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性病中常常藏着抑郁和焦虑(附测量表)

临床中有许多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均易与抑郁焦虑障碍伴随或共病。因此,对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及康复。


慢性病与抑郁症共病率高


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介绍,2005年北京10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其中在冠心病人群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9.2%和45.8%,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4.9%和47.2%。部分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疾病,但抑郁症状患病率达7.9%,焦虑症状患病率达28.3%,抑郁/焦虑共病患病率达14.3%。


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伴发抑郁的比例也很高,尤其是卒中患者。一项针对全国30家综合医院神经内卒中患者调查显示,同时伴发抑郁的患者人数高达50%。并且抑郁症在卒中后各个阶段都会高发。有研究显示,卒中入院后1周~2周伴发抑郁的患者比例可高达41%,卒中后1个月内的急性期、1个月~6个月的恢复期以及6个月以上的慢性期,抑郁的发生风险分别为32%、34%和34%。


对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王高华教授指出:“这说明慢性躯体症状疾病与抑郁症共病率很高,并且两者互为因果。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促进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及恶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复发。同时,心血管疾病越严重,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抑郁症则会造成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降低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死亡率和自杀风险。因此,不论是患者还是综合科室的医生都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权威量表是早期诊断抑郁的好助手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三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逊教授认为:“由于受传统的单纯医学模式的限制,在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因素常常被忽视,从而使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这也成为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面对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双心医学”的发展,由心内科和精神科专家共同诊治患者的“双心门诊”的开设,倡导所有非精神专科的临床医生都在医疗实践中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卫生,在解决患者可能存在的“双心疾病”问题方面的效益显著。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表示:非精神专科医生也可以通过抑郁/焦虑的识别工具: PHQ-9(抑郁)、GAD-7(焦虑)、 PHQ-15(躯体症状)、《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等对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级识别和筛查,并对合并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合理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等,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水平。这种基于评估的治疗(MBC)也是美国DSM-V提出的重要临床实践指南和要求。”


针对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专家建议应该尽早对抑郁/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将利于促进躯体疾病的恢复、预防非正常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开支。


目前,抑郁/焦虑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多数为老年人,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对较高,并且合并躯体疾病的种类较多,常常会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因此,对于抗抑郁药物的要求尤其高。”杨甫德教授表示:“对于这类患者应选择广谱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小、不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图/源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让抑郁/焦虑识别工具给你的情绪做个检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病常伴发抑郁和焦虑障碍
躯体疾病常伴抑郁、焦虑,应“同诊共治”
音乐疗法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
慢性病与心理健康| 抑郁、焦虑、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继发性抑郁症
关注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