缶□一也。□,篆文。按□与□二篆必当互易。浅人所改也。□必古文。故卢以为声。且二字皆从□。无庸用先古后篆之例。故二体当互易。而□下应曰古文。2077文五 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甾部
  标题:瓦wǎ
  注解:土器已烧之总名。土部坏下曰:一曰瓦未烧。瓦谓巳烧者也。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坏。已烧皆谓之瓦。毛诗斯干传曰:瓦,纺专也。此瓦中之一也。古史考曰:夏时昆吾氏作瓦。按有虞氏上陶。瓦之不起于夏时可知也。许书缶部曰:古者昆吾作匋。壶系之昆吾圜器,韦昭云。昆吾祝融之孙。陆终第二子。名黎。为己姓。封于昆吾卫是也。然则昆吾作匋,谓始封之昆吾。非夏桀之昆吾也。广韵引周书神农作瓦器。当得其实。说详缶部。凡烧瓦器之□曰窑。象形也。象卷曲之状。五寡切。古音在十七部。读如阿。凡瓦之属皆从瓦。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瓬fǎnɡ
  注解:周家搏埴之工也。搏作抟者误。今正。考工记曰:搏埴之工陶瓬。郑曰:搏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按手部搏,索持也。拍,拊也。是搏之本义不训拍。故郑以之言通之。从瓦方声,分两切。十部。读若□破之□。□不成字。转写讹舛。考工记注。大郑读为甫始之甫。后郑读如放于此乎之放。许云方声,则读同后郑放于此乎。今公羊放作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甄zhēn
  注解:匋也。匋者,作瓦器也。董仲舒曰:如泥之在钧。惟甄者之所为。陈留风俗传曰。舜陶甄河滨。其引申之义为察也,勉也。考工记叚借为震掉字。从瓦垔声。居延切。按本音侧邻切。十二十三部。音转乃入仙韵。非二韵有异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甍ménɡ
  注解:屋栋也。栋者,极也。屋之高处也。方言。□谓之□。广雅作甍谓之□。每梦一声之转。之蒸合韵之理。栋自屋中言之,故从木。甍自屋表言之。故从瓦。尔雅,方言谓之□者,屋极为分水之脊。雨水各从高□瓦而下也。释名曰:梦蒙也。在上覆蒙屋也。左传子之援庙桷,动于甍。未详其说。从瓦,梦省声。莫耕切。古音在六部。按惟此篆主谓屋瓦。故先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甑zènɡ
  注解:甗也。考工记。陶人为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按甑所以炊烝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于上。而□之,而□之。从瓦曾声。子孕切。六部。□,籒文甑,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甗yǎn
  注解:甑也。一穿。各本作一曰穿也。小徐在鬳声之下。今正。按甑空名窐。见穴部。不得云又名甗也。陶人为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郑司农云。甗,无底甑。无底,卽所谓一穿。葢甑七穿而小。甗一穿而大。一穿而大则无底矣。甑下曰甗也。浑言之。此曰甑也一穿。析言之。浑言见甗亦□甑。析言见甑非止一穿。参差互见。使文义相足。此许训诂之一例也。或曰当依小徐鬳声之下作一曰甑一穿也六字。山之似甗者曰甗。诗。陟则在甗。传曰:甗,小山别于大山也。释名曰:甗,甑也。甑一孔者。甗形孤出处似之也。按此谓似甑体而已。鬲部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然则甑形大上小下。山名甗者亦尔。谷作巘。非。尔雅。小山别。大山曰鲜。诗皇矣同。字作鲜者,甗之叚借。文选吴者赋作嶰。李注古买反。此因尔雅鲜或作□,又讹作嶰也。从瓦鬳声,读若言。鱼蹇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瓵yí
  注解:瓯瓿谓之瓵。尔雅释器文。史记货殖传。糵曲盐豉千合。徐广曰:或作台。器名有瓵。孙叔然云。瓵。瓦器。受斗六□。台当为瓵。音贻。按今史记讹舛。为正之如此。所引孙叔然者,尔雅注也。从瓦台声。与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瓽dànɡ
