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传•十翼》之《系辞传•下》解读(七)

【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译文】 

《周易》的兴起大概是在商周所处的中古时代吧,《周易》的作者大概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吧,因此周易中时时充满忧患意识,处处注重道德修养。

孔圣人一生克己复礼,以人人为善恢复周礼为己任,因此将周易中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因为涉及到九个卦,分三段层层递进陈述,故后人称之为“三陈九卦”或“三陈九德”。

第一“”,那么为什么周人有忧患意识,注重道德?我们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继续往下讲。西周是强大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居住在偏远的陕西岐山一带,其思想文化也处于华夏文明主圈之外,国力弱小不受重视。周人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励精图治养精蓄锐,怀有远大的志向和雄心。商朝注重“神灵”,祭祀鬼神,自称是“神”的后代,周人想要夺得天下取而代之,必须师出有名,打什么旗号呢?他们想到了“天”,所以周人就可以自称为“天子”,替天行道名正言顺。周人一代代先贤哲人慢慢就形成了这一套体系,传到周文王这里已经十分成熟了,故文王能在被囚羑里的短短七年时间里,就总结前人的易经,加上周人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周易》这一整套完备系统的政治理论,天道地德,乾之道赋予万物成为万物之“德”,必须道德崇高才能作为天之“长子”,所以周人非常崇尚道德修养。

周人的忧患意识来自哪里?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夺取天下之前,西周是一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要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二,夺取天下之后产生的忧虑,文王之前的策略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文王死后,商纣王残暴无德天怒人怨,再加上商纣王连年东征国力衰败,主力军又不在国内,趁此大好良机,周武王聚合八百诸侯,用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灭了强大的商朝,胜利来得太快也太容易了。文王的第四子也就是伟大的周公目睹了事情的前前后后,他觉得如此强大的商朝都能土崩瓦解,那么我们周人何德何能,能保证不被别人推翻吗?如何保持长治久安是摆在周公面前的一大难题。文王和周公都有忧患意识,所以我们能在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中,处处可见忧患之词,还能看到道德修养。

孔圣人从六十四卦中找出了九个卦,来总结道德体系问题,也不是随手挑出的,孔圣人在所撰写的每一卦的《大象传》中已经详细论述过了,在系辞传中只是加以梳理总结而已,顺理成章。那么我们先找出这九个卦的《大象传》都在说些什么,再去解读所谓的“三陈九德”就会容易多了。

孔圣人所选的九个卦是按照六十四卦的顺序而来的,既符合万物发展规律,也符合道德修养的坎坷过程,履卦第10,谦卦第15,复卦第24,恒卦第32,损卦第41.益卦第42,困卦第47,井卦第48,巽卦第57。

履卦大象传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履卦从小畜卦过渡而来,小畜卦是讲物有畜积,也象征阳刚君子畜积了贤明的文德,变得文质彬彬,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无忧就要满足精神需求,设置礼仪。天高地卑万物排列其间,圣人选择了最高的天和低于大地的泽,作为天地之间的尊卑有序,再加上处下的泽卦还有喜悦之意,上卦乾天为天则,要喜悦地遵循礼仪。自然界有天地,人间有君臣君民,民众还分为庶民大夫诸侯大臣帝王太上皇几个层次,各居其位各负其责,天地万物才能井井有条,不至于混乱不堪。所以孔圣人说“履,德之基也”,履卦是德建立的基础和来源。

谦卦大象传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人的道德和成就与山一样高大,但此人却甘愿居于大地之下,谦居万民之下,没有一点能力还没有骨气,那不是“谦”,那叫“平庸无能”,谦虚之人能永得天地神灵万民的尊重和敬爱,且是道德的实际应用,有“柄”可持,实实在在,不是虚无缥缈的,所以孔圣人说“谦,德之柄也”。

复卦大象传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是从贲卦剥卦而来,文过饰非,就要剥尽外表的虚华,还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应到人身上,纯真善良之人受到社会尘俗的侵染,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本真,就要去复归天地本心,去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源,所以孔圣人说“复,德之本也”。

恒卦大象传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上震雷、下巽风,是恒卦的卦象,雷风都好动,君子由此领悟既要立身于风雷震荡之世,还要不改遵循天道的立身之则。所以孔圣人说“恒,德之固也”,是说要巩固道德,不为外界所动。

