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尘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沙尘暴带来的不仅仅是灾害

沙尘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沙尘暴带来的不仅仅是灾害

发布时间:2017-04-17 19:02来源:中国气象局
分享到:

【导语】:近年来不难发现我国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强度都大大减少了,那么,曾经“肆虐北方”“称王称霸”的沙尘天气为何“威风”不再?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总工程师、首席预报员高歌。

  中国气象报记者赵天宇

  对于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华北地区的公众来说,沙尘天气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近年来不难发现我国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强度都大大减少了,那么,曾经“肆虐北方”“称王称霸”的沙尘天气为何“威风”不再?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总工程师、首席预报员高歌。

  我国有四大沙源地

  沙尘天气自古有之,史书记载这种天气为“雨土”。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讲的是凉州出现了类似雾一样的沙尘天气,铺天盖地。再比如《旧唐书》上也记载:“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说的是唐德宗贞元年间三月下旬的一天,黄沙漫天,什么都看不清以至于“日无光”了。

  沙源、强风及热力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产生沙尘暴的三个主要条件,沙尘暴也不是我国特有的天气现象,因此,沙尘天气绝不是“风吹来的沙漠土”这么简单。

  高歌告诉记者,目前,影响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主要有四个源头,分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陕西、内蒙古、山西、宁夏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地旱作农业区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

  形成沙尘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风,风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季风、局地气候密切相关。我国春季北方地区多风,在质地轻粗、干旱缺水、植被稀疏的地表,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时,便容易引起沙尘。“因此,冷空气活跃又多风的春季就成为沙尘的多发季节,气柱最不稳定的春季午后就成为沙尘的高发时段。”高歌解释说。

  气候变暖影响沙尘天气

  高歌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沙尘天气肆虐最严重的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只是由于当时我国处在“人定胜天”的大建设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不重视,人们对沙尘天气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已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2000年至2003年出现了一次抬升,最近5年,沙尘天气偏少尤为明显。

  “从客观上来看,近些年尤其是最近10年,由于人为治理和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沙源地局部环境有所改善。”高歌说,“如公众熟知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国家治理工程,再比如我国在2002年到2012年,已经投入超过400亿元用于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风沙源。”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和气候条件,我国沙源地的总体环境并没有明显改观。高歌表示,造成沙尘天气减少、减弱的主要原因还是动力因素。“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对于我国北方地区而言,大风天气发生的日数明显减少,这是导致沙尘天气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沙尘减少不等于雾-霾增多

  近几年,虽然沙尘暴在减少,但雾-霾发生的次数却逐年上升,静稳天气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破解静稳天气最重要的外力条件就是风,沙尘暴走了,雾-霾却来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

  高歌认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近几十年来,雾日数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上世纪90年代后呈现显著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则呈现增加的趋势,这的确与沙尘天气减少趋势相反,“但它们产生的机理、所需的气象条件、表现和造成能见度减小的物质颗粒有很大差异,因此,雾-霾的增多与沙尘天气的减少并没有绝对联系。”

  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微米至2微米,通常用PM2.5的监测反映霾空气污染程度。沙尘天气的颗粒被统称为PM10,无论是PM2.5还是PM10,这些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中,都能造成能见度减小,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 雾-霾和沙尘天气的成因都比较复杂,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不应忽视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如城市化等。”高歌坦言。

  》》关于沙尘天气高发时期、危害预防及最频繁发生的地方(图解)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沙尘天气对交通的影响有多大(图)  

  》》怎么防范沙尘暴?春天沙尘天气必备(图)  

  》》沙尘天气出行贴士及注意事项(图)  

  》》如何应对沙尘天气?注意事项大全(图)  

  》》如何防御沙尘天气?避免在广告牌下逗留(组图)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原因揭秘(图)  

  》》沙尘暴的危害有哪些?外出指南(图)  

  沙尘暴带来的不仅仅是灾害

  沙尘的阳伞效应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世界上每次巨大火山喷发,都曾使得全球气温暂时降低。这是因为巨量的火山灰尘埃粒子上升进入平流层大气(最后分布全球),把大量的阳光反射回到宇宙空间。这好比给地球撑了一把“阳伞”,因此曾被称为“阳伞效应”。

  评估全球变暖的权威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曾公布说,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气溶胶(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粒子)造成的降温,大约抵消了全球变暖升温总量的20%!!

  沙尘暴能有效缓解酸雨。很有意思,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工业很发达,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比常降酸雨的南方少。可是,北方酸雨发生地区小,程度也较轻微,而且还是最近几年间才开始出现的。主要就是因为北方常有沙尘、扬尘天气,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韩国、日本是我国天气过程的下游,因此春季我国沙尘暴气流常可东移到达韩国、日本,暂时中和了那里的酸雨。

  沙尘天气制造了厚厚的黄土高原。这是沙尘天气又一个值得提到的“功绩”。

  前面说过,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中亚地区形成了沙源。同时,因青藏高原被迫分支的北支西风急流,正好把沙漠地面大风刮到高空的粉沙级细粒顺风输送到东部地区。它们的一路沉降形成了我国北方大约40万平方公里面积巨大而土粒物理化学性质却十分均一的黄土高原。我国历史文献中北方常有“雨土”和“黄雾下尘”等记载,指的就是这种降沙尘天气。

  因为黄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黄土窑洞中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我国现今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窑洞中的人口多达4000多万。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历史中,窑洞的冬暖曾使我国多少穷苦农民免于冻死!!

  此外,黄河每年把从黄土高原上冲刷的巨量泥沙源源输到入海口,使三角洲海岸线每年前进约2500米,又使可耕地不断扩大。

  沙尘暴难道不是“建设者”?

  沙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御要点

  沙尘天气发生产生的结果就是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脏病患者危害极大。这种颗粒经过呼吸进入呼吸道,尤其是直径在0.5—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从而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颗粒物表面还吸附着多种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和有害化学成分,这些成分通过肺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全身有危害作用,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多种慢性病,甚至癌症。

  沙尘天气还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多种疾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天气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沙尘暴防灾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尘暴就是绝对的灾害吗?
何谓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
应急科技周丨气象灾害知识科普
深度解析今年极端天气
为什么每年春季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就多发“沙尘暴”灾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