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部各种疾病
userphoto

2023.09.08 湖北

关注

【案例编号】 069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痛难熬

【歌诀】
胃痛难熬类溃疡、疼如锥刺似绞肠、三里内庭上中脘、并针天应功最良。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合缝处。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腕: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痈,病名,亦名胃溃疡,乃内枯膜腐烂而起,患者口觉有甘味,胃体觉热,其后吐出暗血色之泡沫,甚至胃壁烂通,则为不治之症。

【生理分析】
胃脏,人体内之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于横腹膜下,上端为贲门,接于食道,下端为幽门,连于小肠,系二层筋肉所成。内被粘膜而多皱壁,能分泌一种酸汁曰胃酸,为消化食物之用。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沈君,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县南港镇研究院路一段,患胃溃疡病,已历七月有余,常疼得饮食少进,日夜不得安枕,经王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七白,求予诊治,当取上脘、中脘、三里、内庭、先后针治三次而愈矣。
【案例二】:传女士,三十九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患胃溃疡病,痛如锥刺,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十二日,经高先生介绍,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两次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0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脘疼痛

【歌诀】
胃脘疼痛痉挛多、恶心呕吐口烦渴、三里公孙针有效、天枢中上二脘瘥。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侧白肉际陷中。
天枢:在脐旁二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上脘:在脐上五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痉,病名,即胃发痉变性之疼痛也。俗称胃脘痛,患者初觉恶心头痛,继而心下或胸胁,痛如灼刺,大抵血虚之人多患之。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黄君,五十二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汕头街,患胃及小腹胀痛,恶心呕吐,下痢鲜血,数日不停于民国五十二年三月三十日,请予诊治,取穴三里、天枢、中脘、上脘、公孙,先后施针数次,而告痊愈。
【案例二】:张君,三十八岁,湖北人,住台北市环河南街二段,患胃脘胀痛多年,有时恶心呕吐,或大便带血,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十六日,请予诊治,复取上穴,施针四次痊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1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中出血

【歌诀】
胃中出血有多般、炎疡伤损脏肺关、石门太冲足三里、心肝二俞上脘先。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石门:在脐下二寸。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合缝间上行寸许处。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心俞:在第五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上脘:在脐上五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安于脉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血病伤及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上行于咽,出而为吐为衄,下从二便而出,为便为溺也。若血病伤及于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上从喉出而兼咳嗽,下从精窍而出,为溺血也。夫血藏于脏内,行于脉中,流于躯壳之内,不可得而见也,非损伤不能为病,而损之因有三,一曰热伤阳络,肺病也;热伤阴络,脏病也;宜以情热为主。一曰怒伤,宜破遂为主。一曰劳伤,宜以理损为主。若日久血止,面咳嗽不休者,主必死之证,故势多凶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席女士,五十岁,浙江人,住汕头街二十二巷。患胃出血病,民国五十二年三月十二日,求予诊治,施针太冲、石门、足三里、肝俞、心俞、上脘,渐渐而愈。
【案例二】:王太太,四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于民国五十四年秋,患胃中出血,大吐不止持谓予诊治,即施针上穴,旋告痊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2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中积食

【歌诀】
胃中积食隐隐疼、体羸(ㄌㄟ ˊ)神疲面无容、通关两穴有寄效、配针天应自安宁。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通关:在中脘旁开五分。
天应即是疼点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病多因饮食不慎,食物贴于胃壁上,经年累月,隐隐作痛,面黄肌瘦,肢体无力,亦不大痛,亦不小疼,虽无大妨碍,而日常戚戚不安,身体渐渐羸瘦,以致精神疲惫无力矣。因此饮食少进,弱不禁风。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吴君,二十四岁,广东人,住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患胃中积食,距上脘左边二寸许,一点隐痛凡历经数年,日夜戚戚不宁,身体瘦弱不堪,面色苍黄,行动无力,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经施针通关、天应,一次而告痊愈矣。
【案例二】:蔡君,三十四岁,山东蓬莱入,住台北市永康街四十一巷,患胃中积食,在腹左部,距中脘二寸许,一点隐痛,自发生此病,至今二十余年,经年累月,无时不疼,亦不大疼,亦不小疼,日夜戚戚然疼无宁时,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民国五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即依上法施针,先后医疗两次痊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3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脾胃衰弱

