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学一点周易》之(105)

每天学一点周易


第10履卦《全文》通俗解读

《卦辞》

【原文】

履,履虎尾,不咥(dié)人,亨。

【白话】

卦辞是一个卦的总纲大义,由周文王撰写,言简意赅高屋建瓴。
在上一卦小畜卦中,君子经过畜养变得刚柔兼济文质彬彬,一个部落或国家也和谐团结井井有条,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到社会中去实践了。“”字既指履行实践,又有遵道循礼之义,所以圣人把这一卦命名为履卦。
小畜卦是在家里接受教养,履卦则是走出门去与外人打交道,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其高低上下法则,人世间也有其尺度规矩,且处处充满危险,所以要循礼而慎行,故称“”。
生活中最危险的状况莫过于跟在老虎屁股后面,人世间也处处有老虎。如果跟在老虎屁股后面,老虎也没有回头咬你,就说明你讲礼的功夫到家了。“”读(dié),是西周所处的陕西的方言,张开大口狠狠地咬,故称“履虎尾,不咥人”。
一个人能以礼待人处事,不违社会风俗,遵守国家法规,那么做什么事都会亨通。如果人人都讲礼,一个国家就成为礼仪之邦,将无往而不胜,故称“”。

《彖传》

【原文】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yùe)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白话】

《彖传》由孔子编写,逐字逐句注释并补充文王的《卦辞》。
第一句“履,柔履刚也”,解释卦辞的“”。孔子说,履卦是讲人如何立身处世,既描述柔弱者如何与刚强者打交道,还说要以柔顺礼仪之道行于险恶之世,故称“履,柔履刚也”。
第二句“说而应乎乾”,柔弱者如何对待刚强者,解释卦辞的“履虎尾,不咥人,亨”。“”读作(yùe)和颜悦色,“”代表刚强者。是说人世间处处有险恶,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应合刚强者。就像跟在老虎后面,必须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仅可保无害还能得亨,故称“说而应乎乾”。
第三句“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反过来说刚强者如何对待柔弱者,特意强调君王这只虎。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要遵礼而行,各司其职各有所履。在下的臣民“说(yùe)而应乎乾”,那么居上的君王也要履行天道,天道即是民心,九五君王刚健中正,能够践行帝位而不刚愎自用,这只老虎并没有因臣民冒犯而张口乱咬,所以不会伤害人也不会有过失,真正称得上正大光明。
孔子《礼记》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所以孔子在撰写履卦《彖辞》时就加进去了自己的思想,期望履卦中这个君王不要做吃人的老虎,而要做爱护天下苍生的明君。

《大象传》

【原文】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白话】

《大象传》也是孔子所写,和《彖传》一起都用来注释文王的《卦辞》,只不过两者的角度不太一样。
孔子说,履卦展现的天象是上“”下“”,天最高,泽最低,象征万物在天地之间按上下高低排列,这就是履卦呈现的卦象,故称“上天下泽,履”。  
君子由此领悟,万事万物都有上下高低之分,所以人世间也当如此。辨别上下之分,制定尊卑之礼,使民众有礼仪规范可遵,以此引导端正民众的志向,营造礼仪之邦,故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爻辞》和《小象传》 

卦辞是文王所写,六个爻辞是文王的四儿子周公所撰,就是中国人崇拜的“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孔圣人逐句注释爻辞称为“小象传”。
在履卦中有两只老虎,圣人以离虎口和虎尾的远近,来比喻处境的危险程度。将人分成六类,既描述人的素质,也代表人的地位高低。将过程分成六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
履礼要自始至终,并且全社会要形成讲礼貌守规则的风尚,但是要成为礼仪之邦,并不是一朝一代就能达到的,需要数代人不断地努力。

初九爻

【原文】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白话】

初九:初九是处履之初,象征一个人刚刚踏入社会,位卑力弱无亲无故,那他靠什么立足于社会啊,圣人用羊羔的洁白毛色比拟人的淳朴之德。
圣人说他有朴素的品德和安分守己的态度,如能质朴而履礼,就能长保羊羔般的洁白。本分自然去做事,就可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不被染色,虽然未必得吉,但起码不会受到伤害。“”指小羊羔洁白的毛色和未染色的丝线,故称“素履往,无咎”。 
孔子说:“素履之往”,质朴而往则可守住羊羔般的洁白之色,这种朴素淳朴是你独有的,初涉世事如能做到心无杂念,则可坚持初衷专心践行自己的心愿,故称“独行愿也”。
后世之人将履卦初九的哲理加以发挥,《千字文》中写道“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诗经》,其中有一篇《羔羊》,赞颂羔羊始终保持洁白如一。墨子看到匠人将织好的白丝投入染缸染色,进而联想到一个人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洁身自好是多么的困难,不由得嚎啕大哭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九二爻