  注解:大盆也。盆者,盎也,瓽其大者也。汉书杨雄酒箴曰:为瓽所轠。从瓦尚声。丁浪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瓯ōu
  注解:小盆也。方言。罃甈谓之盎。自关而西或谓之盆。或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又曰:甂,陈魏宋楚之闲谓之□。自关而西谓之甂。其大者谓之瓯。按许亦同。方言谓瓯为盆。而郭景纯疑方言与尔雅说甈不合。从瓦区声。乌侯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瓮wènɡ
  注解:罂也。罂者,□者,小口罂也。然则瓮者,罂之大口者也。方言曰:甀,瓮,瓿甊,罂也。自关而西晋之旧都河汾之闲其大者谓之甀。其中者谓之瓿甊。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瓫。或谓之罂。罂卽罂字。从瓦公声。乌贡切。九部。按小徐瓨下读若翁三字当在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瓨xiánɡ
  注解:佀罂,长颈。受十升。史,汉货殖传皆曰:酰酱千瓨。按酰酱者,今之醋也。别于下文之酱。升当作斗。汉书注。古本有作斗者。从瓦工声。读若洪。洪小徐作翁。古双切。九部。按篇,韵皆户江切。字亦作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wǎn
  注解:小盂也。孟者,飮器也。方言曰:孟,宋楚魏之闲或谓之盌。从瓦夗声。乌管切。十四部。方言作盌。俗作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瓴línɡ
  注解:□也,佀缾者。瓮大徐作瓮。葢非。高祖本纪曰:譬犹居高屋建瓴水。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之势易也。建音蹇。晋灼曰:许愼云。瓴,瓮似瓶者也。按缶部云。□,汲缾也。瓴同物而非罂瓮。从瓦令声。郞一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pí
  注解:罂谓之□。方言,广雅罂皆作甇。从瓦卑声。部迷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甂biān
  注解:佀小瓿。大口而卑,用食。方言甂,陈魏宋楚之闲谓之□。自关而西谓之甂。淮南书曰:狗彘不择甂瓯而食。玉篇曰:小盆大口而卑下。从瓦扁声。芳连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瓿bù
  注解:甂也。玉篇。瓿甊,小罂也。广韵同。从瓦咅声。蒲口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rónɡ
  注解:器也。广韵罂也。从瓦容声。与封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甓pì
  注解:令适也。大徐适作甓。陈风。中唐有甓。传曰:甓,令适也。释宫同。郞丁都歴二反。尔雅作瓴甋。俗字也。土部墼字解亦云令适。考工记注作令甓。实一物也。详墼字注。从瓦辟声。扶历切。十六部。《诗》曰:“中唐有甓。”陈风防有鹊巢文。读若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甃zhòu
  注解:井壁也。井壁者,谓用砖为井垣也。周易井九四曰:井甃无咎。又上六。井收。荀作井甃。庄子曰:缺甃之涯。从瓦秌声。侧救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甈qì
  注解:康瓠。按当有谓之甈三字。破罂也。康之言空也。瓠之言壶也。空壶谓破罂也。罂已破矣,无所用之。空之而巳释器曰:□瓠谓之甈。甈之言滞而无用也。法言曰: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刚则甈。柔则坯。此引申之义也。从瓦臬声。鱼列切。十五部。广韵五计切。玉篇邱滞切。□,甈或从埶。埶声古与臬声同。是以臬多叚艺为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chuǎnɡ