【歌诀】
脾胃衰弱不思食,面黄饥瘦什可畏,上中二脘微微泻,内庭商丘效可测。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此症,有脾气虚弱,不能消化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食不消者。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不肥,脾胃俱衰,则不能食而瘦,坤土虚弱,不能消食。许学士云:不能食者,未可专责之脾胃经,元阳不足,不能薰蒸腐化,譬如:釜中水谷底下无火其何能熟,火为土母,庶元气蒸腾,饮食增益,每见不能食症,虚人得之,祸不旋踵矣,大凡不能食,而吞酸?腐,胸膈满闷,未必尽属积食也,多有脾虚肾热而致此者。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任先生,六十六岁,江苏入,住台北县南港镇西新路。患胃弱不食病,嗳气不绝,食即立吐,历经月余,以致身体倦怠,疲惫不堪,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四日,请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而愈。
【案例二】:尹女士,五十七岁,广东梅县,住台北市士林区忠勇街,患不食病,二年有余,腹中饥饿,见饭就饱,以致饥黄面瘦,少气无力,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脘、中脘、商丘、内庭先后二次,而告痊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4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肠发炎

【歌诀】
胃肠发炎满腹疼、吐泻交加无所从、奇三两穴属经外、建里天枢疾自平(另一版本为:胃肠发炎满腹疼、吐泻交加无所从、奇三两穴属经外、三部九转疾自平)。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奇三:在涌泉后一寸五分,傍然谷寸许是经外奇穴。
建里:在脐上三寸。
天枢:在脐傍二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炎,分急慢性二种,急性胃炎,多因饮食之不摄生,(即暴饮、暴食、或食硬固不消化食物)而起,其症候为胃痛、膨胀、恶心、呕吐及头痛、眩晕等。慢性胃炎,多由急性症之后,屡屡反复而起,症候为食欲不振,食后有压迫、膨胀之感,或觉微痛,又或香酸、嘈杂、口臭,此症往往数年方愈,亦有终身不能痊愈者。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若山君,二十七岁,日本人,住台北市安东街,患胃肠炎,满腹疼痛,不时泻肚,历经年余,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来所就诊,经施针、奇三两穴,霍然而愈。
【案例二】:吴君,四十岁,江苏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患胃肠炎病,历经二十余年,数年前,每日下泻五六次,或数次,约数日或半月则自愈,或因饮食失调,或劳动过度,随时即发,十日或半月而自止,或不因饮食劳动,约过数日或半月亦发,愈而复发,发而复愈,继续缠绵二十余载,最近三四年当中更甚,并无停止时间,每日下泻十余次,至二十次不等,痛苦之状,可想而知,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十一日,求予诊治,经取上穴,施针九次而愈。
【案例三】:汪X生小姐,安徽人,年廿四岁,住北市敦化北路一三五巷,得慢性肠炎,每日泄痢五到七次不等,计六年多,在精神和金钱上花去无数,于六十一年一月廿八日来所求诊,施针上穴,计三次痊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5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胃下垂

