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的秘密:没有完美的伴侣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幸福的方法》 来自水木君说 00:00 21:33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幸福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向往,人们都渴望用幸福圆满自己的人生。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谁、在哪里吗?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丹麦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是丹麦人。

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迈克·维京认为,丹麦人之所以幸福指数高,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价值观让他们很容易获得幸福感。丹麦人常常会满足于生活中简单的小幸福。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觉得幸福是遥不可及、可遇不可求的。他们认为琐碎日子里、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幸福可言,幸福似乎总是一副“在别处的风景”,只能欣赏,很难拥有。

真的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是幸福?怎么才能拥有持久的幸福呢?今天,让哈佛大学的教授来为你解惑。

2002年,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哈佛大学推出了一门“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很快,这门课就风靡哈佛,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哈佛课程,被称为“哈佛大学幸福课”。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作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沙哈尔博士也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每学期被选课人数最多的教授。其幸福课视频在各大公开课的网站上点击率长居首位。

后来,沙哈尔博士根据课程内容撰写了《幸福的方法》一书,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幸福的真相,并能生活的更幸福。

这本书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的结合起来,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开启人们的“幸福智慧”,帮助我们普通大众在自己平凡的生活里拥有自己持久的幸福。

看完这本书,相信你也能找到收获自己幸福生活的“超能力”。

幸福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根据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把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享乐型、忙碌奔波型、虚无型和感悟幸福型。

享乐主义型:他们的格言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忽视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忙碌奔波型:与享乐型相反,这类人只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他们认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幸福的必经之路。

虚无主义型:这种人整体很“丧”,他们对生命不抱有希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是一种最糟糕的人生态度。

感悟幸福型:这类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还能通过目前的行为为未来的长远考虑,让未来更加满意。这是一种最容易充分享受幸福的类型。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四种类型人的一些特点。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时也会呈现不同的人生类型。

比如,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每天都充满惊奇与兴奋,享乐是它的主旋律。但当我们步入学校,逐渐有了学业压力后,忙碌奔波的生活便拉开了大幕。我们逐渐开始接受大人的价值观,认为牺牲现在的快乐才能换来未来的幸福。

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是幸福。因此,我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最后导致许多人终生的盲目追求——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不管是享乐型、虚无型、还是忙碌奔波型,他们的错误都源于对幸福的偏见。而只有感悟幸福型的模式才全面而正确地诠释了幸福的含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对于幸福的界定和理解,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觉得幸福就是财富、权势、地位;有人觉得有爱、有家、有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体验、一种状态。

作者认为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两种价值缺一不可。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属于未来利益。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的努力与奋斗。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互相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时,我们会获得更大的快乐,而快乐更强化和加深了工作的意义。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幸福是生命的基本需求,权势、财富、声望都是获取幸福的工具,而非幸福本身。幸福在所有目标中是至高无上的,其他所有目标的终点都只是通向幸福的起点。

作者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许多人都会觉得困惑:幸福分明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怎么会和能力有关呢?研究数据显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这对传统信念无疑是一个严重挑战。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研究数据,证实了这种观点。比如,彩票大奖得主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会从中奖后的狂喜状态恢复到未中奖前的幸福水平;因车祸致残的人,大多也会在一年左右恢复幸福感。

同样,一栋房子、一部好车、升职加薪等“人生大事”也只能短暂的影响我们的整体幸福感。负面经历也一样,对人们整体幸福感的影响也是暂时的。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和提升的能力。这也正是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精华内容所在。

许多人认为拥有金钱、地位、声望就是幸福。但作者认为,这只是一些人的目标。研究表明,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比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和积极的情绪影响。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

金钱也只是实现幸福这一目标的工具而已。很多时候,我们因分不清目标和工具的区别而导致牺牲幸福来换取金钱。当然,赚钱并没有错,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能带来一些快乐的体验,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美国梦的黑暗面”调查和其他研究都表明,那些看重物质价值的人,自我实现度、生命力和幸福感普遍都比较低,也更容易陷入压力、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中。相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人则更容易在轻松自在的生活里收获幸福。

在基本需要外,财富、声望等外在目标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只有把自我和谐作为我们内在的目标,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并诚实负责的面对自己的愿望,我们才能拥有持久稳固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可以让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状态,内心都能自如和舒展,都有享受人生的能力。

幸福在哪里?

