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原来在这里

海峡西岸的惠安县,地处海西中部。这个历史上曾经以穷山恶水、地瘠人穷而著名的'地瓜县',得益于改革开放,早已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福建省经济'十强县'。但是,让惠安县闻名海内外的,不仅是强大的GDP,更是'HAN'——惠安女。

'如果说,世上没有哪个海边的城镇是以当地女人闻名的,那么,中国的惠安女就是特例。惠安女,她们那有别于汉族的妇女的奇特服饰,那独有的品格,使得地图上,一个点的惠安,变成嵌入地图上无数点上人们心灵向往的地方。

在福建流传了这么一句话:'要嫁就嫁福州男,要娶就娶惠安女',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有历史依据的。她们以奇特的服饰丶奇异的婚俗丶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

'惠安女'作为一种风情由来已久,她们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结合。'外在美'指她们的服饰:头戴花色头巾,橙黄色的斗笠;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宽松肥大的裤子。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惠安女'的'内在美'是指她们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美德。'惠安女'所在的崇武半岛地区,人们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就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不论是种田、织网,还是盖房、修路,不分粗活、重活,她们事事能干,样样出色。

惠女精神:不仅从美丽的惠女服饰就能体现出惠安女勤劳朴实的精神,因为惠女服饰的历史变革就是来自生活,为了便于劳动所设计的。

50年代万人惠安女修建水库

世界上最柔软的,是女性的躯体,世界上最坚硬的,是石头的棱角。惠安女与石头,柔软与坚硬的一对,就这样难解难分。而最终,是石头变得柔软,被驯服,成为了惠安女在大地上的创造性的艺术。女人也因为石头而变得坚强,她们的肩膀上,能担当得起来多么沉重的分量。

1959年,为表彰惠安妇女战天斗地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水库正式命名为'惠女水库'。

1960年2月,水库大坝工程竣工后,全国妇联发来贺电表示:用'惠女'命名水库是党和人民对英雄的惠安妇女劳动功绩的最高奖赏,是惠安妇女的光荣,也是全国妇女的光荣。


50年代八女跨海征荒岛

1958年的中国,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净峰镇杜厝村女民兵周亚西等8名惠安女驾舟上大竹岛开荒垦殖,住洞穴、开垦农田、挖掘水井、种植果树,前后长达15年。

15年的岛上生活,记录了八个惠安女的希望与梦想,冲动与热情,还有坚持与果敢。大竹岛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别名:八女岛。

80年代惠安女阻击风浪筑海堤

大岞避风港,那是一条全部由石头堆砌而成的海堤,近一华里长,像远远伸出海上的一条胳膊,阻截风浪,守护着停泊在海港的船只。1986年,大岞村群众集资31万元,镇财政出资10万元,时值鱼汛季节,村里男劳力都出海去了,妇女就成为建筑避风港的主力军。


大岞渔港全村集中妇女劳动力2000多人自带工具义务劳动,为了节约成本,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开采石料,自己运输,泥沙自己挖,堤坝自己砌,退潮时抢着挖沙、抬石、筑堤,八百斤重的大方石,四个妇女肩挨肩,一步一步艰难地扛到工地,填进大海,一支由200多名青年妇女组成的运输队,用肩膀,用手扶拖拉机,把石料运往工地上,费三年之工,建成港区面积6.7万平方米,港道长700百多米的大岞避风港。从此,渔船再也不必转移到别处避风。整个工程,大岞妇女投入上千个工日,都是义务工。

人们都说,那(大岞避风港)扛石头的惠安女是惠安女伸出的臂膀,卫护着她们的男人。

时任县长曾这样说道:'谁只要看到惠安妇女建避风港时的那劲头,哪怕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的。'惠安女,这一群嫁给大海的女人,也是海生的女人。她们头顶黄斗笠,那是土地的颜色,沙滩的颜色,又像太阳一样辉煌明亮。苍翠的树林,郁郁青草,把她们生命的色彩给了大岞女儿的头巾。朝霞的晕红,衬托她们的容颜。蔚蓝的海洋,湛蓝的天空,剪裁出她们合体的上衣,裹紧她们青春的身躯。而黑色是最深遂的,是凝视之眼,是不眠之夜,在她们的腿上飘荡,一刻不停地追随她们的步履。所有珍贵的色彩荟萃一身,那是大自然给以自己女儿的灵感。

