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北京书市:觅儿时回忆 淘心仪好书

预约入园、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宝,展位上张贴“今日已消毒”的标识……正在朝阳公园举办的2020北京书市无疑是书市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一次,是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首个开启的群众型大型文化活动。觅儿时回忆,淘心仪好书,北京书市的文化内涵今年更显厚重。

惊喜:今年书市来之不易

书市现场,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发行集团等国内近百家优秀图书出版、发行企业以及特色实体书店,集中展示展销近30万种古今中外优秀出版物及文化产品,牢牢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往年逛书市是在4月,公园里飘着柳絮,今年原以为不办了,现在还能来,觉得蛮惊喜。”从4月开始,张女士就到处搜索有关书市的信息,直到前几天,她从媒体得知书市开幕了,“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赶紧出发了。”

“今年书市来之不易,我七点多醒来,看到电视里说今年书市还继续办,特别兴奋。”张先生说。

朝阳区楼梓庄中学退休语文教师陈阿柱今年75岁,他家在通州,疫情暴发以来,还没有出过远门。“逛书市心情很愉快,书市举办对读书人是个好事。”陈老师主要关注历史和语文方面,他一边翻看《语文闲谈》,一边说:“这本书谈的广泛,容易引起兴趣。”

孩子们在父母的引导下,感受着逛书市特有的快乐。徐子怡今年5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展区,她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终选中了《恐龙王国》《动物星球》两本。还有好几位小读者体验了北京出版集团的朗读亭,他们朗读了绘本《笑姑娘》《我的朋友》《杰米历险记》,重听自己的配乐朗诵,小朋友很开心。

发现:淘旧书依然火爆

淘旧书是北京书市的传统特色,读者们发现,在带货直播、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书市的传统优势依旧,所不同的是,摆放更精心、展位更美观了。

孔夫子旧书网占据了26个小型展棚,至少陈列十万种旧书,藏家们热衷的名人信札、明清线装书等,尤其引发读者热切关注。

名人信札被摆放在玻璃展柜里,章太炎、胡适、熊十力给友人写的信件,分别标价7万元、15万元、13万元,孔夫子旧书网工作人员陈阁说:“这些书信如果和重大事件相关,价格还要高。”孔夫子旧书网还带来线装古籍近千套,其中元版、明版数十套。如明代顾春世德堂刻《六子书》之《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南华真经》十卷等,都算是古籍珍品。

本届书市,中国书店一气儿举办“红色文献展”“中医古籍展”“老北京文化展”“怀旧老物件展”“北京城建600年图书资料展”等众多专展。中国书店所属各部门还带来万余种精品旧书供读者挑选。从事金融业的刘先生对历史情有独钟,他在中国书店旧书精品展的图书中,淘到一本《西北通史》,他说,这本书可与正在看的《大秦帝国》结合起来研读。

回望:30年陪伴情难忘

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到地坛,再到朝阳公园,北京书市至今走过整整30年,从未中断。今年书市上,不少读者不约而同回望着过往。

张哲今年32岁,上小学时就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的常客,他曾把积攒的所有零花钱都用来买漫画,《七龙珠》《老夫子》是他的最爱。“那时候除了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外,书店很少。”他说,儿时坐着52路公交车,直奔书市而来,成了他最快乐的回忆。如今,张哲供职于航天企业,阅读喜好也早已发生了转向,他对京味文化开始着迷了。“老北京很多地儿变化很大,现在得看书好好了解一下。”

董先生初中时家住在南苑,再远他也要奔赴书市,他回忆说,逛书市是从买儿童小说开始的,书名早已记不得了,但地坛书市那些热闹场面却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也没手机,看书就是最大的乐子。”他说,自己的挑书原则也是通过书市培养起来的,“装到篮子里就是菜,什么都买什么都看,这样看书很刺激。”(路艳霞)

