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分类号                               论文选题类型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诗经》选篇探析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

 

 

(系)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09        

学生姓名       佘宇晖         

         2009213010      

指导教师       韩维志       

二○一三 (宋体三号加黑)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           《诗经》的概貌与语文教学的渊源……………………………………2

二、《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8

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与技巧

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时代的写照

(一)文学价值…………………………………………………………………8

(二)审美价值…………………………………………………………………9

 (三)人文价值…………………………………………………………………10

三、《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2

 (一)地位分析…………………………………………………………………12

 (二)语文教材选入篇目之分析………………………………………………14

        1.初中语文篇目解析……………………………………………………

        2.高中语文篇目解析……………………………………………………

四、探索中前进——加大《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16

 (一)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认识《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16

 (二)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认识《诗经》的人文价值…………………………16

三、四部分的内容要与前面的相照应

参考文献……………………………………………………………………………17

  谢………………………………………………………………………………18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财富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精华的沉淀。《诗经》的文学地位以及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坐标参照系的意义和作用;《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艺术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诗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诗经》  中学语文 教学  地位 作用 探析

 

Abstract

Key words

 

二.           《诗经》概貌与语文教学的渊源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自它产生到现在的几千年来,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写实的创作精神以及高超的诗歌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在中国诗歌创作及艺术形态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周礼·春官·大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在《毛诗序》中孔颖达将此表达为:“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即风雅颂是诗的体制,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对于《诗经》体制的理解,近代学者大都承认,《诗经》原是春秋时代各国乐师演唱的一部歌曲总集,其中每首诗都是能配乐演唱的,“风”本来是音乐曲调的意思。[1]又根据全国各地曲风的不同,将“诗”编辑成书的时候按方域编排,分成了十五《国风》。至于“雅”,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周王朝把王畿内的乐歌尊称为正乐,这是王权的表现。其中又把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雅诗编为一集,称《大雅》;把时代较晚的民歌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编为一集,称《小雅》。[2]至于“颂”,《毛诗序》中解释:“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颂是向神灵报告王侯功德的赞美诗。

对于《诗经》表现手法的理解,现在人大多采用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特别是比、兴这两种表现手法,是《诗》三百篇对我国诗歌艺术宝库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在我国三千年的诗史中,诗人们普遍运用比、兴手法,创作了无数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优秀诗篇,形成了我国诗歌的民族特点。[3]

《诗经》有完美的题材形式,它那以四言为主的诗句和规范整齐的章法,说明中国文学中诗歌体裁的发展已走过漫长的道路而达到成熟。《诗经》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从遣词造句、节奏韵律的把握到比喻、夸张、对比、复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到主客体的类比取向、艺术意象的构成等多个方面,都说明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华民族诗歌创作特征到《诗经》时代已经完全奠定了基础,并且为后世提供了艺术典范。[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特色,而中国则是一个抒情诗最发达的国度。《诗经》三千年来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昭示感染着后人,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文创作的永恒楷模。

 

三.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自“新文化运动”提倡改革语文教育以来,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和期望一直未停息,语文课程一直在传统的人文类综合课程和现代语言文字的分科之间挣扎,“新时期”以来,由于对“工具性”的强调,文学成了语文“工具分析”的材料,基本上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5]

但实际上,文学性是中学语文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来说,中学是打下终身学习基础和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语文教育在熏陶和启发引导学生的成长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通过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脱离了文学性的中学语文是很难对学生成长产生正面影响的,就像孙绍振教授在与钱理群教授谈及中学语文教育时说的:“本来语文是非常有趣的,这个语文世界,尤其是文学作品,是超越了实用价值观念的、自由的心灵境界,语言到了这个领域是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我们小时候看小说看书看得都不想吃饭了,可是为什么到了上语文课,就让人感到精神窒息,这一定出了什么问题。”[6]

然而在现在的整个中学教育体制中,语文教育只是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大背景,语文教育只能通过精挑细选,将人类几千年的精神文明压缩展现在学生面前,希冀学生可以见微知著,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秀的阅读原则,通过这种经典引导阅读,塑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中国是抒情诗大国,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魏晋诗再到唐诗以致后来的明清诗词,中国文学史的每个阶段,诗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7]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中国诗歌之母。在中国两多年的文学历史长河中,诗(抒情诗)始终是文学的正统类型,甚至除了散文以外,它是唯一的文学类型。词、赋、曲是诗的支流,散文中的赠序、碑志等也是诗的副产品,在小说和戏曲中也夹杂了诗。总之,我国的文学艺术几乎各个领域都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文学价值

