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8.【教师博览】走进名师——俞正强(一)

俞正强:金华市环城小学校长,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教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之《低头找幸福》也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与成长轨迹。

建设亲近学生的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十分显著的学科,因此,数学的学习将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位在数学学习遭受挫折达十多年之久的学生,他的学习态度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在研究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首先审视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搞清楚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点长处在哪里?缺点弊端在何处?在此基础上确定应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保留什么?发扬什么?使教育改革有的放矢,提高改革效果。

毫无疑问,让学生们亲近数学,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形成学习能力,并愿意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搞清楚,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有多数把数学当成是不可亲近,甚至是可怕的呢?我想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下面我谈如下几点认识,以作讨论。

弊端之一:数学学习的体力化特征

在创造中学习,建议成人们要像孩子那样思考、爱提问题。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个孩子辛辛苦苦学习长大,当他成人之后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不高,于是被告知要像孩子那样思考,真是有趣之中又带有悲哀。

事实上,孩子们都是爱思考的,思考是一种智力活动,他们对于周边的现象都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冷不丁地提一些问题,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极其浓厚的探究热情,是弥足珍贵的。

数学作为思维体操,可以说先天吻合于学生们的学习特征,然而数学从一开始就以最不适宜于思考的方式显现在学生面前,那就是“记忆”,记忆成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手段。比如“1”的认识,是一个经验的概念化过程,十分有趣。但许多教师在上“1”的认识的时候,变成了上识字课,读读、写写,然后默写。如此这般,“l”的认识也就趣味索然。接下来的关于数的组成分解,口算练习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老师们主要方法就是不断地读背,不需思考地读背。因此,学生从一接触数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了关于数学学习的最初认识:这门课是需要背的。

与这种现象并存的是,当有的学生发生学习障碍时,或计算解题不熟练时,他得到的帮助往往是做更多的题目。很少有教师能从学习个性特征的角度去分析形成学习障碍的真正原因。与“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相对应,有了“熟读百遍,

其理自明”的错误的观念。

学习活动的体力特征表现为大量时间的记忆和重复作业。与智力特征相比较,体力特征是复印的,搬迁的;而智力特征是创新的,生化的,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数学学习体力化特征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可能是教师基于个人的省力愿望:反正学生会了就好,何必那么辛苦去折腾呢。因此,以最简单的抄抄写写,读读背背教数学,结果是失去了数学的智力魅力。

弊端之二:数学教学的程式化特征

有位学生讲到他的数学教师时说:“无聊死了,题目都在书上,他讲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帮他先说出来。”

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数学教师就是按着已经熟识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一节课往下上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也许意识不到自己的教学千篇一律,可学生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他们天生渴望一点新奇,渴望每天有点不同。可是,他们必须面对千课一面的局面,他们已经可能帮助教师说出还没有说出的话,甚至于模仿出说话时的语气,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枯燥。而且无聊枯燥之中,还必须记住老师说的内容,他们还能对数学说喜欢吗?

现在,社会生产力提高很快,学校经济条件普遍有所好转,教师的生活条件也有改善,这些都已为教师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提供了可能:比如组织一次课间数学实验,制作或播放几个精彩的课件,或者改变一下自己的读写方式等。但这些改变在有其他教师听课时,每一位教师都会。而在没有别的老师听课,只面向学生时,老样子依然故我,学生索然无味地面对千课一面的教师。如此,何谈数学兴趣?

弊端之三:学习组织与评价的形式化特征

形式是重要的,但形式的根本意义在于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十分注意思考。那么,他的体态就会很自然地发生变化。不可能十分端正,也许会把脚搁在凳子上,也许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也许会有其它形式的表现。总而言之,他很可能被老师指责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遭受批评,这在课堂学习中是常有的事。

保持整齐、安静固然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必要前提,但是,一个学生如果为了做个好学生而时刻警惕自己的一举一动,想来他一定是不能安心于学习的,他能开展思考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形式主义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十分严重。

俗语说:“水至清无鱼,水至浊无鱼”。太清的水是生长不了鱼,因为没有食物;太混浊的水里也生长不了鱼,因为没有氧气。如果把课堂气氛比做水,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做鱼,那么,课堂教学太重视安静,不可能有好的思维;课堂教学太嘈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维。一个适宜于思维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适宜杂音的环境;那是在思维过程中不经意发生的自然而然的声音。形式化的另一个表现内容就是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论百分制,等级制,还是其它什么制。其实最主要的是透过这些形式传达给学生的关于教师的态度;是喜欢,不喜欢,讨厌之类的情感评价,是看学生时的那一个眼神,是叫学生时的那一种声音语调。

从感受来说,指责别人是比较容易的。而解剖自己则是比较困难的。我们怀着极大的勇气来解剖我们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学,在这里让我们重温一下皮亚杰出生以前发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如此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地工作着,却不能使教育变成科学的生动的学问?”