  注解:瑳垢瓦石也。瑳俗作磋。今依宋本用瑳。亦叚借字耳。其字当用厝。厝,厉石也。诗曰:它山之石。可以为厝。用瓦石去垢曰□。方言注曰:漺,错也。漺与磢同。海赋曰:飞涝相磢。江赋曰:奔澑之所磢错。磢卽□。从瓦爽声。初两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liè
  注解:蹈瓦声□也。大徐无□也三字。小徐作蹈瓦□也。□应用蹈瓦声躐躐也。今按躐躐当作□。通俗文。瓦破声曰□。玉篇。□,蹋瓦声。从瓦耎声。零帖切。广韵又良涉切。八部。按古音在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hán
  注解:治橐干也。冶各本作治。今正。冶橐,谓排囊。排读普拜切。其字或作韛。或作□。冶者以韦囊鼓火。老子之所谓橐也。其所执之柄曰□。干犹柄也。□或讹作肣。而广韵以排囊柄释之。玉篇以似瓶有耳释□。引许者冶皆讹治。而其义湛薶终古矣。排囊之柄,古用瓦为之。故字从瓦。后乃以木为之。故集韵作□。从木。从瓦今声。胡男切。古音在七部。他书讹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suì
  注解:破也。破上当有瓦字。破下曰石□也。此曰瓦破也。是二篆为转注。而形各有所从。□与碎音同义异。碎者,□也。□则破而巳。不必□也。今则碎行而□废矣。从瓦卒声。稣对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瓪bǎn
  注解:败瓦也。依小徐有瓦字。今俗所谓瓦瓪,是此字也。今人语如办之平声耳。玉篇,广韵皆曰:瓪,牝瓦也。此今义。非许义。广部曰:□,屋牝瓦也。牡瓦牝瓦,见九章算经及汉书。说详□下。从瓦反声。布绾切。十四部。文二十五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瓦部
  标题:弓ɡōnɡ
  注解:竆也。补此二字。经叠韵为训之例也。□近竆远者。者字今补。象形。居戎切。古音在六部。读如肱。古者挥作弓。郭景纯引世本曰:牟夷作矢。挥作弓。此等皆当也世本作篇。挥,黄帝臣。《周礼》六弓:王弓、弧弓□甲革甚质;夹弓、庾弓□干侯鸟兽;唐弓、大弓□授学□者。夏官司弓矢文也。说详郑注。甚质今作椹质。按故书作鞎。大郑云。鞎当为椹。许书无椹字。葢许从郑。郑本作甚也。干今作豻。凡弓之属皆从弓。2079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弴dūn
  注解:画弓也。大雅,敦弓旣坚。传曰:敦弓,画弓也。天子画弓。按荀卿子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公羊传何注曰:礼,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婴弓。士卢弓。卢□卽玈弓。黑弓也。婴弓。陆德明云见司马法。按婴卽江赋之□字。葢朱黑相闲而婴绕也。彤弓,毛传曰朱弓也。以讲德习射。雕弓者,葢五采画之,凡经传言雕有谓刻镂者。如玉谓之雕,金谓之镂,礼记玉豆雕篹,论语朽木不可雕是也。有谓绘画者。如此雕弓是也。彡部曰:雕,琢文也。古绘画与刻画无二字。诸侯彤弓,则天子当五采。石□诗有秀弓。秀卽绣。五采备谓之绣。或曰天子弓但刻画为文也。两京赋。雕弓斯彀。薛云。雕弓谓有刻画也。弴与雕语之转。敦弓者,弴之叚借字。诗,礼又叚追为之。敦弴可读如□。不得竟读雕也。孟子作弤。亦双声字。从弓□声。都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弭mǐ
  注解:弓无缘可□解□纷者。释器曰: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孙云。缘谓□束而漆之。弭谓不以□束,骨饰两头者也。小雅。象弭鱼服。传曰:象弭,弓反末也。所以解纷者。笺云。弓反末别者,以象骨为之。以助御者解辔纷宜骨也。按纷犹乱。今诗作紒,亦通。紒者,今之结字。许合尔雅,毛诗为说也。弭可以解纷。故引申之训止。凡云弭兵,弭乱者是也。从弓耳声。绵婢切。按古音当在一部。而入纸韵在十六部者,以或从儿声也。□,弭或从儿。儿声也。□葢此篆之正体。故亦作弥。尔儿声同。故周礼弥灾兵,汉书弥乱,卽□字也。弭节亦作靡节。郊特牲有由辟焉。辟亦弭字。2080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弲xuān
