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静读一本书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作者:佐佐木典士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来自水木文摘 18:50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我们奋斗的原动力,是对幸福的追求。

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

泰勒·德顿在《搏击俱乐部》中说:“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也不能代表你。就连你身上穿的衣服品牌,也跟你毫无关系”。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自己拥有多少财富,作为成功或者幸福的标准,就这样,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却不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们的房子那么贵,请不要用它来堆没用的东西”。在消费盛行的今天,我们需要对自我进行清晰的定位,将自己拥有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找到自己幸福的标准。

《我决定简单地生活》的作者佐佐木典士,本职工作是出版社编辑,同时也是一名非常纯粹的极简主义者。

他在35岁从自己居住了10年的房子中搬了出来,并决定极简的生活,两年前,他和同伴一起开设了一个倡导极简主义的网站,在日本获得了大量关注。因为扔掉了“向钱看”的普世价值,他过上了充实而幸福的生活。他说:“减物后能让我们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谛”。

这本《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是作者的经验归纳总结,兼具了哲学思考和实践方法论,是极简主义者的“行动指南”和“武功秘籍”。书中介绍了极简主义者的定义,总结了成功减物的具体观念与技巧,以及减物之后对人产生的影响。

如果你也想重新定义自己的幸福,可以和我们一起,阅读这本书。

极简生活的本质:一个人物质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平衡

什么是极简生活?

每每提到这个概念,大家都会想到乔布斯,在他的屋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乔布斯传》里说,乔布斯生前拥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贵的音响设备。

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

苹果简约时尚的产品风格和企业文化,和乔布斯的极简主义理念是分不开的。

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身价早已逾300亿美金,却从来都只穿灰色T恤和牛仔裤。对此,他这样解释:“我每天早上起来都有超过十亿的人在等着我服务,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总是尽量简单一些,少做选择”。

人们提到极简生活,往往会联想到“空无一物的房间,极其少量的用品”。甚至,有的人说:“极简主义者就是一群苦行曾,他们是为了一种形式,而体验生活中没有物质的感觉”。

显然不是。

佐佐木典士在《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定义:“极简主义者是清楚什么是必要东西的人,舍弃物品后,我不再跟别人比较,专注于为自己而活,内心充满快乐。

首先,极简主义者是一群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东西的人。不是将物质一味地排除在外,而是将物质是否满足自己所需有清楚的划定。

其次,极简主义者有一个“断舍离”的过程。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创造出“断舍离”概念的山下英子,这名日本杂物管理专家,将“断舍离”的概念变成一种风靡全球的生活方式。

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在山下英子看来,“断舍离”不是让谁去过“勒紧裤腰带”的穷苦日子,而是让物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卸下无端消耗自己人生的包袱。

山下英子说:“断舍离讲的并不是让人们没有物质的生活,而是一个华去而普存的过程,让这些物质跟你的生活生命平衡,达到外在与内心的和谐”。

再次,极简主义者将个人物品减到最低的目的,是为了重要的事物减少其他事物的行为。

作者佐佐木典士原来的房间里,书籍堆满了地板,照相的设备等物品占满了房间,房间无处落脚,更无法清扫。自从他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后,现在每天只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把家里打扫干净,去除杂物之后,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重新定义人人渴望的“幸福”。

他说:“我的东西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幸福,和拥有物品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一种自知,更是一种习惯。

极简生活的做法:舍弃是一门技术

有一个朋友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立志加入“极简生活”的大军,对自己的家进行了大清理,扔掉了整整一车东西,但是,一个月之后,她发现家里的东西又多了起来,她总结到:“断舍离就是扔掉一批自认为没有用处的东西,之后,又买了更多没有用的东西”。

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比如,女生的衣柜里总放着一些“总以为哪天会派上用场”的衣服,一直放在那里没有扔掉,总想着某天会穿上它,实际上它从未露过脸。

舍弃是一门技术。

首先,舍弃需要行动起来,需要很强的实践性。有的人总是想着“哪天心情好了,再好好收拾”,然而,家里堆满了物品,自己还没迎来“整理日”。

所以,作者建议,千万不要等待,先“扔起来再说”。并不是你静下心之后才能开始舍弃,而是舍弃了之后才能够静下心。如果要等“哪天有空了再扔”,“那一天”就永远不会来到。

其次,明确该扔掉哪些东西。作者在书中列举了55项终极舍弃法则。比如扔掉留着备用的东西——同样的东西,如果超过两个,那么一定要扔掉一个。

同样,我们也应该消化掉家里的存货。比如打折时买的手纸,促销买的洗衣液等等。家里不需要有库存,街边的便利店和商店仓库才是库存,需要的时候随时添置就是了。

还有,扔掉逛街时商家送的小礼品、积攒的购物袋等等,这类杂七杂八的赠品其实大多数排不上用场。

比如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看似“有用”东西。最典型的就是因为虚荣心而买回来的东西。比如显示潇洒帅气而买的名牌手表和名牌钢笔,为了偶尔能发一次朋友圈而买的专业户外装备等等。

比如一年不用的东西,也请扔掉。一年没用也不影响生活,那就说明其实你并不需要它们,估计明年你也依旧派不上用场。再比如,落了灰的东西——既然落了灰,看来也是不需要的东西,也可以扔掉。

