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永康教授谈高考作文之五
         探“前因”,察“后果”
――二谈“亮点”
2003年04月28日
何永康 
  高考作文要想觅取“亮点”,还可以撒开思路之“网”,去捕捉闪光的“银鳞”。 
  临场时,不少考生拓不开思路,只在“题干”上徘徊,只在“话题”上原地踏步,结果不但造成选材“撞车”,而且通篇平淡,没有精彩之笔。譬如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许多考生采用并列的排比:假如……我想要……,假如……我想要,假如……我想要。说来说去,静止在一个“平面上”,全无“亮点”可言。又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干”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考生不会“拓展”,只在“丰富多彩”上兜圈子,讲来讲去还是“丰富多彩”。这也是前车之鉴。 
  怎么办? 
  平时,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考时,可以适当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典型的“常规分析”是:向前,探索“前因”;向后,察看“后果”。 
  仍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例: 
  先看对“前因”的探索。可以着眼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②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观)。 
  再看对“后果”的审察。①可以一分为二——丰富多彩的答案可从总体上分为两类,即“正确的答案”和“不正确的答案”,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摒弃不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②再深一层,正确的答案又可以分为“最佳的”、“较佳的”等等,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中的“最佳答案”;③再深一层,追求“最佳的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和创造。 
  请看,如此向“前”、向“后”追索,一张“网”很快就铺展开来了,有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想“亮点”便一一闪现出来。当然,从阅卷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要求考生(单个的)把握住每一个“亮点”,你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两个便行了。 
  以上举例,只是“常规分析”中的一种,可以适用于任何一道考题,考生们不妨试一试。还有一种更容易把握的“常规分析”,就是依据“题干”,递进式地提出三个“问题”: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做到?如《话说诚信》,可以如此自我发问: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讲求“诚信”?怎样才能以“诚信”为本?敏感的考生可能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最为普通的“拓展”思路的方法,秘书们给首长起草报告,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它是“万金油”,可用来对付任何一道作文题;但效果不如前面介绍的那一种好,故我将它戏称为“急救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尽量不要运用它。 
  
艰难的审题
2003年03月31日
何永康 
  与平时作文相比,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特别大。考生们必须慎之又慎。 
  说穿了,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 
  一方是:一个年轻的、未出茅庐的考生,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审题; 
  另一方是:(江苏)30多个“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目光锐利的语文专家,在毫不紧张的氛围中,用3天时间来审题。 
  前一方的审题如果是“一”,那么,后一方的审题结果就可能是“十”! 
  后一方“审”出来的东西,只要是正确的,就写入“评分细则”,就是阅卷之“法”,而不会去理会前一方“审”出来了没有! 
  面对这一种情势,考生朋友们,你们难道不应当如临深渊,加倍小心,加倍努力么? 
  然而,多少年来,许多考生不把“审题”当回事,投入的注意和心力很不够。结果,年年有许许多多考生“走题”。故江苏阅卷点上有句顺口溜:“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 
  我在这里强调一下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就是为了敲一敲警钟。 
  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若无平时的艰苦磨练,考场上是不可一下子目光敏锐、穿透命题内核的。但有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考生们还是可以在短时期内掌握的。这些“技巧”是: 
  (1)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这样,可能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这么读,是为了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非抓住它不可。 
  (3)当一个词在考题中多次出现时,它就很可能是关键词。关键词不止一个,要尽可能都找出来。“宁可错杀,不可漏网”! 
  (4)先用铅笔把找出来的关键词一一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忘四;然后,一 
  一落实被圈出来的关键词,即把它们的要求全部体现到作文中去。写完了,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以免做“记号”之嫌。 
  (4)细读命题中的“[注意]”。譬如2002年的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几项要求。 
  考生们如果切切实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走题”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审题分析
2012高考高分作文写作:考场作文制胜技巧
2017高考作文:家国情怀总相牵
高考考场上应注意哪些细节?评卷老师送应考"锦囊"
高考直通车:高考语文考前提醒(下)
考前语文提分六个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