  注解:角弓也。角弓谓弓之传角者也。诗曰:觲觲角弓。相角居角之法。详于弓人。按今诗□□角弓释文曰:□,说文作弲。音火全反。此陆氏之偶误。葢角部称觲觲角弓。陆当云说文作觲。而误云作弲也。弲自谓角弓。不谓弓调利。雒阳名弩曰弲。此弲之别一义。从弓肙声。乌□切。按陆云说文火全反。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弧hú
  注解:木弓也。易曰。弦木为弧。考工记。凡为弓。冬析干。凡干。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按木弓,谓弓之不傅以角者也。弓有专用木不傅角者。后世圣人初造弓矢之遗法也。引申之为凡纡曲之称。辀人曰: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弧深。从弓瓜声。户吴切。五部。一曰往体寡,来体多,曰弧弓。弓字今补,。弓人曰: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注云。射深者用直。此又直焉。于射坚宜也。王弓合九而成规。弧弓亦然。按王弓之属者,言王弓以包弧弓也。弧者,直而稍纡之谓。弧弓亦天子之弓。王弓亦直而稍纡。则王弓弧弓得互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弨chāo
  注解:弓反也。小雅。彤弓弨兮。传曰:弨,弛皃。按诗正义引说文有谓弛之而弓反六字。葢出庾俨默说。弛者,弓解也。弓反者,诗所云翩其反也。弓反为弨之本义。驰之则亦反矣。从弓召声。尺招切。二部。《诗》曰:“彤弓弨兮。”彤弓文。2081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quán
  注解:弓曲也。陆德明云。说文音权。然则与拳曲音义略同。尔雅曰:菼薍其萌虇。陆云。本或作□。非。□,说文云弓曲也。按偏旁多后人所加。作□者,正是古本艹初生句曲也。从弓雚声。九院切。十四部。按古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彄kōu
  注解:弓弩端,弦所凥也。端者,头也。□头隠弦处曰彄。亦引申他用。诗笺云。韘所以彄沓手指。从弓区声。恪侯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yáo
  注解:弓□利也。□之言由也。所谓自由自便也。从弓□声,读若烧。弋招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张zhānɡ
  注解:□弓弦也。□各本作施。今正。□,敷也。张弛,本谓弓施弦解弦。引申为凡作辍之称。礼记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从弓长声。陟良切。十部。2082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彏jué
  注解:弓急张也。广韵曰:弓弦急皃。从弓矍声。许缚切。五部。广韵又居缚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弸pénɡ
  注解:弓强皃。法言。绷中彪外。引申之义也。从弓朋声。父耕切。古音在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强qiánɡ
  注解:弓有力也。引申为凡有力之称。又叚为勥迫之勥。从弓畺声。巨良切。十部。2083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弯wān
  注解:持弓关矢也。凡□相交曰关。如以木横持□扉也。矢桰檃于弦,而镝也弓背外。是□端相交也。孟子曰:越人关弓而射之。左传将注。豹则关矣。皆谓引弓将满,是之谓弯。或叚贯为关。从弓□声。乌关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引yǐn
  注解:开弓也。开下曰张也。是门可曰张。弓可曰开。相为转注也。施弦于弓曰张。钩弦使满,以竟矢之长亦曰张。是谓之引。凡延长之偁,开导之偁皆引申于此。小雅楚茨,大雅召旻毛传皆曰:引,长也。从弓丨。此引而上行之丨也。为会意。丨亦象矢形。余忍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弙wū
  注解:满弓有所乡也。□今向字。汉人无用向者。广雅曰:弙,张也。大荒南经。有人方扜弓射黄蛇。郭曰:扜,挽也。音纡。按此叚扜为弙也。弙与弯双声。从弓亏声。哀都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弘hónɡ
