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释道各自的“观”之道《每天学一点周易》之(168)

每天学一点周易


儒释道各自的“观”之道
”字顾名思义就是观看观察,还分主观和客观,那么“观”的本质是什么?《周易》的观卦说得很清楚。《周易》的第20卦叫“观卦”,文王观卦《卦辞》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yong)若”,概括了观察的本质和观卦的大义。
中国人崇尚“儒释道”,也就是儒家佛教和道家,儒家道家同属华夏文明,比如道教的庙宇叫做“道观”,而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与华夏文明各有千秋,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对于“”的理解。

1.《周易》中的“观”字

    周易中共有51个“”字,周易的宗旨和框架就是“观天象说人事”,孔子《系辞传》中有好几处“观”的描述,举例如下,“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2.老子《道德经》中的观察之道

《道德经》第1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26章“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第54章“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论语》中的“观”

    《学而篇第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为政篇第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八佾篇第三》“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第四》“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公冶长篇第五》“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泰伯篇第八》“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颜渊篇第十二》“察言而观色”,《阳货篇第十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子张篇第十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4.佛教的《心经》

学习佛经,首当其冲是《心经》,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流行的这个版本是唐僧所译,唐僧西天取经共取回来了657部经书,如何学习佛法,唐僧翻译了这篇《心经》,概括了佛法的大义,给学佛之人指明了方向。《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总纲领,也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心经》这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心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第一个字就是“”,翻译成白话就是,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和行为,以及针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全经的头一个字就是“”,不仅要“”,而且要“”,“”要观察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虽然各自有形,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最后都归结于“”。这与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有、无”的阐述是一致的,儒释道有共同之处,说明地球上人类的智慧是有共性的。

5.《大唐三藏圣教序》

当年唐僧从西域取经回来,翻译完六百五十七部佛经,统一了混乱的佛教,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唐太宗李世民和其子李治都为之写序赞许,命名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字,就命人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选取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字,刻成了这本经序,不仅文采优美,而且尽得王羲之的书法精髓,所以此序流传至今,成为经书和书法的双重珍品。
李世民为《心经》作序,就把佛教与天地自然规律联系起来。《圣教序》开篇写道,“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大意是,大家都知道天地两仪有形状,所以显露在外,覆盖并且承载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四季没有形状,所以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因此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之人也能看得见它的征兆。但要通晓阴阳变化的规律,即使是贤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极少能研究明白。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为天地有形状。阴阳变化在天地之间而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阴阳变化无迹可寻。所以天地的形状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愚蠢的人也会明白。而阴阳的变化隐藏了起来没有人能看得见,即使是聪明人仍会迷惑不解。
可见佛教的“玄道”,道教的“希夷微”的“天道”,与周易的“神道”,讲的都是天地宇宙自然规律的玄妙之道。
主 编 推 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十四卦占卜详解》按卦序查阅 《上经》
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数理遵循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主要特点-释文
《圣教序》笔法解析(第3页)
这54个字,好好学习一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逐字解析及精临 009集(其数然而天地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