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仲淮:父母最欠缺的是换位思考

对于台湾心理专家,人们普遍有一个印象,就是性格温柔。但蔡仲淮却开玩笑说:“如果在百度上搜索‘蔡仲淮’,一定会看见一个关键词:脾气坏。我要告诉你,我不是脾气坏,而是脾气非常的坏!”

可面对孩子时,蔡仲淮出奇的温柔,每个孩子都喜欢他;面对孩子的父母时,他有时却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方式,对其当头棒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父母觉悟,知道被人批评责骂是一件多痛苦难堪的事;才能让父母有点儿同理心,在教育小孩时能够换位思考,多给小孩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期待小孩代替自己飞的第三种笨鸟

网上流传着一则小笑话: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被妈妈责骂了一顿。挨了训的孩子说:“妈妈,这世界上有三种笨鸟。”妈妈好奇地问:“是哪三种笨鸟?”孩子回答说:“第一种笨鸟是先飞的,第二种是累了不想飞的。”妈妈追问:“那第三种笨鸟呢?”孩子答:“就是像你这样的,自己不飞,在窝里下一个蛋,然后期待下一代飞的!”

很多父母都是第三种笨鸟,因为自己有某种遗憾,就把希望寄托在小孩身上,逼迫他们来实现,让孩子苦不堪言。蔡仲淮接待过一家人,小孩的爸爸和妈妈都曾经想做医生,但是没有考上医学院。这成了爸爸和妈妈心中的未完成事件,他们强烈地期待小孩能够考上医学院,做医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夫妻俩的行动非常一致,并且分一三五和二四六排班,对小孩进行轮流看管。放学时,父母准时在学校门口等着,“押送”小孩回家;吃完晚饭,赶紧坐在书桌旁,陪小孩念书;不允许小孩放假……他们还用各种方式,测试小孩的智商和学习水平。

这个小孩其实喜欢音乐,被逼着每天学理科,内心的痛苦又排遣不出,渐渐患上了强迫症。父母一批评他,检查他的功课,他就会紧张得不停洗手。最可怕的是,他还有强迫思维的症状,每天在脑海里不断地重复“你要好好学习,必须考医科”的话。他的大脑无法思考别的东西,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有一次,他拿起水果刀准备切水果,头脑又被强迫思维占据,一刀下去把手给切了。爸爸和妈妈担心小孩有自残倾向,这才带着小孩找到蔡仲淮咨询。

和小孩的爸爸和妈妈聊天时,蔡仲淮说:“请问,你们在高中时,考试能够排到第几名?”妈妈说:“十几名吧。”爸爸说:“大概是二十几名。”蔡仲淮说:“你的小孩现在考到第五名。你们两个加起来平均后,还输给你小孩呢!如果从遗传基因学来说,你的小孩已经超过你们的基因了,到了极限,你们还想怎样?”小孩的爸爸和妈妈笑了,他们突然发现,当年自己做不到的事,却逼着孩子来做,而且要求他必须做到,这是一种多不合理的期待。“他是你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们看见他变成现在这样,不心疼吗?在这个阶段,小孩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快乐。”通过蔡仲淮的咨询,爸爸和妈妈终于把对孩子的期待从“当医生”调整为“健康和快乐”;而父母的改变,让小孩的心情不再紧张和压抑,强迫症也治好了。

笨鸟先飞?早教让孩子的童年没有快乐

为了实现自己的期待,很多父母选择让孩子笨鸟先飞,送孩子去早教。蔡仲淮上小学时,正是台湾经济最好的时代。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学习钢琴、小提琴、萨克斯风之类的乐器,或者是英语。

蔡仲淮不赞成早教:“德国只有8800万人口,为什么全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都是由德国人拿到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提倡早教。他们认为在小孩的大脑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施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小孩自己感兴趣,我不反对小孩上兴趣班。但我看到的是,爸爸妈妈送小孩去兴趣班,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获得一种技能,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所以,对画画感兴趣的小孩不能上美术班,因为当画家没有前途;喜欢跆拳道的小孩也不能上跆拳道班,因为跆拳道对升学没有用。”

还有些家长送小孩去早教,是希望开发小孩的右脑。蔡仲淮曾经带着专业检测仪器,跑到一家以开发右脑闻名的早教机构。检测后发现,接受早教的小孩右脑与没有早教的小孩右脑,没有明显区别。蔡仲淮说,其实开发右脑很简单,两只手经常做不同的事情就可以。比如,两只手臂同时朝相反方向绕圈,左手臂向里绕,右手臂向外绕。

蔡仲淮说,早教让很多小孩的童年没有了快乐。有一个爸爸送小孩去上各种早教班,导致小孩没有时间玩。长期压抑之下,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他产生了暴力倾向,经常在学校欺负同学。在咨询时,蔡仲淮直截了当地对小孩爸爸说:“周末的时候,你可不可以陪儿子玩一天?”小孩爸爸很不客气地回答:“我忙啊。我不工作,哪来钱养小孩?我不工作,哪来钱支付你的咨询费?”