  注解:弓声也。集韵曰:弸□,□声也。或作彋。按□彋皆卽此篆也。甘泉赋曰:帷弸彋其拂汨兮。苏林云。弸音石堕井弸尔之弸。彋音宏。李善曰:弸彋,风吹帷帐之声也。是则弓声之义引申为他声。经传多叚此篆为宏大字,宏者屋深。故尔雅曰:宏,大也。从弓厶声。厶,古文厷字。见又部。胡肱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瓕mí
  注解:弛弓也。驰弓者,瓕之义。瓕非驰字也。玉篇以为今之弥字。广韵以为玉名。皆非是。从弓玺声。斯氏切。十五十六部。2085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弛chí
  注解:弓解弦也。弦字各本无。今补。引申为凡懈废之称。从弓也声。施氏切。十六部。□,弛或从虒。虒声亦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弢tāo
  注解:弓衣也。左传多言弢。诗言韔。秦风传曰。韔,弓室也。郑风作鬯。传曰:鬯弓,弢弓也。然则弢与韔与韣同物。故许皆以弓衣释之。月令曰:带以弓韣。少仪曰: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是又名韣而可屈。则以韦为之也。革部又曰。鞬,所以戢弓矢。方言曰:弓谓之鞬。或谓之□丸。广雅。鞬,弓藏也。皾□,矢藏也。合三书言之。鞬□丸乃藏弓矢所通称也。从弓□。□当作又。土刀切。二部。□,□饰,与□同意。弢当作屮。□部□下曰:□其饰也。厂部□下曰:岸上见也。岂下曰:陈乐立而上见也。巂以屮象其冠。□以屮象其首。然则弢□从屮者皆象其饰。□从又。则谓手击之。弢从又,则谓手执之也。此云与□同意,乃使二篆之意可以互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弩nǔ
  注解:弓有臂者。从弓奴声。奴古切。五部。《周礼》四弩:夹弩、庾弩、唐弩、大弩。司弓矢文也。弩统于弓。故官但言弓。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彀ɡòu
  注解:张弩也。射雉赋注引作张弓弩也。诗释文正义作张弓。皆非。孟子赵注亦但云张弩。葢本谓弩,引申移之弓耳。射雉赋,捧黄闲以密彀。亦谓弩也。孟子曰:羿之敎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赵云。彀。张也。张弩向的者用思专时也。又曰: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赵云。彀,弩张向表率之正体。望之极思用巧之时。不可变也。按赵注本谓用巧。如朱注云弓满也。则专谓用力。而非必中矣。大雅。敦弓旣句。句读倨句之句。毛传曰。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是此弓倨多句少。言句以见其倨也。不得以句卽彀。从弓□声。古□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彉ɡuō
  注解:满弩也。满弩者,张而满之。或作弩满。非也。吾丘□王传曰: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师古云。相满曰彍。晋语韦注云。张罗闉。去垒五十步而陈。周军之前后左右。彍弩注矢以谁何。谓之罗闉唐开元中变府兵置□骑十万人。彍同彉。从弓黄声,读若□。按阳唐无入,以鱼虞模之入为入。故彉读若郭。与韩诗觵廓也同一例。郭卽今廓字,古无二音。如□下云万物郭皮甲而出是也。五部。古音当读古旷切。在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彃bì
  注解:□也。□者,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亦谓之彃。从弓毕声。卑吉切。十二部。《楚辞》曰:“夫□焉彃日也。”屈原赋天问篇文。今本无夫也二字。□作羿。郭氏山海经传云。庄周云。昔者十日并出。艹木焦枯。淮南子云。尧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中乌尽死。又引离騒羿焉毕日。乌焉落羽。又引归藏母经昔者羿善射。毕十日。果毕之。按毕卽彃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弹dàn