几十年来,忠诚不渝守边防:大岞海防惠女民兵

在惠安崇武半岛沿海的虎豹关的海防哨所,有这么一群飒爽英姿的惠安女,她们手握钢枪、身披弹夹、穿着传统惠女服饰,被誉为'新一代红色娘子军'。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诗作《为女民兵题照》里所写的那样,'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生动刻画出了女民兵们'巾帼不让须眉'的神采。

大岞海防民兵哨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唯一有编制的常年执行海防巡逻任务的女民兵哨所。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

人们习惯于把女性和水联系在一起,女人的智慧和灵气都近于水。惠安女更多了一层石质的坚硬和沉稳,执著坚定的男子气概。如今回头再看这闽南乡村道上的惠安抬石女子,却是另一种风情。在这里,海水和石的矛盾对立且和谐,两种不同的质的结合创造出新的美感,坚定和婉丽,刚强和柔和,形成海边最美的风景。

惠安女抬起半边天,抬石头盖房子,建堤坝等



惠安女干农活:耕田

惠安女做家务:洗衣服!




惠安女造船:据木!




惠安女织渔网




惠安女撒网!

每到台风来临,惠安女把船抬上岸!

 

如今新时代惠安女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姣姣者,在惠安和惠安女同样出名的还有惠安石雕,惠安女也成为石雕工艺大师,惠安石工天下闻名。坚固的花岗石在她们手中柔如面团。'捏塑'成各种物件。惠安的石雕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名贯古今,但其中最为出色的,还属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惠安影雕。影雕的雕琢必须心细且手巧,大部分多为惠安女工从事的细活!

惠安女也成为雕艺大师!



传承民俗,倾力打造惠女文化美景:

惠安女代言人、惠女风情园

惠女客栈创始人:曾梅霞


2008用她自己的民房改造成泉州首家民宿,取名"惠女客栈,先后被泉州电视台和央视所报道多次!

闽南特色客房还有美丽的惠安女老板娘成为惠女客栈的品牌形象!

2012年又在海边创建了惠女风情园!

以傳播惠女文化 、弘揚惠女精神,提供生活信息、搭建交流平台為宗旨。打造出一個融惠女文化學術研究、展覽交流、攝影寫生采風、惠安女博物館、游

客接待中心、5號餐桌、民俗場景展示、海景眺望台、特色民宿、鄉村文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風情園,極大滿足了遊客們娛 樂、獵奇、求知和審美的心理追求。展示惠女民俗風情的旅遊品牌,先後被評為「福建省三級鄉村旅遊點」、「惠安縣四級鄉村旅遊點」、「泉州市婦女創業就業基礎」,「農民工創業就業示範點」,「中國鄉村旅遊模範點」、全國各地攝影寫生基地掛牌, 每年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成為國內外遊客體驗惠女文化,拍攝惠女題材的知名景點。

多年來,該風情園致力宣揚惠女精神风貌、发掘民间民俗遗产、开辟乡土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惠女风情园,已成为海内外艺术家创作的摇篮.成为国际旅游的一大品牌

惠女文化学朮研究

惠安女博物馆

惠女风情园游客接待中心

惠女风情园5号餐桌

己成为全国各地惠安女摄影基地

己成为全国各地惠安女写生基地


新世纪惠安女自主创业在各大行业当中!成为各行各业的姣姣者!


央视播出的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宣传片,惠安女曾梅霞一家祖孙三代!

来源/编辑:惠安女民俗风情园(泉州海之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省最美乡村,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
做阵(一起)来话惠安女
“扛惯石头的肩膀”,吃苦耐劳,闻名于世的惠安女##民俗风情
#书写家乡#走进崇武(福建惠安女拍摄攻略)
惠女风情
探秘惠安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