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贫困乡镇农业产业化思考
摘要:本文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完善,农民增收和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深刻阐述了贫困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从坚持市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建设好基地,重视科技,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贫困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提出贫困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与乡镇企业发展升级及小城镇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指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应切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规律,彻底更新观念,作好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借助资本开道,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促进镇域经济良性发展。
主题词:贫困乡镇   农业产业化经营   研究
前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要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央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贫困乡镇,传统的分户家庭经营占绝对优势,乡镇收入的95%以上来自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更加的重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农业产业化富民强镇之路,对贫困乡镇来说应是唯一选择。
一、贫困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乡镇应积极主动吸取这些成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牛鼻子”,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跃上农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小规模经营农户同大市场的对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告诉农民该种什么。在贫困乡镇,农民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是卖难甚至根本不知道该种什么。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可以解决农民普遍不知道该种什么的问题,引导农民种植,使他们能够比较放心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可以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贫困乡镇,农业基本上是一种原始的种植方法,生产水平极为低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常低。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消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提高农产品质量,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报道,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在开发研制方便粉丝生产方面共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不仅使红薯增值23倍,而且培训了全国各地4000多名薯农。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化行为,它能够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实现这一目标,走以欧美为代表的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大农场的路子不现实;走以日本为代表的高补贴、高投入的路子也行不通,而必须立足国情,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显然,这是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突破了产业、乡镇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幅逐年递减,贫困乡镇农民增收更是难上加难。在较低的平均增幅之下还存在着三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而发展农业产业化,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农民的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又可以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利润等二次分配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一些实惠。有些地方的龙头企业对农民的承包地实行“反租倒包”,租地时间给农民支付一定租金,雇农民劳动又付给一份工作报酬,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3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左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除直接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还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经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贫困乡镇如何趋利避害,应对挑战,保障农民增收,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不可改变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龙头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分业日益深化,龙头企业还势必进行重组,走向联合与合作,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如此,有了龙头企业,还为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其次,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农产品。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其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也大多符合国际水准。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刚刚起步。主要表现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管理体制不适应,扶持政策不到位,人才、技术、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在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研究解决。
二、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正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对贫困乡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品没市场不能发展,有市场而没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和开发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乃至核心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许多地方立足现有生产能力,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化经营主体。
(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贫困乡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仅依靠政府的技术推广组织是不够的,还应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龙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农业部等八部委筛选出的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一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了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还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少数龙头企业还通过技术入股和股权转让等形式,组建了农工科贸综合集团,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党委、政府要充分依靠中央政策,组织实施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好务,从财政、信贷、税收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给予具体支持。
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特别是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营销服务网络。有了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政府部门的各项服务职能才能落到实处。其次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经纪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贩销大户。贩销大户一般头脑比较灵活,注意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通过鼓励和培育市场中介经纪人,来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开拓市场,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农业生产有一个质的飞跃。像大家常说的公司+农户模式和定单农业模式,就是这一层次的类型。三是培育和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拧成一股绳,组成联合舰队,统一品牌,形成规模优势,共同闯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像美国那样,农业生产人员基本上都参加了各种农业合作组织。以水果生产经营为例,他们基本上采取的是,一些农户自愿组合,果园归农户私有,平时分散经营管理,技术性工作由技术人员统一指导进行,果实成熟后按等级统一收购,由专门的厂家统一进行分选加工,打上统一的品牌进行销售,厂家是由各农户共同入股办的,聘请人员进行管理,年终进行利润分红。这样就能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经营和销售成本,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也降低了市场风险。
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还要强化政府干部的服务意识。任何时候政府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都不能够淡薄,只要我们以“三个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早日踏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而是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这种经营形式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大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的地方龙头企业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行“反租倒包”,不仅没损害农民利益,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因此,要努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与龙头企业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新世纪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得到比单纯搞初级产品生产更多的收益。否则,发展产业化经营就无异于从事一般的加工工业和商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应该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共同的需要和要求。从长远看,龙头企业也只有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自身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泰国著名的正大集团之所以历经八十年发展长盛不衰,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这一点。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关系,要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事的产业以及当时的市场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能否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成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实现二次创业,关键在于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当前和今后我国市场供求情况和工业发展现状看,乡镇企业今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包括贮藏、保鲜和运销业,最具有竞争优势,应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在经营形式上,则应当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通过带动农业,辐射农户,实现新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发展小城镇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连接周边农户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联系纽带。
(四)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既不能包办代替,搞行政命令,也不能撒手不管,无所作为,而应当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和调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龙头企业要强调多样性,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都应当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自身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新上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龙头企业要得到稳定和优质的加工原料,必须强化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这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一支富有活力的重要力量。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政策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国家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参与,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一种功能互补、网络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更新观念。要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应当自觉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全新市场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靠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大胆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要实现由只重数量向质量、效益意识的转变,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以调整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扩大高质高效的名优特新稀农副产品生产,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升级,实现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到质量优化型增长的转变。要实现由乡镇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面向两个市场,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制定产业规划,鼓励和提倡跨区域形成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作好结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始终立足于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面向区域内外市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业布局区域化和经营集约化。
(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助资本开道,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贫困乡镇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带有农业概念的龙头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资本的扩张和机制的转换,从而加大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促进镇域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依托区位优势,抓好主导产业,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要有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特色区域规模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其次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乡镇政府要搞好服务和管理,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发展产业链长、规模大、辐射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产业化经营要素。乡镇领导要在领导思维和领导方法上转变观念,要摆正位置,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而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指导生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要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把自主权交给企业和农民,注重培植典型,搞好示范引导,逐步推广,形成规模。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管理、服务、保障的职能,着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草堂镇农业服务中心   李明成
二OO四年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中国教育网_高等教育_经营与管理
谢存海: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合肥市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化经营: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