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连载(178)《述而篇》第28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ì)之。知之次也。

【原文朗读】

【注释】

:大概。
:知晓,明白。是对天地自然大道的通彻知晓,不同于人的小聪明小智慧。
:创作,造作,凭空杜撰。
:此,指前面假设的毛病。
识(zhì):刻印,牢记。

【白话翻译】 

孔子学习和教学的原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提倡刚取得一点心得就觉得了不起了,自我标榜是一宗一派。
孔子说:“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则无知,大概有还没有完全知晓就妄自造作的吧,我则没有这等事。我总是多听多闻,选择其善的加以接受。多看多观,并且用心牢牢记住。这样的“学而知之”,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解读】  

在《季氏篇第十六》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的第一境界是什么?大概是生而知之,是天才。孔子说,我不是天才,所以我不故弄玄虚、凭空杜撰。但是,不是天才的人,却也可以通过学习的勤奋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多听,还要多看,这是一条学习的途径。然而止于听或止于看的感觉,终究还是肤浅的,还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梳理。但光是理性却是形而上的抽象,只有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才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获知的必经途径。
孔子自谦自己的智力很一般,所以需要敏而好学,这就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孔子说自己的一切都是靠学习而得来的,多听多看,细加分析揣摩,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写作也罢,教书也罢,做事也罢,都是言之有据、行之有据的,不敢乱来。“不知而作”的人却恰恰相反,自己不懂而又要“硬撑”,处处冒充内行。这种人做事,小则贻笑大方,大则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我们不能小看了它的危害性。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在现实社会中,像孔子所说的这种“不知而作”的人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引以为戒。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启示录156:知不知者方为智
【融奕論語新解】没有天生就知道一切的人
諸葛亮的《戒子書》—南懷瑾
知识不是智慧,学问大的人往往是双料愚人
【辉光日新1258】可复制的“天才”(图:大海有边)
孔子的交友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