  注解:行丸也。左传。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而颧其避丸也。引申为凡抨弹,纠弹之偁。从弓单声。徒案切。十四部。亦平声。□,或说弹从弓持丸如此。各本篆形作□。今正。汗□云。□,弹字也,出说文。又偑觿,集韵皆有□字。葢古本说文从弓而象丸形。与玉部朽玉字同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发fā
  注解:□发也。诗曰:壹发五豝。引申为凡作起之偁。从弓癹声。方伐切。十五部。2086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yì
  注解:帝喾□官,夏少康灭之。云夏少康灭之,则邑部□下云夏后时诸侯夷□国也。羽部□下云亦古诸侯也。皆卽此。□,帝喾射官。为诸侯。自鉏迁于竆石。所谓有竆后羿也。灭夏后相而篡其位。寒浞杀而代之。浞生奡及豷。少康及后杼灭之。有竆由是遂亡。□与□古葢同字。而尧时射师彃十日者,高诱云此尧时羿。非有竆后羿。从弓幵声。五计切。古音当在十一部。《论语》曰:“□善□。”宪问篇文。按今论语作羿。□之讹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别bie4
  注解:弓戾也。从弓敝声。方结反。亦方血反边之入声。按此依时采薇释文正义所引说文补。弓戾者,谓弓□戾不调。郑笺诗象弭云。弓反未别者,以象骨为之。意与小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弓部
  标题:弜jiànɡ
  注解:强也。重也。重当作緟。见纟部。重弓者,强之意也。緟,叠之意也。诗文韔二弓传曰:交二弓于韔中也。从二弓。其□切。按此音后人以意为之也。凡弜之属皆从弜。阙。谓其读若不闻也。2088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弜部
  标题:弼bì
  注解:辅也。辅者,车之辅也。引申为凡左右之偁。释诂曰:弼,俌也。人部曰:俌,辅也。俌辅意义皆同也。诗曰:交韔二弓。竹闭绲滕。传云。交韔,交二弓于韔中也。闭,绁。绲,绳。滕,约也。小雅。骍骍角弓。翩其反矣。传曰:骍骍,调利皃。不善绁檠巧用则翩然而反也。士丧礼注曰:柲,弓檠。驰则缚之于弓里备损伤。以竹为之。诗所谓竹柲绲滕。木部曰:榜,所以辅弓弩檠榜也。然则曰檠,曰榜,曰柲,曰闭者竹木为之。曰绁,曰滕者,缚之于驰弓以定其体也。弓必有辅而后正。人亦然。故辅谓之弼。从弜□声。徐锴曰:□非声。按非也。□正曰:一读若誓。弼字从此。誓与弼同十五部也。房密切。玉篇曰。今字作弼。□,古文弻如此。从重□者,取会意。□,舌皃也。弛弓之檠,如口中之舌。二弓则二舌矣。重□以见二弓也。□,亦古文弻。攴,小击也。榜之则不无扑击。□,弻或如此。弗者,矫也。故从弗。弗亦声。文二 重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弜部
  642
  标题:弦xián
  注解:弓弦也。弓弦以丝为之。张于弓。因之张于琴瑟者亦曰弦。俗别作弦,非也。弦有急意。故董安于屛缓,偑弦以自急。心部曰:□,急也。从弓,象丝轸之形。谓□也。象古文丝而系于轸。轸者系弦之处。后人谓琴系弦者曰轸。胡田切。十二部。今字作弦。〇按轸当作紾。从车者,讹也。紾者,转也。方言,轸,戾也,轸乃紾之叚借字。丝紾,言弦,戾也。凡弦之属皆从弦。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题:□lì
  注解:弻戾也。按此乖戾正字。今则戾行而□废矣。戾谓犬出户下而身曲戾。其意略近。故以戾释□。史记,汉书多用□字。从弦省,从□。此会意字。□,了戾之也。大徐□此五字。小徐□作□。了作引。今正。了戾双声字。淮南原道训注曰:抮□,了戾也。方言。轸,戾也。注谓相了戾也。王砅注素问,段成式酉阳杂组皆用了戾。许意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扶风有盩庢县,取此义。是盩有诎曲之意。故此篆从盩。非用引击之意也。今淮南注了戾。道藏不误。而俗刻作引戾。正与此误同。读若戾。郞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题:玅yāo
  注解:急戾也。陆机赋。弦幺徽急。疑当作弦□。从弦省,少声。于霄切。二部。按类篇曰:弥笑切。精微也。则为今之妙字。妙或作玅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题:□yì