蔡仲淮耐心地引导他说:“你回想一下,童年的时候,和爸爸之间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对方想了想说:“我们家在庭院里养了一只鸡,我和爸爸经常一起喂鸡。我还经常窝在爸爸怀里看电视,那种感觉很美好……”蔡仲淮问:“那你有没有给你的小孩,这种美好的感觉呢?”小孩爸爸想了想说:“没有。”他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没有好好地陪伴过儿子,儿子也远远不如他童年时过得快乐。后来,这位爸爸没再逼迫儿子去早教班。他也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周末都带着小孩去郊外玩,让小孩漫山遍野地跑。小孩变得非常快乐,跟爸爸的感情更亲密,暴力倾向也渐渐消失了。

而如果家长们都热衷早教,还会影响学校教育,甚至可能对一些小孩产生伤害—没有钱去早教怎么办?他只能选择放弃自己。蔡仲淮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小学的音乐老师认为,小孩上学前,都被父母送去早教了,连钢琴都会弹,肯定能看得懂五线谱。第一堂音乐课时,老师坐在钢琴前,问:“班里有没有看不懂五线谱的?举一下手。”包括蔡仲淮在内,一共只有3个小孩举手。老师说:“那你们3个下课后问一下同学吧。”然后,她居然没有教音乐课最基础的知识—五线谱。如今,已经年过40的蔡仲淮,唱歌很好听,但不会看五线谱。因为对他来说,五线谱是一段很痛苦的回忆,感觉自己被老师放弃了。

蔡仲淮说,学校应该按照规定,循序渐进地上课;而家长要允许孩子玩,陪伴孩子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责任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感受不到爱,什么鸟都飞不起来

蔡仲淮说,很多家长在管教小孩时太过严厉,批评多,鼓励少。小孩做错事,父母直接开打,不告诉小孩错在哪里。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小孩没有尊严,活着很辛苦,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意,长大后甚至会产生负面的人格倾向。

有一次,蔡仲淮接待了一个20多岁的男性。他一感到紧张,眼皮就会失控地抽搐,无法正常工作。在咨询中,蔡仲淮发现,原来他小时候很怕爸爸,爸爸一骂他,他就会哭。他越哭,爸爸就越生气,冲他吼:“不许哭,把你的眼睛睁开!你看着我!”这位严厉的爸爸,竟然用手把小孩的眼皮扒开。这个行为导致小孩长大后,只要一紧张就会想到被爸爸骂的情景,然后眼皮就不停抽搐。为了治疗他的童年创伤,蔡仲淮运用时间回溯的催眠技术,让他回到当年的状态,让他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你还小,把这个事情放一放,等你长大了,一切都会过去的……”通过安抚童年的自己,帮助他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

有一对夫妻来找蔡仲淮做婚姻咨询。太太想要和先生离婚,因为先生的生活没有色彩。他不懂得关心妻子,对什么事情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哪怕吃自己爱吃的食物,脸上也没有开心的表情。在咨询中,蔡仲淮发现,先生的异常源于一次童年创伤事件。6岁时,他被爸爸和妈妈带着参加朋友聚会。因为去的小孩很多,他玩得很疯,和小朋友一起吵闹。爸爸警告他:“不要吵了。”他很顽皮,又叫了一声,结果爸爸就当众扇了他一个耳光。从那之后,他不再玩闹了,甚至不再大声说话。爸爸和妈妈觉得孩子不吵不闹很乖。但是,其实他们的干预行为限制了小孩的人格发展。因为他开始封闭自己,不会有新的突破,不会和人分享交流。因为对事情看得很淡,没有高低起伏的心情,他连最基本的愉悦,都感受不到。

蔡仲淮说,遇到这种情况,小孩其实心里不清楚:“为什么我在家里可以跑,在餐厅就不可以呢?”家长可以告诉他:“餐厅是公众场合,你跑会影响到很多叔叔阿姨说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家长解释清楚,小孩就不会在公众场合吵闹了。最要不得的就是家长什么解释都没有,粗暴地当众责打小孩。那小孩就会把“玩”和“被骂”联系在一起。那么长大后就会出现一种人格倾向—疏离,而且会自我封闭。

很多家长都会直接用行为干预小孩,而不肯花一点点时间,去和小孩做解释。有一次,蔡仲淮去一个大型超市购物,收银台附近有一个开关装置,上面写着:如果你前面排队的人超过4个,就可以按钮。按钮后,超市会另开一个结账通道。有一个小孩跟爸爸一起排队结账,他们前面有7个人。小孩看了提示,就开心地按了那个按钮,但是没有反应。

在这时候,爸爸可以解释:“因为超市的工作人员有限,不能开新通道,所以暂时只能慢慢排队。等一会儿就能轮到我们了,别着急!”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是:爸爸可以带着小孩去找超市的工作人员,请对方向自己的小孩解释,为什么按铃了,却没有人来。

但是这个爸爸的做法是,一把将小孩拉回来,大声训斥说:“别按了,按坏了怎么办?不要乱弄!”小孩想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被爸爸制止了,并且没有给任何解释。这样的事情如果多了,当他以后在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时,就会选择默默忍受。长大后会有一种人格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的正当权益,他都不会争取;别人的事情,他更不会管。所以,他会对人对己非常冷漠。