《诗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为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为历代诗人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诗人进行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在学习《诗经》时,若能理解掌握这三种手法,对后来朝代诗歌的理解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白居易的《琵琶行》鉴赏为例。在唐诗中,很多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例如诗中“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直接感叹与弹琵琶者的经历共鸣,同是失意之人漂泊在远方!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将琵琶声的高低比作急雨和私语的声音,将琵琶高低声交错弹奏比作大小珠落入盘中浊重和清脆不的声音,这就是“比”手法的运用。

《诗经》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或赞美或讽谏,此为“诗言志”, 朱自清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这种以文表达感情,起到“诤谏”和“美刺”社会的作用。这也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思想。

例如《小雅·巧言》斥责谗言者“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讽刺君王听信谗言“乱之又生”。《诗经》二雅的创作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例如屈原作《离骚》,唐代杜甫作“三吏三别”。

《诗经》的基本语言形式是四言体,是完全成熟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四言诗的艺术形式一经形成,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样式之一。四言体是中国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的源头。例如屈原的楚辞体,基本从四言体演化而来;汉大赋基本句式四六言,源自四言体和楚辞体;古体诗近体诗的五言和七言也都是从《诗经》四言体发展而来。更为重要的是,《诗经》在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等各方面,都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例如中国诗歌注重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形式,多押偶句尾韵的韵式,多用双生叠韵词以增加诗歌的音乐节奏之美等等,莫不由《诗经》中看出它对后世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8]

《诗经》还影响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就将《诗经》纯正文雅的内容与优美感人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作为学习的典范,开创了中国散文文学的一个光辉时期[9]

由此说来,较为全面的掌握《诗经》,对中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诗经》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艺术手法、创作精神等知识,还对以后中国其他文学样式的理解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审美价值

诗是要求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文学样式,如果一首诗比作一张美丽的毛皮,那么诗的形式就是毛,内容就是皮,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为表里的。一张毛皮的价值既取决于毛又取决于皮,同理,一首诗的审美价值既与内容有关也与形式有关。[10]

《诗经》虽说只有三百零五篇,但是其创作跨时代长,地域也十分辽阔,因此内容十分丰富,反应的社会生活面很广。一般《诗经》按内容,分为周民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战争徭役诗,政治美刺诗,婚姻爱情诗,其他诗篇。每类诗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可以说《诗经》三百篇包罗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外交)、民俗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情感价值观。不论是从史学还是文学上讲,《诗经》都是一部值得引导中学生去了解,并对之产生浓厚兴趣的伟大著作。

《诗经》的形式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诗经》是成熟的四言体诗,在视觉上十分工整;同时诗经讲究韵律和起承转合,且多使用重章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诗经》有精湛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例如“赋比兴”表达方式的成熟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夸张、对比、对偶等修辞的运用,使得《诗经》的形式更加丰富饱满。

(三)、人文价值

人伦之情(亲情),乡土情结(爱国情);人本情怀

《诗经》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精神精髓。

在《诗经》中不乏体现人伦之情的诗篇。例如《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亲友聚会让人倍感温暖,使学生对友情更加珍视。《小雅·蓼莪》中对父母亡故的伤痛,“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能让中学生对渐渐老去的父母产生更强烈的敬意。

《诗经》对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意义。《诗经》中许多篇目都透出了一种朦胧的原始的爱国情怀。在《秦风·无衣》中,士兵们同甘共苦,保卫家乡,用赋和兴的手法,强烈的表达了战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爱国情怀;在《王风·黍离》中,诗人悲叹周王室的颠覆,通过景中含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切切关心,忧国忧民。

《诗经》与西方传统文学不同,它表现出了鲜明的人本情怀。人的命运,或者国家的命运是要靠人自身来争取的。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大雅·生民》和《商颂·玄鸟》这两首诗在写到商周祖先降生时,略具有神话因素沉积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11]其中商颂诗中,《长发》:“何天之休,不竟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即有百样好事情都归我朝承受,这也是我商人自己努力的结果。

《诗经》中这样的人本思想,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抗争,这是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认识的道理。

 

