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考宝典〉我是这样从二本考到985的


本人初试第二,复试第一。一路走来,经历过一战、放弃调剂、再战。二本院校工科,报考985高校。2013年一战总分过线,无奈英语49(分数线50)。看到分数,只能说是,懵了,从没想过是这样的结果。那段日子很灰色,不想去学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机械地找调剂学校,递交简历、作品集。可是一些有调剂名额相对好的学校因为楼主本科是二本,不符合他们的条件,只有二本学校才接受我的调剂申请。


收到调剂通知的时候在外地散心,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决定不去复试了。高考时语文作文意外跑题,总分没上重点线,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当时过了自主招生,考到重点线就可以上),读了二本,没复读就已经很后悔,考研又要将就,不甘心。这一辈子,怎么样也要读一个好学校。其实直到放弃调剂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二战,因为考研实在太苦,那种苦我至今都不愿意再细细回忆,怎么会愿意再尝一次。当时是打死都不愿二战的心情,公共课的书考完后就扔得差不多了。

 

决定二战是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发现自己热爱本专业。真的,是热爱。觉得二战是可以安心潜心了解她的、可以说是唯一的方式。因此愿意再战。

 

英语

 

汇报下英语水平,给大家做个参考:四级550,六级480,一次过。一战49,二战60。之前看过不少介绍考研英语经验的帖子,有上来就说自己是四六级600+的大牛,英语不用多花时间复习考研60+妥妥的;也有速成型的,什么30天搞定考研英语这种。看我的四六级你就知道不是大牛,我介绍的是平民学习法,想看速成的、技巧攻克的,对不起没有。

 

英语在考研中的重要性和绝杀性大家肯定了解一些,和闺蜜一战都是总分过英语挂的队伍,考研成也英语败也英语这话楼主原来不信,现在送给你们。去看看调剂信息发布上面有多少总分超高的英语不到50。另外,考研英语变态,那真的是变态,别以为自己一次过四六级英语就能过线,麻烦你忘记之前自己在英语上的所有优势,个人觉得考研英语阅读比托福阅读还难。

 

1. 参考书

一本单词,一本真题,一本阅读,一本作文。一战时书比较多,二战觉得四本足够了。

 

2. 建议

背单词数遍+做真题数遍 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单词一定要背,没商量。买的单词书是周计划那种的,大概有八周,把书拆成八份,一开始每周一份,后来越背越快,一周最多两份,在保证质的基础上再追求量。

 

如果你说单词书太多背不完,下下策:背真题的单词。把真题里自己不认识,是自己不认识的(这里包括熟词僻意义的,一词多义的,不单纯是真题讲解里列出来的生词),全部查出写在一个B5大小的本子上,你会发现,高频词就是高频,比如,hi jack这个词出现过几年,就是代表一种负评价,作者态度一目了然。

 

做真题所说的“数遍”是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光追求量做十遍真题也没用。

 

阅读:

江湖盛传“得阅读者得天下”,没错。所以真题中阅读无疑是最重要的,真题,就从阅读攻克起。可以口头或书面翻译阅读文章,是的,翻译,一字一句的翻译,然后对照真题解析的译文找生词,找理解偏差的地方,仔细揣摩,为什么你理解的和原文不一样,这可能就是做错题目的原因。

 

翻译这件事做第一遍真题时静下心来做好,后面就不用了。至于为什么真题要做五六遍,因为做多了对错因分析透彻了你自然会对真题有感觉,然后知道阅读的陷阱啊炸弹呐都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就可以发现模拟题模仿真题出题的劣迹,然后你就不想做模拟题了,然后你会继续研究真题。

 

PS:做真题时用一个小本本记下每次做错的题,后来你会看出这个小本本的作用。

 

新题型:

说白了也是阅读。看代词、同义复现……也有技巧,conclude这种词你觉得会排在前面么?Besides后面的内容前面总该有照应吧,等等。这些感觉是建立在多次做的基础上。

 

翻译:

翻译首先要词汇量。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你能根据上下文猜,那要是一句话三四个不认识的呢。另外,要认识几种常用的从句、固定搭配。比如anything but翻译成绝不,but除了表但是还有否定、除了的意思。

 

作文:

大作文自己写几种模板,大小作文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看了下作文书里不同话题作文的写法,切入点。

 

完型:

这项最后说,是因为正如很多前辈的经验,完型属于性价比相对较低的,每次做真题做完型,其他没有练过。

 