预约入园、戴口罩、测体温、出示健康宝,展位上张贴“今日已消毒”的标识……正在朝阳公园举办的2020北京书市无疑是书市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一次,是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首个开启的群众型大型文化活动。觅儿时回忆,淘心仪好书,北京书市的文化内涵今年更显厚重。

惊喜:今年书市来之不易

书市现场,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发行集团等国内近百家优秀图书出版、发行企业以及特色实体书店,集中展示展销近30万种古今中外优秀出版物及文化产品,牢牢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往年逛书市是在4月,公园里飘着柳絮,今年原以为不办了,现在还能来,觉得蛮惊喜。”从4月开始,张女士就到处搜索有关书市的信息,直到前几天,她从媒体得知书市开幕了,“我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赶紧出发了。”

“今年书市来之不易,我七点多醒来,看到电视里说今年书市还继续办,特别兴奋。”张先生说。

朝阳区楼梓庄中学退休语文教师陈阿柱今年75岁,他家在通州,疫情暴发以来,还没有出过远门。“逛书市心情很愉快,书市举办对读书人是个好事。”陈老师主要关注历史和语文方面,他一边翻看《语文闲谈》,一边说:“这本书谈的广泛,容易引起兴趣。”

孩子们在父母的引导下,感受着逛书市特有的快乐。徐子怡今年5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展区,她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终选中了《恐龙王国》《动物星球》两本。还有好几位小读者体验了北京出版集团的朗读亭,他们朗读了绘本《笑姑娘》《我的朋友》《杰米历险记》,重听自己的配乐朗诵,小朋友很开心。

发现:淘旧书依然火爆

淘旧书是北京书市的传统特色,读者们发现,在带货直播、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书市的传统优势依旧,所不同的是,摆放更精心、展位更美观了。

孔夫子旧书网占据了26个小型展棚,至少陈列十万种旧书,藏家们热衷的名人信札、明清线装书等,尤其引发读者热切关注。

名人信札被摆放在玻璃展柜里,章太炎、胡适、熊十力给友人写的信件,分别标价7万元、15万元、13万元,孔夫子旧书网工作人员陈阁说:“这些书信如果和重大事件相关,价格还要高。”孔夫子旧书网还带来线装古籍近千套,其中元版、明版数十套。如明代顾春世德堂刻《六子书》之《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南华真经》十卷等,都算是古籍珍品。

本届书市,中国书店一气儿举办“红色文献展”“中医古籍展”“老北京文化展”“怀旧老物件展”“北京城建600年图书资料展”等众多专展。中国书店所属各部门还带来万余种精品旧书供读者挑选。从事金融业的刘先生对历史情有独钟,他在中国书店旧书精品展的图书中,淘到一本《西北通史》,他说,这本书可与正在看的《大秦帝国》结合起来研读。

回望:30年陪伴情难忘

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到地坛,再到朝阳公园,北京书市至今走过整整30年,从未中断。今年书市上,不少读者不约而同回望着过往。

张哲今年32岁,上小学时就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的常客,他曾把积攒的所有零花钱都用来买漫画,《七龙珠》《老夫子》是他的最爱。“那时候除了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外,书店很少。”他说,儿时坐着52路公交车,直奔书市而来,成了他最快乐的回忆。如今,张哲供职于航天企业,阅读喜好也早已发生了转向,他对京味文化开始着迷了。“老北京很多地儿变化很大,现在得看书好好了解一下。”

董先生初中时家住在南苑,再远他也要奔赴书市,他回忆说,逛书市是从买儿童小说开始的,书名早已记不得了,但地坛书市那些热闹场面却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也没手机,看书就是最大的乐子。”他说,自己的挑书原则也是通过书市培养起来的,“装到篮子里就是菜,什么都买什么都看,这样看书很刺激。”(路艳霞)

来源:北京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时代 图书仍是好选择(假日观察)
潘家园书市,万人争抢,藏书狂欢!
【回望故乡】徘徊北京书市
惠民书市上的一抹暖阳: 《藏书报》旧书店带你重温旧日经典
没落的北京书市 国人用什么填充精神
全国旧书市场一览(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