【原文】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白话】

九二:第二个阶段和第二类人,已经踏入社会崭露头角,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一时看不清楚,可能很顺,也可能不顺。
如何履礼,圣人告诉我们一个法宝,那就是“中庸”之道,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只要做事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无过无不及,就能被大家接受,也不会受害。
首先说“履道坦坦”,展现光明顺畅的前途。九二之人像太阳冉冉升起,犹如行走于平坦的大道之上,其前途既光明又顺畅,故称“履道坦坦”。
其次说“幽人贞吉”,告诉诸事不顺时如何办。虽然已崭露头角,但就像太阳还未完全升空,还不能大展宏图。好在他的心情像泽渊般安恬清净,不因世间的纷争而扰乱自己,处事谨慎坚守正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获吉祥,故称“幽人贞吉”。
孔子说:为什么“幽人贞吉”,是因为居中宁静,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故称“中不自乱也”。
古代的幽居高人一般选择草木茂密的泽水而居,在山水间寄托自己的情感,但这些人不会一辈子幽居其间。姜子牙垂钓磻溪,诸葛亮躬耕南阳,陶渊明情系山水。孔子曰“世无道则隐,有道则仕”,等待着阳光普照之时,就会出山辅佐明主。

六三爻

【原文】

六三:眇(miǎo)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dié)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白话】

六三:第三个阶段和第三类人,象征一个人不中不正,不自量力盲目行履必遭灾祸,圣人拿日常生活中的弱视和瘸腿之人来做比喻。
先说“眇能视”,眼神不好。“”读作(miǎo),“”一“”,视力受损眼神不好,还自以为能看清,故称“眇能视”。
再说“跛能履”,腿脚不灵,明明腿瘸了,还非要逞能,故称“跛能履”。
第三句说“履虎尾,咥人,凶”,结局凶险。眼神不好,腿脚不灵,一下子踩到了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回头狠狠咥你才怪,能不凶险么。
圣人告诉我们,行走于社会既要走正道履行礼仪,还要量力而行,否则就像老百姓常说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盲目行履必遭凶险。
第四句说“武人为于大君”,辨证看待六三的勇猛。何为“武人”,并不是现代人所说的武功高强之人,而是说有一种不怕死的武士精神。但这些有勇无谋之猛士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为了天道正义和开疆扩土的大君,可以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故称“武人为于大君”。
孔子说:“眇能视”是说弱视虽可以勉强看东西,但无法看清楚,故称“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是说腿瘸勉强可以走路,但无法走快走稳,故称“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之所以陷入被老虎咬的凶险,是因为居位不当不自量力,故称“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是说此武人的本领并不十分高强,眼瞎腿瘸脑子笨,但武士的意志极为刚强,故称“志刚也”。孔子在此告诉我们,君子要建功立业,当本身的素质条件不具备时,有时候意志和胆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自古以来都需要六三这种武人猛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怨,比如樊哙张飞周仓之辈,如果都是有理性的人,谁肯为大君无怨无悔地拼命?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意是这些人为了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是能够上刀山下火海的。

九四爻

【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shuò),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白话】

九四:第四个阶段和第四类人,履礼而行之人的事业上了一了新台阶,更要谨小慎微。圣人描述说“履虎尾,愬愬,终吉”,分三层含义,用“履虎尾”展现危险的处境,用“愬愬”描述其如何作为,用“终吉”说其吉祥的结局。
先说“履虎尾”,揭示人的危险处境。虽然离开了后一只虎的口,但还在前一只虎的尾巴后面,故称“履虎尾”。
再说“愬愬,终吉”,小心谨慎逢凶化吉。“”读作(shuò),从“”从“”,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周公连续用自然天象和生活常识做比喻,描述九四之人恐惧警慎的处境和行为,然后上升到君臣的层面。
作为个人来说,身处高位之人,只要畏惧戒慎就能化险为夷,最终获得吉祥。上升到国家层面,身为近君大臣伴君如伴虎,下有刚刚结冰的深渊,唯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尽心尽职,最终才可获吉,故称“愬愬终吉”。
孔子说:“愬愬终吉”什么意思,是说九四责任重大,其所履行的礼仪就是使民众和君王的志向都得以施行,唯有畏惧戒慎才可最终获得吉祥,故称“志行也”。

九五爻

【原文】

九五:夬(guài)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白话】

九五:在履卦中每个人都要各居其位各履其礼,九五之君居于尊位,他所要履行的礼仪就是天道。
君王拥有绝对权威,但有圣君也有暴君。如果能够坚决地履行天道,则为果断之“”。但如果独断专行残暴无德,就成了破损断裂之“”。“”读(guài),既有抉择决断果断之褒义,还有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之贬义,两层意思合起来故称“夬履”。
坚决果断有时和刚愎自用只有一念之差,所以君王一定要履正以防危厉,故称“贞厉”。
孔子说:为什么说“夬履贞厉”,是因为九五君王居位正当,能顺应天道就可避免危厉,故称“位正当也”。

上九爻

【原文】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白话】

上九:第六个阶段,是履道的终极,中国人崇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终而复始。上九已居履卦终极,得以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既指个人总结得失,又指社会礼仪制度的传承和完善,还象征整个社会形成了讲礼的好风尚。
对于个人来说,要回顾行履的历程,考察祸福的征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躬自省,以免重蹈覆辙,所以能获得大吉,这是个人履礼之道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上升到社会层面,先贤往圣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前车之辙后人之鉴,经过数代人不断的努力,一个社会和国家将成为礼仪之邦,这不是大吉大利的事情吗,这是社会国家履礼之道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孔子说:一个人践履至终极,才可获得元吉。民众都能以礼行事,全社会就会形成讲礼守则的风尚,礼仪之邦将大有喜庆,故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主 编 推 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第十卦
履卦
易经全文完整版,易经原文及白话解释,周易全书在线阅读全解
通俗解读《易经》(17)
李守力解读易经:履卦2
笑解履卦卦辞“履虎尾,不咥人”,易理平实,学易要活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