  注解:不成遂急戾也。不成遂者,不成就也。因之急戾是曰□。从弦省,曷声,读若瘗。于罽切。十五部。广韵作□。非。文四玉篇以弦字入弓部。盭□□皆入幺小之幺部。非许君分别立弦部之急也。弦善戾,故从弦。无取幺小之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弦部
  标题:系xì
  注解:县也。县各本作系。非其义。今正。□部曰:县者,系也。引申为凡总持之偁。故系与县二篆为转注。系者,垂统于上而承于下也。系与系可通用。然轻传系多谓束缚。故系下曰絜束也。其义不同。系之义引申为世系。周礼瞽蒙。世帝系。小史。奠系世。皆谓帝系世本之属。其字借系为之。当作系。大传。系之以姓而弗别。亦系之叚借。从纟,系,细丝也。县物者不必麤也。丿声。丿余制切。抴也。虒字从之。系字亦从之。形声中有会意也。胡计切。十六部。凡系之属皆从系。□,系或从毄处。从处而□声也。□亦在十六部。故古系缚字亦多叚□为之。□,籒文系从爪丝。此会意也。覆手曰爪。丝县于掌中而下垂。是系之意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题:孙sūn
  注解:子之子曰孙。尔雅释亲文也。子卑于父。孙更卑焉。故引申之义为孙顺,为孙遁。字本皆作孙。轻传中作逊者皆非古也。至部□下解曰:从至。至而复孙。孙遁也。字作孙不作逊。此许书无逊之证。春秋经。夫人孙于齐。公孙于齐。公羊传曰:孙犹孙也。内讳奔谓之孙。谷梁传曰: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云犹孙者,谓如孙之退然自处于眇小。诗公孙硕肤笺云。孙读当如公孙于齐之孙。孙之言孙遁也。周公孙遁。辟此成功之大美。书序。帝尧将孙于位。亦谓逊遁。此等字今皆俗改为逊。絶非古字古义。惟孙顺字唐书作愻。见心部。而俗亦以逊为之。从系子。系于子也。会意。思□切。十三部。系,续也。释孙从系之意。系部曰:□者,续也。系犹□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题:绵mián
  注解:联□也。联者,连也。□者,眇也。其相连者甚□眇,是曰绵。引申为凡联属之偁。大雅。绵绵瓜瓞。传曰:绵绵,不絶皃。又引申为丝絮之偁。因其媆弱而名之。如纟部□下云敝绵也,郑注礼记云纩新绵也是也。又引申为薄弱之偁。如淮南安谏伐闽粤曰粤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是也。从系帛。谓帛之所系也。系取细丝。而积细丝可以成帛。是君子积小以高大之义也。武延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系部
  标题:□yáo
  注解:随从也。辵部曰:从,随行也。随,从也。□与随,从三篆为转注。从系者,谓引之而往也。尔雅释故曰。□,道也。诗书□作猷。叚借字。小雅。匪大犹是经。大雅。远犹辰吿。传皆曰:犹,道也。书大诰。猷尔多邦。猷亦道也。道路及导引,古同作道。皆随从之义也。□之讹体作□。亦用为傜役字。傜役者,随从而为之者也。从系,有所系而随从之也。□声。余招切。按此音非也。当以周切。三部。由,或□字。古□由通用一字也。各本无此篆。全书由声之字皆无□柢。今补。按诗,书,论语及他经传皆用此字。其象形会意今不可知。或当从田有路可入也。韩诗横由其亩传曰:东西曰横。南北曰由。毛诗由作从。文四 重二今补由。则重三。三十六部文七百八十一宋本作七百七十九文。重八十宋本作重八十四。凡九千二百三字此总举弟十二篇部及文及重文及说解字四者之者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二卷□系部
  643

  标题:纟mì
  注解:细丝也。丝者,蚕所吐也。细者,微也。细丝曰纟,纟之言蔑也,蔑之言无也。象束丝之形。此谓古文也。古文见下。小篆作纟,则有增益。凡纟之属皆从纟。读若覛。莫狄切。十六部。□,古文纟。

  2020年2月1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幽默大观:宠物,打赌,变化……
千金难买的100个经方总结大全,这些是鬼才倪海厦的经验,珍藏好
菊花盛开醉秋风(3)
可以提升管理能力的8个思维模型
元旦:亲爱的,我依然整夜地想你
偷一句,去笑死你的朋友圈[笑哭][笑哭][笑哭]1、在搞钱和搞对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