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32章:1.“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用道之朴能臣服取得天下。

道德经第32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2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2.1“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与强势取天下相比,道的作用看似弱小,其实反而能臣服天下。

第30章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上一章第31章说“不以兵强天下”,第29章也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矣。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些逞强好胜的作为最后都将失败。那么如何来取得天下,应该放弃强势而用道的弱小。

“道常无名”的“无名”既说道无声无息默默无名,又说道无色无声无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朴”是说道的整体功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无名之朴在未制成具体的器物之前它的作用看似很小,与“以兵强天下”的“强大”相对照,但它作为一个整体的能量却无穷无尽。“臣”是臣服称臣服从,“天下莫能臣也”一语双关,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让它俯首称臣,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它臣服不了的,故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道德经》中共有4处“无名”,第37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第41章说“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朴”是指一块未雕琢的璞玉或未加工的整木,《道德经》中共有8个“朴”,第15章“敦兮其若朴”,第19章“见素抱朴”,第28章“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第37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第57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宾”是宾客座上宾,《道德经》中只有这一个“宾”,《周易》中也只有第20观卦和第44姤卦提到“宾”。《周易》第20卦是观卦,六四爻辞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孔圣人《小象传》补充说“观国之光,尚宾也”,大意是,臣子们看到国家的盛世,观瞻到君王的光彩,激发起追随君王的决心,一起竭尽全力辅佐国政为王所用。而国君也以宾礼待之,君臣相得利国利民。

所以老子说,侯王若能坚守王道,用道之“朴”去同化天下,那么天下万物众生都会成为他的座上宾,自然而然心甘情愿归服于他,根本用不着用武力去征服,故称“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万物自有其运转的规律,就像天地阴阳和合喜降甘霖,没有人告诉怎么做,甘露自然而然能均匀普施。君王取天下也要这样,让万民都感受到你的恩惠,泽被草木赖及万方,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章成·道经三二章·道恒无名篇
《道德经》正解(三十七)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37
道德经第32章解读
《道德经》简读第三十七章
推荐精读 | 《道德经》第37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