完型治疗大师皮尔斯曾经说:“对于有些来访者,必须用强烈的语气跟他说话。”蔡仲淮常常会故意模仿家长和小孩的沟通模式,促使家长换位思考。有一次,一个小孩摔碎杯子,被爸爸骂“猪头”。因为受到惊吓,出现了社会退行的状况,不会正常走路了。和孩子爸爸聊天时,蔡仲淮突然瞪着眼睛,大声训斥:“你怎么把水杯这么放?”对方吓了一跳。蔡仲淮足有5分钟不和他说话,让小孩爸爸感受到莫大的压力。然后,他才拿起水杯喝一口水,温和地问:“我刚刚突然大声和你说话,你会不会觉得不舒服?”小孩爸爸说:“会!”蔡仲淮笑着说:“那就对了!你跟小孩就是用这种语气说话。你应该告诉他,水杯放在哪里比较安全,怎么放比较好。而不是大声骂他,让他受到惊吓。他会感觉很不舒服的。”虽然出于咨询的需要,会让小孩父母受到一点儿“惊吓”,不过,蔡仲淮每次都会把他们受到的惊吓修复回来。

积极暗示:让他相信自己有飞翔的能力

蔡仲淮认为,消极暗示会让小孩没有信心,变得越来越差;积极暗示会让孩子充满力量,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积极暗示。在咨询中,蔡仲淮经常注意给小孩积极暗示,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有一次,蔡仲淮的咨询室来了一对母子。小孩上初一,有网瘾,不喜欢读书。妈妈很苦恼,因为她每天晚上都要跑很多家网吧,把小孩“抓”回家睡觉。他们的亲子关系也很差。

和小孩单独聊天时,蔡仲淮笑着问:“你觉不觉得,妈妈把你从网吧里抓回来,有点儿丢脸啊?”他说:“是!”蔡仲淮不仅和他聊游戏,而且还去网吧,陪他一起玩游戏。他真诚地称赞说:“我还没有看见别人玩游戏手速这么快的!”受到赞美后,小孩非常开心。玩完游戏,蔡仲淮说:“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约定,给玩游戏规定一个时间。每天到了时间,你就得回家。我保证,你的爸爸妈妈不再到网吧来抓你。”他痛快地答应了。同时,蔡仲淮又去叮嘱父母:“你们不能再去网吧抓他了。虽然他是一个初中生,但是他也会爱面子,顾自己的形象。你们要学会尊重他!”就这样,一周过去,小孩基本遵守规定,到了时间就回家,只有一次晚回半个小时。

接下来,蔡仲淮开始进一步积极暗示。趁着他玩得高兴时问:“你这么喜欢玩游戏,想不想创造一种游戏,然后让全世界的人都玩你的游戏?”他眼睛一亮说:“我真的可以这样吗?”蔡仲淮斩钉截铁地说:“你游戏玩得这么好,一定有这个能力!”通过鼓励,这个小孩建立起了信心和成就感。之后他发现,要想应聘到他理想的游戏公司,做游戏设计,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大学毕业。最后,这个曾经让父母感到绝望的小孩,考上了大学,学习软件编程。大学毕业后,他和朋友一起创业,开了一家专门设计手机APP的公司,生活非常积极。他一直记得蔡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你一定有这个能力!

蔡仲淮说,其实父母可以用催眠的方式对小孩进行积极暗示。晚上睡觉时,大脑要经历α(阿尔法)波、β(贝塔)波、θ(西塔)波和δ(德儿塔)波4个波段,催眠是在α波和β波这两个波段进行的。所以,父母可以陪着小孩睡觉,在他不知不觉睡着的一刹那,一边轻轻抚摸他的额头,一边轻轻重复你要给他的东西。那段话,就会成为一种暗示,进入孩子的大脑。当然,这种暗示一定是要积极和安全的。

比如,孩子厌学,妈妈可以在他入睡前,一边抚摸他的额头,一边重复说:“从现在开始,你会发现,老师和同学都看着很亲切,他们都很欢迎你。只要想到学校,你就会有一种很开心的感觉……”只要孩子喜欢学校的环境,那么他就能够喜欢读书。注意,千万不要说“你要上学,你要读书”之类的命令,因为小孩的潜意识会排斥这种话,不会接受这种暗示。最好是植入一种美好的画面,让他想起这种画面就有一种轻松和愉快的感觉。

蔡仲淮说,如果父母能够换位思考,多一些同理心,那么就会知道,对于小孩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责骂批评,而是积极暗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上天给我的礼物,谢谢你!
曾仕强:孩子和妈妈吵架,聪明的爸爸都是这样做,对孩子很受用!
今天要请父母们放下手中的“鞭子”,看看15篇孩子挨打的感受作文
我觉得努力是没有用的 | 蔡志忠
对谈漫画家蔡志忠:想培养出真正厉害的孩子,就千万别教他“刻苦努力”!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2019.9.4(0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