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功与中医(八)

练气功是否确实能观察内景?回答是肯定的。且不谈气功经典著作(如《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等)中的记叙。历代不少医家对此也是肯定的。《圣济总录》中写道:“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也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征诸现代,近年出版的《因事子静坐实验谈》、《食饵疗法及救治气功偏差手术)、《真气运行法》等书中都描述了练功打通经络的感受,很多有造诣的气功家都有这种感受。是幻觉吗?否。我们知道,有一些经络敏感人,在某种刺激下,可以感知经络的存在。最近上海王ト雄等人用诱导入静法,可使常人变为经络敏感人,成功率达88%。气功有素者,入静程度较前者深得多。而且由于练功充实了真气,增强了真气运行,敏锐了内部感触机能,因此察知内景是完全可能的。
有人或许会问,印度也有气功(瑜珈术),为什么他们没有提出经络与气化之说呢?答案是:并非所有门派的气功都能观察到内景的,这和各家的宗旨有关。譬如儒家练功宗旨是“克俊明德”,儒家以极于用世,故在正心诚意中探求修身;佛家的宗旨在圆悟真如以脱卸“色身”,故于“断惑证真”中寻得妙果。练这些功虽然也能使体内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不凝神于体内关窍,故经络难以打通。即使周身贯通,由于意识的沉伏或掉举也不能体察它。所以这些练功家虽然造诣精深,但对“内景”不甚明了。所以国外没有经络论和气化论这一事实,恰好为我们的结论一一我国古代的气功实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源泉,提供了有力的反证。

V、气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与精华

上一节着重阐述了中医理论与气功实践的依赖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本节拟将气功与中医临床的关系作一简单介绍。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凡针悬于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之伪真,四曰制砭石之小大,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把“治神”“养身”——气功内容放在了高明医生必备条件之首。昔日之中医大师如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确实都精通气功。为何中医要搞气功呢?
一、气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
如第四节所述,中医理论是在气功实践与医疗实践的反复印证中形成的。所以要掌握这些理论——尤其气化论、经络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尚未揭示出它的本质以前,不通过练气功的自身内在感受是难以了解其实质的,对中医学论述的生理病理乃至药理等内容,也就没有真正的体会,只能停留在文字或对病人的“实验治疗”上。或者人云亦云,或者误解他人正确的论述……。
譬如第二节引证的“阳为气……精化为气”一段经文,本来是论述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由低级向高级转化过程及其相互各阶段的辩证关系(详见第二节),这在气功有素者身上是能察觉得到的,不懂气功的医家却把它简单地解释成“饮食五味能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赖于气化,由气化功能促进精的生成,也就是精的生成赖于气化……”。这样对味——形一一气一一精一→化的中医特有的生理观就体现不出来了,类似这样的根本问题,在经络论中就更多了。又如中医学中的“性味归经”理论,读起来索然乏味,但近年来已初步揭示出它不仅是中医用药的论理工具,而且是中药性能及其在人体分布特性的客观现实。由此可知。古医家舍气功内景是无法对其体会那样精细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气功视为中医学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一基础,才能建筑起中医临床的高楼大厦来。
(待续)

下图:中医气功——形神庄之弹腿翘足描太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献军
简单实用小功法(五)五脏内景功
正确对待练功中的反应
中医要旨——赵洪钧临床带教答问选刊
任督二脉高清图与十二经络图解
意念静功与中医、气功、太极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