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第一课:学习奉献和感恩
发布时间:2016-12-12 13:40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图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张黎声在给学生们上“人体解剖学第一课”。
大多数学生眼中,《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冷冰冰的专业课,可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讲教师张黎声的这门课却被不少学生称赞为温情。张黎声精心设计了30分钟时长的“人体解剖学第一课”,将德育融入专业课。他说,“科学与人文是医学的双重属性,在教学生做医生之前,更要教他们如何做好一名社会人。”
感恩“大体老师”
上张黎声的《人体解剖学》课前,学生们总会低头默哀,持续3分钟。他们簇拥着的,是中医大最特殊的教育者——大体老师,也就是受所有医者、患者、学生敬重的遗体捐献者。
“这就相当于说声‘老师好’。‘大体老师’没动作不说话,但他们却用高尚的行动,支持着医学事业发展。”张黎声年近六旬,是学校里的老教师、老党员了。他为每一届学生都设计了30分钟时长的“人体解剖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接受和利用的具体过程,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
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张老师每学期都亲自带学生拜访捐献者,录下他们对捐献遗体的感悟,倾听他们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解读他们的生命观。张老师还根据人体解剖学课程和教研室特点,请学校将解剖楼布置成了“遗体捐献文化长廊”。现在,学校还在设计建造大体老师纪念碑,为专业课的育人主题注入更强烈的仪式感。
潜移默化育人
张黎声的课,没有枯燥的说教,却潜移默化地教学生奉献和感恩。一名在读研究生罹患重症去世,却把遗体捐给了母校,他生前的理想,就是留校做一名老师。他的母亲说,“我愿意把唯一的孩子留给学校,留给他最爱的医学事业!”
张黎声和团队还设立了德育文化栏目和网上悼念大厅,学生可将自己的感想直接上传。一次,一个捐献者家属来到学校,说自己怎么也接受不了至亲捐献遗体这件事,后来在网上看了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您让我们知道我们将来为了谁。”这名家属流着泪说,“我的心结解开了。谢谢你们送了我家人最后一程!”
上张黎声的课,几乎没有学生不流泪。从生离死别到捐献遗体,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都成了课堂上鲜活的素材。有一次,课上到一半,闯进一位“不速之客”——一位老人来咨询遗体捐赠事宜。老人的话很朴实:“我这病治不好,想把遗体捐给你们,让你们尽快搞清楚这病,让其他人减轻痛苦。”一席话真诚有力,在场学生潸然泪下。
捐遗体,办手续的途径并不少,老人怎么会找到中医大呢?张黎声说,学生们分散在各医院实习或工作,经常碰到患者咨询如何捐献遗体,学生们向患者介绍得仔细,让他们牢牢记住了“中医大”,所以每学期总会碰到专门赶来咨询及办手续的人。
德育融入专业课
“如果没有大体老师的奉献,这门课很难继续下去。接触大体老师,本身就在教‘奉献’和‘感恩’,我只不过添加了一些元素,让大家可以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张黎声的课,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中,效果很好,引起了校领导的思考。在去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医大启动了“德育实践专业课程”重点建设项目,首批10门课程正式立项,今年试点课程已增至23门,全校教师都在探索,如何实现中医药文化与德育的全方位对接。
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2014年,中医大成为“全国医学人文通识教育改革试点院校”,不断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超过300门次中医特色通识课程涵盖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文与社会”“人生与价值观”等领域,深入挖掘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德育内涵,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医学知识,还有医德的熏陶,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体老师”:泡在福尔马林里,给医学生练手
最好的告别——我的遗体我做主
医学人文教育 | 致敬大体老师!
医研路上 | 杨鉴:解剖课的VR时代
医学SCI论文的写作投稿与修稿技巧-复旦红旗爸爸倾情奉献
以身相“教”的老师!你学会了,他支离破碎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