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诗歌创作漫谈(一)
这些年,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这应该是一件值得我们欣慰的好事。可以这么说,优秀的古典诗词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古典诗词的创作,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寄托我们的情志,交流感情并能程度不一的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性情。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通过开动脑筋,它还可以起到淘养性情,增进身心健康和颐养天年的特殊功效。而这些无疑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是一种莫大的艺术享受,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锤炼。中国历来就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遍览古代浩如瀚海的古典诗词之良言佳句,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为一个古典诗词的狂热分子,今日不自量力抒发一番个人见解,一家之言难免幼稚,甚或授人以柄,然此番言语积郁以久,是谓不吐不快,权作抛砖引玉。——是为记。

  一:诗词贵在“立意”

  古人有言:“诗以意为主”。笔者才疏学浅然始终将其奉为真理。窃以为,它不但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优良传统,也应该是现代诗歌创作所要借鉴甚或是需要坚决秉承的基本法则。
  这里所指的“意”,既是诗歌中要集中体现和最终指向的感情。早在先秦时期,有理论家就对诗歌创作指定了明确的方向:“诗言志”。这里的“志”,指的不仅仅是思想、志向、抱负等,也包含着“意”的成分。《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说:“所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他的观点是创作诗文重在内容,而不应仅仅依靠华丽的辞藻来取胜。到了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则进一步提出:“文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清人王夫之更是一针见血地道破文学(包括诗歌)创作的天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所举以上先人认识,均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解决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客观的说,它们应该是科学的,是尊重和符合诗歌创作的规律的。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以重志、重情、和情志并重的三个流派。重志的一派主张诗歌应当重理,即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叫化作用;重情的一派则排斥诗歌说理的功效,片面地强化诗歌本身的抒情作用。而更多的能得以流芳千古的大诗人则都属于后者,既提倡诗歌的说理作用,又提倡诗歌的抒情功效,真正做到了“情志”同重,因此才创作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
  笔者认为,“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诗歌要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至于艺术形式,它的任务则是为了把诗歌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生动而鲜明地表现出来,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为诗歌的内容服务的。如果一首诗思想空虚甚至是消极低级、感情贫乏、内容平淡、甚至立意不明、措词模糊云山雾罩,即使它形式美如天阙,辞藻华美一如锦帛,音韵铿锵直若震耳,也不会是一首好诗,甚至我们可以说它根本就不是一首诗。遣词造句是为了更加生动而鲜明地突出“诗意”,也就是说“形式”必须要服务于“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达到我们的诗歌所要最终指向的“目的”。

  二:“意”当先行

  “意”当先行,就是指在行文落笔之前,必须要首先考虑好其所要表现的“情志”,意即现在的“中心思想”。只有先明确了所要指向的“意”,然后才能按照诗意的需要组织材料,或精或简做到胸有成竹,如此有的放矢方不至于假人以无病呻吟之嫌。
  前文说过,“意”是全诗的中心和统帅,在任何一首诗中都应该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文前“立意”是何等的必要。因为在实际创作中,即使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把它们在一首诗里像开杂货店一样全部一览无余地陈设出来。那样的文字不是诗歌,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流水帐”。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文前把这些材料统筹归类,把那些有助于我们表现“情志”的材料单独翻拣出来,再把它们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合理的整体取之为用。至于那些对我们表现“情志”无关紧要甚至是毫无干系的材料要坚决地清理出去。这个合理的取舍过程,就要靠我们事先所立的“意”来统率指挥。它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例如一个工程队在施工前尚没有明确的“图纸”或者设计方案所参照,需要什么也是一头雾水,如此怎么能够构筑出完美的建筑物。
  其实诗歌创作的道理亦然:如果把一首诗歌当作一个建筑物,那么语言就是它的材料,如何遣词造句也要由所立的“意”来决定和指挥调度。“意”当先行,当为诗歌创作不可违背的规律。
  “意当先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打腹稿”。在行文前充分酝酿,从立意到表意都思虑成熟,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周总理在谈到创作时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用另一句话来讲类似于“厚积薄发”。材料积累多了,感受肯定会水涨船高,当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后,突然如“醍醐灌顶”,思路瞬时豁然开朗。这个外界的刺激就是我们熟悉的所谓“灵感”。它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它只能是长期观察积累起来的结果。
  事实证明,“立意”与素材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积累素材多了会更好的帮助我们“立意”,促使“灵感”的更快的爆发;好的立意更可以帮助我们主动的搜集和裁剪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可以让我们在通往“情志”之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甚至是“歧途”。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甚至亲身体验到这样的例子,拿起笔准备抒情了了却又感觉满脑空空,虽然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却总难免落笔维坚之虞。“意”当先行,是谓重要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创作的“立意与命题”
浅谈诗词创作要素 (
【诗词学堂】论诗词创作中的音、象、意
诗词创作与与自身人文素质之提高
【诗词学堂】诗词立意六要、五忌
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