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温天气注意事项:(高温应急知识早知道)

高温天气注意事项:(高温应急知识早知道)

【导语】: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人疲劳、烦燥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甚至犯罪率也会上升,同时高温时期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道等疾病的多发期,死亡率相应增高,特别是老年人的死亡率增高更为明显。因此,高温时节的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保健十分重要。

  高温的定义

  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人疲劳、烦燥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甚至犯罪率也会上升,同时高温时期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道等疾病的多发期,死亡率相应增高,特别是老年人的死亡率增高更为明显。因此,高温时节的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保健十分重要。

  高温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人类的体温是恒温的,那么为什么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或金风送爽的秋天感觉舒适,而在炎炎盛夏便很难受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温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同,高温对人体温度的调解不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使之适应外界和内在的条件,在高温天气里,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功能受到限制,易造成热量积蓄在人体内而引发中暑,由此可见,高温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持续性高温,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儿童、老年人、体弱者以及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受影响最大。炎热的应激反应使体温调节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原已受损的系统、组织、器官负荷增加,功能不济,往往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持续高温还会使人中暑和患“空调病”、肠道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数骤然增多,并有老人、病患者因暑热而死亡。我国、非洲和美国的研究均表明,在大城市,每年因热浪袭击可致死亡人数增加数千例。根据2020年和2050年的气候变化预测,估计夏季的死亡率将会有较大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特别难以适应高温。

  通过对北京地区气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在1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年龄增加对气温变化敏感性也增加,并以65岁以上年龄组最明显,其死亡与气温关系最密切。

高温应急知识

  应急电话

  ·报警:110  ·火警:119  ·交通:122

  ·急救:120、999  ·高速公路报警救援电话:12122

  ·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电话:12345

  ·公共卫生热线:12320   ·政府便民热线:12345 ·城市管理热线:12319
 
 
 
 
 
 

  高温预警分类及防御指南:

  标准:未来48小时我市大部地区将持续出现最高气温为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2、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2、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3、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干旱预警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

  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

  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

  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高温应急常识:

  高温天司机困倦应休息

  7月3日本市出现高温天气,北京120急救中心提醒市民,在夏季大约有65%的驾驶员在行车中会出现头晕、困倦、恶心、咳嗽、精神恍惚等现象,致使驾驶员心情烦躁,精力无法集中,甚至出现短暂的思维“空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20急救中心表示,夏季气候条件本身就容易引起驾驶者心情烦躁,加之路面拥堵,长时间驾车,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内分泌功能紊乱。

  120提醒司机出车前,要保持充足睡眠;行车过程中,如出现精神疲倦、反应迟钝等现象,应立即停车休息,待头脑清醒后继续开车。另外,可以准备一些消暑解渴的饮品,如携带一些清凉茶、浓茶水等,还可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品。

  司机如感到精神疲劳可就近选择合适的安全地点停车休息,待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后再继续驾驶。严禁司机在疲劳状态下坚持驾驶或是在行车道或路肩上停车休息。

  高温灾害的防御措施

  1.安装空调、电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以防止产生头疼头昏等所谓“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

  2.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3.汽车驾驶员要趁夜间气温低时休息好,保证睡眠时间,以防因疲劳引发交通事故。

  4.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等,以补充固出汗失去的水分盐分。

  5.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避免中暑重在预防

  饮食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等。关于冷饮,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外出要做好防晒工作

  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

  高温防暑不应该这样做

  冰箱混放生熟食

  近年来,一种与电冰箱密切相关的耶尔赞氏菌肠炎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患者发病前几乎都进食过冷藏食品,医学上称之为“电冰箱肠炎”。低温冷冻虽然抑制和杀灭大多数病菌,并可使食物保鲜和延长保存时间,但耶尔赞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是在低温环境中生长活跃,而且在0℃以下仍能滋生繁殖,并污染食物,若经常食用未经加热处理的冷藏食品,就可能发生“电冰箱肠炎”。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厌油纳差、乏力身困,严重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甚至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因此,使用电冰箱冷藏食品应注意生食与熟食不能混放,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菜最好热一热,待凉后再存入冰箱;熟食品最好放在加盖的容器内;熟食经冰箱贮藏应加热后方能食用;冰箱内的食品应先储先用,定期清理;注意清洗冰箱内部,保持清洁卫生;冰箱内食品贮藏量不宜过多,堆放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畅通。

  空调大开冷风吹

  空调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然而这毕竟不是自然状态。空调机能使空气频繁流动和振动,其结果就像噪声一样,会损害人们的神经功能。另外,室内空气循环使用,反复过滤后,空气中负离子显著减少而阳离子过多,不仅影响空气的清洁度,同时也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久居空调房间,会令人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乏力身倦,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甚至会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这就是“空调病”。因低温最易引起妇女的自律神经系乱,故妇女特别容易患空调病。

  预防空调病,可在室内配备负离子发生器,以弥补空调机的不足;装有空调机的房间,在不是太热和太冷的天气里,最好不要使用它;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通宵开着空调机睡觉;室内温度不要调得过低或过高,以免与外界气温相差过大;房间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禁止在室内吸烟。

  电扇直吹人身体

  电风扇使人凉爽,但如果经常开电风扇,会使人出现打喷嚏、流鼻涕、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肩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风扇病”。

  预防风扇病,关键在于科学使用风扇,首先,使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并且转速不要太快;其次,电风扇不宜直吹人体,也不要距离太近,吹一段时间后,应调换一下风扇的位置,或人体变换一下方位,以免局部受凉过久;再次,不要开着电风扇睡觉,气温过高时也只能摇头微风,并用定时控制;大量出汗时,不要静坐猛吹。此外,年老体弱,小儿和久病未愈、感冒、关节炎患者,尽量不用电风扇。

  新生婴儿过分包

  中国的传统习惯,对新生儿过分讲究保暖,有的地区夏天穿的也是长袖衣衫加包被,还不肯开窗通风。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干燥,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呼吸和排泄,水分丧失很多,因此对水的需要量也特别大。通常新生儿体内含水量要占体重的80%,失去较多的水分以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体温就会突然升高到39-40摄氏度。此时新生儿表现皮肤发红、口唇干燥、哭闹不安,来重的两眼呆滞,面色晦暗。

  在高温季节,要切实安排好降温错施,如窗口或阳台装竹帘子遮蔽强烈阳光,注意开窗和打开电风扇等。风扇要向天花板或地面吹,避免阵风直接吹在婴儿身上。有条件的可在室内放置冰块降温。新生儿衣服要适宜,夏天不必用“蜡烛包”;勤洗澡,勤喂水,预防发生脱水热。

  发现新生儿无病痛的突然高热时,可先松开衣服,用酒精加等量水擦揩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并喂以温开水或5%糖水。一般24小时内能够退热,如果热不退,或退热后情况不见好转,有其它反常现象,需立刻去医院诊治。

  贪凉爱吃冰冻瓜

  夏天炎热,人们爱将西瓜切开放进冰箱内冰冻后食用。但食用长时间冰冻后的西瓜,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因为切开的西瓜冷藏后,瓜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瓜瓤吸收。食用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的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脾胃,引起咽喉炎。儿童消化机能较差,食用冰冻西瓜还会引起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射病是什么?如何防御?
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它与一般中暑有何区别?
夏季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华西医院一天收治3例热射病 热射病是什么?如何防御?
重庆再发“高温红警” 市民水中玩麻将消暑
【关注】申城“高烧”不退,上海市医务工会教你正确的防暑降温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