损卦大象传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山下有泽,山越高则显得泽越低,反之亦然,这是损卦展现的现象。君子由此领悟要加强道德修养,自损其不善,戒止忿懑之气,杜绝贪嗜之欲,这样既能防止上层贪得无厌,也能消解下层的怨气。前面讲了道德的基础、实践、本源充实和恒定,现在讲道德的修养,是从反面来说的,减少欲望和本身的坏毛病,也是道德修养不可或缺的。曾国藩认为“忿为阳恶,欲为阴恶”,忿如山之高,欲似泽之深,人对财富的追求有时就像震雷一样急不可耐,像山一样永无止境,人的欲望像湖泽一样深不见底,必须加以遏制。老子《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惩治自我的忿躁之心,窒息自我的贪婪之欲,从调节自我的心态入手,恢复自然无为的状态,才能正确地奉行损道。所以孔圣人说“损,德之修也”,修养道德的方法。

益卦大象传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损是损疾,益是增益,损是“惩忿窒欲”,益是“见贤思迁”,先损后益,是从正面增进道德修养,所以孔圣人说“益,德之裕也”。

困卦大象传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泽里没有了水是困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处困之时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实现崇高的志向。俗话说“患难见朋友,烈火炼真心”,困境正好能辨别验证出君子的道德高低,所以孔圣人说“困,德之辨也”。

井卦大象传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彖传说“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甘甜的泉水比作纯洁的道德,水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井水的作用是养育圣贤养育万民,就像用道德来教化万民,井卦象征道德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施展拳脚了,所以孔圣人说“井,德之地也”。

巽卦大象传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巽为风为股为跟随,两风相随,故称“随风”,上行下效。君子观此卦象,应当像和煦的微风那样,为人师表实行德治,发布政令推行政事。巽为风,既代表国家规章法令,又象征社会风俗,这是说道德的标准,既要符合民情风俗,也不能触犯国家法律规章,所以孔圣人说“巽,德之制也”,以此标准而制定。

第二“”,是讲九个卦的作用和好处。履礼而行可以和谐人际关系,礼多人不怪,不打上门之客,所以能安全行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所以孔子说“履,和而至”。谦恭自处,越是谦虚低调越能赢得众人的尊敬,反而光芒四射光照天下,故孔圣人说“谦,尊而光”。复归天地本源,就能五蕴皆空心境空明,连极微妙的是非善恶都能辨别出来,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故孔圣人说“复,小而辨于物”。要巩固自己的德行,就要不受外界杂乱尘世的干扰和诱惑,持之以恒有时非常枯燥乏味,坚持原则也会失去亲朋好友的理解而孤单,不可因此打退堂鼓心生厌倦,所以孔圣人说“恒,杂而不厌”。减损欲望,减损自己的毛病缺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痛苦和困难的,但只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尝到了甜头之后再做就很容易了,故孔圣人说“损,先难而后易”。增益品德可以长久充裕而不必设置上限,益卦是讲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但是用在道德增益上,则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艺多不压身,德高不怕溢,所以孔圣人说“益,长裕而不设”。困穷之时,可以磨练意志,穷且益坚,困则变,变则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故孔圣人说“困,穷而通”。改邑不改井,“迁”既指井外的人世间,也指井水潺潺流迁,井不动而井水源源不断畅流不息,比喻有德之人居其所而施惠于人,不管外界的世俗如何变迁,也不改施德于人的行为,所以孔圣人说“井,居其所而迁”。巽之法令风俗,合情合理,相称于万物之宜,而巽顺不露痕迹,所以孔圣人说“巽,称而隐”。

第三“”,论述九卦之德的重点所在。履卦是教人以礼的实践为基础,而和顺地去行事。谦卦是教人以礼自制,使性行巽顺。复卦是教人反求诸己,回复自然本性。恒卦是教人始终不二,坚定德行。损卦是教人摒除私欲,以修德远害。益卦是教人损上益下,增兴福利。困卦是教人艰苦奋斗到底,不怨天,不尤人而少忿怒。井卦是教人辨识义理的来源。巽卦是教人顺合时宜,道德规范要与时俱进,不可一成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讲义(第40讲)
《周易》道德观略说
附录 眞势中州易经
中华国学300句(中)
周易集注卷九【四库本】来知德
26大畜卦原文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