那么如何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生动起来呢?要让课堂学习生动起来,作为学校应该做什么?作为教师又该做什么呢?下面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即从学校层面应该如何创设一个良好教学环境?从教师层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学校层面: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改革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状况必须有两个前提作保证:一是本校教师有能力去改变课堂教学状况,这就需要提高教师全面素养;二是学校必须有一个适宜于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状况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心态环境和能够科学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状况的制度环境。要实现这个环境,学校必须开展科学而有质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让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整体提高教育素养,培训内容应有师德、教育技能、教育科研、课堂实践等等,着力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第二方面是让部分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让教师学有专长,成为学校教育骨干,中坚力量,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他们应是学校师德、教育科研等的领头人;第三个方面是让青年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脱颖而出,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后续力量。

二、教师层面:如何让课堂学习生动起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生动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是改变课堂教学状况的关键角色。通过学校行为的师资培训、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确定,基本上为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状况扫清了障碍,创造了一个带有强制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管愿不愿意,教师都不得不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远离学习的枯燥、单调,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与生动。其实,我们教师大可不必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看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力不能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全国各地教育媒体的信息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教师教的生动、学生学的主动,师生主体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课,都有其鲜明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先进经验,全体参与教育创新,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新路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尽量生动活泼起来。下面我结合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谈点体会。

(一)学习准备,重在充分

良好的学习准备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师依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注意,启动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习准备方法多种多样,因教师而异,归纳

起来有以下几种:

1.练习法。

有时采用练习方式复习旧知识,学生通过练习,动脑动手,产生学习兴趣,这是老师们一般常用的方法之一。

2.问题法。

有时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教师问题的思考、讨论,启动思维。如教学10的组成时,一上课教师就提出问题,你想知道有关“10”的哪些知识?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如此等等,学生内驱力产生,形成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学习准备充分,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形成,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习,学生必定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感官刺激法。

有时通过看录像、听录音、看投影、多媒体等手段,利用声音、形象、色彩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浅层感知,唤起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参与学习。

4.情景模拟法。

有时教师用情景表演、实物操作,引起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此法不仅适用数学教学,更适用语文、音乐、英语、常识等学科。如音乐课上的边歌边舞进教室,节奏训练等,语文课上的游戏或猜谜语等,生物、常识课上的模拟动物鸣叫等,数学课上的摆学具理思路,英语课上的情景表演等等,都能唤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作出学习的充分准备。

(二)学法指导,贵在有效

课堂教学中除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应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活动的方法、规律,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学习活动的本领。

1.引导学生掌握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时指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认知活动中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并引导他们用这样的规律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如《现代小学数学》中2~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为乘法运算,然后编出口诀再理解、记忆这样的思维活动的规律,学生在掌握这一思维规律后,学了“2”的乘法口诀,自己就能编出3的口诀、4的、5的……等等口诀。参与学习新知识就热情高涨,因而不仅学习效果好,且有学习的持

续发展性。

2.引导总结学习活动规律。

教师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活动步骤,这样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如解答应用题,教学时师生共同探讨,然后回头看一看解答的步骤,引导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规律:一读(读题)二审(审核应用题)三析(分析数量关系)四列(列式解答验算)等。再如二步、三步计算题或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关键是要细心、正确,可让学生按老师教学的步骤,总结出“一看(看清运算符号或数字)二算、三验”的学习步骤,长此以往,既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利用知识结构固有规律。

各类知识尽管千变万化,结构上却有一定规律。利用知识结构固有的规律,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无论是数形(形体)或文字题、应用题都有其自身的结构规律。如“三步计算文字题”总有“问题”、“中间式”、“关键词”三部分组成的结构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分析文字题结构的规律后,就能尝试运用规律解题,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平时若能加强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学习活动的规律,学习能力就能普遍提高。规律性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和强化了兴趣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量和质也都能相应提高。

(三)兴趣激发,贵在持续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激趣?如何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衡量和体现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机智的高难问题。兴趣激发一下是不难的,难的是持续激发。在教学中,不仅仅在教学起始阶段,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以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策、手段归纳起来就是:持续地给予强化,不断地满足需要,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84—85的第12—18题练习,是平面几何图形面积间的联系和应用。教学时分以下几个层面加强“刺激”第一层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刺激练习:教师通过基本图形梯形的变化,让学生总结出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和相互间的联系和变化。第二层是发现规律,拓展知识体系的刺激练习。

通过口算各图形面积,问:你发现这五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第三层是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刺激练习。

教师设问:你能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可按自己需要提出问题:“我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我想知道胸前红领巾的实际面积是多少?”“我家搞装修房间总面积100平方米,想铺边长为6分米的地砖,请同学算一算需购买几块这样的地砖?”(在同学算出答案后,还可继续问一问“在现实中可能买几块,为什么?”)

第四层想象设计,培养创新思维的刺激练习。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按所学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想象设计一个面积约48平方米的校园花坛,标上数据,说明设计理由。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如下形状的花坛。

(四)发散思维,常用常新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散,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步协调发展。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思考努力中,经常开辟不同的途径,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境界。不仅在解题中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就是在新知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多途径进行新知推导。持之以恒就能促进学生整体思维水平的提高。如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师一般都习惯于用凑十法引导思维,并概括为“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算法,但有的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把“凑十法”思路用活了,形成了发散思维,开拓了学生视野,拓宽了解题思路,有如下多种“凑十”思路:

①把8分成3和5,7加3得10,10再加5得15——拆大凑十;

②把8分成1和7,2个7得14,14再加1得15——拆大同小;

③把7看作8-1,2个8得16,16减1得15——添小同大;

④把8、7分别看作10-2,10-3,2个10得20,20减去3减去2得15——双十减补;

⑤把8分成3和5,把7分成5和2,2个5得10,10再加2、3得15——二五凑十;

⑥把8分成6和2,把7分成6和1,2个6得12,12再加2、再加1得15——两拆求同。

这样充分求异的教法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能使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艺术的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吴正宪: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感受、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