四.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一)、地位分析

纵观全国十二年基础教育语文教材对《诗经》的收录情况,以普及性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初中阶段九年级下册收录《诗经》两首——《周南·关雎》和《秦风·蒹葭》,高中阶段亦收录《诗经》两首——《卫风·氓》和《小雅·采薇》。显然《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非常之小。

然而,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国古代诗歌的选篇中,除《诗经》四篇外,古体诗选录7篇,分别为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两首,五言古诗《归园田居》《迢迢牵牛星》《短歌行》《长歌行》,以及七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选录18篇;曲子词选录13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中,编者把第二单元都安排为古体诗及曲子词的学习,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中,编者将第五单元全部安排为唐诗教学,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有关唐诗方面的知识,编者在本单元结束时编入了罗宗强先生的《唐诗简介》。从这些篇目的选编安排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近体诗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依据这样悬殊的比例安排,笔者窃以为语文教材的编者是向中学生甚至中学语文教师强调了唐诗宋词的文学艺术成就高于其他诗词的文学艺术成就。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将诗三百编订成册的孔子对《诗经》有如此高的评价并不是夸张,《诗经》所涵盖的知识面之广,在如今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多少显现,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二)、语文教学要求掌握篇目之详解

1.初中语文篇目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在九年级下册第24课,选入了《<诗经>两首》,分别为《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这两首诗均属国风,爱情题材诗,是诗人在诗中为自己钟爱的“淑女”和“伊人”唱出缠绵悱恻的情歌。从诗歌的文字表达上看,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编者充分考虑了初中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在教科书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 在诵读方面要求比较多,一方面要求学生反复吟咏诗中重章叠句并背诵两首诗,另一方面给出课外《诗经》选篇《卫风·木瓜》强调在朗读的条件下,体会思想感情;同时课后练习第二题:“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在艺术手法方面,编者要求初中生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编者意在通过初中《诗经》两首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先秦这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体味古人表达爱情意味之时,启发自己的情感素养;另外通过反复吟咏的诗句,理解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2.高中语文篇目解析

在现今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只在必修二第二单元收录了《诗经》两篇,分别为《卫风·氓》和《小雅·采薇》。

《氓》属“国风”,爱情题材类诗,《采薇》属“雅”,战争题材类诗;从诗歌文字表达和题材选取上,都较初中所选《诗经》两篇丰富了许多,特别是在诗文的理解上,增加了许多难度,但诗文注解十分详细,有助于高中生理解诗文。

在本单元一开头,编者便提出了对高中生的要求,即:“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12]

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侧重要求学生掌握三个问题。一是理解诗文内容,例如第一题第1问:(《氓》)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第二题第1问:(《采薇》)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这两题的解答,均要求学生对诗文内容有十分清晰的理解,才能找出诗中人物情感的对应诗句。二是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如第一题第2问:(《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这一题要求掌握比的表现手法,做出回答;第三题:《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此题要求更高,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归纳出“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

另外,在课后拓展阅读中,编者选入了《毛诗序》选段和朱熹的《诗集传》选段。《毛诗序》选段“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意在让学生了解“诗言志”的中国诗歌创作精神,和诗歌的重要意义。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让学生直观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表达手法。

总之,编者意在通过高中所选《诗经》两首的学习,让高中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诗经》。在文学素养上,要求理解掌握赋、比、兴的表达方法,了解从《诗经》中确立的中国诗歌“诗言志”的创作精神。在情感素养上,通过《氓》的学习,让学生特别是少女正确认识爱情,培养在爱情的自我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通过《采薇》的学习,通过诗中戍边士卒的思乡情切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五.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前《诗经》选篇与新课标选篇对比

不论在课改前还是课改后,教材都将《卫风·氓》编入。从艺术手法上讲,赋、比、兴的表达方式都得到了很好地展现,同时《氓》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是一部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从题材上讲,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氓》通过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叙述,让学生体会诗中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痛以及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氓》都是一篇伟大的抒情诗

所选篇目不同,在于新课标中将原选篇《邶风·静女》和《秦风·无衣》换成了《小雅·采薇》。

 

六.            探索中前进——加大《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

《诗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好似越来越低,在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甚至都没有选入《诗经》篇目,而且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诗经》也仅为默写名句,以全国卷为研究对象,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只有2010年第四部分第13剃考查《卫风·氓》的名句,分值为三分。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是各科教育的指向标,语文学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语文教学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与学生终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学科。《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大学习力度。