在扔东西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左思右想,确实难以下定决心的东西。你可以把无法舍弃的东西暂时先拿出来,把它隔离一段时间,重新审视和它的关系。如果之后一段时间你都没再拿出来,多半也就可以决定扔掉。

如果某个东西承载着美好的回忆,可以干脆将这些东西拍个照,然后把照片保留,东西本身可以扔掉。

如果扔不扔一件东西让你反复思考了5次,那就应该果断扔掉。因为它已经开始牵扯你的精力,还会让你纠结其他东西,带来连锁反应。

有些值钱的东西,可以考虑放在二手代卖网站。一来是可以收回金钱,二来是在拍照、填表、注册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错误。

在完成扔掉的过程中,你还要检查一下家里的角落,尽量把角落清空。

不要试图在角落放一个柜子或者架子之类的东西——收纳空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增加收纳空间只会让东西越来越多,最后永远装不满;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不要收纳空间。

此外,减物原则还有个王道,即“买一件新物,扔掉一件旧物”,也称为“one in one out”法则。

以衣服为例,先决定好自己所需衣服的数量,想买新衣服的时候,必须扔掉一件旧衣服,这样就可以维持固定的衣服数量。当然,我们是要扔掉同一种类的物品,不可以丢一块橡皮,而添置一套衣服。

这个原则被日本很多主妇奉为生活整理的重要法则,以维持生活中的数量,达到简单整洁的标准。

极简生活的好处:学会感受幸福

作者佐佐木典士丢掉东西之后,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比如拥有了更多的时间。

他省去了购物的时间,省去了关注垃圾信息的时间,省去了翻找东西的时间,连打包搬家都达到了“说走就走”的境界。与此同时,他拥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放空,去思考自己人生。操心的东西变少了,生活效率变高了,个人精力也多了,他可以随时随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自己变成行动派。

比如不再与他人比较,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

作者说,他的内心感受变得更加宁静,因为不用去刻意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也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结果是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也更珍惜身边留下来的东西。这种内心的宁静,最终会带来身体的长久健康。

这点想必大家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对于二孩家庭,孩子的衣物玩具总是将家里添得满满当当,而且小孩的东西更新速度极快,家里空间有限,只能是控制数量。孩子同一季节的衣物不超过四套,供每天清洗更换即可。这样一来,还省去了给孩子不断选购衣服,搭配衣服的时间。

很多朋友说,孩子的衣服很多还没来得及穿,就变小了。以前,我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孩子的衣服标签还没拆,就已经无法穿。自从我规定了孩子的衣物数量之后,这种情况便没有出现过,而无法穿的衣服,有的扔掉,有的送人,有的捐赠,统统处理掉。

因为运用了极简生活中的几点原则,提高了生活的效率,而且更加环保。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极简主义者是自己设置了一个安全网,不再羡慕别人拥有丰富的物质,因为我们内心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提高了专注度,更加忠于自己。

乔布斯曾说:“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在考学过程中,有的同学购买了很多参考书,但分数并不理想,有的同学只购买了一两套,却成绩斐然。原因在于,参考书的太多就会占有更多的精力,提高成绩的诀窍是掌握考点。你需要做的是将一两套参考书的考点学透。

同样,我们家居生活中也是如此。家里拥有的东西越多,越需要我们去精心打理照顾。电视机、洗衣机、桌上的物品,都需要擦洗,要占用我们的时间。如果我们只留下自己所需,便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上。

比如丢掉“过去”,学会享受当下。我们很多人在双十一会囤积很多东西,但待要使用的时候,却发现有的已经过了保质期。

作者在丢弃了为了未来储备的东西,以及过去充分发挥功能的物品之后,他的脑海中,就只剩下了“现在”。因为东西少,便更懂得感恩目前拥有的所有,拥有了更好的心态。

虽然我们现在包容各种生活形态,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仍然存在一种普世的生活“幸福范本”,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称心的爱人,有一对可爱的孩子。仿佛只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会收获幸福人生。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幸福与自我感知有关,而不是由同一的标准来制定的。我们要根据自我所需,制定属于自我的幸福标准。

作者认为,我们不是要“变”得幸福,而是“感受”幸福。

扔掉那些消耗自己精力的物件,让自己的住所和生活变得简单。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珍惜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再盲目的比较,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没有多余杂物,但拥有充裕的时间。每天都能享受生活,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便觉得满足。我不再与他人比较,自然不会感到自卑。

我也不在意他人眼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变得更加专注,可以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放弃高傲的自尊心,也不再觉得丢脸,可以提起勇气达成梦想,甚至出书。更棒的是,我学会活在当下,不再被过去束缚,也不对未来感到忧虑。

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态度。当简单的生活方式注入我们的血液,我们感知幸福便成为了一种习惯,即使有再多的声音告诉我们不够优秀,我们应该更努力,永远都要更好。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节奏,就能长成健康的大树,拥有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约
审美从“止”开始,聪明人只过1%的好生活
书摘|《一日一舍》
拼命索取的你活得好累,不断舍弃的他们却快活一生
这个日本极简男家里只有150件物品
周一妍×《新京报》:如果买东西让你快乐,减少焦虑,那就买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