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别出心裁讲《论语》 夫子书话
父亲从来没想做圣人,也从来没想做名师,只是把他所知道的告诉大家,跟大家分享而已。
  今人对古人,显然有自己的看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注释、解说就行了。父亲认为传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把传统理解成一个固定的范畴,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都能往里装。那样就会把传统当作钳制思想的工具,抓住它不放,是最愚蠢、最可恶的。
  其实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所谓文化复兴,是要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思想,并非简单地复古。复古,是把当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三千年前的古人承担。如果把未来交给古人承担,那岂不白活了?父亲只是这一代的一个思想家,重新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之美,重新点燃了我们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热情。剩下的,是我们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抑或是社会制度,这才是复兴文化的意义。
  父亲还原了孔夫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曲解和误读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便涂抹的偶像。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剔除其中与现代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将其中积极的、正面的观念予以继承发扬。儒家思想并不是那么僵硬,并不是那么从上到下地强调权威,而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教你因时、因地如何做好自己,做君子。
  近代以来,也有很多学者注释《论语》,但是基本上都是从研究的角度给予注释的,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未免还是十分晦涩拗口,而父亲充分考虑到了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完全用普通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加以经史合参,旁征博引。他讲的不仅仅是《论语》,他是将那个时期的整个人文社会都呈现了出来。他将原文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让人们在一个个的故事中,便得以窥见当时社会之面貌。
  孔子思想的核心和要旨,只是通过《论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出来,其精髓仍是在义理上,而并非章句文辞。因此,对于《论语》,不能用训释一般古文古籍的方法来注解,不能只注重文字训诂,忽视义理阐释。只有将《论语》放到当时当地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其含义。因此,父亲将《论语》里面的事情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当时孔子授学的情境,更深入地了解孔门语录对我们现在的意义。此外,父亲还善于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通贯古今,旁征博引,再加上他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的讲解,就使得《论语别裁》这本书“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尤为新颖,别具一格的”了。
  历代以来,对《论语》的注解不胜枚举。但是历代的注释,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的色彩,或偏重训诂,或偏重政治解释,都不能很好地展现《论语》本来的义理。现如今,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解释儒家经典不能只重文字训诂,应该更注重对其中的义理进行体悟。道理易明,实践却难。很多人在解释其义理时,因为没有把握全局,专从某一句或者某一节解释,也失掉了其真正内涵,陷入一种狭隘的境地。传承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绝不是简单的“仁”或者“礼”就可以囊括的。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最重要的是其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变”的意味。正如孔门弟子向孔子问学时,孔子的回答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缺点和优点,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给予不同的指教。只有将经典的内容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可能窥得古人思想智慧的一角。
  父亲说:“我们读书,要透过语文内涵的意义,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谛,这才叫学问。”如若只是用训诂之法依文解义,或用主观臆测推断,是不能够了解《论语》精髓,无法知晓孔子学说真谛的。父亲虽不甚重视文字训诂,却对于经典有着极强的贯通能力。他通读四书五经,还兼通儒、释、道三教,思想之贯通或许可以弥补训诂的缺漏。正如他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也是看到了各个学生的不同点,分别用不同的教导方式给以指导,因材施教。他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践行着经典。
  历代学者在解释儒家经典时,不自觉地认为,如孔子这般“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的圣人,自当是一个浑身书生气、冷漠无情、不苟言笑的人。而且,既然是一个圣人,便不能如普通人般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能形于色。这对孔子来说是多大的误解啊!
  幸而父亲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尊重古人的解释,但从不迷信。在基于对经典的了解之后,他发现,其实圣人并非如人想象般可望而不可即。圣人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他也有着喜怒哀乐,也需要随时放松、随时玩笑。
  父亲曾说:“如果把《论语》的对话场景还原出来,每一章句都是一部精彩的话剧和影视剧。只可惜难能找到有如此高修养的人来演呀。”确实,父亲在别裁《论语》的时候,特别重视对一些细微方面的描述。他能结合孔子在每一章句讲话时的环境、语气,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渲染,将当年孔子讲学时的情形还原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没有拘泥于辞章句读,停留在文的层面;而是结合了该章句说话者的身份、语境,事件的背景和所针对的特定的人和事,将章句暗含的语境深意立体、完整地展现出来。因此,父亲的这本书读起来便十分活泼、有生气,完全不同于以往死板呆滞而晦涩的解释。而且书中的人物,如颜渊、宰予等人,形象也十分鲜明活泼,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悟到当时当境对话的深刻内涵。
  父亲也曾讲过,孔子也是一个幽默的、会时不时开玩笑的人。譬如《阳货》篇有一章的原文是这样的:“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这是讲孔子的一个弟子子游到武城做官,孔子也正好到当地,这便是他与子游之间的一些对话。这在我们以前看来,就是一章极普通的孔子与弟子间的对话,但是父亲却绘声绘色地讲解道:“一次孔子到了那里,听到弦歌之声……孔子嘴巴一咧,这么一笑说,子游真滑稽,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用这种高级教育来教育老百姓……过于小题大做了!子游便质询孔子说,先生呀,以前您不是常这样教导我们的吗,‘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这个话,是你教育我们的!但人家实践了,你不能笑人家呀,我应该教育他们啊!孔子看子游当真了,于是就说,是是是,马上收回了刚才的话,并告诉其他弟子:‘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说笑话的。’”
  如此活泼幽默的孔子,才是真实的孔子,他率性地说、率性地笑,也没有固执己见,更没有一副道学的面孔。父亲还提示道:“我们不必像古人一样,把孔子塑造得那么好,孔子也是人,有时候也会说个笑话。”确实,现如今的我们太过于尊崇圣人,容不得圣人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和污点。其实,静下心来一想,孔子根本就没有自诩为“圣人”,一切都只是我们这些盲目的崇拜者给他强加的名号。盲目崇拜与盲目批驳都是错误的,难在于正确全面地评价一个人。
  或许有人会驳斥道,《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诚然,这确实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书名中的“别裁”便足以表明此书的立场。如若未将此书放在正确的定位上,就以其他性质的书的要求来批驳此书,确实是有失偏颇的。也希望读者诸君不要用严谨的学术著作来要求父亲的这本书,聊备一格而已。正如台湾学者薛仁明所说:“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书可风动四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恣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其实父亲他自己也承认,他对《论语》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他的话或许表达了两种意思:其一,他著的这本书是不同于以往学者那般专业的。父亲常自谦地说,他是一个小学肄业生,连小学都没有真正毕业的人,自然不如专家学者那般字字精确,他对于字词的训诂可能时有失误,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其实经典中蕴含的义理才是至关重要的。其二,就是告诉人们,历代很多学者对孔子及其经典的解释都有错误,即便会遭受一些批驳,他也要站出来对历史和民族负责,一改旧说谬解,正本溯源,还孔子学说的本来面目。当然,对于此,父亲也多次谦虚地表示,这些“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
  摘自《父亲南怀瑾》,南一鹏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有删节

分享,互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孔夫子旧书网官方微信(kongfuzijiushuw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瑾:孔学新语发凡
000040说一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
朱熹:“代圣贤立言”的启蒙者
《四书》概论-头条网
吕欣:朱熹的“为文”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