二战英语分数并不高,在此不能说是介绍经验,只能说是建议吧。再次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请一定一定重视它。

 

政治

 

一战66,二战75。政治,确实不会挂。但不要以为不挂就够了,60以下都会拖你的分,因为平均分就接近60。所以目标要定高些。我是理科生,大学政治课混过来的什么也没学着,考研前一片空白,唯物唯心是有多远躲多远,光是想想都头疼。废话不说了。

 

1. 参考书

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市面上有不少宣称可以代替大纲解析的书,也有不少考研名师主张不看68万字的大纲解析,个人认为这书才是权威。它有的看,没有的不管。复习全书。各种模拟题。

 

2.建议

客观题:

从大纲解析出来时开始复习,九月份。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在错题前标上小星星,回大纲解析上找依据。马原比较难,特别是二、三、五章,慢慢看慢慢做,可以几天做一章,之前也说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追求数量,第一遍是很痛苦,不着急,大家都一样。

 

到了十月底,快一些的可能十月中旬1000题就做完第一遍了。那么现在,建议你再做一遍。这一遍可以直接做题,标出错题,这时可能有的题目前已经有两个小记号了。

 

把一二遍的错题用不同记号标出,原因是第一遍没错第二遍错了的题目仍然要注意,可能第一遍是蒙对的;第一遍错了第二遍没错的,我认为是已经掌握了;两遍都错了的无疑是最重要的题目。第一三种情况的题目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特别是第三种,是知识的盲点,对应的大纲解析多看几遍。

 

第二遍会比第一遍快,十一月中旬或月底完成。十一月大纲解析可以放一边待查,你已经来不及看整本书了,黑皮书的核心考点大概是十月份会出,我十一月开始看,只看知识点。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把1000题中有两个记号的题目再做一遍。来不及的不做也没关系。一再强调,确保质量。

 

十二月,时政、各种模拟题会慢慢上市。时政要看,模拟题要做,“有多少买多少”,只做选择题,做完快速对答案找依据,先看黑皮书上有没有,没有的再回到大纲解析上。十二月中旬一天两套选择题,做了三十多套。不要在乎正确率,我做过19分的。临近考试的几天看错题,做近两三年的真题找找感觉。现在的真题比较灵活,真题时任何模拟题都不能比的。

 

另外,在做模拟题时都在黑皮书上找到了错题的出处,做了一二十套之后楼主发现有些考点错误率很高,这个时候做题可以缓缓,把考点弄清楚。一个考点做十遍错十遍,没进步就是白做了。把常错考点在书上折着,考前看。

 

主观题:

一战时,倒计时20天主观题还是一窍不通.在背之前,把黑皮书最后六套卷中的五道大题各分类归纳在五张A4纸上,只写每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后面对应写下答案中的点,这时候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少重合的答题点,可能题目不同,但点是相近的。换言之,这些点可以适用不同的题目,只要语言润色,再引用题干中的例子就是好的答案。剩下的不一样的以背六套卷为主,六套卷未涉及到而其他卷子上有的,记住答题点。

 

另外,建议有能力的,模拟题大题答案尽量全背。考场上你来不及想怎么组织语言,就是不停写,有储备才写得出。在考试时,背的37题的答案用在了36题上、甚至用在多选题中都是有可能的。

 

再说几个考试答题的建议:

字写大、写工整。不好看没关系,写整齐。配套的工具里有尺,画格子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凑上你所知道的所有知识点,分条写,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以此类推。多写不扣分。

 

写不出专业的词句写不满怎么办——抄例子。先写理论,一两句话;再写方法论,也是一两句话;最后把题目中的例子拿过来说,这里可以发挥。适用于马原大题。

 

最后一题时政,可能模拟题里从来没见过,不要紧,大家都不会。静下心揣摩分析,无论如何都不能空着。

 

如果有时间或者复习不下去,建议去看看新闻联播每天翻来覆去在讲什么,说不定就考到了。举个例子,我考前晚上看不下去书,跑去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讲了至少五分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天就考了。楼主不夸张。

 

专业课


没有整理专业书笔记,专业书一本就是700+页,一战时有同学整理过,整理完也没太大收获。真题,特别是近两三年的一定要研究透彻。大纲,跟真题一样重要。

 

复试

 

我复试总分第一,内容主要是笔试2h+英语口语+专业面试。笔试不会出大纲,抓住热点问题。什么低碳、生态文明之类的。

 