(一)、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认识《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体裁上,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诗经》选篇包括了国风和小雅;题材上,所选四篇,其中三篇为婚姻爱情类,还有一篇《采薇》为战争类题材;艺术手法方面,通过对这四首诗的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两首诗,学生能大致理解赋、比、兴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课后的拓展阅读,学生能了解“诗言志”的创作精神。

虽说在艺术手法方面,中学生能够通过这四首诗的学习掌握赋比兴手法的基本内涵,但是在题材、体裁还有“诗言志”的创作精神上中学生的理解还不够。

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选取爱情类题材两篇,很容易让学生对《诗经》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诗三百就是有关爱情的诗集,同时太过强调爱情,虽说对学生的情感有启蒙引导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导致早恋的产生。

建议可以尝试将其他题材,例如表现战争徭役的诗歌选入一到两篇,例如《魏风·硕鼠》,诗文理解通俗易懂,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初中生也乐于接受。又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课内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建议将《周南·关雎》和《魏风·硕鼠》作为课内讲解篇目,将《秦风·蒹葭》和《小雅·鹿鸣》作为课外阅读篇目。这样,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诗经》体裁——风和雅的同时又较为全面了解了《诗经》创作选材。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方面,初中生又通能过《关雎》的学习,了解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通过《硕鼠》的学习,理解诗歌“比”(初中可以就单纯讲解为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说在题材和体裁上的介绍相对比较全面,包含了爱情诗和战争题材类诗,也有两种体裁——风雅,也对赋比兴手法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中语文除了在进一步掌握《诗经》本身的文学知识之外,还应该引导高中生对《诗经》——中国诗歌之源的理解,《诗经》的写实主义和“诗言志”的创作精神,为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议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入几篇表现反抗压迫类型和美刺政治的诗歌,例如《魏风·伐檀》,《小雅·巧言》或《大雅·板》,《大雅·荡》等,引导学生形成文以载道“诗言志”的创作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方便的探求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认识《诗经》的人文价值

通过在上文中提到的增加选篇的建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第一线的老师需要通过在具体篇目的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正确认识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各种情感,从而正确认识自身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诗经》选篇中,通过《关雎》和《蒹葭》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认识爱情,并正确看待这种感情的产生;通过《硕鼠》的学习,教师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哪里有阴暗,其反面一定有光亮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要敢于说出来,更要让学生认识社会有其光明的一面,决不可做一个盲目的愤青。

在高中语文教学《诗经》选篇中,通过《卫风·氓》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爱情道德标准,鼓励女同学作为新时期女性要形成独立的人格;通过《小雅·采薇》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了解思念家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同时可升华为爱国之情。通过选修中《魏风·伐檀》,《小雅·巧言》等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理性爱国的角度,积极入世,不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使学生明白,在将来不论是作为直接的建设者,还是作为出谋划策的人才,都要关注社会问题,不回避不逃避,积极解决,为自己的人生还有祖国的明天努力。

 

总之,《诗经》不论从文学艺术价值还是人文价值上讲,都是一部十分伟大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诗经》的学习,不仅编者要加大选篇力度,表明《诗经》学习的重要性,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理性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诗经》,为将来进入高校可能从事文学研究的学生打下文学素养的基础,也为将来不从事文学研究的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个人情操。

 

 

 

 

 

 

 

 

 

 

 

 

 

 

 

 

 

 

 

参考文献

[1] 周满江:《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月第1版。

[2]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月第1版。

[3] 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海南出版社,199512月第1版。

[4] 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月第2版。

[5]杨合鸣、李中华:《诗经主题辨析(上、下)》,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6月第1版。

[6] 李峰:《试论钱理群中学文学教育观》,《山东师范大学》200704期。

[7] 钱理群,孙绍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谈》,《书屋》200509期。

[8] 于新:《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几点影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1] 周满江:《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月第1版,第11页。

[2] 周满江:《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月第1版,第15页。

[3] 周满江:《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月第1版,第81页。

[4]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月第1版,第121页。

[5] 李峰:《试论钱理群中学文学教育观》,《山东师范大学》200704期。

[6] 钱理群,孙绍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谈》,《书屋》200509期。

[7]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月第1版,第154页。

[8]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月第1版,第157页。

[9] 于新:《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几点影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10] 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海南出版社,199512月第1版,第224页。

[11]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月第1版,第114页。

[12] 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月第2版,第13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两首2
《关雎》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钱慧 新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改革思路
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教案
【今日头条】五里牌小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研究课题组》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