【歌诀】
胃下垂病症虽轻、渐致羸瘦不禁风、内庭关元并水道、石门大巨太仓攻。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
关元:在脐下三寸。
水道:在大巨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平关元。
石门:在脐下二寸。
大巨:在外陵下一寸,去中行二寸,平石门。
太仓:在脐上四寸(即中脘)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胃下垂症,原因为肝结肠韧带弛缓,及腹部弛缓,症状为消化渐次障碍,心窝压重、膨满、营养障碍、头痛、眩晕、郁忧不眠等,若用胃部膨满检查法,则心窝上部凹陷,下部膨满,胃下界与小弯皆下降,腹内他脏器亦因之下垂,宜食滋养丰富,消化容易之食吻,节减饮料,食后不可运动。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卜君,二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新庄镇新泰路。民国四十年,患胃下垂病,其胃已垂至脐下五指处,饮食大减,赢弱至极。骨瘦如柴,民国四十七年春,请予诊治,经施针、内庭、关元、水道及石门、大巨、中脘、下脘,继续诊治月余而愈。其身体较前尤为强壮。
【案例二】:张君,二十五岁,福建人,住台北县景美镇。患胃下垂病已六年,其胃垂至脐下五指处,精神疲惫,饮食大减,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四日,请予诊治,经施针上穴,轮流针冶二十次,其病霍然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6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翻胃

【歌诀】
翻胃吐食食不入、饮食难进五噎呼、三里内关上中脘、中魁二穴灸要速。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精骨外廉,两筋间。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两筋间取之。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中魁:在手中指中节骨尖,屈指得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有云:饮水不能进,谓之五噎翻胃之症,有可治、有不可治者。病初来时,或因酒色过度,房事不节、胃家受寒、呕吐酸水,或食物即时吐出,或饮食后一日吐出,有二三日吐者。随时吐者可疗,三二日吐者,乃脾胃枯绝,水谷不能?化之故。五噎者,食噎、水噎、气噎、思噎,劳噎,宜推详治之。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陈君,四十三岁,河南人,住台北市水源路。患翻胃吐食,四天饮食未进,食即吐出,民国五十六年三月二十日,请予诊治,即针三里、内关、上脘、中魁灸,先后针灸两次而吐止。
【案例二】:李女士,五十四岁,广东人,住台北县士林镇中兴街,患吐食病,八年之久,近五年内加剧,食后不过一二小时,腹内绞痛,吐出后腹痛缓解,最近四个月内更甚,饮食难入,食即吐出,水果之类等沾唇即吐,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十八日,经钟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用上法,治疗两次,数年之沉?,霍然而愈矣。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7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干哕

【歌诀】
干哕有声无物出、心内嘈杂难安舒、内关劳宫上中脘、并针大陵可平复。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内关:在大陵上二寸两筋间。
劳宫:在掌心,屈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取之。
上脘:在脐上五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大陵:在手腕,横纹之陷中两筋间,手厥阴心包络脉,所注为俞土。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有物无声谓之呕,无物有声谓之哕,面色青,指甲黑,中痛不止,肢厥不同,其凶可知也。经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有寒也。有拒格饮食者,有滴水不入者,其因下窍不开,下窍开,上窍即入也,大病见呃噫者,是为土败木贼为胃气绝,多属难治。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庄君,四十三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胸口胀闷,干哕无时,腹内上下气不顺,民国五十五年二月四日,请予诊治,经针内关、上脘、中脘、劳宫、大陵,三次而愈。
【案例二】:魏君,四十四岁,山东临胊人,住台北县永和镇文化街,患干哕病,头胀眩晕,有时咳血,历时两月余,民国五十六年十一月七日就诊,施针前穴五次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8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噎气打呃

【歌诀】
噎气打呃不停声、饮食难进格逆兴、中府相伴意舍刺、气畅病消效可征。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六寸。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今之名曰呃逆,即古之名曰?也,者,气噎结有声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盖不知哕哕之声,声从胃里出口,不似?之格格连声,气从脐下来自冲脉,出口作声也。呃逆颇类嗳气噫气然嗳气者,因饱食太急,此时作?,转食气也。噫气者,因过食伤食,越时作噫,食臭气也,故曰情自异也。但均属气逆为病,故曰治能同也。呃逆之病,胃气处竭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罗君,三十七岁,云南人,住台北市南区,突患打呃不停,六七日饮食少进,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五日,请予诊治,当即施针、中府、意舍,第一次而病去十分之八九,次日复针,其病若失矣。
【案例二】:高君,五十七岁,山东费县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东村里,患噎气打呃病,民国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请予诊治,即取前穴,针疗两次,其病如失矣。
【案例三】:李君,五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县北投镇光明路,患噫气打呃病,住某医院,检查七天后,该院曰:此病无药可救。随即离院,经石君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八月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前穴,旋即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78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噎气打呃