学习、工作、家庭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铁三项”,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和内容。如何提升和保持我们在这三大内容中的幸福感呢?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作者认为在学习中采用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性爱模式”学习法,可以有效消除学生们的厌学情绪。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鼓励他们去追求快乐并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尊重孩子们的情绪体验,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时成长。

“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习惯都是学生时期培养出来的。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被允许去追求幸福、从事获取幸福的活动,那么他们就更可能养成这种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我们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明白“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必须依靠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而不是借助旁人的帮助”。

想要在工作中提升幸福度,我们就要主动寻找或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抱怨或迁怒于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求挑战和责任,获取心灵体验,提升幸福力。

而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亲密关系的经营上。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和谐浪漫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的真正基石。所以,想要提升家庭生活中的幸福力,就要用心经营亲密关系。

作者认为,幸福50%是由基因决定的,10%由生活环境决定,还有40%则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能够靠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来获得、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幸福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

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可以增加和强化幸福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被无数人证实科学有效。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有效的提升我们的幸福能力。下面我们分享几种作者的这些简单易行的幸福方法。

一、表达感恩:

每天记下五件值得感恩的事。研究表明,每天把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记录下来,能帮助人们认识内心、调整心态、提升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而且和家人一起写感恩日记,可以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和谐。

二、培养乐观心态、记录每天的生活:

用一两个星期时间把自己的日常作息记录下来,在每天结束前写下自己怎么利用时间,用图表的方式总结、评估自己的行为。

这样有利于我们发现平时无意疏忽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我们可以在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多花时间,使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最大的价值。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三、完形练习:

给某个不完整的句子,创造多种可能的结尾。这个简易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和领悟自己的生活,从而带来有意义的转变。比如:让我开心的事情是____。

你可以列举所有的让自己开心的事,然后去反思,为什么有那么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自己能做却没有做。然后试着量力而行,做出改变,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

作者在书中给出的这些具体实用的幸福行动,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福方法。只要你对幸福生活有向往、只要你愿意实践练习,你就一定会提升自己那40%的幸福感。

让幸福如影随形

调查显示,在全球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着。从西方到东方,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许多人都倍感焦虑不安、精神迷茫。虽然现代人比先辈富有的多,但却并不比先辈开心。

财富和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的内心带来自由和舒展,期待的幸福也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勤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中轻易被裹挟而忽略了生命的核心价值——幸福生活的精髓永远都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愉悦和感恩。

作者在书中还描述了一些保持持久幸福的因素。作者认为仁爱之心就像是幸福的土壤,保持开心的去帮助别人,既可以为别人带来幸福,又能给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

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的为他人奉献是仁爱之心的最高境界。只有让利他和利己和谐共生的、有责任感的助人为乐才可以使自己的行为有道德价值,也只有这样,人们的仁爱之心才可以长久保持下去。

没有人会每天快乐幸福,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幸福饥荒”,比如,没完没了的考试,无聊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幸福加点肥料,使用“幸福催化剂”给沉闷的生活变个花样。

比如,每天抽点时间追自己喜欢的剧、看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和朋友聊聊天、逛逛街、跑个步、健个身、打个网球……用这些方式去制造幸福。

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幸福催化剂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幸福之外,还有更旺盛的精力。

林肯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那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

这种想法会让我们很难去感受生命里的那些美好的、幸福的事物。幸福的生活需要内在价值观的支撑,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全然接纳自己,相信我们有权利拥有幸福,我们必须有事先接受幸福的意愿,我们才可能拥有幸福——一个盖着盖的水壶是无法装水的,无论你怎么尝试、怎么努力,水都只会留在外面而不会灌满水壶。

内在的价值感是一种接受的态度,一种接受幸福的态度。

那么,在这个快节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我们怎样才能提升和保持自己的幸福感呢?

作者的建议是“简化”。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对生活进行排序,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代表“捍卫”我们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弃其他一些琐碎的事。要学会取舍,赢得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有研究指出,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给人更多的幸福感。

想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首先应当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那些普通平常的小事。比如,陪父母聊天、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也就越幸福。

其实,我们缺乏的从来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的方法》|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奔走在追求活着的意义的旅程上
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
财富与幸福:富有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重新定义成功!
人生幸福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