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标准化,何以数字化智能化?

“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无疑是当前产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不少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了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也有不少企业实施了信息化(PLM、ERP、MES 等)项目,或者在部分车间、生产线、工位实现了自动化,或者设备联网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制造业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和生态系统等重大变革。智能制造是当今时代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以精益制造体系为基础,通过设计、供应链、制造、质量控制、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最优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

制造企业,尤其是离散制造企业,制造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行业差别,发展阶段差别,企业制造体系的现状千差万别。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在推进精益化、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经历了相当艰苦的阶段,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标准化基础薄弱。没有标准化的基础,精益化、数字化不仅难以实施,更难以有成效。

如上图所示,一般从设计、供应链、制造、精益生产、质量控制、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信息融合等八个方面的成熟度评估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推进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需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1)设计标准化。包括设计流程标准化,产品功能与性能标准化,产品设计标准化,零部件制造工艺设计标准化,产品装配工艺设计标准化,样机制造标准化,样机性能测试标准化,设计知识库及管理标准化等。

(2)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包括营销流程标准化,售后服务标准化,客户关系管理标准化,采购流程标准化,供应商管理标准化等。

(3)制造标准化。包括产品量产规划标准化,物料管理标准化,仓储管理标准化,物流管理标准化,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生产线运行标准化,生产计划与调度标准化,工装管理标准化,换型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绩效管理标准化等。

(4)质量管理标准化。包括质量管理流程标准化,采购物料质量检验标准化,零件加工质量检验标准化,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化,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标准化,质量追溯标准化,检测仪器管理标准化等。

(5)设备管理标准化。包括自动化项目管理标准化,设备能力管理标准化,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标准化,设备耗材管理标准化,设备维护标准化等。

(6)信息管理标准化。包括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化,信息接口管理标准化,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化等。

标准化是提升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需要在持续改善中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从而为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推进两化深度整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谈企业工艺管理重要性 - 制慧网文章
汽车制造智能化规划探秘之车身冲压车间
南阳市智能制造项目定位方案
提升实木人均产能,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