【歌诀】
噎气打呃不停声、饮食难进格逆兴、中府相伴意舍刺、气畅病消效可征。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中府:在乳上三肋间,去中行六寸。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三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今之名曰呃逆,即古之名曰?也,者,气噎结有声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盖不知哕哕之声,声从胃里出口,不似?之格格连声,气从脐下来自冲脉,出口作声也。呃逆颇类嗳气噫气然嗳气者,因饱食太急,此时作?,转食气也。噫气者,因过食伤食,越时作噫,食臭气也,故曰情自异也。但均属气逆为病,故曰治能同也。呃逆之病,胃气处竭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罗君,三十七岁,云南人,住台北市南区,突患打呃不停,六七日饮食少进,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五日,请予诊治,当即施针、中府、意舍,第一次而病去十分之八九,次日复针,其病若失矣。
【案例二】:高君,五十七岁,山东费县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东村里,患噎气打呃病,民国五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请予诊治,即取前穴,针疗两次,其病如失矣。
【案例三】:李君,五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县北投镇光明路,患噫气打呃病,住某医院,检查七天后,该院曰:此病无药可救。随即离院,经石君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八月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前穴,旋即而愈。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80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实胀

【歌诀】
卖胀潮热形气壮,食多伤胃便不通,建里气海脾胃俞,内庭中脘三里攻。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建里:在脐上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小儿饮食过度,则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身体潮热,心烦口渴,形气壮实者此买胀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郑君,四十五岁,四川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患满腹胀闷,按之很硬,呼吸短促,少气无力凡两年余,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七月,求予诊治,经施针、建里、气海、脾俞、胃俞、内庭、中脘、三里,轮流诊治,渐告痊愈。
【案例二】:王女士,三十八岁,湖南人。住台北市东园街,患胸腹胀满,胀大如鼓,按之板硬,大便秘闭,呼吸短促,行动无力,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二日,请予治疗,经取上穴、先后施针三次,年余之沉?竟霍然而愈矣。

治疗医师
孙培荣



go back to top------------------------------------------- ------------------
【案例编号】 080

【案例分类】 胃部

【主治病症】实胀

【歌诀】
卖胀潮热形气壮,食多伤胃便不通,建里气海脾胃俞,内庭中脘三里攻。

【特效主治】

【特效穴道】

【穴位说明】
建里:在脐上三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小儿饮食过度,则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身体潮热,心烦口渴,形气壮实者此买胀也。

【生理分析】

【古人治疗经验】

孙培荣临床经验

【孙师治疗经验】
【案例一】:郑君,四十五岁,四川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患满腹胀闷,按之很硬,呼吸短促,少气无力凡两年余,民国五十四年元月七月,求予诊治,经施针、建里、气海、脾俞、胃俞、内庭、中脘、三里,轮流诊治,渐告痊愈。
【案例二】:王女士,三十八岁,湖南人。住台北市东园街,患胸腹胀满,胀大如鼓,按之板硬,大便秘闭,呼吸短促,行动无力,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二日,请予治疗,经取上穴、先后施针三次,年余之沉?竟霍然而愈矣。

治疗医师
孙培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培荣针灸验桉汇编(完整版).doc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头部
孙培荣针灸验案之头痛异常
脱肠疝气针灸验案
台湾+古法针灸大师--孙培荣医桉B
杨维杰老师常用十四经穴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