英语口语老师会问一些比较平常的问题,其实就是想听听你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突击的。

 

另外是专业面试,专业的所有教授都会在场,抽题目回答。一旦遇到不会的问题,请一定谦虚。在座的都是大牛,别指望瞎编能把他们说晕。选择自己会的方面,展开谈。

 

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参考书因人而异,要选择自己看着舒服的。简单说,对味。考试时不要放弃任何题目。我考英语时阅读超出了预期时间,差点放弃完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不到五分钟做了完型。后来对答案自己都不敢相信,完型对了15个,四舍五入8分。做历年真题从没有超过5分的。

 

考场上做完不要改答案,除非你有十足把握和依据。楼主临交卷想不过,改了一道阅读题,改错了。做题可以用技巧,但那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有好的资料,请跟其他人分享。考研的过程确实艰难,有研友会好过很多。一战在学校跟班上同学一起自习,有报考同一学校的,大家一起研究专业课出题方向,研究大纲,给彼此的作品提意见,都是很有意思的事。二战跟闺蜜一起,专业不同,但可以相互鼓励,和闺蜜一战都挂在英语上,常一起讨论,弥补不足。总之,别固步自封,别把研友看成竞争对手。

 

多联系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前辈的经验和消息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千万别觉得丢人,一般前辈们都是很热心的。脸皮厚一点,多问,多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

 

保持自己的节奏。一起自习的有人进度快,可能政治你才复习到第二章,他都开始第四章了。这种情况,请保持自己的节奏,别慌也别乱,按你的计划来。把每天的计划保质完成,结果不会差。

 

每天学习时间。一战时一天近十四个小时;二战大概十一二个小时,每周有一天晚上不看书,跟闺蜜逛超市买吃的回来看电影,第二天睡到七点多起床。琴弦过紧,撩拨无音。生活张弛有度比较好,本来二战心理压力就很大,适当放松其实是为了在学习时更加投入。倒计时十天的时候跑去吃火锅吃到走不动路,跨年买了外卖看《灌篮高手》重置版学习任务没完成背书到转点。

 

记得在打算二战时一个学长跟我说,考研其实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我以前把它看得太重要,重要到可以不做其他任何事情只为它。它的确重要,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每天有一个时间是用来完成它的。完成后,你还要做其他的事。二战我380+(分数线330),闺蜜近400(分数线370)。

 

二战的半年里,我们没有错过自己想做的事:晒太阳、吃大餐、睡懒觉……也没有错过家里的活动:过生日、出游……不是想炫耀什么,只是想说一个一开始就提出的观点:一切以保证质为前提。虚坐着去追求一天十几个小时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一点,可能与考研无关,但是想提一下:别因为考研而忽视你的亲人。考研,家人的压力不比你小。打个电话、回家吃顿饭、为家人过生日……这些都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耽误的任务可以在以后弥补,但是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你应该知道,父母亲人在一天天变老。我二战时只要家里有活动,一定参加。家人绝对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最关心牵挂你的人,希望大家多陪陪家人,可能是学习累了打电话回家,他们都会很开心满足的。

 

考研很痛苦众所周知,多说无益。二战更煎熬,因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十一月底开始背专业课真题,是一年前整理的,当时在走道翻开笔记本,读着读着就掉泪了,痕迹还是一年前划的,很多事情开始翻涌,完全没办法平复心情。

 

朋友圈上会有读研的大学同学发的关于新学校新生活的牢骚,微博上也有工作的出国的同学发的出去玩儿到处吃喝的照片,而自己呢,不知结果地起早贪黑,也不像一战时那么无所畏惧,不敢想要是再失败了怎么办。有人说,考研失败了就是你自己的事,跟任何人都无关。这说法听起来残忍,但很有道理。

 

有人说本科二本这个历史是永远都洗不清的,无论你后来深造地再高再好。可是我们一点点往上努力,会不会比停滞不前好一点。我在复试的时候遇到不少985、211院校的,他们问我本科学校的时候,问了好几遍他们也没听明白。不出名的二本院校毕业,确实会吃亏些,可是最终的复试第一名给我不少信心。还是那句话,别看轻自己。

          

最后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共勉:

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计学硕考研初试及复试备考经验
2018考研复习全年规划 | 公共课篇
对于 2021 考研人来说 如何有效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复习?
北大公卫考研经验谈-你也可以考到400分
2016圆了上交梦 初试398经验
考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